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的科普
37.5度低烧怎么处理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当体温达到37.5℃低烧时,虽然情况可能并不严重,但也需要适当的处理,缓解不适并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可以通过观察症状、补充水分等方法进行处理。 1、观察症状: 首先要留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乏力、咳嗽、流鼻涕等。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判断低烧的原因,如是感冒、流感、感染等,观察低烧的持续时间和变化趋势也很重要。 2、补充水分: 低烧时身体可能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导致水分流失。要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3、适当休息: 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增强抗病能力。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4、物理降温: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如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 5、调整环境: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避免处于高温、潮湿或闷热的环境中。可以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使身体感觉舒适。 6、饮食调理: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出现低烧时,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低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7.5度低烧的预后 如果是由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低烧,通常在经过适当的休息、饮水和对症治疗后,几天内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会逐渐恢复健康,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对于轻微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通过及时的抗感染治疗,低烧也会很快消退。只要治疗及时、彻底,预后通常较好,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 如果低烧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预后则会因具体疾病而异,这些疾病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的人对低烧的反应和恢复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身体健康、免疫力较强的人恢复速度可能会更快,预后也会更好。而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可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意观察和护理。
1397
2024-12-18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这类微小的原核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1、特性: 支原体体积微小,结构相对简单,但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不进入组织和血液。支原体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2、感染途径: 呼吸道传播: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直接接触:如手接触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可能导致感染。 性接触:生殖道支原体如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支原体后,可能通过产道感染胎儿。 3、临床表现: 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喉咙不适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刺痛、尿急、尿频等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子宫颈水肿、充血等症状。 4、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培养、血清学检测或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以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支原体感染的预后 对于大多数支原体感染患者,经过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和良好的护理,通常能够迅速康复。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感染部位和支原体种类进行确定,以确保治疗效果。 若支原体感染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支原体感染治愈后,部分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或再次接触病原体而复发。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以降低复发和再感染的风险。患者的个体差异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如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970
2024-12-18
麻腮风为什么不能见风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麻腮风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接种麻腮风疫苗后不能见风,主要是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考虑。通过避免吹风,可以减少风寒侵袭、不良反应的加重等带来的潜在影响。 1、免疫力下降与风寒侵袭: 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儿童的免疫力可能会暂时下降,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正常反应。在此期间,如果直接吹风,尤其是冷风,可能会导致风寒侵袭身体,增加感冒的风险。感冒可能会引发发热等症状,与疫苗的不良反应相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2、不良反应的加重: 接种麻腮风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低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此时吹风,可能会降低体表的温度,使原有的不良反应加重,如皮疹增多、发热加剧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加重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不适,甚至需要就医治疗。 3、避免感染与传播: 风中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地区。接种麻腮风疫苗后的儿童,由于免疫力暂时下降,更容易受到这些微生物的侵袭。避免吹风也是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防止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4、个体差异与谨慎原则: 每个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反应都有所不同,对麻腮风疫苗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基于谨慎原则,建议在接种麻腮风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直接吹风,以减少潜在的不良影响。 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如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治疗。 麻腮风疾病的治疗方法 麻疹: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保护口、鼻、眼等部位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可以使用退烧药物进行退烧治疗,如果咳嗽比较严重,可以使用镇咳剂或者采取雾化治疗。 腮腺炎:需要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并注意预防并发症。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退热、镇痛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退热和镇痛治疗。如果出现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应及时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 风疹: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发热、疼痛和炎症反应。对于伴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镇咳药物和祛痰药物进行治疗。
956
2024-12-18
