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胃肠炎的症状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肠炎是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微生物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反应、酒精刺激以及应激反应等。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胃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
1、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炎症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胃肠黏膜受损,影响水分吸收,同时炎症会刺激导致肠蠕动加快,使粪便中的水分不能充分吸收,从而引起腹泻;炎症刺激胃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内容物上逆从而导致呕吐;胃肠炎症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潴留,引起恶心感。
2、全身症状:
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炎症反应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致热物质,导致体温升高;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还会引起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心动过速、皮肤变暗、囟门及眼球凹陷、黑眼圈、玻璃状眼睛、循环灌注不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出现休克。
少数病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说明胃粘膜有出血情况。在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但查体时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摄入不洁或刺激性强的食物。针对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使用止泻药、解痉止痛药等。若胃肠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于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体液,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11
胃炎的五大早期症状
肖军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其五大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以及 嗳气。部分患者可能因初发时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因此建议出现有上述任一症状时,都应及时就医查明。
上腹部疼痛
胃炎早期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可能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可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加剧。而在上腹部按压时,可能会有压痛感。通常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空腹时出现,也可能在进食后加重。
恶心呕吐
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在饮食不当或胃酸过多时。可能是胃黏膜受到刺激,胃部反射性地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恶心和呕吐的频率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只是偶尔感到恶心,而有些患者则可能频繁呕吐。长期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加重病情。
食欲减退
因为胃部有炎症,消化功能减弱,食物在胃内不能正常地被消化和排空。患者看到食物可能就没有胃口,或者在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胃部胀满,不想再吃。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而且食欲减退还可能会伴有口臭,是因为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气味反流至口腔。
腹胀
胃炎会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有时还能明显感觉到肚子里有气体在游动,尤其是在进食后,症状会更加明显。这种腹胀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一整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嗳气
因为胃部炎症使得胃内气体增多,同时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阻止胃内气体反流。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打嗝,并且打出的气体带有一股酸腐的味道,这是胃内食物发酵产生的气味。
332
女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肖军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女性胃炎的症状和一般胃炎症状相似,
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腹胀等
。但需注意,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
上腹部疼痛
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轻微的隐痛,也可能是比较强烈的刺痛。疼痛的位置通常位于上腹部,在剑突下或者稍偏左的区域。
有的女性在空腹时会感到上腹部隐隐作痛,可能是因为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上炎症部位导致。而在进食后,如果食物刺激到炎症区域或者导致胃部过度扩张,疼痛可能会加剧。
恶心和呕吐
女性胃炎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恶心的感觉,尤其是在闻到油腻气味、看到某些食物或者在早晨起床时。恶心可能会伴有口腔内唾液分泌增多的情况。
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呕吐物通常是胃内尚未消化的食物,有时可能会混有胃酸。比如吃了一些不新鲜的食物或者刺激性食物后,胃部受到刺激就容易引发呕吐。
食欲减退
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看到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也没有胃口。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影响了消化功能,进食后可能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等感觉。
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后果。像一些爱美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胃炎导致的食欲减退而出现面色不佳、身体消瘦等情况。
腹胀
胃炎会使女性患者的胃部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难受,有时还能感觉到肚子里有气体在游动。
尤其是在进食较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进食后长时间坐着不动时,腹胀症状会更加明显。
嗳气
患者可能会频繁嗳气,而且嗳气的气味通常带有酸腐味。因为胃部炎症使得胃内气体增多,同时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不能有效阻止胃内气体反流。
例如在弯腰或者平躺时,更容易出现嗳气的情况,因为这些姿势会增加胃部的压力,促使胃内气体向上反流。
温馨提示
女性胃炎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内的情况,如胃黏膜是否有炎症、溃疡等病变。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胃炎进一步恶化。
840
胃肠型感冒症状及用药
肖军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肠型感冒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
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多种不适症状
。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具体情况,然后进行治疗,其中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止泻药物等
。
症状
1、呕吐:
由于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患者常感到胃部不适,恶心,随后发生呕吐,呕吐物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胃液等。
