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医学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嘴歪预警!这些因素竟是幕后黑手
吴元波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嘴歪这一症状,在医学上常被视作某种潜在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它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显现,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嘴歪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些原因涵盖了从感染到脑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嘴歪诱因: ⭕面瘫:当面神经受损时,如受到病毒感染或面部受凉,可能导致面部肌肉瘫痪,从而出现嘴歪的症状。面瘫又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者的病变部位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脑卒中: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常见疾病,当大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如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时,可能影响邻近大脑组织的功能,导致嘴歪、语言表达障碍或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 ⭕脑部肿瘤:如脑干肿瘤、脑膜瘤等,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嘴歪,这些肿瘤可能压迫或损伤相关神经,引发一系列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这种病变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发嘴歪等症状。 🔍为了规避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嘴歪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在对因治疗后,往往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想要知道如何做?请点击图片了解~ 🙌大家是否对嘴歪的诱因和解释有了深入了解?或者还有其他关于嘴歪的疑问想要咨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712
2025-01-10
导致病毒性脑炎的原因是什么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种病毒可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部的炎症反应,如肠道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等。 1、肠道病毒感染: 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常见的致病源,这些病毒在肠道内繁殖,可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随后突破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引发炎症。在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感染较为高发,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肠道病毒的侵袭而患上病毒性脑炎。 2、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吻等,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并沿神经轴突逆行进入脑内,导致脑炎。Ⅱ型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常引起新生儿病毒性脑炎,可在分娩过程中由母体传播给胎儿。 3、虫媒病毒: 由蚊子、蜱虫等节肢动物传播的虫媒病毒也可引发病毒性脑炎,如乙脑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在夏秋季蚊子活跃时,易在人群中传播。感染后病毒在血液中繁殖,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炎症,主要流行于亚洲的一些地区,多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可导致高热、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4、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在儿童出疹性疾病过程中,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除了引起皮肤黏膜的皮疹表现外,还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病毒性脑炎。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出疹后的一段时间内,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预防麻疹和风疹的疫苗接种对于降低此类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个人卫生、预防蚊虫叮咬、按时接种疫苗等措施有助于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异常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就诊建议 患者应首先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评估,如通过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反射等是否异常,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 患者或家属在就诊时要向医生详细讲述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发病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前驱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精神行为改变等具体表现。 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如意识障碍加深、抽搐频繁发作、呼吸循环不稳定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或安排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抢救治疗。
874
2025-01-10
经常做梦是好是坏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做梦是人类睡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经常做梦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好或坏,影响需要根据做梦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对于正常的、有助于心理调节的梦境不必过于担忧。 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白天的经历、记忆和情感进行整理与加工,产生梦境,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如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可能会梦到自己在考场答题,这是大脑对学习压力和即将到来的考试事件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类梦境通常不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严重干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经常做梦是无害的,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当人们在生活中面临较大压力、焦虑或情绪波动时,也会经常做梦,如工作上遇到项目难题,可能会频繁梦到相关场景或类似的困境。这些梦境是大脑潜意识中对压力和情绪的一种宣泄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的紧张状态,避免情绪过度压抑,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要做梦后不会导致第二天过度疲劳或精神不振,就不能将其视为不良现象。 噩梦伴随着恐惧、焦虑、悲伤等强烈的负面情绪,如频繁梦到被追赶、遭遇灾难等,这类梦境会使人体在睡眠中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能会引起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经常做梦显然是不利的。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会梦到自己呼吸困难、胸口受压。