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女性尿胆原(+)正常吗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女性尿胆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也可能存在异常的情况。正常人体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不断更新代谢,衰老的红细胞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形成结合胆红素,然后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内,结合胆红素在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尿胆原。 大部分尿胆原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10%-20%)会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其中又有大部分再次随胆汁排入肠道,仅有少量的尿胆原会进入血液循环,然后通过肾脏滤过排出体外。所以,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液中可以检测到少量的尿胆原,出现尿胆原(+)是正常现象。 在剧烈运动、饭后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后,身体的代谢加快,尿胆原的产生和重吸收过程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变化,导致尿胆原在尿液中的含量略有增加,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在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或者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后,尿胆原的含量通常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但要注意,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如肝炎、肝硬化等,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这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经过代谢后,尿胆原的生成也会增多。此时,尿液中的尿胆原可能会持续呈现(+)以上的阳性结果,同时还可能伴有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为肝脏不能正常地处理胆红素,使得更多的尿胆原进入血液循环并最终通过尿液排出,此类情况是疾病导致的,并不正常。 红细胞破坏过多,如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溶血性疾病中,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增加,产生的胆红素增多。这些胆红素经过代谢后,尿胆原的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在这些疾病状态下,尿胆原检查结果可能会出现强阳性(++或以上),并且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贫血、酱油色尿等症状,这是因为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导致的。 肠道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如果出现异常,也会影响尿胆原的水平。例如,在肠梗阻时,肠道内的胆汁和胆红素不能正常地随粪便排出,肠道内细菌对胆红素的还原作用增强,使得更多的尿胆原生成并且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尿液中尿胆原含量增加,出现阳性结果。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 如果尿胆原持续阳性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原因。 女性尿胆原(+)的治疗方法 1、生理性因素导致: 如果是由于剧烈运动、饮水过少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尿胆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适当休息、增加饮水量,并改善生活习惯,尿胆原水平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2、疾病导致: 如果是由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溶血性贫血、胆囊炎等疾病导致的尿胆原(+),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保肝药物、抗生素等)、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监测尿胆原水平以及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20
2025-01-03
肚子一阵一阵地痛但不拉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肚子一阵一阵地痛但不拉的原因包括便秘、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1、便秘: 因为肠道运动功能减退,导致食物在肠道内积聚,大量的水分被吸收粪便干结,排便不畅,同时会出现腹胀和肚子一阵阵痛的表现。可以通过口服润肠通便的药物来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2、肠功能紊乱: 主要是因为支配肠道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肠道运动不协调,一部分人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同时排便减少的现象。可以通过口服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比如匹维溴铵片等进行治疗。 3、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均会引起肚子间歇性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尤其是禁食时。可以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尤其是辣椒、咖啡、酒精等。 4、阑尾炎: 尤其是患有慢性阑尾炎的患者,疼痛症状不明显,会出现肚子间歇性绞痛症状,但是不会出现腹泻症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选择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 5、胰腺病变: 如果患者胰腺发炎,也会出现该症状,一般常见于长期暴饮暴食的患者。可以使用抑酸药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病情选择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6、肠道肿瘤性病变: 肠道的肿瘤性病变会导致肠腔狭窄、排便不畅,同时肠道内压力增高,而出现肚子一阵一阵痛。可以做结肠镜检查,明确肠道的具体病变,然后有针对性采取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等。 但具体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因此,在出现腹痛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肚子一阵一阵地痛但不拉建议做的检查项目 腹部彩超用于观察腹部器官(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是否存在异常,如结石、炎症或肿瘤等。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腹部疾病的初步筛查。 血常规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贫血等问题。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检查之一,对于判断腹痛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异常成分,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问题,如尿路感染、结石等。 相比腹部彩超,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适用于对腹部疾病进行更深入、更准确的诊断。
669
2025-01-03