什么是细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细菌感染是指细菌通过某种途径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或引发炎症反应的疾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细菌毒力增强时,就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常见原因有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等。 1、病原体因素: 细菌的毒力、数量、侵入途径以及是否产生毒素等,都是影响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毒力较强的细菌更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细菌数量越多,感染的风险也越大;不同的侵入途径可能导致不同的感染部位和症状;细菌产生的毒素也可能加剧感染过程。 2、宿主因素: 人体的免疫力是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个人的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也可能影响细菌感染的发生。 3、环境因素: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因此环境因素对细菌感染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如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等都可能成为细菌感染的源头,医院环境也可能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场所。 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如通过握手、拥抱、接吻等方式传播;空气传播则主要通过飞沫或尘埃进行传播;消化道传播则通过食物或水源进行传播。 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打扫家庭环境,使用消毒剂对经常接触的地方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购买有异味的食物。肉类、蛋类等要确保煮熟后食用,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注意饮用水的安全,饮用经过煮沸或消毒处理的水。 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1132
2024-12-18
艾滋病淋巴结肿大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其实并非特异症状,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可以大也可以不大,可以疼也可以不疼,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淋巴结肿大来判断艾滋病的情况。多数的艾滋病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等多部位,直径多超1厘米,无痛无粘连,但可持续3个月以上,治疗关键在于长期抗病毒治疗,同时需改善免疫功能和对症治疗。 1、临床特点 部位:除腹股沟以外,身体其他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耳后、颌下等。 大小:淋巴结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 性质:一般无痛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较好,但也可能因合并感染或肿瘤而出现疼痛、红肿、破溃等症状。 持续时间:肿大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大于3个月。 2、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长期、系统、标准化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最关键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恢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控制淋巴结肿大。 改善免疫功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匹多莫德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液等,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结肿大的恢复。 对症治疗:针对淋巴结肿大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清热解毒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患者应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外伤和感染;穿宽松衣物,避免对肿大淋巴结部位造成摩擦和压迫;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760
2024-12-17
腮腺炎传染性强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腮腺炎可以大体分为化脓性腮腺炎以及病毒性腮腺炎,其中病毒性腮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在特定情况下传染性较强。病毒性腮腺炎主要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进入空气中,周围的人如果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如果接触了患者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没有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也可能被传染。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病毒性腮腺炎的传播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而且免疫力相对较弱,一旦有一个孩子患病,很容易传播给其他孩子,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患上腮腺炎,其他成员也有被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没有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 病毒性腮腺炎的传染性还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毒的毒力以及接触者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患者在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可能容易被忽视,从而增加了传播的可能性,而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感染腮腺炎的风险更高。 一旦感染腮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腮腺肿大、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后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如何预防腮腺炎传染 1、接种疫苗是关键: 儿童应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未接种过疫苗的成年人,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幼儿园和学校工作人员等,也可考虑补种疫苗。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 3、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对居住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等物品。 4、避免接触患者: 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身边有腮腺炎患者,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患者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1488
2024-12-17
新冠肺炎会持续一辈子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新冠感染一般不会持续一辈子,多数患者经治疗可康复,虽可能有较长时间的不适症状,但会随时间减轻,人体免疫系统及疫苗也能提供防护,不必过分担忧。但是这个病毒在自然界中恐怕很难再消失,除非出现较大的变异,否则有可能持续很久。 对于大多数新冠感染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可以康复的,在感染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很多患者能够逐渐恢复健康,身体在康复过程中会逐步清除病毒,免疫系统也会对病毒产生一定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再次感染的抵抗力。 即使在康复后可能会有一些患者出现所谓的后遗症,如疲劳、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持续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会逐渐发挥,很多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而且,医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针对新冠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虽然抗体的持续时间可能因人而异,但免疫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同时,通过接种疫苗也可以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和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等,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病情较为严重,康复过程也会相对较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会持续一辈子,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这些患者也有很大的机会逐渐恢复健康。 新冠感染注意事项 1、做好隔离: 一旦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可以选择居家隔离等。 2、注意休息: 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3、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要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4、密切观察身体状况: 注意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5、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要过分焦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者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558
2024-12-17
