科普知识
大腿内侧磨是太胖了吗
张跃平
副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
大腿内侧磨可能与肥胖有关,虽然肥胖是导致大腿内侧磨擦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所有大腿内侧磨擦的情况都与肥胖有关,还可能与穿着不当、腿型不正等方面有关。 1、肥胖: 由于体重超标,大腿部位往往会有较多的脂肪组织,使得大腿变粗,走路或运动时,大腿内侧的皮肤容易相互接触并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磨损。 2、穿着不当: 穿着过紧或材质粗糙的衣物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摩擦,紧身裤或牛仔裤等硬质面料在与皮肤接触时,容易产生摩擦,导致皮肤受损。 3、腿型不正: 如股骨内旋或X型腿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摩擦,股骨内旋会改变大腿骨的角度,使得大腿内侧更加贴近,增加了摩擦的机会。X型腿则表现为大腿及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不能接触,这种腿型在走路时也可能引发摩擦。 4、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摩擦时的不适感加剧,皮肤干燥时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摩擦的损伤。 5、皮肤疾病: 如湿疹、皮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瘙痒和摩擦。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可能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如遗传过敏体质、外界刺激等,皮炎可能是由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引起的。这些疾病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摩擦的损伤。 如果摩擦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或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选择合适的衣物和鞋子,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以及避免过度摩擦等,都有助于减少大腿内侧摩擦带来的不适。 大腿内侧磨蹭怎么办 平时选择宽松、透气的裤子或裙子,特别是在大腿内侧区域应留有足够空间。避免穿着过紧或过小的衣物,紧身衣物会限制腿部活动,增加摩擦面积和力度。优先选择棉质、丝绸等柔软、亲肤的材质,减少摩擦。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体重,可以减少大腿内侧因皮肤摩擦而引起的不适。肥胖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重,从而减轻大腿内侧的摩擦。 寻求专业教练或医生的帮助,进行体态和步态的矫正训练。在家中进行简单的体态和步态练习,如靠墙站立、走直线等,以改善不良姿势。
825
2024-12-25
含糖量高的水果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含糖量高的水果有很多种,常见的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有龙眼、芒果,菠萝蜜内含有的糖分也较多,日常需要合理控制摄入这类食物,继而有助于自身健康。 1、龙眼: 龙眼的含糖量通常比在16%以上,龙眼不仅含糖量高,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钾等。但同样需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糖分。 2、芒果: 芒果的含糖量一般为14%-17%,品种不同含糖量有所差异。芒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由于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3、菠萝蜜: 菠萝蜜的含糖量约为15%,虽然口感非常甜,但含糖量并未达到极高水平。菠萝蜜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是热带地区的常见水果。 4、榴莲: 榴莲的含糖量也相对较高,且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榴莲的独特口感和浓郁香味使其备受喜爱,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或消化不适。 5、柿子: 部分柿子的含糖量接近20%,是含糖量非常高的水果之一,柿子还富含果胶和鞣酸等成分,适量食用有助于消化和补充营养。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食用柿子可能导致胃柿石等疾病。 5、石榴: 石榴的含糖量能达到17%左右,且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抗氧化物质,石榴汁是很多人喜欢的饮品,但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糖分过高。 还有如葡萄、无花果、桃子、梅子、梨等水果也含有较高的糖分,这些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注意适量食用并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 哪些人群需要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含糖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不利于病情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饮食原则,选择含糖量低的食物,并按时监测血糖。 高糖饮食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脂异常者应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维持血脂在正常水平。甜食容易对牙齿产生腐蚀,加重龋齿或导致新的龋齿,牙齿疼痛或患有口腔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保护牙齿健康。 甜食中糖分多,且油脂、淀粉含量较高,容易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堆积,加重肥胖程度。超重或肥胖人群应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以控制体重和减肥。
1487
2024-12-25
甲亢是怎么得来的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甲亢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还有自身免疫因素等方面。 1、遗传因素 甲亢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甲亢患者,亲属患甲亢的风险会相对较高。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与甲亢的发生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以及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2、饮食因素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长期摄入过多的碘,如大量食用富含碘的食物或使用含碘药物,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过多,进而引发甲亢。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甲亢都是由碘摄入过多引起的。 3、自身免疫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Graves病。在Graves病中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叫做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的物质,这种抗体能够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4、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增加甲亢的发病风险。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过多,引发甲亢。 甲状腺结节、垂体腺瘤、甲状腺滤泡癌等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甲亢,在预防和治疗甲亢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甲亢严重吗 甲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甲亢的病情可以呈现多样化的进展。在病情较轻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症状,如消瘦、易饿、心慌、手抖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并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甲亢的症状多种多样,不仅限于上述的轻微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烦躁、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经症状,以及月经异常、毛发脱落、突眼、肌无力等全身性症状。此类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甲亢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763
2024-12-25
控制血糖的最好办法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控制血糖是综合性的过程,主要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运动、监测血糖等方面。通过综合施策,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1、饮食调整 合理选择主食:主食应粗细搭配,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糙米、燕麦等粗粮,与精米、白面等细粮搭配食用。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 多吃蔬菜:蔬菜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量,尤其是绿叶蔬菜、豆类蔬菜和瓜类蔬菜。此类蔬菜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素。 适量摄入水果:选择低糖、高纤维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蓝莓等,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榴莲等。 2、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率和呼吸率,促进能量消耗和血糖利用,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果无法进行长时间运动,可以尝试在一天中分成几段短时间运动,如每次10-15分钟,对于血糖的调节同样有效。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评估饮食和运动的效果比较重要,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在空腹、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进行血糖测试。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数值,包括测量时间、是空腹还是餐后,以及饮食、运动、药物使用情况等。 4、合理用药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了解所服用药物的降糖机制、服用方法和副作用等,以便更好地管理血糖。 平时应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睡眠不足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血糖不佳的危害是什么 若患者长期不注意饮食,或服用药物不当,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患者会出现多尿、口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导致死亡。 血糖控制不佳还可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心脏冠状动脉病变会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并发症,脑动脉硬化则可能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微血管病变,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会引发截肢。