脑部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奇特、混乱的梦境。这种情况下,经常做梦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信号,提示身体存在潜在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检查,不能单纯从做梦本身判断好坏,而应关注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疾病因素。 如果经常做梦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经常做梦的注意事项 1、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减少异常做梦至关重要,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2、睡眠环境: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合适的温度一般在20-25摄氏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外界因素对睡眠的干扰,降低因睡眠浅而多梦的可能性。 3、睡前习惯: 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因为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增加做梦的频率。可以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泡热水澡、阅读纸质书籍、听轻柔的音乐等。
921
2025-01-10
脑梗塞名词解释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 1、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这是脑梗塞最常见的发病机制,在人体的脑血管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容易在这些粗糙部位聚集,形成血栓,随着血栓逐渐增大,会阻塞血管,使脑部血液供应中断。 栓塞: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并堵塞血管,也会导致脑梗塞。栓子的来源多种多样,如心脏疾病患者,尤其是心房颤动时,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成为栓子。 2、病理生理过程 缺血核心区与半暗带:当脑部血管被堵塞后,会形成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带,缺血核心区是指血流完全中断的区域,这里的脑组织很快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而半暗带是围绕缺血核心区的区域,该区域的脑组织虽然血流减少,但仍有一定的血液供应。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半暗带的血液供应,这部分脑组织的功能有可能得到挽救。 再灌注损伤: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溶栓治疗,然而,当血液重新灌注到缺血脑组织时,可能会引发再灌注损伤。这是因为缺血后的脑组织在恢复血流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炎症介质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进一步损伤脑组织,导致脑水肿、细胞凋亡等不良后果。 3、临床表现 由于脑部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脑梗塞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脑梗塞时,患者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症状,这是因为大脑中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外侧的大部分区域,包括运动、感觉和视觉等功能区。 而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发生脑梗塞时,即使梗塞灶较小,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呼吸、心跳骤停,或者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肢体交叉性瘫痪等症状。 脑梗塞的预后受到梗塞大小、部位、治疗情况以及患者自身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积极的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脑梗塞的预后 一般小面积脑梗塞的预后相对较好,小面积脑梗塞对脑组织的破坏范围较小,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对较轻。大面积脑梗塞预后较差,因为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坏死会导致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可能引发脑疝,导致患者死亡。 脑梗塞发生的部位对预后影响很大,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即使是小的脑干梗塞灶,也可能危及生命,并且容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呼吸、吞咽功能障碍等。 基底节区是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如果该区域发生梗塞,尤其是病变侵犯内囊时,患者会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数患者会留有后遗症。
1246
2025-01-10
左眼下眼皮一直抽搐跳动是什么预兆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左眼下眼皮持续抽搐跳动令人困扰,背后可能预示多种情况,涉及眼部疲劳因素、神经功能异常等多方面,需综合分析判断。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视力下降、面部麻木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1、眼部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或熬夜等,用眼过度使眼肌疲劳,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眼轮匝肌持续紧张,易引发下眼皮抽搐跳动,一般经充分休息、减少用眼时间后,症状可缓解。 2、营养缺乏: 缺乏维生素B族、钙等营养物质时,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可能引发眼皮跳动。例如长期饮食不均衡,很少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食品、豆类等,易出现此类营养缺乏性眼皮跳动。 3、肌肉痉挛: 眼轮匝肌痉挛,可能与局部肌肉紧张、疲劳积累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因寒冷刺激面部肌肉,诱发眼轮匝肌痉挛,表现为下眼皮频繁跳动,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肌肉紧张。 4、眼部炎症: 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炎症刺激眼周组织,可导致下眼皮抽搐,除跳动外,还伴有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症状,需针对炎症进行治疗,如使用眼药水等,遵医嘱用药。 5、神经受损: 面部神经受压或受损,如面神经炎早期,可导致支配下眼皮肌肉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抽搐。颅内病变如肿瘤压迫神经,虽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此类症状,常伴有面部其他部位异常或头痛等表现。 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均衡饮食、适度放松心情,有助于预防此类症状出现。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不良情绪长期积累影响神经功能,预防眼皮跳动因心理因素而加重或反复。 左眼下眼皮一直抽搐跳动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可远望几分钟或闭目养神,减少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如夜间玩手机时应开灯,降低眼肌疲劳风险,缓解眼皮跳动。 保持眼部清洁,不用手揉眼睛,防止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加重症状,可适当进行眼部热敷,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睡眠有助于身体和眼部恢复,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补充营养,增强眼部组织健康,减少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眼皮跳动。
1185
2025-01-10
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区别
