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管有硬化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硬化涉及多种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吸烟、以及肾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建议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治疗,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老化,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比例发生变化,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变得僵硬,进而形成血管硬化。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有助于延缓血管老化的进程。 2、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促进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血管硬化的首要措施。在戒烟的基础上,可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肾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肾动脉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使血管内膜受损,进而引发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减少血压波动对肾动脉的损害。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以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4、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下肢血管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5、脑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脑血管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减少脑血管内膜受损的风险。 如果出现血管有硬化的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和治疗血管硬化的重要手段。
1437
2024-10-11
毛细血管瘤需要治疗吗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毛细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毛细血管瘤比较小且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并不一定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毛细血管瘤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退。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部分毛细血管瘤可能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小、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对于一些虽然存在但没有引起任何不适,也没有影响身体功能的毛细血管瘤,也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疗,比如一些位于身体隐蔽部位,如背部、臀部等,且体积较小的毛细血管瘤,可能不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定期观察。 但是,如果毛细血管瘤出现了一些特定的情况,就可能需要进行治疗。当毛细血管瘤迅速增大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如果位于面部等重要部位,快速增大的血管瘤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外貌,甚至可能影响眼睛、嘴巴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如果毛细血管瘤出现破溃、出血、感染等情况,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出血可能难以控制,感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一些较大的毛细血管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来说,可能会因为血管瘤的存在而产生自卑等情绪,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进行治疗。 在判断是否需要治疗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建议。医生会综合考虑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发展速度、症状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587
2024-10-11
静脉结扎术是什么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结扎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因静脉病变引起的各种症状。这种手术通过结扎局部静脉,阻断该处血液回流,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静脉结扎术常见于精索静脉结扎术和下肢静脉曲张结扎术。 精索静脉结扎术主要用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病变,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精索静脉结扎术通过结扎精索内静脉,阻断血流反流途径,减轻血流阻力,降低血管内压力,使睾丸的温度调节功能恢复正常,避免影响精子质量,从而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 下肢静脉曲张结扎术则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壁薄弱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静脉扩张、迂曲形成的疾病。长期负重活动或长期站立的人群易患此病。下肢静脉曲张结扎术通过结扎腿部的大隐静脉等病变静脉,阻断该处血流,使得下肢血液可通过深静脉等其他方式回流进入心脏,从而避免局部血管曲张而引起疼痛、皮肤溃疡等严重情况。 静脉结扎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术后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1361
2024-10-11
VTE风险评估是什么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VTE在医学上是指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VTE风险评估是指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来判断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可能性大小。这些因素涵盖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症状、手术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手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大型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腹部大手术等,手术过程中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患者又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肢体活动,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中淤积,形成血栓。还有一些内科疾病也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如癌症患者,特别是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等。 通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对于低风险患者,可能只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如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适当进行肢体锻炼等。而对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则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常用的有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可以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物理预防方法包括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这些装置可以通过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重视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共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637
2024-10-11
血管斑是怎么回事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斑块是血管内壁上的异常沉积物,主要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构成。这些物质在血管壁上逐渐积累,形成斑块,进而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原因包括肥胖、药物因素、血管发育畸形等。 1、肥胖: 肥胖是血管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肥胖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增高。这些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斑块。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促进血管斑块的形成,如长期使用某些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增加血管斑块的风险。 3、血管发育畸形: 血管发育畸形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血管斑块的形成,但可能使血管壁结构异常,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间接促进斑块的形成。 4、高血压: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进而形成斑块。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代谢异常。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加速血管斑块的形成。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含量增高,这些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也可形成斑块。对于血管斑块的形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以减少血管斑块的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24
