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鬼压床在医学上被称为睡眠瘫痪症,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现象,常常会给人带来不适惑,其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睡眠周期紊乱、精神压力等。 1、睡眠周期紊乱: 正常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当人从REM期突然醒来时,大脑皮层已逐渐清醒,但身体肌肉仍处于低张力的麻痹状态,这就导致了意识清醒却无法动弹的睡眠瘫痪症现象。 2、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焦虑、紧张或疲劳状态下,大脑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在睡眠时,这种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大脑对身体的调控,使得在睡眠转换过程中出现异常,进而引发睡眠瘫痪。 3、睡眠姿势不良: 某些特殊的睡眠姿势可能压迫到胸部、心脏或颈部血管等部位。例如趴着睡时胸部受压影响呼吸,或者枕头过高导致颈部血液循环不畅,大脑供血不足,在睡眠中就可能触发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产生类似鬼压床的感觉,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 4、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引发睡眠瘫痪。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改变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干扰正常的睡眠生理过程,导致在睡眠中出现身体无法动弹的情况,一般在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5、睡眠环境因素: 如果睡眠环境不佳,会干扰睡眠质量,使睡眠深度不够且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睡眠周期容易被打乱,大脑和身体的协调性受到影响,也容易诱发睡眠瘫痪症,尤其是在睡眠较浅且处于REM期时被外界因素干扰而醒来。 如果睡眠瘫痪症频繁出现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睡眠障碍或疾病,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睡眠瘫痪症的治疗方法 睡眠瘫痪症的治疗主要从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等方面入手。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7-9小时为宜。这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减少睡眠瘫痪症的发生。 在心理方面,要学会减轻压力。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缓地呼气,每次练习几分钟,一天多次,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进行冥想,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帮助身心放松。 改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应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外界因素对睡眠的干扰。如果睡眠瘫痪症发作频繁且严重影响生活,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但药物治疗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1131
2024-12-19
总是失眠由什么引起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总是失眠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导致的,这些因素涉及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 1、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学业压力或生活困境下,如面临职场竞争、升学考试、经济负担等,精神持续紧绷,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使思维难以平静,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且易惊醒,即使勉强入睡,也可能多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2、不良生活习惯: 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此外,经常熬夜打乱生物钟,使身体的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大脑无法在正常时间接收到睡眠信号,难以顺利进入睡眠状态。还有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也会阻碍睡眠的启动。 3、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对睡眠影响显著,例如居住环境过于嘈杂,如靠近马路、工地等,噪音干扰会使人难以放松;光线过强,尤其是卧室灯光或室外路灯、月光直射床铺,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都会让身体感觉不适,从而导致睡眠不安稳,频繁醒来。 4、饮食因素: 晚餐过饱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在夜间仍处于工作状态,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进而影响睡眠。另外,过度饮酒虽然可能使人起初感觉困倦,但酒精代谢过程中会干扰睡眠周期,使后半夜睡眠变浅,多梦易醒,长期下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5、疾病因素: 比如患有慢性疼痛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等,身体的疼痛会在夜间加重,使人难以入睡或睡眠中断;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会导致睡眠紊乱;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因为疾病影响了大脑对睡眠的调节机制。 了解失眠的引发原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从而逐步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保障身心健康。 总是失眠要做的检查 总是失眠的人可以做血液检查,检查血常规可以查看是否有感染导致身体不适而失眠,比如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检查甲状腺功能也很重要,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睡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血糖、血脂检查也能辅助判断,血糖过高或过低、血脂异常都可能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心理评估,通过专业的心理问卷或者和心理医生面谈,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失眠的常见心理因素,比如焦虑可能使人入睡困难,抑郁可能导致早醒。 对于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要进行睡眠监测。这个检查可以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呼吸、心跳等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呼吸暂停、缺氧等问题,这也是引起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864
2024-12-19
