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综合病房科室相关科普
新生儿肺炎是什么引起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原因有羊水吸入、乳汁吸入等,无论是吸入因素还是感染因素,都与新生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1、羊水吸入:
在分娩过程中,如果胎儿吸入了被污染的羊水,其中的细菌、胎粪等物质就可能引发肺炎,如当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窘迫时,可能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入羊水中,胎儿吸入这样的羊水后就容易发生肺炎。
2、乳汁吸入:
新生儿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如果喂奶姿势不正确,如喂奶时平躺,乳汁容易反流至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的食管下括约肌较松弛,胃呈水平位,也增加了乳汁吸入的风险。
3、免疫系统弱: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较差,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弱,使得更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一旦有病菌入侵肺部,就容易引发肺炎。新生儿的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较弱,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病菌,也为肺炎的发生提供条件。
4、细菌感染:
是新生儿肺炎常见的病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新生儿的肺部。如果新生儿周围环境不卫生,护理人员的手未清洁干净就接触新生儿,细菌就可能传播到新生儿身上,进而侵入肺部引发肺炎。
5、病毒感染:
像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果新生儿所在的环境中有患病者,病毒就可能传播给新生儿,感染肺部组织。
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清洁、正确的喂奶姿势等,以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风险。如果怀疑新生儿患有肺炎,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肺炎的注意事项
患者要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和空气流通,室内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一般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0%。避免室内有过多的人员走动,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发现新生儿呼吸急促、体温异常或者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如果家中有其他患病者,应尽量避免与新生儿接触。护理新生儿前后,护理人员要洗手,避免将病菌传播给新生儿。在新生儿患病期间,可适当调整其体位,如采取头高脚低的体位,有助于减轻肺部淤血,促进呼吸顺畅。
1202
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常见原因有糖原储备不足、葡萄糖消耗过多等,医护人员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情况。
1、糖原储备不足:
早产儿是糖原储备不足的典型例子,由于早产,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糖原。正常足月儿在孕晚期会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糖原,以应对出生后的能量需求。而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糖原合成酶活性较低,导致糖原储备量少。
2、葡萄糖消耗过多:
新生儿如果出现严重的疾病,如败血症,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代谢率增加,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加快。炎症反应会干扰身体正常的能量代谢过程,导致血糖水平下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也会出现葡萄糖消耗过多的现象,窒息时身体处于缺氧状态,复苏后身体为了恢复正常功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3、胰岛素分泌异常:
母亲患有糖尿病是导致新生儿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不佳,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肥大。出生后,这些胰岛细胞仍然会持续分泌较多胰岛素,使得血糖迅速下降。
一旦怀疑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家长应及时进行血糖检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加强监测,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低血糖对新生儿的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新生儿低血糖的日常护理方法
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要保证充足的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按需哺乳,增加喂奶次数。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对于无法正常吸吮的新生儿,可以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葡萄糖溶液。注意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暖箱或者合适的襁褓来为新生儿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导致能量消耗过多。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情况,低血糖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嗜睡、喂养困难、肢体抖动、面色苍白等症状。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出院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复诊,确保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644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表现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有多种临床表现,如震颤、呼吸暂停或不规则等。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有些症状可能很轻微或者容易被忽视。
1、震颤
是新生儿低血糖较为常见的表现,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肢体或下颌的细微震颤,就像在微微发抖一样。这是因为低血糖时,身体为了维持血糖平衡,会启动一系列的代偿机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导致肌肉的不自主震颤。这种震颤通常是间歇性的,可能会在喂奶间隔期或者血糖水平较低时比较明显。
2、发绀
部分低血糖的新生儿会出现皮肤发绀的现象,主要是口唇、四肢末梢等部位。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低血糖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的输送,使末梢循环的血液氧合不足,进而出现发绀。这种发绀在保暖后可能不会明显改善,因为它的根源是血糖过低而非单纯的体表温度问题。
3、呼吸暂停或不规则