成人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也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成人患者 前驱症状为发热 , 之后会出现口腔疱疹、手足皮疹 。 治疗以对症为主,比如退热治疗,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症状 1、发热: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在38℃左右,也可能高达39-40℃。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有些可能发热1-2天就恢复正常,而有些可能会持续发热3-5天。通常还伴有全身不适,如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 2、口腔疱疹: 发热后的1-2天内,口腔内会出现散在的疱疹,主要分布在舌头、颊黏膜等位置。小的如同针尖,大的可以达到绿豆大小。疱疹周围通常有一圈红晕,使得疱疹看起来比较明显,很容易破溃形成溃疡。 3、手足皮疹: 几乎与口腔疱疹同时或稍晚一些出现,最常出现在手掌、足底处。最初是红色斑丘疹,通常散在分布,会在短时间内转变为水疱。疱壁较薄,里面充满清亮液体,一般不会融合,但病情较严重或分布较密集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少量融合现象。约3-7天会逐渐干涸、结痂,然后痂皮脱落,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治疗方法 1、退热治疗: 对于发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每2-3小时擦拭一次。如果超过38.5℃,可以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口腔护理: 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每天3-4次,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炎症。如果口腔疼痛严重,影响进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腔溃疡贴膜或者口腔喷雾剂来缓解疼痛。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皮疹瘙痒,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轻轻涂抹在皮疹处,起到止痒的作用。当水疱破溃时,要注意局部清洁,可以用碘伏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4、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1-2周内可自行痊愈,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病情较重,伴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的患者,在发病早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温馨提示 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隔离时间一般为从发病开始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左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662
2024-12-13
手足口疹子几天消退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手足口病疹子消退时间不一,轻度手足口病一般第5天起疹子不再新增,第7天左右明显消退。重度手足口病第7天开始进入消退期,完全消退可能需10天甚至更长时间。 轻度手足口病发病第1-2天时疹子开始出现,多为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手、足等部位,疹子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口腔内的疹子可能会引起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口水等症状。 发病第3-5天疹子会逐渐增多,变为疱疹,疱内液体较少,周围绕以红晕,手、足部位的疹子可能会成片出现,口腔内的疱疹可破溃形成溃疡,这期间患儿的症状可能会较为明显,但一般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 从第5天开始,疹子不再新增,原有疱疹会逐渐干涸、结痂,到第7天左右,大部分患儿的疹子开始明显消退,结痂逐渐脱落,皮肤恢复正常,一般不留瘢痕。 重度手足口病发病第1-3天疹子出现的时间和部位与轻度相似,但疹子的形态可能更为多样,除斑丘疹、疱疹,还可能出现大疱样皮疹等,且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伴有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严重症状。 发病第4-7天疹子会持续增多,部分患儿的疹子可能会融合成片,形成大片的皮疹,口腔内的疱疹和溃疡也会更加严重,影响患儿的进食和饮水。一般从第7天开始,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疹子不再继续发展,逐渐进入消退期,但由于病情较重,疹子消退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可能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退,皮肤可能会出现脱屑等现象,恢复相对较慢。 若孩子出现手足口疹子,应密切观察,轻度且无其他异常可居家护理,多喝水、多休息,一般一周左右可恢复。若疹子多且伴有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重症表现,避免延误病情,就医途中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疹子的皮肤护理 1、环境适宜: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一般在22-24℃,湿度在50%-60%,合适的环境能减少皮肤出汗,防止汗液刺激疹子,也有利于皮肤的恢复。 2、保持清洁: 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儿皮肤,尤其是出疹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擦破疹子。可使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水温控制在37-40℃,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过度潮湿。 3、注意修剪指甲: 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患儿因疹子瘙痒而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可给患儿戴上手套,但要注意手套的透气性。 4、避免暴晒: 避免让患儿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紫外线对疹子的伤害。若需外出,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阳光较弱的时候,并做好防晒措施如穿防晒衣、戴遮阳帽等。
1438
2024-12-12
人一辈子要打几次乙肝疫苗
王鹤
副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人一辈子打乙肝疫苗的次数因个体情况而异,新生儿按0、1、6月龄程序接种3剂次完成基础免疫,之后根据抗体情况决定是否加强接种,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等也有相应接种要求。 按照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一般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然后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剂次和第3剂次,以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如果完成了新生儿时期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且产生了足够的抗体,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但如果抗体滴度较低,或者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抗体消失,可能需要加强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和青少年,应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补种乙肝疫苗。一般成年人如果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且没有乙肝表面抗体,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通常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剂次。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等,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当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加强接种,以维持有效的免疫保护。 打乙肝疫苗前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应推迟接种,要向医生如实告知过敏史,尤其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需谨慎。提前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穿宽松衣物方便接种,保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接种前无需空腹,可正常饮食。 打乙肝疫苗的后续处理 1、留观: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得到处理。这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头晕、恶心、皮疹等异常表现。 2、保护接种部位: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不要洗澡,如果不小心弄湿,要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并保持通风。 3、注意休息: 接种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对疫苗的反应,降低免疫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4、避免使用特定药物: 在未咨询医生之前,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应告知医生自己刚接种了乙肝疫苗。
861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