羊癫疯的症状是什么样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羊癫疯,医学上称为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常伴有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等。随后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抽动,呼吸暂停,口吐白沫。此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发作后患者常陷入昏睡,醒来后有头痛、乏力等不适,对发作过程无记忆。这种发作类型较为严重,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如摔倒受伤等。 2、失神发作: 主要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中断,如说话突然停止、手中物品掉落,眼神呆滞,持续数秒后恢复正常,可继续之前的活动,每日可发作数次甚至上百次。这类发作不易被察觉,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 3、单纯部分性发作: 患者意识清楚,身体某一局部出现不自主抽动,如一侧肢体、面部肌肉等。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一侧肢体麻木、刺痛或有蚁走感等。有时还会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潮红、出汗、瞳孔散大等。这种发作相对局限,但可能会逐渐扩散至全身,引发全身性发作。 4、复杂部分性发作: 发作前常有先兆,如胃部不适、幻嗅、幻听等。随后出现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咂嘴、咀嚼、吞咽、摸索等自动症行为,动作刻板、无目的。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十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此类发作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日常生活,导致行为异常,旁人难以理解。 5、癫痫持续状态: 这是一种危急情况,患者癫痫发作频繁,间歇期意识未恢复,或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患者长时间处于抽搐状态,可导致脑缺氧、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给予吸氧、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等紧急处理,以终止发作,保护大脑功能。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疑似癫痫发作的症状,应保持冷静,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受伤,并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癫痫的治疗方法 癫痫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因为不规律服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频率增加。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发作,并且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能明确癫痫病灶位置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癫痫病灶切除术,通过切除引起癫痫发作的脑组织来控制癫痫。还有迷走神经刺激术,是将刺激器植入体内,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 此外,生酮饮食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这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通过改变身体的代谢方式,产生酮体来抑制癫痫发作。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来配合治疗。
746
2024-12-19
晚上2-3点醒来睡不着是什么原因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晚上2-3点醒来睡不着可能有着多种原因,包括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身体潜在疾病等方面。这不仅影响当下的休息,长此以往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应及时采取恰当的应对举措,改善睡眠质量。 1、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睡前有喝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的习惯,或者大量吸烟、饮酒,都容易使神经兴奋,导致半夜醒来难以入眠。长期熬夜,打乱正常的生物钟,身体的睡眠节律被破坏,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同样会影响睡眠,只要调整这些不良习惯,睡眠往往就能改善。 2、精神心理因素 近期压力过大、情绪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佳时,容易在夜间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如工作上任务繁重、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等,大脑处于紧绷状态,即使入睡后也易惊醒,且思绪纷扰难以平静。通过放松心情、排解压力,像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调节情绪,睡眠问题可能随之缓解。 3、睡眠环境不佳 睡眠环境过于嘈杂、温度不适宜、床铺不舒适等,都会干扰睡眠。如周围噪音不断,使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稍有动静就易醒来,且醒来后很难再入睡。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温度适宜、床铺软硬适中,有助于解决夜间易醒的困扰,提升睡眠质量。 4、疾病因素 当身体存在一些轻微病症时,也会引发这种情况,像消化不良、夜间尿频等。消化不良会导致腹部不适,影响入睡;频繁起夜排尿打破睡眠连续性。还有如患有鼻炎,鼻塞影响呼吸,也容易半夜醒来。针对这些身体不适进行相应调理或治疗,睡眠有望恢复正常。 若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如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等,更易出现半夜醒来睡不着的现象。神经衰弱致使大脑神经调节紊乱;甲亢使身体代谢加快,影响睡眠;心肺疾病导致呼吸不畅、憋闷等。这种情况需就医,对原发疾病进行规范治疗,才能改善睡眠。 患者要重视这一现象,先自查生活习惯与睡眠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加以调整。若持续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因素。平时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放松心态,为良好睡眠创造有利条件,保障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晚上2-3点醒来睡不着可能有哪些危害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时段,频繁在半夜醒来睡不着,身体的免疫系统得不到良好的维护和强化。这就使得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患病后恢复的时间也可能会比睡眠正常的人更长,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相对脆弱的健康状态。 夜间正常的睡眠对于内分泌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该时段醒来睡不着会干扰内分泌的正常节律。如可能影响激素分泌的平衡,女性容易出现月经紊乱、皮肤变差等情况,男性也可能出现激素水平异常相关的不适,像长痘、脱发等,还可能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重波动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出现。 长期的睡眠障碍会给身体各器官带来持续的不良影响,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性。如心血管系统方面,易出现血压异常波动、心律不齐等情况;消化系统可能会有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还可能进一步诱发更为严重的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威胁。