913
2024-12-25
血糖高怎么调理恢复正常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高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等,为了将血糖调理至正常水平,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比如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同时根据血糖升高程度以及全身情况,遵循专业医生建议规范药物治疗。 1、饮食调整 控制总热量:保持饮食平衡是降低血糖的关键。建议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选择低糖食物:摄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同时提供必要的营养。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糕点、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增加身体负担。 规律饮食:遵循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主食应适量,不要过量摄入,可以适量增加餐次,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2、增加运动 有氧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在全身情况允许情况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能够加速葡萄糖的消耗,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降低血糖。患者可以选择哑铃、杠铃等器械训练,或者进行俯卧撑、深蹲等自重训练。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20-30分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 柔韧性训练: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能够放松肌肉,改善内分泌环境,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这些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药物种类繁多,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家庭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情况,指导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调整。建议患者每天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血糖,并根据需要调整监测频率。 将血糖调理至正常水平需要综合性的方法,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大多数高血糖患者可以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的就诊建议 选择具有专业内分泌科或糖尿病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常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请向医生详细描述您的病情,包括血糖升高的时间、症状、既往病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您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相关的专业检查,如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胰岛功能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您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状态,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847
2024-12-25
吃西红柿会升血糖吗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西红柿作为低糖食物,适量食用对血糖正常者影响小,其丰富营养有益健康,但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谨慎,因食用量、方式及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血糖变化,需合理食用并监测血糖。 西红柿的含糖量相对较低,每100克西红柿所含糖分大约为2%-6%,属于低糖食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和果糖,升糖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血糖正常的人群,适量食用西红柿一般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因为健康人群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代谢正常,可以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将摄入的糖分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西红柿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增加食用者的饱腹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利。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食用西红柿仍需谨慎,虽然西红柿的升糖作用较弱,但如果大量食用,累积摄入的糖分也可能超出身体的调节能力,导致血糖升高;西红柿的食用方式也会影响血糖的变化,生吃西红柿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将西红柿加工成番茄酱、加糖烹饪或与高糖食物搭配食用,可能会增加其升糖效果。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食用西红柿后血糖的变化,有些人的胰岛素敏感性较高,即使食用一定量的西红柿,血糖也能较好地维持稳定;而对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人,可能对西红柿中的糖分反应更明显,血糖更容易升高。 对于血糖高的人群,除了关注西红柿的摄入量外,还应注重整体的饮食管理,建议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搭配,避免与高糖食物一同食用。 吃西红柿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食用: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空腹时胃酸分泌量增多,易形成不溶于水的块状物,引起腹痛、胃胀痛等不适。 2、不宜生吃过多: 虽然生吃能补充维生素C,但脾胃虚寒及月经期间的女性应避免生吃过多,以免加重症状。 3、注意成熟度: 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含有有毒的龙葵碱,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应确保食用完全成熟的番茄。 4、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 番茄红素遇光、热和氧气容易分解,烹调时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保持其营养价值。 5、注意食物搭配: 西红柿不宜与某些食物如虾蟹类海鲜、黄瓜、红薯等大量同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或引起不适。
882
2024-12-24
嗜铬细胞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源自肾上腺髓质或外周神经节的肿瘤,通常表现为儿茶酚胺过度分泌。这类肿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经识别出多个可能的诱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嗜铬细胞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10%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有家族史,且多数为多发性或双侧肿瘤。多种遗传综合征与嗜铬细胞瘤相关,如冯·希波尔-林道病(VHL病),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多种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该病由VHL基因突变引起,导致体内某些细胞增生异常。 2、基因突变与细胞增殖: 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与肿瘤细胞中基因突变密切相关。除了VHL和RET基因的突变外,某些特定的基因如NF1基因和SDHB、SDHD基因(与嗜铬细胞瘤中的嗜铬细胞的增生相关)也可能发生突变。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嗜铬细胞增生,从而诱发肿瘤形成。特别是SDH基因突变,已被证实与嗜铬细胞瘤的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此类突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促使肿瘤细胞增生和分化。 3、环境因素: 尽管遗传易感性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是诱因。长期暴露于高压力环境、过度的体内应激反应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可能对肾上腺髓质细胞产生影响,导致其增生或转化为肿瘤细胞。尤其是在某些特定职业环境中,如长期接触高强度辐射或有毒化学物质的人群,可能会增加嗜铬细胞瘤的风险。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通常与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有关。正常情况下,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在应激状态下会分泌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应对外部刺激。然而,当这些细胞变异成肿瘤细胞时,可能会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高血压、心悸、头痛等症状。某些体内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异常,可能会加剧肿瘤形成与生长。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 术前治疗至关重要,由于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高血压症状,尤其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因此术前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关重要。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针对性治疗,确保血压稳定,以减少术中风险。 手术治疗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原则上应尽早切除肿瘤。肿瘤一般位于肾上腺或外周神经节,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瘤。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嗜铬细胞可能与周围血管、神经密切相连,手术中可能会面临大出血或神经损伤的风险。对于肿瘤位置较深或较大,术前的影像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患者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以确保术后恢复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稳定。在术后初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低血压等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提供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850