呕吐黄色苦水是什么原因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呕吐黄色苦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妊娠反应、胃肠炎、胆囊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肝炎、肠道梗阻等。 1、妊娠反应: 孕妇在怀孕早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妊娠呕吐可能导致胃内空虚,进而吐出胆汁。 2、胃肠炎: 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或饮食不洁等引起。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出现频繁呕吐。当胃内食物吐尽后,胆汁会反流进入胃内,随后被吐出,从而出现吐黄水苦水的症状。同时,胃肠炎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失调,使胆汁更容易反流。 3、胆囊炎: 胆囊的正常功能受损,胆汁排泄不畅,可能逆流进入胃部。当胆囊炎症刺激引发呕吐时,胃内没有食物而只有反流的胆汁,就会吐出黄水苦水。此外,胆囊炎常伴有胆囊收缩功能障碍,使胆汁更容易反流入胃,进而在呕吐时被吐出。 4、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和胆汁容易反流进入食管甚至咽部。当反流严重并引发呕吐时,胃内的胃酸和反流进来的胆汁就会被吐出,表现为吐黄水苦水。 5、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时,胆汁会进入血液,也可能引起吐苦水。 6、肠道梗阻: 肠道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剧烈呕吐。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吐出胆汁样液体。 如果频繁出现吐黄水苦水的症状,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如腹痛、发热、黄疸等,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以帮助缓解症状。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 呕吐出黄色苦水时建议进行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疾病做出诊断。呕吐物中有黄色苦水,可能是胆汁成分,此时胃镜检查尤为重要。 腹部彩超或CT可以对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肠梗阻等疾病做出诊断。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呕吐黄色苦水的症状。 血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有助于诊断因急慢性肝功能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糖尿病、低血糖等引起的呕吐。
573
2025-01-03
恶心肚子疼想吐是怎么回事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恶心、肚子疼、想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压力或焦虑、药物副作用、剧烈运动、胃炎、肠炎、胰腺炎等。 1、饮食不当: 如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快或暴饮暴食,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或受到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 2、压力或焦虑: 可能导致肚子疼和恶心。处理方式包括放松身心,寻找有效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运动、冥想、呼吸练习等。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 4、剧烈运动: 如果在短时间内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及呼吸系统的负担,造成身体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5、胃炎: 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如非甾体抗炎药)、应激反应等因素引起。导致胃部疼痛、烧灼感,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胃黏膜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胃出血或胃溃疡。 6、肠炎: 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引起腹痛,炎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导致恶心和呕吐。还可能伴有腹泻、发热、腹部压痛等症状。 7、胰腺炎: 胰腺发炎。除了剧烈腹痛外,还常伴有恶心和呕吐,有时疼痛还会向背部放射。 8、肠梗阻: 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会引起腹部绞痛、胀气、呕吐等症状。 9、神经系统疾病: 如颅内感染、各种脑炎和脑膜炎等,可能会刺激相应的神经中枢并导致恶心、腹痛。 恶心、肚子疼、想吐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症状、病史和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上述症状的发生。 恶心肚子疼想吐的缓解措施 调整饮食是关键。应选择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同时,保持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休息也非常重要。在身体不适时,应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剧烈运动,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物理疗法。例如,使用暖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胃肠道痉挛,从而缓解疼痛。进行温和的腹部按摩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等。
591
2025-01-03
男性便血是什么病症的前兆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男性便血可能是多种病症的前兆,包括痔疮、肛裂、消化性溃疡、直肠息肉、肠道恶性肿瘤等,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1、痔疮: 如果便血是鲜血,可能是由于内痔或者混合痔引起的,通常是粪便附有鲜血或者便后滴血、喷射样出血的情况。但如果是外痔,通常大便带血的情况较少。可能伴随局部疼痛、痔块脱出、肛周瘙痒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外用痔疮膏进行治疗,严重者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适当运动。 2、肛裂: 如果患者的大便过于干燥,在排便的过程中,挤压到肛门,会导致肛管皮肤部分或全层开裂,引起出血症状,血液颜色鲜红。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物治疗,还可进行手术治疗等改善病情。另外,温盐水坐浴、中药坐浴或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也有助于促进肛周创面的愈合,保持肛周的清洁。 3、消化性溃疡: 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患者胃肠黏膜周围的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引起便血。可能伴随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索前列醇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4、溃疡性结肠炎: 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此时会在肠道内出现溃疡病变,患者会出现便血、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5、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多是由于饮食、遗传、炎症等原因导致。常表现为便血、肛门肿物脱出等症状,部分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腹部疼痛等症状。直肠息肉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息肉的电灼或者结扎治疗等。 6、肠道恶性肿瘤: 如结直肠恶性肿瘤,其表面糜烂,大便通过时摩擦出血。可能伴随下腹部疼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胃肠镜的检查,如果确定是肿瘤引起的,需要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结合放化疗等治疗方法。 7、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包括便血。可能伴随高热、贫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来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放化疗或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 因此,在出现便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便血症状的发生。 男性便血建议做的检查项目 肛门指诊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和直肠壁,检查有无肿块、炎症、出血等情况,对诊断痔、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有重要价值。粪便常规通过显微镜对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寄生虫、细菌、病毒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发现肠道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的线索。 内窥镜检查如肛门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出血部位、病变性质等,对诊断肠道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MRI等,可以观察肠道结构、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肠道肿瘤、炎症等病变。 血常规及肿瘤标志物检测,血常规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因慢性失血而贫血,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肠道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1252