770
2024-12-19
睡觉咬舌头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睡觉咬舌头的产生原因较为多样,常非偶然发生,可能是睡眠姿势、牙齿咬合方面的小问题,也有可能是精神、神经系统等层面的影响,前者是相对较轻的生理性因素,后者是较为严重的病理性状况等,需要医学干预。 1、睡眠姿势不当 睡觉时若长期保持侧卧、俯卧等姿势,尤其是头部过度偏向一侧,容易使舌头处于牙齿之间,增加被咬到的几率。而且睡眠中身体翻动时,也可能在无意识状态下导致牙齿咬到舌头。建议调整睡眠姿势,尽量采取仰卧位,可使用合适的枕头辅助维持良好睡姿,避免头部过度偏移,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夜间大幅度翻动身体的情况。 2、牙齿咬合不正 牙齿排列不整齐、个别牙齿突出或咬合关系紊乱等情况,在睡眠过程中,口腔肌肉放松,就容易出现牙齿不自觉咬到舌头的现象。如常见的龅牙、地包天等牙颌畸形问题,会改变正常的咬合状态。建议前往口腔科进行专业的正畸治疗,通过佩戴牙套矫正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改善咬舌情况,一般需按疗程坚持佩戴,定期复诊调整牙套。 3、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睡眠时口腔周围肌肉紧张度异常,不能很好地控制牙齿活动,引发咬舌情况。如工作压力大、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的人群易出现,要学会通过合适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冥想、运动等,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调节情绪状态,放松身心,以减少睡觉时咬舌头的发生。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神经系统或导致口腔肌肉异常的副作用,引发睡觉咬舌头的情况。如部分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会改变肌肉的协调性或神经传导功能。若怀疑是药物副作用所致,应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切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5、神经系统疾病 患有癫痫、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时,会干扰大脑对口腔肌肉的正常支配和调控,导致睡眠中出现不自控的咬舌动作,往往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癫痫发作时的抽搐、脑血管病后的肢体偏瘫等。需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针对具体疾病开展相应治疗,如癫痫患者需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病情,减少发作。 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要仔细观察咬舌的频率、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做好记录。若咬舌情况频繁且严重,或出现头痛、肢体活动异常等伴随症状,要尽快就医,排查原因。还需要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才利于整体健康及症状缓解。 睡觉时经常咬舌头可能有哪些危害 舌头频繁被牙齿咬到,起初可能只出现轻微的咬伤痕迹,如舌面出现小的创口、出血等情况。但如果长期如此,伤口容易反复破损、愈合不良,可能进一步引发溃疡,疼痛会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而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舌部组织的撕裂伤,伤口较深、出血量增多,若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引发感染。 一旦在睡眠中咬到舌头,往往会因疼痛而突然惊醒,打断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睡眠变得断断续续。长期下去,睡眠无法进入深度状态,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使人出现疲劳、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进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引发焦虑等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尤其是不清楚具体原因时,容易产生担忧、害怕等心理情绪,担心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严重疾病。每次睡觉前可能都会因此而感到紧张,害怕再次咬到舌头,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甚至会发展为睡眠障碍,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影响身心健康。
668
2024-12-19
神经痛最快解决方法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神经痛发作起来往往难以忍受,而快速解决方法有多种可供选择,没有最快速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各有优势,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调整等方面,患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疼痛。 1、药物治疗 服用止痛药物是常用且较为快速有效的方式,如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体内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疼痛与炎症反应;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疼痛。还有阿片类镇痛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也能强效止痛。但用药时务必严格遵循医嘱,按剂量和时间服用,以防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 冷敷或热敷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急性发作期冷敷,如用冰袋敷在疼痛部位,可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肿胀,缓解疼痛;慢性期热敷,如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与神经,改善疼痛症状。进行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每次15-20分钟为宜。 3、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很关键,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神经得到充分休息修复;适度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能增强体质、缓解紧张情绪,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重神经痛感,通过健康生活助力缓解疼痛。 出现神经痛若自行处理后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诊断。