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文中有答案!羊奶上火还是牛奶上火?
曹晓菊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羊奶和牛奶都是一种比较营养类的奶,适量喝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但是过量喝了以后对身体的健康有害。羊奶和牛奶适量喝,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上火。 这两种食物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比如当中含有优质蛋白、氨基酸等,当中的这些营养物质是人体消耗所需的营养物质在适量喝了以后,可以被人体消耗,❎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上火。 🔺但是羊奶和牛奶都是属于温性食物,极个别人不适应,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上火,比如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上火症状,如果本身上火的情况下,在喝了以后可能会导致上火的症状加重。 在喝羊奶或者牛奶期间,需要了解注意事项,才能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 🔹体质差异:本身有胃肠炽热或体质偏热的人群,饮用羊奶后可能会更容易出现上火症状,这类人群应该减少饮用。 🔹搭配食物:在饮用羊奶时,可以搭配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苦瓜、绿豆等,以平衡体质。 🔹过敏反应:部分人对牛奶过敏,饮用后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过敏症状,进而可能引发内火。因此,在选择牛奶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过敏反应。 在喝羊奶或者牛奶期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防上火,不知道预防方法的可以去图片内容当中了解,在喝羊奶或者牛奶以后有不良症状需要尽早检查,可减轻影响性。如果对于羊奶或牛奶还有困惑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749
2024-09-26
每天凌晨三四点就醒,快来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曹晓菊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睡眠与醒觉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每天凌晨3-4点,正值肝经和肺经活跃之时。若此时醒来,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失衡有关: ⏩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易导致夜间睡眠不安,尤其是肝经当令之时(凌晨1-3点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更易醒来。长期情志不舒、压力过大或饮食不节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肺气虚弱: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凌晨3-5点是肺经运行的时间,若肺气虚弱,不能很好地主持气机,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早醒。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可能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心火需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水需上济于心以制心火。若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易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劳累、思虑过度者。 ⏩阴虚火旺:阴虚则内热生,火旺则心神不宁。若体内阴液不足,虚火内生,扰动心神,也会导致夜间易醒。这种情况多伴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等症状。 面对每天凌晨3-4点就醒的情况,可以这样调养: ✅情志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可以尝试进行冥想、深呼吸或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饮食调养: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以适量食用具有疏肝解郁、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枸杞、百合、莲子等。同时,晚餐不宜过饱,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减少夜间起夜次数。 ✅运动调养: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恢复。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兴奋神经,影响睡眠。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松的运动方式。 🍁若无法比较好地改善睡眠,建议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中医治疗方法见图!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1000
2024-09-26
血府逐瘀丸的不适宜人群你知道吗?快来看看吧
曹晓菊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血府逐瘀丸药物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穹、牛膝、桔梗,可以达到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作用。但是这种药物并不适合适合所有的人,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服用药物的。 孕妇属于血府逐瘀丸的不适宜人群,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血府逐瘀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活血化瘀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孕妇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在孕期是需要特别谨慎的情况,尤其是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怀孕早期,子宫收缩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怀孕晚期,强烈的子宫收缩可能引发早产。 孕妇一旦出现流产或早产,不仅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可能危及胎儿的生命。血府逐瘀丸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这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畸形等。 🔔 血府逐瘀丸的适合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瘀血内阻者:表现为头痛、胸痛、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症状。这类人群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所致,血府逐瘀丸可活血化瘀,改善症状。 ⏩外伤疼痛者:如跌打损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有瘀血表现。血府逐瘀丸能促进瘀血消散,缓解疼痛。 ⏩月经不调者:对于因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经期腹痛、有血块等,血府逐瘀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血府逐瘀丸在服用时还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图片内容,如果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693