2025-01-03
尿胆原norm什么意思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尿胆原norm即尿胆原normal,表示检测结果阴性或正常,意味着尿液中的尿胆原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代谢后的产物。大部分尿胆原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会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然后通过尿液排出。 正常情况下,尿胆原定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说明尿中的尿胆原含量处于正常范围,没有升高或者降低的异常情况,间接反映了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是正常的。 具体来说,它提示几个方面的正常情况。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细胞会摄取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将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然后排入胆汁。如果肝脏功能正常,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过程有序进行,尿胆原的生成和后续在尿液中的排泄也会维持在正常水平。 胆汁从肝脏分泌后,通过胆道系统进入肠道。如果胆道系统没有梗阻,胆汁能够顺利进入肠道,胆红素才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正常地分解为尿胆原。一旦胆道出现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炎或者肿瘤等原因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就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尿胆原的生成就会减少,尿液中的尿胆原检测结果就可能出现异常。 肠道细菌对于胆红素的分解产生尿胆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常的肠道菌群和肠道蠕动等功能能够保证胆红素在肠道内被充分分解。如果肠道出现问题,如肠道菌群失调、肠炎等,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分解和尿胆原的生成,进而导致尿胆原异常。但“尿胆原norm”表明肠道在这一环节也是正常工作的。 尿胆原norm的日常护理建议 1、均衡饮食: 保持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结构,多吃新鲜蔬果,避免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和酒精。这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肝脏功能和胆红素代谢。 2、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与排毒。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维持尿胆原正常至关重要。 3、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较大波动。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从而影响尿胆原的正常水平。 4、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特别是肝功能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1308
2025-01-03
做胃镜疼吗,什么感觉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做胃镜通常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感。胃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纤细并带有微型摄像头的软管(内窥镜)从口腔伸入胃中,以观察患者食道、胃部、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异常、病变等。胃镜检查的疼痛级别通常被归类为轻度到中度疼痛,大致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中的1-2级。其中1级为轻度疼痛,2级为中度疼痛,而3级及以上则被视为重度或严重疼痛。胃镜带来的感觉包括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 1、咽喉不适: 由于胃镜通过咽喉部时会对局部黏膜造成摩擦,患者可能会在检查后感到咽喉疼痛、有异物感或吞咽不适。 2、恶心呕吐: 胃镜检查时,内窥镜在胃部移动可能会刺激到胃壁,导致恶心反应。同时,胃镜对咽部的刺激也可能引起反射性呕吐。为了减轻这种感觉,通常会使用镇静剂或局部麻醉药物。 3、腹胀腹痛: 腹胀感常出现在胃镜检查后,这主要是由于检查过程中向胃内注入气体以撑开胃腔便于观察。腹痛可能是因为检查过程中胃内充气、胃黏膜受到刺激,或者进行了活检等操作导致胃黏膜的轻度损伤。 胃镜检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大多为暂时的、轻微的反应,并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如果不适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如出现大量出血、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就医。 做胃镜的注意事项 在胃镜检查前,需要禁食6-8小时,避免食物在胃内残留,影响检查结果。同时,检查前23天内应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检查前1-2天,应停止使用可能会影响胃镜观察的药物,如抗凝药物、胃药等。具体停药时间需遵医嘱。 检查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如果出现不适感,及时与医生沟通。 胃镜检查后,需要等待咽部麻木症状消失后再进食,先尝试少量饮水,无呛咳后再适量进食。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1139
2025-01-03
肠黏连怎么治疗效果好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肠粘连治疗有保守与手术两方面,保守治疗中,需要禁食补液,维持机体平衡,若保守治疗无效,出现严重情况,则考虑手术松解粘连肠管,术后采取措施防新粘连,保障治疗效果。 1、保守治疗 禁食与补液:患者需暂时停止进食,依靠静脉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电解质以及营养物质,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基本营养需求,防止因禁食导致的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发生,让肠道在休息状态下逐渐缓解粘连引起的不适。 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缓解对粘连肠管的压迫,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为肠道自行疏通创造条件。 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因为肠粘连可能引发肠道局部炎症,合适的抗生素可降低感染风险。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增强肠道蠕动,帮助推动肠内容物通过粘连部位,减轻肠梗阻症状,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2、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如出现严重的肠梗阻、肠缺血甚至肠坏死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对粘连的肠管进行松解,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通畅性。但手术本身又可能导致新的粘连形成,术后需采取预防粘连再次发生的措施,如在腹腔内放置防粘连的材料,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粘连机会,以提高治疗的长期效果。 肠粘连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防止肠道负担过重。忌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卧,定时变换体位。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减少因咳嗽等引发腹压升高,降低对粘连肠道的不良影响。 肠粘连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因粪便堆积导致肠道压力增大而加重粘连的可能。 生活习惯方面,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恢复与肠道正常功能维持。适度运动不可少,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血液循环与蠕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对粘连肠道造成损伤。 应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易使肠道痉挛,加重不适。还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因素可影响胃肠功能,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不利于肠粘连的康复与稳定。