不可盲目依赖单一方法,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日常要留意疼痛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方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也要立刻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神经痛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如果神经痛是由于神经受压等原因导致,且长期未缓解,受该神经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信号刺激,会逐渐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力量不断减弱,肢体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走、抓握等基本生活能力。 神经在人体营养代谢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持续的神经痛可能影响神经对其所支配区域的营养调控功能。如出现局部皮肤变薄、干燥、毛发脱落等现象,还可能伴有感觉异常,对温度、触觉等感知变得迟钝,这都是营养供应受影响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加了受伤等风险。 依据神经痛发生的部位不同,可能引发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三叉神经痛,可能影响面部的正常咀嚼、说话等功能;坐骨神经痛会导致下肢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的站立、行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降低生活质量。
1267
2024-12-19
渐冻症一开始啥表现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初期会呈现出一些较为典型的表现,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这些表现往往涉及身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变化,容易被忽视却又关乎后续的诊断和病情判断。 1、肢体无力: 最初常感觉一侧或双侧肢体力量逐渐减弱,如手部抓握东西不像以前有力,拿水杯、拧毛巾等简单动作变得吃力,或者走路时腿部有发软、易疲劳的情况,上下楼梯也比以往更费劲。这种肢体无力症状会缓慢进展,起初可能只是偶尔出现,之后发作越发频繁、程度加重,影响到日常的活动,容易被误认为是劳累等原因所致。 2、肌肉萎缩: 渐冻症早期部分患者能察觉到肌肉体积变小,常先从手部的小肌肉开始,比如虎口处的肌肉逐渐凹陷,手部变得越来越纤细、不饱满。也有的会出现在肩部、腿部等部位,肌肉失去原本的弹性和丰满度,肉眼可见地萎缩下去。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萎缩范围会逐渐扩大,相邻的肌肉群也可能受影响,导致肢体进一步无力,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3、肌肉跳动: 身体局部肌肉会出现不自主的跳动现象,类似眼皮频繁跳动,但发生在四肢、躯干等部位的肌肉上。这种跳动通常是无规律的,时有时无,幅度有大有小,有时感觉像轻微的颤动,有时跳动又较为明显。很多患者一开始可能不太在意,但这其实是肌肉神经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信号,提示可能患有渐冻症或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4、言语不清: 部分患者早期会发现自己说话不像以前那样清晰流畅,吐字变得含糊,发音也有些费力,尤其是在连续说较长句子或者快速说话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控制发音的肌肉,如舌肌、咽喉肌等开始受到影响,肌肉功能下降,导致发声出现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言语表达困难程度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交流沟通。 5、吞咽困难: 在进食、喝水时会感觉吞咽没有以前顺畅,有时会有食物或水在咽喉处卡顿一下的感觉,需要多咽几次才能顺利下去。早期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情况,随着渐冻症的进展,吞咽困难的频率和程度都会增加,严重时连吞咽口水都会变得艰难,容易引发呛咳,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营养的正常摄入和身体健康。 当出现类似渐冻症早期表现时,不要忽视这些症状,即便症状轻微也要及时记录其发生频率、程度等变化情况。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排查是否为渐冻症或其他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后续治疗安排,争取早发现、早干预,延缓病情发展。 渐冻症的治愈情况 从现有医疗水平来看,渐冻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这给精准治疗带来了极大阻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康复治疗等手段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但无法从根本上逆转疾病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让身体恢复如初。 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维持尚存的肌肉功能、缓解吞咽及言语障碍等问题,可起到辅助作用,但也不能改变疾病不断发展的趋势。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方法正处在探索阶段,但未达到广泛应用、彻底攻克渐冻症的程度。
1326
2024-12-19
植物神经紊乱是如何形成的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植物神经紊乱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相对常见的外界影响到内在的身体、心理状况改变等。患者和家属要正确认识这一病症,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应对。 1、生活压力大: 长期处于较大的生活压力下,如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高强度的工作竞争等,精神时刻紧绷,会使植物神经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难以正常调节身体机能。起初可能只是偶尔出现心慌、失眠等轻微不适,若压力持续不缓解,植物神经紊乱情况就会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2、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大,如长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萦绕,会干扰植物神经的正常运作。如过度焦虑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衡,植物神经接收到紊乱的信号,进而引发诸如多汗、肠胃不适等症状,且随着情绪问题越发严重,这些身体上的紊乱表现也会越发明显,对日常的影响也更大。 3、作息不规律: 经常熬夜、日夜颠倒,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植物神经原本有序的调节节奏被破坏。一开始可能只是感觉白天没精神、容易疲劳,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若依旧不调整作息,紊乱情况持续恶化,身体各系统功能都会受到波及,健康状况堪忧。 4、饮食习惯不良: 过度饮酒、抽烟,或者长期饮食不均衡,偏爱刺激性食物,如大量吃辣、喝咖啡浓茶等,这些都会对植物神经产生刺激。起初可能只是偶尔肠胃不适、心跳略加快,但若不改掉不良饮食习惯,持续对神经造成不良影响,会致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加重,出现更多如呼吸不畅、肢体麻木等严重表现。 5、疾病及药物影响: 患有一些疾病,如脑部的感染、外伤等,可能直接损伤神经传导通路,影响植物神经。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其副作用也可能干扰植物神经正常功能,使得植物神经紊乱出现。