2、腹泻:
胃肠道黏膜受到病毒感染后出现充血、水肿,分泌黏液和消化液大量增加,而吸收功能减弱,同时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腹泻物通常是稀糊便或稀水样便,可能持续多次,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虚脱。
3、腹痛:
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从而感到疼痛,或者肠壁的黏膜由于发炎而红肿热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绞痛等。
4、腹胀:
胃肠道内气体增多,导致腹部膨胀感。
5、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体温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炎症的严重情况。
6、头晕头痛:
由于炎症反应和体温升高,可能影响或刺激大脑以及中枢神经,导致患者感到头晕、头痛。
7、肌肉酸软:
持续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人体缺乏营养物质来源,肌肉出现乏力、酸软等不良反应。
8、鼻塞流涕:
由于上呼吸道黏膜受到炎症疾病影响,会导致鼻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及组织液渗出,从而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表现。
用药
1、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颗粒、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片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止泻药物:
如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减少腹泻的次数和量。
3、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可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减轻腹泻症状。
4、解热镇痛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胶囊等,可以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5、补液盐:
如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58
胃酸过多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酸过多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会根据原因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均衡、精神紧张、药物副作用、胃动力不足或胃排空障碍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1、饮食不均衡:
大量食用辛辣、油腻、过甜、过酸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暴饮暴食、进食过快也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馒头等,以中和胃酸。
2、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胃酸过多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某些家族中胃酸过多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胃酸过多,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4、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如出现胃酸过多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改用其他药物,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5、胃动力不足或胃排空障碍:
胃动力不足或胃排空障碍会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过多的胃酸。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促进胃动力或改善胃排空的药物。同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快。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胃酸过多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胃酸过多时建议进行的检查
胃液分析用于评估胃部是否能正常分泌胃酸,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消化功能异常。通过抽取患者的空腹或餐后一段时间内的胃液样本,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完成检测。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酸过多及相关疾病的首选方法。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发现是否有炎症、溃疡等病变。同时,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胃酸过多是否与其他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有关。
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够测量食管内酸度水平,帮助判断胃酸逆流的程度与频率。患者需要佩戴一晚上的微型传感器,记录食管内pH值的变化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酸过多的常见原因。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感染了这种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生产状态,对于胃酸分泌量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采集静脉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一般需要空腹采样以确保结果准确性。
1154
慢性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慢性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会因此出现
排便频率增加、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等
多种异常。在出现疑似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排便频率增加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便次数一般为1-3次。而慢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加,通常每天会达到3次以上。
大便性状改变
慢性腹泻患者的大便通常较为稀薄,呈水样或糊状。有时,大便中还可能含有黏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等。
腹痛
多位于下腹部,如脐周或左、右下腹部,表现为隐痛、胀痛、绞痛或刺痛。
腹胀
患者还会感觉到腹部胀满,这是因为腹泻导致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增多,使肠道扩张而引起的,还可能伴有打嗝、排气增多等现象。
体重下降
由于长期腹泻,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患者的体重逐渐下降,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脱水
如果腹泻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口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335
总胆红素28严重吗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3.4-17.1μmol/L,28μmol/L高于正常范围,但仅据此单一指标不能简单判定其严重程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总胆红素28μmol/L一般不算极度严重,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从数值上看,28μmol/L属于轻度升高。这种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一些相对良性、可逆的原因引起。例如过度饮酒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使胆红素代谢轻度异常,从而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若及时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肝脏功能可逐渐恢复,胆红素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剧烈运动、近期过度劳累或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也可能引起胆红素短暂性升高,在消除这些诱因后,胆红素通常能恢复正常。