李宁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在公众认知中常被视为同一种疾病,但实际上在病因、发病年龄等方面存在细微而重要的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和治疗这些病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照护。 1、范畴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老年人群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全面减退的病症。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特定的病理特征,如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等。 2、病因差异 老年痴呆症病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颅脑外伤、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有关,特别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机制。 3、发病年龄与人群 老年痴呆症发病年龄相对较广,可以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阿尔茨海默病多在65岁以后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4、症状表现 老年痴呆症症状多样,可能包括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由于病因多样,症状表现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期记忆力的丧失,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空间认知能力下降、执行功能受损等症状。 5、病程进展 老年痴呆症病程进展因病因不同而异,可能表现为波动性或逐渐加重的趋势。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相对缓慢但不可逆,从早期症状到严重阶段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患者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虽然老年痴呆症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保持患者的社交活动、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后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通常为5-10年,少数患者可存活10年或更长时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晚期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 老年痴呆症包含多种类型的痴呆,预后因病因、个体差异及治疗方法等因素而异,一些类型的痴呆可能表现为波动性病程,而另一些类型则呈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类型,及时的医疗干预、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家人的耐心护理和陪伴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769
2025-01-10
很想睡觉但是脑子无法入睡
李宁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很想睡觉但脑子无法入睡,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精神刺激、环境原因等。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就诊,以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1、环境原因: 嘈杂的环境或强烈的光线刺激可能干扰睡眠,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安静、调整室内光线和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避免在睡前进行噪音较大的活动,如大声播放音乐、看电视等。 2、饮食原因: 晚上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由于其中含有咖啡因等成分,会导致大脑兴奋,影响睡眠。建议睡前避免这类饮品,可以适当饮用有助于安神的饮品。温牛奶和蜂蜜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3、精神刺激: 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入睡困难。治疗方面,可以尝试放松心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或听舒缓的音乐来改善。 4、神经衰弱: 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进而影响睡眠,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睡眠障碍。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和助眠药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理状态。 针对很想睡觉但脑子无法入睡的情况,首先需要识别并尽量避免导致睡眠障碍的诱因,若症状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很想睡觉但是脑子无法入睡的就诊科室 精神科专注于处理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等问题,当患者因情绪问题而出现失眠时,精神科医生会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以及可能的病因。基于这些评估结果,精神科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治疗,患者可以逐渐缓解情绪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恢复身心的健康。 睡眠医学科是专门研究并解决各类睡眠障碍的科室,睡眠医学科的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管理。会通过专业的睡眠监测设备,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找出导致睡眠障碍的根源。基于这些评估结果,睡眠医学科的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774
2025-01-10
神经症的特点包括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具有多方面特点,包括心理层面的异常感受、行为模式的改变等,这些特点相互交织,反映出神经症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1、心理异常: 焦虑情绪:神经症患者常伴有明显焦虑,过度担忧未来,对生活琐事、工作学习等都可能产生强烈不安感。如担心健康问题却无实际身体疾病依据,整日处于紧张状态,难以放松,这种焦虑情绪持续且难以自我缓解。 强迫观念:部分患者会有强迫思维,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想法,如反复思考门是否锁好、手是否干净等,明知这种想法无意义却无法控制,严重影响正常思维活动与注意力集中。 2、行为改变: 因内心恐惧或不安,患者会回避某些特定场景或活动,如社交恐惧症患者回避社交场合,不敢与人对视、交流,害怕出丑或被评价,这种回避行为使患者社交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受限,生活圈子逐渐变窄。 3、躯体症状: 疼痛不适:身体可能出现各种疼痛,如头痛、背痛、胸痛等,但经详细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这些疼痛可能与心理压力、情绪紧张有关,疼痛程度不一,有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导致患者频繁就医却查不出病因。 恶心呕吐: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异常。心理因素影响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如长期压力下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患者常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是躯体疾病,忽略心理问题。 对于神经症患者,早期识别与干预很重要,可通过心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康复。不要因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持续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促进心理状态恢复正常。 神经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保持规律作息时间,每晚保证7-9小时睡眠,良好睡眠有助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稳定情绪,减轻焦虑等症状,可通过建立固定睡眠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等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等。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心情,增强自信心,缓解神经症症状。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 学会正确认识与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时,尝试分析其产生原因,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避免被情绪过度支配。不要因疾病而完全回避社交,适当参与社交活动能拓展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与理解,减轻孤独感与心理压力,有助于神经症的康复。 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查,医生可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感受、生活状态等信息,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936
