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液粘稠有什么症状表现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粘稠即血液黏稠,血液黏稠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四肢症状、视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等。
1、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目眩:血液黏稠时,血液循环会受到阻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缺氧性头晕。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目眩晕、眼前发黑,尤其是在晨起、久蹲后突然站起时更为明显。由于大脑缺血缺氧,患者的思维也会变得迟钝,反应能力下降。
午后困倦:血液黏稠的患者在午后容易出现困倦、嗜睡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午餐后身体为了消化食物而增加了血液流向胃肠道的量,导致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同时,血液黏稠也会使得血液循环减慢,身体各部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困倦感。
2、四肢症状:
人体的四肢末端距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当血液黏稠时,血流速度减慢,四肢的供血量会进一步减少,导致手脚出现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发凉、无力,甚至在秋冬季节出现冻疮。长期血液黏稠还可能导致末梢神经炎等疾病。
3、视觉症状:
血液黏稠还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供血不足。这会引起视力模糊、视物不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失明。患者可能会感到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者看东西时颜色变淡、变形。
4、呼吸系统症状:
血液黏稠会导致各脏器供血不足,包括心脏和肺部。患者在运动后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喘不上气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心脏为了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而加速跳动,但血液黏稠使得心脏负担加重,无法及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身体各部分。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血液黏稠等潜在的健康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黏稠的注意事项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特别是晨起、运动后或天气炎热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腌制食品等。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运动时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代谢平衡。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摄入。
1333
急性淋巴白血病发病原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淋巴白血病,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遗传倾向的综合征患者,如Down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其白血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可能与遗传物质(如DNA)的突变或异常有关,这些突变或异常可能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如TET2、DNMT3A等,可能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异常,如缺失、异位、倒位等,也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增殖,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3、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的某些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烷化剂、甲醛等化学物质,以及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的环境中,都可能增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可能通过损伤DNA结构、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和增殖等方式,引发基因突变和细胞异常增殖。
4、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内源性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1)等,可以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促进白血病的形成。外源性病毒,如EB病毒等,可能通过感染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5、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使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白血病发生的几率。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些细胞可能逐渐积累并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防方法
尽量避免接触电离辐射源,如X光机、CT设备等。如果必须接触,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等。怀孕期间的女性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因为放射线照射可能会损伤DNA结构和功能,增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处于可能存在化学污染物的环境中,如装修材料、染发剂等。这些化学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可能会干扰细胞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导致细胞失控增殖。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这些物质的人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吸入。在室内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区、交通繁忙地带等。
1428
什么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规范名称为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贫血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
1、贫血症状:
贫血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蜡黄,这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的。乏力、头晕、容易疲倦,这是因为贫血导致组织器官缺氧,进而引发全身不适。心悸、气短,特别是在活动后,贫血导致的心脏负担加重,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也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常见表现,包括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这些症状可能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胃肠道黏膜萎缩有关。舌炎、舌下溃疡、牛肉舌(舌面光滑如生牛肉)、舌痛、味觉消失,这些症状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舌乳头萎缩有关。
3、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可能包括表情呆滞、嗜睡,这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外界反应迟钝、记忆力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与大脑神经元的代谢障碍有关。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或倒退,特别是在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中,这些症状可能更为显著。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阵发性痉挛或抽筋,这些症状可能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有关。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治疗主要包括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改善饮食、纠正胃肠道疾病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注意事项
避免偏食和挑食,不要长期素食,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和动物肝脏等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叶酸和维生素B12易受高温破坏,因此烹调时不宜过度加热,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急火快炒,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酒精会干扰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代谢和吸收,因此患者应忌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孕妇应多进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要补充叶酸,以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家长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末梢神经炎、四肢麻木无力的患者应避免受伤,共济失调者走路时需有人陪伴。
1364
贫血严重怎么治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严重贫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多种方法。
1、对因治疗:
造血细胞异常导致的贫血:对于造血细胞异常(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等)导致的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使用雄激素、促红素,以及正性造血因子刺激因子进行治疗。长期严重贫血并伴有其他指征时,如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进行骨髓移植术治疗。
溶血性贫血:对于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红细胞破坏。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可能有助于减少红细胞在脾内的破坏。
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尽快加压包扎控制外伤出血,通过手术控制脏器破裂出血,使用内科药物或介入治疗控制泌尿系、消化道以及呼吸道出血等。
2、对症支持治疗:
输血治疗贫血症状过于严重时,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缓解症状。重度贫血病人、老年人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病人应输红细胞,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应及时输血或红细胞及血浆,重度血小板减少者应输血小板。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贫血严重的注意事项
贫血患者应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柠檬、草莓、猕猴桃、青椒等。除了铁之外,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重要的造血原料。因此,贫血患者应适量摄入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肉类等。
贫血患者容易感到疲劳和乏力,因此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贫血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鼻腔、外阴等部位的清洁,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贫血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低落和焦虑。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了解贫血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增强治疗信心。同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1453
缺铁性的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主要原因包括失血、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等。
1、失血:
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可能包括月经过多、慢性胃肠道失血(如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裂孔疝、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出血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等)以及手术或外伤引起的失血。长期小量出血比一次性大出血更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例如,女性月经过多是常见原因之一;胃肠道出血也是引起此类贫血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老年男性如果出现缺铁性贫血,失血原因可能主要是消化道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等。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生长发育或生理需求的增加,需铁量增加。若此时铁摄入不足,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某些患者因为饮食比较少,或者长期素食不吃肉,以及偏食挑食,导致铁的摄入和利用减少,促成了营养性铁缺乏症。
3、铁吸收障碍:
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饮浓茶和咖啡、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慢性肠炎等情况下,铁的吸收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如磷酸盐、植酸盐、茶叶中的鞣酸以及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等,会与铁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4、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癌症、慢性肾功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和炎症性肠病等,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可能导致功能性铁缺乏,进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5、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难治性缺铁性贫血(IRIDA)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缺陷性贫血等,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铁的供应不足以满足身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需求,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针对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缺铁性的贫血的注意事项
饮食中应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猪肝、鸡肝、鸭肝等)、动物血、奶类、蛋类、干果、香菇、豆制品、绿叶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苹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促进铁的吸收)。
轻度贫血患者不必限制活动,可照常工作,但需注意休息。中度以上贫血者,可适当活动,但活动量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因贫血造成的脑缺氧、头晕、摔伤及其他损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若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贫血,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定期驱虫,避免重复感染。及时控制慢性失血,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增加营养、补充铁剂,生长期的儿童宜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1071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具体有哪些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出现问题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主要和血细胞减少有关,包括贫血症状、感染症状等。
1、贫血症状
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减少,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的症状。
头晕、乏力:红细胞减少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头晕和乏力。
心悸、气短:随着贫血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和气短的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
食欲不振:贫血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食欲不振。
2、感染症状
呼吸道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常出现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牙龈炎、咽喉炎等。
高热: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且难以控制。
败血症: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
3、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皮肤黏膜容易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内脏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肺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严重的出血症状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4、其他症状
心脏扩大: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可在患者的心尖区听到杂音。
肝、脾、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程度一般较轻。
需要注意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轻重与血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两种类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症状较为严重。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和进展相对缓慢,症状较轻。在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以及预后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注意事项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刷牙、漱口,保持皮肤、外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的清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发出血。因此,应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的风险。在病情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
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避免食用过硬、过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发出血或感染。
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650
造血功能差血小板少严重了怎么办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造血功能差且血小板严重减少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紧急关注的问题,可能由多种疾病或因素引起,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1、紧急就医:
应立即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血液检测,以确定血小板减少的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对症治疗:
输注血小板:如果体内血小板的数量严重减少,且存在出血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小板输注,以迅速补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预防出血。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升高血小板的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氨肽素片等,这些药物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
3、对因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环孢素胶囊、达那唑胶囊等药物来改善血象,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白血病:使用化疗药物如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以杀灭白血病细胞,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脾功能亢进:如果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以缓解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片等,以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造血功能差血小板少严重了需要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通过综合治疗和生活调理,患者有望恢复健康的造血功能和正常的血小板水平。
造血功能差血小板少日常注意什么