呼吸暂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即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另外,也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如呼吸频率时快时慢,或者呼吸深度不均匀。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神经系统对呼吸肌的调节,导致呼吸功能出现紊乱。
4、嗜睡和精神萎靡
正常的新生儿通常比较活跃,会有自发的肢体活动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但低血糖的新生儿可能会表现得异常嗜睡,很难被唤醒,或者即使被唤醒,也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精神状态比较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比如对声音、光线等刺激没有正常新生儿那样的反应,眼神可能比较呆滞。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母亲有糖尿病的新生儿等,要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有低血糖的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血糖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低血糖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要保证足够的喂养次数和喂养量。尽量按照新生儿的需求进行喂奶,不要间隔太长时间。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保证乳汁的营养充足。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严格按照奶粉的冲调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能量。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低血糖时可能会加重身体的应激状态。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4℃。可以使用婴儿暖箱或者合适的衣物、襁褓来给新生儿保暖,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过高。
应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可以减少新生儿的能量消耗,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也有利于新生儿的休息和身体恢复。
1460
初生婴儿大便有血什么原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初生婴儿大便有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原因有肠道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由于婴儿的肠道系统还很脆弱,需要仔细分辨原因。
1、牛奶蛋白过敏: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如果对牛奶蛋白过敏,肠道会发生过敏反应,会引起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甚至出现糜烂,导致大便带血。婴儿可能还会出现湿疹、吐奶、腹胀、哭闹不安等症状,尤其是在进食奶粉后,这些症状可能会加重。
2、细菌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使大便带有血丝。此时婴儿可能还会伴有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大便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变得稀薄,次数增多。
3、肛裂:
婴儿的肛门括约肌发育还不完善,如果大便干结、排便用力,就容易导致肛门黏膜撕裂,出现少量鲜血附着在大便表面,一般会伴有婴儿排便时的哭闹,因为肛门疼痛。
4、先天性肠息肉:
肠息肉可能会因为摩擦或者自身的破溃而出血,血液随着大便排出,可能是间断性的,有时大便有血,有时又正常。
家长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整体状态,同时保留带有血迹的大便样本,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及时就医,通过大便常规检查、肠道检查等方法,明确出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初生婴儿大便有血后的注意事项
家长要详细观察婴儿大便的情况,包括血的颜色、出血量的多少、是否和大便混合等,还要记录婴儿的日常行为,如是否哭闹增多、睡眠是否正常等,对于医生判断病情很重要。如果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如果是肛裂引起的大便有血,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轻轻清洗婴儿的肛门,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再次损伤。可以适当涂抹凡士林等保护肛门黏膜,促进肛裂愈合。
860
婴儿几个月可以坐腰凳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一般而言,婴儿在4-6个月可以开始使用腰凳。婴儿的脊柱发育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脊柱,新生儿的脊柱是非常柔软的,几乎没有生理性弯曲。随着月龄增长,到3个月左右开始形成颈椎前凸,这使得婴儿能够逐渐抬头。
在这之前,如果过早使用腰凳,婴儿柔弱的脊柱难以承受身体的重量,可能会导致脊柱发育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变形等不良后果。
在4-6个月时,婴儿的身体控制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头部能够较好地保持稳定,颈部肌肉力量有所增强,能够较为自如地转动头部观察周围环境。同时,这个阶段婴儿的腰部力量也在逐渐发展,有了一定支撑身体坐立的基础,坐在腰凳上时能减少因身体晃动而摔倒的风险,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坐姿,为使用腰凳提供了身体条件。
从心理发展方面考虑,4-6个月的婴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更多的事物,使用腰凳可以让视野更加开阔,能看到更多以往看不到的景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心理认知的发展。
了解婴儿合适使用腰凳的时间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婴儿的身体发育健康,还涉及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正确地使用腰凳能为家长带娃提供便利,让家长能够更轻松地照顾婴儿,同时也有助于婴儿更好地感知外界环境,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使用腰凳的护理措施
1、腰凳选择:
要挑选质量可靠、设计合理的腰凳,材质应柔软、透气,避免刺激婴儿娇嫩的皮肤,肩带和腰带需具备可调节功能,以便紧密贴合家长身体,提供稳固支撑。腰凳的座位部分要有良好的固定和保护装置,防止婴儿滑落受伤。
2、使用姿势:
家长使用腰凳时,应确保婴儿正确放置,要保证婴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弯曲,不可强迫其处于不舒适姿势,家长需用一只手护住婴儿背部,另一只手在必要时保护头部,时刻留意婴儿安全。
3、使用时长:
尽管4-6个月的婴儿可使用腰凳,但刚开始使用时,时间不宜过长,可先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密切观察婴儿反应。若婴儿未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不适表现,再逐渐延长使用时间。使用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婴儿身体状态,如呼吸是否顺畅、肢体有无被压迫等情况,确保婴儿舒适安全。
991
新生儿打嗝特别多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打嗝特别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部结构特点等原因导致的。一般新生儿打嗝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
1、喂奶姿势不正确:
如果喂奶时宝宝的身体没有保持合适的倾斜度,如宝宝平躺着喂奶,很容易使宝宝吸入大量空气。空气进入胃部后会导致胃部胀气,进而引起打嗝。正确的喂奶姿势应该是让宝宝的头部略高于身体,能减少空气的吸入。
2、温度变化:
新生儿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当环境温度突然变化,如从温暖的被窝中抱出到较冷的房间,或者洗澡时水温不合适,都可能引起宝宝膈肌痉挛,导致打嗝。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刺激了宝宝的身体,通过神经系统反射到膈肌。
3、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神经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尤其是膈神经。膈神经控制着膈肌的运动,而打嗝主要是膈肌痉挛引起的。由于新生儿膈神经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刺激,例如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膈神经兴奋,使膈肌突然收缩,引发打嗝。如当新生儿受到声音、光线的突然变化刺激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4、胃部结构特点:
新生儿的胃部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比较松弛,出口相对较紧。当新生儿吃奶过急、过快或者吸入了较多空气时,胃部会迅速扩张,刺激膈肌,导致打嗝。
如果新生儿打嗝过于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呕吐、哭闹不止、脸色发青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其他问题,要及时就医检查。
新生儿打嗝的注意事项
喂奶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宝宝情绪稳定,避免在宝宝过度哭闹时喂奶。喂奶后要将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部靠在妈妈的肩膀上,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的空气,可以减少打嗝的发生。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温度的突然变化。给宝宝洗澡时要提前调节好水温,一般水温控制在37-38℃比较合适。要注意室内的光线和声音不要过于强烈,减少对宝宝的刺激。
如果宝宝在打嗝过程中出现吐奶,要及时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吐出的奶液呛入气管。如果宝宝打嗝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就没有太大问题。
776
小孩中暑怎么办最快最有效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孩中暑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温、改善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等方面,合理运用可快速缓解小孩中暑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
1、迅速降温:
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可采用湿毛巾冷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也可以用温水擦拭全身,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但避免用冷水直接冲洗,防止寒战。
2、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可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但避免直吹孩子。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为宜。如果是在室外中暑,应尽快将孩子转移到有空调的室内环境或者阴凉的地方休息,减少环境热量对孩子身体的持续影响。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后孩子会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对于不能口服的孩子,需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可给予适量的退烧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避免过量用药。
5、密切观察:
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抽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在送往医院途中,要继续采取降温措施。
小孩中暑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和湿度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要检测血常规了解是否有炎症反应,检查血生化指标如电解质、血糖等,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必要时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中暑引发的脑部病变。
小孩中暑治疗的预后情况
若小孩轻度中暑且得到及时治疗,预后通常较好,孩子的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会在数小时到一天内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身体的体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也能较快恢复正常,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即使出现轻微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在纠正后也不会留下后遗症,孩子能迅速恢复活力,正常饮食、玩耍和休息。
对于重度中暑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孩子,经过积极治疗,可能在数天到数周内逐渐恢复。在恢复期间可能会有短暂的身体虚弱、食欲不佳等情况,需要精心护理和调养。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脑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预后较差。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等,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
862
孩子中暑会发烧吗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孩子中暑是通常会发烧,一般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以及体内热量产生过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难以有效控制身体的散热和产热平衡。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身体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的效率降低。而孩子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产热较多,热量在体内不断累积,就容易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出现发烧症状。
2、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在高温环境下,孩子出汗增多以试图散热,但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丢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体温调节功能。当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时,体温调节机制受到干扰,不能有效地将体内热量散发出去,进而引起体温上升,出现发烧现象。
3、体内热量产生过多:
孩子在中暑前可能处于活动状态,本身就会产生较多热量。而高温环境又限制了热量的散发,使得体内热量不断积聚。中暑时身体的一些生理反应也可能会增加产热,如身体为了应对高温可能会出现代谢加快的代偿反应,进一步增加热量产生,最终导致体温升高而发烧。