2024-09-26
针灸时手麻是伤神经了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时出现手麻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意味着神经受到了损伤,可能是由于循环变化、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个体差异所致,通常不会造成长期损害。 1. 正常的生理反应: 手麻通常是针灸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针灸通过刺激皮肤下的穴位,可以引发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有时刺激会导致短暂的麻木感。通常是暂时的,并不意味着神经受到了损伤。 2. 循环变化: 针灸时,针刺入皮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变化,导致血流暂时受阻,进而产生麻木感,通常是局部的,且很快就会消失。 3. 神经兴奋性增高: 针灸过程中,针的刺激可以使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局部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通常是短暂的,并且在移除针具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4. 操作不当: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手麻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如果针灸师手法不熟练或针具插入过深,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进而引起手麻等感觉异常。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且通常不会造成长期损害。 5. 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对针灸刺激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感觉到麻木感。此外,个体的体质差异也可能导致对针灸的不同反应。 选择专业的针灸师并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情况。
953
2024-09-26
针灸治疗前列腺的特效方法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可以通过针灸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中极、三阴交、曲骨、足三里、膀胱俞及次髎等,刺激穴位可以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促进康复。 1. 肾俞: 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刺激肾俞可以补肾固精,对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 中极: 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对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引起的排尿不畅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炎的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 曲骨: 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曲骨对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尿频、尿痛等症状。 5. 足三里: 位于髌骨下缘四横指宽处,胫骨外侧一横指宽处。足三里是强壮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调节气血、强健筋骨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体质有一定帮助。 6. 膀胱俞: 位于腰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与泌尿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对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 次髎: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旁开1.5寸处。次髎具有调理下焦、通利小便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道不适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考虑到患者体质不同,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定制。针灸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1184
2024-09-26
针灸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脑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轻重而定,轻者以单穴位刺激和温和灸法为主,重者采用多穴位组合针刺与电针疗法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症状。 选取头部的穴位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刺激百会穴可提升阳气,调节脑部气血运行。针灸师通过适当的针法,如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可以起到激发经气、改善脑功能的作用。肢体穴位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针灸合谷穴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的肢体麻木等轻度症状。 脑梗塞初期病情较轻的患者,温和灸足三里穴是不错的选择。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通过艾条的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通经络、补益气血的作用,对改善脑梗塞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有益。 除头部穴位,如四神聪,位于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还会结合肢体上的更多穴位,如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等。多穴位组合针刺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的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较重的症状。 病情较重、肢体肌肉萎缩或者肌力严重下降的脑梗塞患者,可以在针刺穴位的基础上连接电针仪。如在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后连接电针仪,通过调节合适的电流强度和频率,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促进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1400
2024-09-26