2024-10-11
静脉炎定义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病变,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的静脉,但通常较多见于四肢静脉。从病因角度来看,静脉炎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长期静脉输液是一个常见的诱因,尤其是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静脉内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也容易诱发静脉炎。导管在静脉内作为一种异物,会刺激静脉壁,同时可能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性炎症。手术创伤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静脉血管,术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病风险。还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累及静脉,导致静脉炎。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静脉炎部位的皮肤通常会发红、发热,触摸时温度较周围正常皮肤高。沿静脉走向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这是由于炎症导致静脉壁增厚、变硬,以及可能形成的血栓所致。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明显,甚至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 对于静脉炎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结合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手段来明确静脉的病变情况。治疗方面,要去除病因,如停止使用可能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或拔除留置导管。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抬高患肢等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药物治疗方面,可能会使用抗炎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果已经形成血栓,可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如合理选择输液部位、避免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等。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静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423
2024-10-11
静脉曲张可以用手揉吗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通常不建议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其他并发症。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壁薄弱、静脉血液淤滞,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增大,进而引起管腔扩张、迂曲。 如果采用局部用手按摩的方式,可能会加重局部血管壁的损伤,甚至会出现壁间血肿,同时会损伤静脉内皮细胞,造成局部淤血的情况。随着血液的淤滞,还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局部浅静脉炎形成。另外,手的按摩还可能会加重血液渗出于血管外,造成局部血肿、皮下瘀斑等情况。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下肢静脉曲张且病情较为轻微时,适度地用手揉按下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但是这种揉按应该是轻柔的,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频繁,以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同时,揉按并不能根治静脉曲张,只能作为缓解症状的辅助手段。 对于某些类型的静脉曲张,如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由于其病情严重且复杂,用手揉按一般没有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严重后果。这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等。同时,静脉曲张患者需注意避免久站久坐,抬高下肢休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回流。同时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
1425
2024-10-11
脚背动脉痛的原因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脚背动脉痛的原因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外伤、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栓塞、动脉硬化、糖尿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1、外伤: 脚部受到撞击或扭伤时,可能损伤动脉血管及周围组织,可能会引发脚背动脉疼痛。 2、末梢神经炎: 炎症影响到与脚背动脉相关的神经时,可能会引发疼痛信号的错误传递,使患者感受到脚背动脉区域的疼痛。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因吸烟、寒冷刺激等导致血管壁炎症,容易引起脚背动脉疼痛。 4、血管栓塞: 栓子堵塞动脉血管,造成血流不畅,可能会引发脚背动脉疼痛。 5、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脂、高血压等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引起脚背动脉疼痛。 6、糖尿病: 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血管功能,从而容易产生脚背动脉疼痛。 7、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当脚背在站立时会受到较大压力,当瓣膜功能不佳时,会发生返流,使体内压力增加,血管扩张,引起血管外膜的神经和周边组织疼痛。 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同时,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治疗并控制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血管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问题。
975
2024-10-11
一个胳膊疼怎么回事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一个胳膊疼痛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用力过度、肩周炎、颈椎病等。 1、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或进行重复性的手臂动作,如打字、提重物等,会导致肌肉和韧带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疼痛。 2、用力过度: 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如果用力不当或过度,可能导致肌肉拉伤或劳损,引起胳膊疼痛。 3、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活动受限。当炎症影响到与胳膊相连的肌肉和韧带时,也可能导致胳膊疼痛。 4、外伤: 胳膊受到外力打击、挤压或扭伤等外伤,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骨折或脱位,进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伴有明显的肿胀、淤血和关节活动受限。 5、静脉炎: 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导致胳膊疼痛。静脉炎通常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热痛,而动脉炎则可能伴有肢体远端缺血的症状。 6、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可能导致上肢放射性疼痛,包括胳膊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伴有颈部不适和手指麻木等症状。 对于胳膊疼痛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CT、MRI等,明确疼痛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并注意休息和康复锻炼,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1356
2024-10-11
人的血管为什么会硬化
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人的血管硬化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年龄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内膜变得粗糙,中层弹力纤维断裂、钙化,从而导致血管硬化。 2、肥胖: 肥胖人群的血脂水平通常较高,血脂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进而引发血管硬化。 3、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导致血管壁变厚、弹性下降,进而引起血管硬化。 4、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过多的胆固醇进入血管壁内,发生氧化修饰,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引发动脉硬化。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糖水平,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斑块的形成,并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6、动脉粥样硬化: 其发生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等,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为了预防血管硬化,建议采用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增加蔬果和纤维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帮助提高心脏功能,促进循环系统健康。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1054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