中暑是由于孩子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身体散热功能出现障碍,热量在体内过度积聚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了解发烧的机制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中暑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孩子中暑发烧如何有效降温
家长应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的持续影响,可以解开孩子的衣物,促进空气流通,帮助孩子散热。
物理降温是快速降温的重要手段,家长可以使用温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及四肢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的方式降低体温。也可以让孩子洗温水澡,但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刺激皮肤。
对于体温持续升高或中暑症状较重的孩子,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在就医前,家长可以适量给孩子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所需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但切勿擅自给孩子使用退热药物或采用其他未经医生同意的降温方法,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360
小孩子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孩子中暑会有多种症状,如体温异常、皮肤变化、精神状态改变、胃肠道反应等方面的表现,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和密切观察等。
1、症状
体温异常:轻度中暑时,体温可能在38-39℃,孩子会感觉燥热。重度中暑时,体温可超过39℃,甚至达到40℃以上。
皮肤变化:初期皮肤发红、发烫,是体表血管扩张散热的表现。随着中暑加重,皮肤可能变得苍白、湿冷。严重中暑时,皮肤干燥无汗。
精神状态改变:轻度中暑时,孩子可能烦躁不安、易哭闹,对周围事物兴趣降低。中暑加重后,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严重时可能意识模糊、昏迷。
胃肠道反应: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还可能有腹痛、腹泻,腹泻物多为稀水样便。
2、治疗方法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可使用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但避免直吹孩子,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为宜。如果在室外中暑,要尽快转移到有空调的室内环境休息。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孩子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果孩子不能口服,需尽快送往医院,通过静脉输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退烧药,但要根据孩子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剂量。
密切观察: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抽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送往医院途中继续采取降温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孩子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外出时要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让孩子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保证充足的饮水,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可有效预防孩子中暑。
小孩子中暑治疗的预后情况
如果小孩子是轻度中暑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预后通常是非常好的,孩子可能在数小时到一天内就恢复正常。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会逐渐消失,体温也会恢复到正常范围,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机能和生长发育造成任何长期的不良影响。在中暑后的短期内,孩子可能会有轻微的食欲不佳或者身体稍感虚弱的情况,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营养补充,很快就会消失。
对于重度中暑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孩子,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步恢复。但在恢复期间,孩子可能会比较虚弱,需要较长时间的调养才能完全恢复到中暑前的状态。若重度中暑伴有严重并发症,如热射病导致的脑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预后较差,可能遗留神经系统障碍,如智力发展迟滞、癫痫等问题,肝肾功能也可能长期受损。
580
小儿哮喘治疗方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气道,导致气道炎症、肿胀和收缩,从而引发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避免过敏原:家长应记录孩子接触的食物、环境等可能引起症状的因素,并尽量避免,减少过敏原摄入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
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有助于减少室内过敏原的暴露。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适量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锻炼,如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改善肺功能,减少疾病的发作。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控制药物: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病情,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
缓解药物: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
3、其他治疗:
脱敏疗法:通过逐渐增加致敏原剂量让机体产生耐受性,一般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完成,针对特定过敏原引起的哮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应物质的耐受能力。
此外,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哮喘严不严重
小儿哮喘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开权限来判断。一般来说,在哮喘的初期或轻度发作时,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咳嗽、喘息或呼吸急促,此时病情相对较轻,但仍需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然而,在哮喘严重发作时,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发绀(口唇、指甲等部位出现青紫色)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端坐呼吸等危重状态。此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危及患儿生命。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