2024-12-24
总胆固醇标准是多少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总胆固醇(TC)是血液中胆固醇的总量,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激素合成以及脂质代谢等生理过程。然而,胆固醇水平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成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正常范围应为小于200mg/dL(约5.2mmol/L)。 总胆固醇水平在200–239mg/dL,属于边缘性升高,需要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控制胆固醇水平。而当总胆固醇水平达到或超过240mg/dL时,则被认为是高胆固醇血症,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改变饮食、增加运动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总胆固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个体胆固醇水平较高,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通常会在年轻时就出现高胆固醇现象。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脂水平升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的摄入。生活方式方面,缺乏运动和长期吸烟也会对胆固醇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也可能导致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胆固醇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因此定期检查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病史或高风险因素的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往往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特别是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变窄和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有助于将胆固醇从血管壁带回肝脏代谢,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因此,合理控制总胆固醇,特别是通过调节LDL-C与HDL-C的比例,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总胆固醇的方法 1、改善饮食结构: 控制总胆固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改善饮食,应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红肉、全脂乳制品、黄油及油炸食品中,过多摄入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反式脂肪则常见于一些加工食品和快餐中,也会显著提升胆固醇水平。 2、增加体力活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控制胆固醇水平至关重要,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活动能有效促进脂肪代谢,降低LDL-C水平,同时增加HDL-C的浓度。研究表明,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并提升心血管健康。
1136
2024-12-24
糖尿病正常值是多少
肖文华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其正常值范围根据空腹和餐后状态有所不同。对于空腹血糖,正常人的范围通常在3.9至6.1mmol/L。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则因病情和年龄而异。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应努力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至7.0mmol/L,理想情况下应接近正常人的血糖水平。 对于餐后血糖,正常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应低于7.8mmol/L。糖尿病患者中,初发且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尽量将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而对于长期患者或老年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可控制在10mmol/L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至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正常值范围通常应小于6.5%,但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血脂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关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指标。总胆固醇应控制在4.5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mmol/L,甘油三酯一般要求低于1.5mmol/L。这些指标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压方面,糖尿病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阳性的患者,血压控制更为严格,需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如合并脑血管并发症,血压控制不宜过低,一般要求在140/90mmHg左右。 糖尿病患者的检查项目 1、血糖检测: 这是糖尿病诊断与监测的基础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随机血糖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即时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3、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等,有助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合并肾脏损害,以及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4、胰岛功能检测: 包括空腹及餐后胰岛素、C肽水平检测,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状态,对糖尿病的分型、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通常具有重要意义。
595
2024-12-24
维生素b12在哪里被吸收
张跃平
副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
维生素B12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其在人体内的吸收依赖内因子, 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 ,且吸收过程具有依赖性、时间性和储存性。 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 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一部分,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在十二指肠内,维生素B12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物在胃酸、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释放出游离的维生素B12。 2、空肠上段: 空肠是小肠的另一部分,位于十二指肠之后。在空肠上段,游离的维生素B12与胃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种高度特异的糖蛋白——内因子(IF)结合,形成维生素B12-IF复合物。这一步骤是维生素B12吸收的关键,因为内因子能够保护维生素B12免受肠道内水解酶的破坏。 3、回肠: 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部分,与盲肠相连。维生素B12-IF复合物通过肠液流动至回肠末端,这里存在特异性的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该复合物。回肠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将维生素B12-IF复合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回肠是维生素B12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吸收效率远高于其他肠道部位。 维生素B12的吸收过程特点 1、依赖性: 维生素B12的吸收高度依赖于内因子的存在。内因子不足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2、时间性: 维生素B12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大约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吸收过程。 3、储存性: 维生素B12被吸收后,主要在肝内与转钴胺素结合储存,贮存量很少,约2~3mg。 维生素b12缺乏影响 贫血: 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的重要营养素,缺乏时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神经系统受损: 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有滋养作用,缺乏时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记忆力下降、精神失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不适: 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皮肤改变: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皮肤暗沉、苍白、干燥、瘙痒,甚至出现皮肤炎症和斑秃等问题。 其他影响: 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影响视力,导致视力减退;同时,它还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947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