保护自己,避免受伤。由于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止住,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外伤和碰撞。在外出活动时,可以佩戴护膝、护腕等保护装备。
改善饮食,患者可以多吃含有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造血功能和血小板的恢复。
避免使用对血小板有损害的药物或检查手段,如抗血小板药物,以及X线检查等可能对血小板造成损害的检查手段,应尽量避免使用。
感染可能增加血小板的消耗,使血小板数量进一步减少。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并及时就医治疗任何感染症状。
892
引起白血病的因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常见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多个方面,建议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白血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白血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通常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遗传物质如DNA的变异有关,使个体对白血病易感。
2、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某些病毒,如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已被证实能够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白血病的风险,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促进白血病的发生。
3、物理因素:
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长期接触这些辐射的人群,其白血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接触者。电离辐射能够损伤造血干细胞的DNA,进而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最终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4、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甲醛、烷化剂等,也是白血病的重要诱因。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接触或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干扰造血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甚至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从而引发白血病。
5、全身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如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某些药物的使用如抗肿瘤药物、环境因素如新装修房屋中的有害气体超标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白血病的类型、年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进展程度等。
白血病要如何治疗
化学治疗是白血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化学治疗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脊髓周围的空间进行。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分子或基因异常,使用特定药物来干扰这些异常,从而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靶向治疗通常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更少的副作用。
免疫治疗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摧毁白血病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称为骨髓移植,是用健康者的干细胞替换患者体内受损或患病的干细胞。这种方法通常在高风险或难治性白血病中使用,且需要严格的配型和术后管理。
678
AML是什么病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AML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类白血病的总称,属于急性白血病的一种。
AML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长期密切接触有机溶剂者,发生AML的危险升高。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使用某些治疗其他癌症的化学药物,如氮芥、苯丁酸氮芥等,对骨髓有一定损害,尤其是与放疗合用时患病概率会增加。
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遗传已被证明是AML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AML的临床表现多样,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昏甚至呼吸困难等,呈进行性加重。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颅内出血可致命。
感染是AML常见的并发症,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肺部、口腔、肛周及全身(败血症)等。器官浸润可见淋巴结肿大,可有轻至中度肝脾大,但巨脾罕见。白血病细胞浸润至骨膜、骨和关节会造成骨骼和关节疼痛,儿童多见。
牙龈浸润时会出现牙龈增生和肿胀,皮肤浸润时呈蓝灰色斑丘疹或皮肤粒细胞肉瘤。少数患者有胃肠道浸润,表现为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黏膜炎症、肠梗阻等。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甲状腺、胰腺、下丘脑和神经垂体,且可并发糖尿、低血糖或尿崩症等。
诊断AML需要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原始细胞可包括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异常早幼粒、幼单核细胞。
AML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原因、病情进展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如果是因为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而诱发的AML,建议以后需要尽量避免接触。如果患者严重贫血,可遵医嘱输注浓缩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悬液等,改善贫血状态。如果患者存在造血功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解除骨髓抑制。如果以上治疗无效,可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恢复造血功能。
AML的预后一般,不少病例属继发性白血病,故预后差。但如能避免诱发因素,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预防AML的方法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通过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2、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尽量减少或避免长期接触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避免不必要的电离辐射暴露,如X光、CT等放射性检查,如果必须进行检查,应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
3、控制基础疾病:
某些基础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等,可能增加患AML的风险。因此,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AML或其他潜在的血液疾病。
5、避免过度使用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如某些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增加患AML的风险。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观察身体变化。
1458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包括贫血相关症状、疼痛与不适感、皮肤与黏膜颜色改变、消化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贫血相关症状: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患者常表现出贫血的典型症状,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造血系统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红细胞,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发贫血,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组织缺氧所致,因为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的主要细胞。
2、疼痛与不适感:
溶血性贫血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疼痛或不适感,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时释放出的物质刺激身体组织所致。轻度疼痛可能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症状明显,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
3、皮肤与黏膜颜色改变: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体内红细胞不足,导致皮肤黏膜颜色变浅、发白。这种变化可能首先出现在面部、手掌和足底等皮肤较薄的部位,患者的巩膜也可能出现黄染,这是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症状之一,黄疸的出现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素进入血浆,超出肝脏转化分解的能力,导致血清血红素升高所致。
4、消化系统症状:
溶血性贫血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使患者食欲不振,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身体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尽快就医检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患溶血性贫血的风险。
溶血性贫血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是溶血性贫血的首要选择,因为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往往与多种潜在病因有关,如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此,确定并去除这些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缓解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症状。
对于部分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如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等,手术治疗可能是有效的选择,其中脾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之一,对于脾脏异常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