2025-01-10
老年痴呆临终一周状态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老年痴呆在临终前一周,患者的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涉及生理变化,还影响着患者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功能,需要家属和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耐心。 1、生理功能衰退: 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的表现,呼吸会变得急促或变慢,有时需要吸氧。血压可能会下降,导致头晕或晕厥,这是身体机能逐渐衰竭的迹象,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完全丧失进食意愿,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2、生活能力丧失: 患者将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食等,需要全天候的照顾,大小便失禁也是常见症状,需要定时更换尿布和清洁。 3、认知与情感障碍: 患者会逐渐丧失记忆,包括近期和远期记忆,甚至可能不认识家人,精神状态可能出现异常,如幻觉、妄想、大吵大闹等,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4、并发症的出现: 由于卧床导致呼吸运动减弱,痰液难以排出,细菌容易在肺部滋生,引发肺部感染。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褥疮的发生,由于身体长时间受压,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照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能够平静、尊严地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老年痴呆临终一周的注意事项 在老年痴呆患者临终前一周,应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尊严地度过这一重要阶段,尽管患者可能食欲不振,但仍需尽量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如流食、果蔬汁等。必要时,可采用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减少窒息风险。 定时翻身、叩背,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尽管患者可能已丧失认知能力,但仍需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如握住患者的手、轻声说话等,与患者交流时,保持耐心和温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遵医嘱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1019
2025-01-10
重症肌无力突然好了
杨帆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重症肌无力突然好转有多种缘由,心理因素、免疫状态波动及药物延迟作用均可能导致,而其处理方法包含药物治疗、血浆置换等,都对特定患者也极为关键。 1、原因 心理因素影响:长期受重症肌无力困扰的患者,在心理状态发生积极变化时,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可能会使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减轻肌无力的主观感受,看似病情突然好转,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病理层面的完全治愈。 免疫状态波动: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性,在部分情况下,例如身体经历了一次感染后激发了免疫系统的重新平衡,原本过度活跃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的免疫反应可能暂时得到抑制,使得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所改善,表现出症状的突然好转。但这种好转可能是不稳定的,症状可能复发。 药物的延迟作用:部分患者在前期规律服用免疫调节药物或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治疗药物后,药物在体内逐渐累积并达到一定浓度,在部分时间点开始明显发挥作用,改善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缓解了肌无力症状,但并非即时显现效果,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表现出明显的病情改善。 2、治疗 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常用药物,可以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肌肉力量,还有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来减少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免疫攻击,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血浆置换: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分离出血浆并去除其中的致病抗体等免疫复合物,将处理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可快速降低体内抗体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适用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或术前准备等情况。 胸腺切除手术:对于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胸腺切除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胸腺是免疫细胞成熟的重要场所,切除胸腺可以去除异常免疫反应的源头,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或长期缓解。 重症肌无力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避免呛咳,避免长时间用眼和剧烈运动致疲劳。按医嘱定时服药与复查,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留意肌无力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的预后 若患者能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系统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管理,如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度锻炼、避免感染及过度劳累等,其预后相对较好。这类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甚至在长期治疗与调养下,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复发风险也较低。 若病情发现较晚,已出现严重的肌肉无力甚至呼吸肌无力危象,或者未能坚持合理治疗,随意停药、减药,且生活方式不健康,频繁处于应激状态,预后较差。 患者可能会频繁发作肌无力症状,导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严重时可能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且长期的疾病折磨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巨大负担,进一步影响整体健康状况与预后效果。
515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