总胆红素升高也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信号,若忽视可能导致病情进展。一些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处于活动期时,肝细胞持续受损,胆红素代谢紊乱,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至28μmol/L左右的情况。此时若不积极治疗,肝脏炎症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系统疾病,会影响胆汁排泄,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总胆红素升高,若结石梗阻胆管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也会使总胆红素升高,长期溶血若不治疗会导致贫血加重、脏器功能损害等。
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若由生理性因素引起,去除诱因后复查即可;若是疾病所致,则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防止病情恶化。
改善总胆红素水平的方法
1、合理饮食
: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肝脏负担。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酒精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加重肝脏负担,导致总胆红素升高。适量运动,有助于消耗过多积存的胆红素。
3、遵医嘱用药: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总胆红素升高。所以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4、治疗疾病:
如果总胆红素升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肝炎、胆管结石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肝脏负担,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976
急性结肠炎什么症状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急性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 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常见症状有
腹痛、腹泻、全身症状、里急后重感等
。
腹痛
通常表现为肚脐周围或下腹、左下腹的疼痛,可以是阵发性的钝痛或绞痛。这种疼痛可能在排便后有所缓解,因为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壁平滑肌痉挛收缩。
腹泻
腹泻是急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进食数小时后突然出现黄色水样便,夹带未消化食物,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严重的腹泻可能带有黏液脓血,并可能引发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
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
里急后重感
部分患者可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引起的感觉异常。
在急性结肠炎的严重阶段,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变浅、意识模糊等。此外,如果炎症波及直肠,还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排便紧迫感等。
900
食管炎是如何形成的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的炎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胃酸反流、感染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过热、过冷、辛辣、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引发炎症。暴饮暴食、进食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加重食管炎。
2、物理因素:
吞咽热食、尖锐异物(如鱼刺、骨头等)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以及误食腐蚀剂等,都可能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经常使用胃管也可能刺激食管,引起食管炎。
3、药物刺激:
某些药物可能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导致食管炎,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铁剂等。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等刺激。尤其是片剂类药物,如果停滞于食管,也可能引起食管炎。
4、胃酸反流:
当胃酸过多或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时,胃酸容易反流到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常见于暴饮暴食、进食后立即躺下或腹部压力增加等情况。长期胃酸反流可导致食管黏膜反复受损,从而加重炎症。
5、感染:
管炎还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侵入食管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引发炎症。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食管反流,进而引发食管炎。
食管炎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以在预防和治疗食管炎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食管炎的处理方法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增加食物的软度和湿度,以减少对食道的刺激。同时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并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食管炎症状,请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668
胃部在哪个位置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人体腹腔内包含许多重要的器官,胃部主要位于
腹腔的左上
方,与食道和小肠相连,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护胃部健康,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胃部造成损害。
胃的位置
胃部处于膈肌下方,与食道和小肠相连。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但小部分会延伸到上腹部,即剑突的下方。
胃的上端连接食管的部分称为贲门,位于胸骨剑突下方。胃的上部膨大部分称为胃底,位于左上腹部。胃的中部称为胃体,位于上腹部的中央偏左。胃的下端连接十二指肠的部分称为幽门,位于上腹部的右侧。
当触摸腹部时,可以大致感受到胃部的轮廓,尤其是在吃饱饭后,胃部会因为食物的填充而变得更加明显。需要注意的是,胃部的具体位置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如体型、饮食习惯等)而略有不同。
胃的相邻器官
胃部与周围的器官,如肝脏、脾脏、胰腺等紧密相连,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也可能对胃部的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胃的作用
1、储存食物:
胃可以暂时储存食物,成年人的胃容量约为1-1.5升。食物进入胃后,会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进行初步的消化。胃通过调节食物进入小肠的速度,确保食物在小肠中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2、消化食物:
胃的肌肉层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搅拌成食糜,使其与胃液充分混合。胃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原,将其转化为活性形式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将其分解成较小的肽段,便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3、分泌胃液:
胃壁细胞分泌盐酸,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激活胃蛋白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