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心率低是怎么引起的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低,通常被称为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成人心率正常范围在60-100次/分钟),心率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如个体差异与体质等,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生理性因素 个体差异与体质:部分人群,尤其是运动员或长期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由于心肺功能较强,心脏每次跳动能泵出更多的血液,因此心率相对较低。老年人和睡眠中的人也可能出现心率较低的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环境因素: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减少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导致心率降低。适应环境或采取保暖措施后,心率通常会恢复正常。 2、病理性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减轻心率减慢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心率减慢;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钾离子浓度过高会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减慢;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会导致心率减慢。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或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 心率低的患者还应注意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955
2024-10-17
心悸是什么原因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悸是一种以心慌为主的心脏不适症状,心悸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如情绪影响、运动与体力活动等,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即可缓解。病理性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1、生理性因素 情绪影响: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变化可引起心悸。这些情绪状态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产生心悸感。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情绪稳定后心悸症状会自行消退; 运动与体力活动: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跳加快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进而引发心悸。休息是缓解心悸的有效方法。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心脏功能;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都可能刺激心脏,导致心悸。应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限酒,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2、病理性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咖啡因含量高的感冒药、抗生素、抗焦虑药等可能具有兴奋作用,导致心悸。此外,药物过敏也可能引发心悸。需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或进行脱敏治疗;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导致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针对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调整血糖等,以恢复心肌的正常代谢功能; 贫血与失血: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和血色素含量降低,导致机体血氧量不足,心脏需要更快地跳动以补偿氧的不足,从而引发心悸。大量失血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针对贫血进行治疗,如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心悸。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跳节律异常。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等,必要时进行手术。 心悸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心悸的潜在健康问题。
923
2024-10-17
心脏发泡检查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发泡检查,又称为右心声学造影或TCD发泡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和肺动静脉异常分流的检查方法。 心脏发泡检查通过静脉注射一种造影剂,使右心系统显影。随后通过TCD(经颅多普勒)栓子监测和分析,观察细小的气泡在人体内的流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右向左的异常分流。 若存在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微泡可从右房直接进入左房而不经过肺循环滤过,根据微泡出现在左心腔的时间以及数量,可判断右向左分流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这种分流可能源于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心脏结构异常,或肺动静脉瘘等肺部血管异常。 心脏发泡检查主要适用于无症状的脑梗死患者,以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卵圆孔未闭等心脏结构异常,还有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可以帮助寻找可能的病因。此外,有先兆症状的减压病患者,如潜水员等高压环境下作业的人员,以及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患者也同样适用。 心脏发泡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对患者无明显伤害。且检查前无需空腹,患者只需按照医生指令,配合完成检查即可。检查结束后,患者即可离开医院,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但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感到轻微不适,如注射造影剂时的疼痛或不适等。对于存在相关症状或疑似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检查。
1224
2024-10-17
正常人的心跳一分钟多少次
孙继红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正常人的心跳在静息状态下通常维持在每分钟60到100次。心跳即心脏的跳动,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含氧血液能够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代谢需求。 心跳次数与心脏的泵血功能密切相关。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运动,将血液从心脏泵出,流经全身血管系统。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即心率)直接影响了心脏的泵血量和泵血效率,而保持在60-100次/分的心跳,有利于心脏行使其功能。而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跳次数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调节。在生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刺激心脏加快跳动,以增加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而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减少,心跳也会相应减慢,以节省能量。 心跳次数还受到年龄、性别、体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旺盛,心跳次数通常比成年人快;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心跳次数可能会相对较慢。同时,女性的平均心跳次数通常略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有关。 心跳次数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病理状态。心率过快(心动过速)可能由贫血、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等疾病引起;而心率过慢(心动过缓)则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当发现自己的心跳次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1246
2024-10-17
女人一般血压多少正常
孙继红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女性正常的血压范围与男性相同,通常定义为收缩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受到心脏泵血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正常范围内,血压能够确保血液有效地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其代谢和生理活动的需要。 这个血压范围被广泛接受为健康成年人的标准,因为其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联。当血压超出这个范围时,特别是持续升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 虽然存在统一的正常血压范围,但每个人的血压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受到遗传、年龄、性别、体重、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在生理周期、孕期和更年期等特定阶段,血压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和血容量的变化,血压可能会略有升高。而在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和激素水平波动,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女性的正常血压范围与男性有所不同。 女性日常生活中通过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火腿等的摄入。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控制体重,戒烟戒酒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74
2024-10-17