811
2025-01-03
反流性食道炎最佳的治疗方法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没有反流性食道炎最佳的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反流诱因,还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为核心,手术治疗则针对药物疗效不佳者,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可重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 1、生活方式调整 体位改善:餐后保持直立位或散步,避免立即平卧,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胃酸反流。避免弯腰、穿紧身衣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减轻胃部压力对食管的影响。 饮食改变:减少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食物摄入,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消化并减少反流。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餐七八分饱即可,防止胃部过度扩张导致反流。 2、药物治疗 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的核心药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食管黏膜炎症,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促动力药:可促进食管和胃的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酸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与抑酸剂联合使用,能增强治疗效果,适用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黏膜保护剂:可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对黏膜的直接刺激与损伤,促进受损黏膜的修复,可在症状发作时按需服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需谨遵医嘱用药。 3、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等,通过改变食管下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增强其抗反流能力,但存在一定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由专业医生操作。 外科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适用于严重反流性食管炎且经严格内科治疗无效、合并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通过将胃底部分组织包裹食管下段,重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达到抗反流目的,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谨慎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采用。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睡前吃东西,减少夜间胃酸分泌。戒烟戒酒,烟酒可刺激食管黏膜并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促使反流,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利于病情控制。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食管状况。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日常养护 情绪管理至关重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状态,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加重反流症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舒缓情绪,放松身心。 口腔卫生也不容忽视,饭后及时漱口,早晚认真刷牙,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防止细菌随吞咽进入食管,引发或加重食管炎症。 要注意季节变化时的护理,在寒冷季节,注意胃部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热水袋热敷胃部,避免胃部受寒导致胃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失调,从而使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加剧。
645
2025-01-03
乳糖不耐受吃什么奶粉
陈志芬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乳糖不耐受指人体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牛奶等乳制品中的乳糖,导致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引起腹泻、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选择合适的奶粉至关重要,包括无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等。 1、无乳糖配方奶粉: 无乳糖配方奶粉是专为乳糖不耐受人群设计的,其中不含乳糖成分,避免乳糖不耐受引起的消化不适。此种奶粉通常使用其他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糊精等替代乳糖,提供必要的能量。无乳糖配方奶粉适合作为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长期营养来源,但需注意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个体的生长发育需求。 2、低乳糖配方奶粉: 低乳糖配方奶粉中的乳糖含量较低,适合乳糖不耐受程度较轻的人群。此种奶粉通过减少乳糖的含量,降低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发生风险,保留部分乳糖以提供自然的甜味和营养。低乳糖配方奶粉适合作为乳糖不耐受人群的过渡性营养来源,帮助逐渐适应乳糖摄入。 3、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蛋白质或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减轻乳糖不耐受人群的消化负担。此种奶粉适合对乳糖和蛋白质同时敏感的人群,有助于改善腹泻、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还适合有蛋白质过敏史的人群,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更进一步将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肽链结构,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此种奶粉适合对普通配方奶蛋白过敏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湿疹等过敏症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氨基酸配方奶粉: 氨基酸配方奶粉完全去除蛋白质结构,仅提供游离氨基酸形式的营养素。此种奶粉适合对任何含蛋白成分的奶粉都无法耐受的乳糖不耐受人群,确保安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来源,通常用于严重过敏或难以耐受任何含蛋白成分的情况。 乳糖不耐受患者应注意避免进食含乳糖的食物,若不小心进食后出现不适,也应积极给予正确方式缓解。 乳糖不耐受患者日常需注意什么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高乳糖食物,如牛奶、羊奶及其奶制品,如奶酪、黄油、冰淇淋等。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食物,如酸奶,包括部分酸奶乳糖含量较低,无糖豆浆、低糖水果等。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成人每日建议7-9小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注意保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以免加重腹泻等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 若出现腹泻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若存在肠胀气等问题,可搭配应用益生菌制剂。
1077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