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降压食疗吃什么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降压食疗是一种辅助手段,在高血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帮助控制血压,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推荐的食物类别包括富含钾的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坚果与全谷类等。 1、富含钾的食物: 钾元素有助于平衡体内钠和钾的比例,对于降低血压具有重要作用。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等,以及豆类如黄豆、黑豆、红豆等,都是富含钾的优选食物。香蕉、土豆、海带等也是钾元素的良好来源。 2、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ω-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有助于降低血压。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包括鲑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适量摄入这些鱼类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3、坚果与全谷类: 核桃、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健康的脂肪和植物蛋白质,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小麦胚芽等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帮助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从而辅助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4、红色水果和蔬菜: 红色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草莓、甜椒、红苹果等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和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对降低血压起到辅助作用。 虽然上述食物在降压食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请注意,食物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高血压患者应结合医生的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搭配,避免摄入过多的钠盐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确保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434
2024-10-09
室上速会慢慢自愈吗
付鹏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室上速即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症状轻微或偶尔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能够自愈。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与心脏内存在异常通道导致的快速心律失常有关,具体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 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患者容易出现心悸、眩晕、焦虑、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气促、心绞痛等症状。对于症状轻微或偶尔发作的患者,可能会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和监测心率变化,以及排除可能诱发的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即可。但得注意的是,对于症状明显或频繁发作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 临床上,治疗病理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物理方法如深吸气憋气、按压眼球或颈动脉等,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这些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则常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病情,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果物理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症状严重,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心脏内的异常通道,从而消除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根源。
508
2024-10-09
高血压能吃鸡肉吗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可以吃鸡肉。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鸡肉被归类为白肉,其蛋白质含量高,可以达到20%左右,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使得鸡肉成为高血压患者饮食中的优选之一。鸡肉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节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鸡肉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每100克鸡肉中含有200毫克左右的钾。钾元素在人体内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为其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减轻血管的压力,适量食用鸡肉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水平。鸡肉还富含维生素B群,特别是维生素B6。维生素B6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包括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维生素B6的补充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血压的稳定。 高血压患者在食用鸡肉时也需要注意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油炸、烤炸等高油脂、高热量的烹饪方式。在调味时也要控制盐和油的用量,以符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 预防高血压除了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外,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定期监测血压,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保持心态平衡,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
1269
2024-10-09
医生解答:熬夜心脏不舒服的原因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熬夜是指晚上11点以后入睡,会导致脑部处在过于疲劳的状态,并且也会引起心脏负担,可能会引起胸闷和心悸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增加。 熬夜导致心脏不舒服,和下面的因素有关: 🔺睡眠不足: 熬夜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使心脏和其他器官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引发心脏不适感。长期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植物神经紊乱: 熬夜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紊乱可能表现为心慌、心悸、心率加快等症状,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肌缺血: 长时间过度熬夜,会导致心脏负担,可能会导致心脏部位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和缺血,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当出现心脏不舒服时,需要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判断出具体原因。 📍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心脏彩超:心脏彩超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的泵血能力和各腔室的大小,对于诊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有重要意义。 💬当出现心脏不舒服时,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图片内容当中做了相关介绍,大家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想要咨询的问题,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我帮大家解答疑惑。
317
2024-10-09
左胸下方隐隐作痛:医生解析原因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左胸下方指的是胸的左边靠下的位置处,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如果出现了隐痛,通常会出现刺激性反应,会引起焦虑或者潮热出汗,需要明确原因做治疗。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过度劳累: 可能是参加了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的体育运动,引起了左胸下方有较多的乳酸沉积,通常会导致局部出现刺激性反应,可能会出现疼痛的感觉。 📍肺炎: 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受到了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引起了肺炎,通常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左胸部位的供氧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左胸疼痛,还会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通常会导致心脏血管狭窄,使心脏部位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心脏部位出现缺氧和缺血症状,患者会表现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胸痛等症状。 为了排查具体原因,可以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可以明确原因。 🔶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胸部X线或CT:这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肺部和胸膜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气胸等。 💬当发生疼痛较严重时,需要尽早明确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疗,图片内容当中做了介绍,大家有不懂的问题,或者在治疗期间遇到了任何困难,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积极回复。
991
2024-10-09