1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表现,其严重程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对于单纯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并不严重。但对于由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伴有其他心律失常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1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由于房室结或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的传导延迟引起的。这种传导延迟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药物副作用等。在一些情况下,1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暂时的,如在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出现,随着病因的去除,传导阻滞可能会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单纯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或者仅在体检时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1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严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病情变化。 但如果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严重的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或者同时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就需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下,1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心脏疾病进展的一个表现,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查找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1度房室传导阻滞逐渐加重,发展为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如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就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情况就更加严重。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941
2024-10-17
140/100mmHg严重吗
孙继红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140/100mmHg属于中度高血压,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血压达到140/100mmHg时,这一数值已经超出了正常血压范围,即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这种程度的血压升高,不仅表示个体的心血管系统已经处于异常状态,而且预示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这种心脏结构的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 高血压对血管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从而影响重要脏器如脑、肾等的血液供应。这种血管病变可能引发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高血压还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影响视力。这是因为视网膜血管与全身其他血管一样,也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而发生病变。这种病变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血压140/100mmHg的严重程度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或靶器官损害(如心脏肥大、肾脏功能不全等),则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对于血压140/100mmHg的情况,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患者还需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066
2024-10-17
心率61正常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之间,所以心率为61次/分处于这个正常范围之内。但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有任何疑虑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心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会逐渐减慢。青壮年人的心率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老年人的心率可能会稍慢一些。所以如果是老年人,心率61次/分是比较常见的正常情况。 身体状态也会影响心率,在安静状态下,尤其是在睡眠时,心率会相对较慢。而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情况下,心率会明显加快。如果是在安静状态下测得心率为61次/分,说明心脏的节律较为稳定。 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心率的不同,有些人天生心率就相对较慢,只要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闷等,一般也属于正常情况。从心脏的生理功能来看,心率61次/分意味着心脏能够以较为稳定的节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这样的心率通常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但如果心率61次/分的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出现头晕、黑矇、心慌、气短等症状,可能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心率改变。这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856
2024-10-17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律过缓的原因可以归纳为长期运动锻炼、夜间睡眠、年龄因素等生理性原因,和心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原因。对于生理性窦性心律过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窦性心律过缓,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原因: 长期运动锻炼: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由于心脏储备功能好,心率可能较慢。这类人群在静息或休息状态下,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但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 夜间睡眠:在夜间睡眠时,由于机体代谢降低,心率也会相应减慢,通常低于60次/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年龄因素: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窦房结功能可能逐渐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这种心率减慢通常也是生理性的,不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情绪起伏大:强烈的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或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进而影响窦房结的激动性,导致心率减慢。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容易使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承受过大负荷,这可能影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导致窦性心律过缓。 2、病理性原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窦房结的功能或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率减慢。 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以及颅内压增高、血钾水平异常等代谢问题,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律过缓。 在日常生活中,窦性心律过缓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并遵医嘱进行复查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728
2024-10-17
高血压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孙继红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会遗传给下一代。高血压本身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但高血压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高血压的遗传倾向主要体现在家族聚集性上,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种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中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有关,这些基因可能涉及血压调节的多个环节,如肾脏对钠离子的处理、血管的舒缩功能、交感神经的活性等。当这些基因发生变异或异常时,就可能影响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尽管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高血压的发病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吸烟、过量饮酒等。这些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使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即使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也完全有可能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因素来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都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对于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来说,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血压状况,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健康管理。 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日常做好血压监测,如果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多次出现血压异常增高,应及时就医。
535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