针灸能喝酒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在针灸治疗期间,饮酒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正在康复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酒精的摄入应当受到严格限制,以保证针灸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1. 日常保健与轻症调理: 适量饮酒可能不会立即显现负面效应。然而,酒精会扩张血管,可能导致短暂的血液循环加快,与针灸促进气血流通的目的相悖。一般建议在接受针灸前后至少几个小时内避免饮酒,以便让身体更好地适应治疗带来的变化。 2. 慢性疼痛与炎症管理: 对患有慢性疼痛或炎症,如颈椎病、关节炎等的人来说,酒精会加重炎症反应,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酒精的摄入可能使针灸带来的缓解效果大打折扣。为确保针灸达到最佳疗效,患者应尽量减少酒精摄入,特别是在治疗期间。 3. 康复阶段: 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如中风后遗症、术后恢复等,酒精不仅会影响针灸的康复效果,还可能延缓身体的恢复过程。此外,酒精还可能干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阻碍康复进程。最好在康复期内完全戒酒,直至健康状况稳定后再考虑适量饮用。 4. 特定疾病患者: 对患有特定疾病,如肝硬化、高血压等的患者来说,饮酒本身就是禁忌行为。即使是为了治疗目的进行针灸,也不能忽视酒精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以防止疾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 为了最大化针灸的治疗效益,在治疗期间应当谨慎对待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在存在慢性疾病或正处于康复阶段时,更应避免饮酒,确保身体健康。
987
2024-09-26
针灸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虽然针灸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若使用不当或过度依赖,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从轻微的局部不适到严重的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 1. 轻度不适与生理反应: 初次接受针灸治疗时,部分人可能会感到针刺部位有酸胀感,是正常现象,表明针灸正在发挥作用。但如果频繁进行针灸,可能会导致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这种感觉,增加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压力。普通健康维护或轻微病症,建议针灸治疗之间保持适当间隔,避免连续每天进行。 2. 中度副作用与生理负荷: 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慢性疼痛等,适当的针灸可以帮助改善症状。但若治疗频率过高,可能会使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导致身体过度消耗能量。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同,治疗计划应个性化制定,不宜盲目增加次数。 3. 重度风险与疾病管理: 严重疾病患者,如中风后遗症、肿瘤等,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时,应特别注意治疗强度和频率。过度或不当的针灸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必须在专业医师的监督下进行,严格遵守医嘱。 4. 特殊群体的风险考量: 孕妇、儿童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接受针灸治疗时需格外小心。孕妇不当的针灸可能诱发早产或流产;儿童和老人则因体质较弱,对针灸反应更为敏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针灸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操作,并严格控制次数和强度。 合理规划针灸治疗的频率与强度,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是确保针灸疗效同时避免潜在风险的关键。
634
2024-09-26
针灸肚子能减掉肚子脂肪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肚子对减掉肚子脂肪有一定程度的作用,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气血运行、激素水平和促进能量消耗等方面来影响腹部脂肪,但不是独立的减肥方法。 1.改善胃肠功能: 肚子上有许多穴位与胃肠功能相关,如中脘穴。针灸能够调节胃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当胃肠功能得到改善时,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代谢会更加高效。如果腹部肥胖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导致食物在胃肠内堆积,形成腹部赘肉,针灸肚子上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食物在体内的滞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2.调节气血运行: 腹部的穴位还与全身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如气海穴,针灸可以促进气血在腹部的运行。气血运行通畅有助于将腹部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对因为气血瘀滞而出现腹部肥胖的人来说,针灸肚子上的穴位能够调节气血,减少水分潴留,使腹部看起来更紧致,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 3.影响激素水平: 从整体来看,针灸肚子上的穴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如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等。胰岛素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和脂肪储存密切相关。如果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减少转化为脂肪的量,不仅有助于腹部脂肪的减少,对全身脂肪的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4.促进能量消耗: 虽然针灸肚子本身不会像运动那样直接消耗大量热量来减掉腹部脂肪,但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机能,使身体处于一个更有利于消耗能量的状态。 针灸肚子是一种可以辅助减肥的方法,但要想有效减掉腹部脂肪,还需要结合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等综合措施。
1094
2024-09-26
胃胀气穴位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胃胀气通常表现为腹部膨胀感、嗳气或打嗝等现象。中医认为,胃胀气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可通过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内关穴等穴位来缓解。 1、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的募穴,与胃部联系紧密。按揉中脘,能够调节脾胃的功能。胃内气体积聚时,按揉中脘穴可以促进胃部蠕动,使气体逐渐排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按揉,力度适中。对轻度的胃胀气,按揉中脘穴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从而减轻胃胀气的症状。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按压时会有酸胀感。如果是因为脾胃虚弱,对食物的消化能力稍差导致的胃胀气,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起到调理脾胃、改善胃胀气的功效。 3、天枢穴: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按摩天枢穴能够调节肠道的蠕动和气体的运行。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天枢穴,顺时针方向按揉,可促进肠道内的气体排出。 4、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对调节胃气有重要作用,按压内关穴时,力度可稍重一些,以产生明显的酸胀感为宜。对情绪因素引起的胃胀气,内关穴的按摩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缓解胃胀气。 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重引起疼痛或其他不适,孕产妇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应咨询医师后再进行穴位按摩。
1195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