正常人心率是多少算正常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正常人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是基于多数人群在静息状态下,即安静、清醒且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的状态的心脏跳动频率所得出的结论,但范围并非绝对固定,因为心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心率因个体差异而异,包括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运动习惯以及情绪状态等。如年轻人的心率往往比老年人快,因为年轻人的新陈代谢更为旺盛;女性的心率可能会略高于同龄男性;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于心脏功能较强,心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心率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人体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整,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相对较慢,有助于节省能量;而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心率会加快,睡眠时的心率也会相对较慢,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于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心率可能会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即60次/分,但并不意味着心脏功能有问题,是心脏功能强大的表现。婴幼儿和儿童的心率通常会比成年人快,也是由于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所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监测心率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心率持续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并且伴有不适症状,如心慌、胸闷、头晕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潜在的心脏疾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干预。
712
2024-10-09
心脏突然刺痛一下几秒就好了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突然刺痛一下几秒就好了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症、肋间神经痛、心肌炎等,需要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及时处理。 1、神经症: 是一种非器质性心脏病,主要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如焦虑、抑郁、紧张等,患者常表现为心脏部位的不适感,如刺痛、胸闷等,但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且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对于此类患者,主要以心理疏导治疗为主,配合医生使用改善情绪的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2、肋间神经痛: 是由于肋间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常表现为沿肋间神经分布的刺痛或灼痛,可因姿势不当、劳累等因素诱发,心脏部位的刺痛有时也可能是肋间神经痛的表现。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可根据医生指导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3、心肌炎: 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其中胸痛可表现为刺痛或钝痛,虽然心肌炎引起的胸痛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但初期也可能表现为短暂刺痛。心肌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如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心肌梗死: 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虽然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且剧烈,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短暂刺痛。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遵医嘱进行紧急救治,治疗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并减少心肌损伤。 在出现此类症状时,患者应保持警惕,并及时前往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406
2024-10-09
肌酸激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影响、肌肉疾病、心脏疾病,在出现肌酸激酶偏高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因素 剧烈运动: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尤其是骨骼肌和心肌,当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因代谢需求增加而受损,导致肌酸激酶释放入血,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通常是暂时性的,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分娩与新生儿:分娩者和新生儿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活性通常高于正常值,与其生理状态有关,属于正常现象。 2、药物影响 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等,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升高,通过影响肌肉细胞的代谢或结构,引起药物性肌肉损害,进而使肌酸激酶释放入血。 3、肌肉疾病 横纹肌溶解症:骨骼肌细胞的损伤和溶解会导致肌酸激酶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会导致肌肉细胞受损,引起肌酸激酶升高。 4、心脏疾病 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大量肌酸激酶入血,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均可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 肌酸激酶偏高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应遵医嘱,注意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充分休息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肌酸激酶偏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1382
2024-10-09
高血压突然低了怎么回事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突然血压降低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情况,可能由体位改变、药物因素、失血或脱水、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尽快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1、体位改变 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迅速流向下肢,导致上半身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和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差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2、药物因素 高血压患者如果自行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者同时服用了多种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过度降低。某些降压药物具有长效作用,可能在服用后一段时间才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患者若未及时调整用药量,也可能导致血压突然下降。 3、失血或脱水 大量失血如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或者严重脱水,如剧烈呕吐、腹泻等,会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引起血压下降,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 4、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往往伴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5、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血压调节机制紊乱,进而引起血压降低,通常伴有其他内分泌系统的症状,如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 当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血压降低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情绪激动等,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1380
2024-10-09
血压低的原因及调理方法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血压低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营养不良、贫血、药物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针对不同原因,可采取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充足休息、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等调理方法。 1、原因: 生理性因素:部分人群,特别是年轻女性和体质瘦弱者,可能因先天性因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血压自然偏低,通常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治疗。 营养不良:长期节食会引发营养不良,继而会导致体内血容量不足,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血压水平。 药物因素: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压偏低。 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病、内分泌失调等,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下降。 2、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铁质、维生素及叶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适当增加盐分摄入,有助于提升血压。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避免过度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防血压骤降。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血压稳定。 药物治疗:对于因疾病引起的低血压,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遵医嘱使用升压类药物;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配合医生补充甲状腺激素。 定期监测: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低血压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低血压状况,维护心血管健康。
1111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