这种情况下,往往病情相对复杂且严重,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合理调整用药来改善紊乱状况。 一旦怀疑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患者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工作学习要劳逸结合。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尽快就医,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 如何治疗植物神经紊乱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像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体质、舒缓身心压力,促使植物神经更好地调节身体机能。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烟酒等的摄入,避免对植物神经造成进一步刺激。 由于情绪因素在植物神经紊乱形成中影响较大,所以心理调节很重要。可通过心理咨询,在专业心理医生的引导下,排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纠正认知偏差等。也可以尝试自我调节,如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写日记抒发内心感受,与亲朋好友倾诉交流等,让情绪保持平稳,减少因情绪问题对植物神经产生的不良影响。 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常需借助药物来改善情况,如遵医嘱使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帮助恢复神经正常的调节作用;若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可遵医嘱选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来缓解情绪,改善因情绪引发的植物神经紊乱表现;若出现睡眠障碍,会适当应用助眠药物,提高睡眠质量,助力身体整体恢复。
1349
2024-12-19
小脑萎缩一般能治愈吗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小脑萎缩大多难以治愈,不过不同病因下情况有别。遗传性小脑萎缩基本难治愈,多系统萎缩伴小脑萎缩治愈可能性很小,酒精性小脑萎缩早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治愈,药物中毒性小脑萎缩、脑血管病致小脑萎缩的治愈情况应具体分析。 1、 遗传性小脑萎缩: 如基因突变引起的小脑萎缩是由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从根源上改变基因缺陷目前在医学上还面临很大挑战,病情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进展,虽然可以通过康复训练等手段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但想要完全治愈,基本很难实现。 2、多系统萎缩伴小脑萎缩: 多系统萎缩涉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病变,机制复杂,不仅小脑会萎缩,还伴有其他系统功能的受损,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不过疾病仍会持续发展,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酒精性小脑萎缩: 早期患者的小脑细胞只是受到酒精的损伤,尚未出现不可逆变化,如果能严格戒酒,补充营养、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等,部分患者的小脑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萎缩情况得到改善,实现临床治愈,但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治愈难度则会增加。 4、药物中毒性小脑萎缩: 若能及时发现中毒原因,停用相关药物,并尽快遵医嘱采取有效的解毒、营养神经等治疗措施,在小脑损伤较轻时,存在治愈的希望。可一旦小脑细胞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害,治愈就变得非常困难,多数时候只能通过后续治疗来尽量控制症状、维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5、 脑血管病引起的小脑萎缩: 如小脑部位的脑梗死、脑出血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小脑萎缩,当病变范围较小且后续康复治疗及时、规范时,有可能实现病情的好转甚至治愈。但要是病变范围大,造成了大面积的小脑组织坏死,基本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来改善相应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明确病因和病情程度。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康复训练都不要随意中断。生活中做好护理,预防跌倒、呛咳等情况。保持积极心态,家人也要给予关爱与支持,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脑萎缩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注重营养均衡,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食物选择上,多准备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如鸡蛋羹、豆腐、鱼肉等,避免食用过硬、过黏、大块的食物,以防噎食。监督患者按时进餐,适量饮水,若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调整食物性状为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的帮助。 协助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工作,督促其定期洗澡、洗头、更换衣物等。在洗澡时,要调好水温,防止烫伤或着凉,全程陪伴在侧,确保安全。对于口腔卫生,要帮助患者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预防口腔疾病。如果患者自理能力较差,要细心帮忙修剪指甲、打理头发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态。 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让患者过于兴奋或紧张。白天可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比如在室内缓慢行走、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等,但要避免劳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患者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557
2024-12-19
睡眠障碍的解决办法
张贵丽
副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中心
睡眠障碍影响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不过通过多种有效的办法是可以改善的。从生活习惯的调整,到到借助医疗手段等不同方面入手,都有助于缓解睡眠障碍,帮助患者重新拥有良好的睡眠状态。 1、规律作息: 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便节假日也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差,这样能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生物钟。如晚上大约10点半准备入睡,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长期坚持,身体会逐渐适应这个节奏,到点就容易产生困意,利于入睡,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带来的入睡困难等问题。 2、改善睡眠环境: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保证睡眠时身体能处于放松状态。拉上遮光窗帘,隔绝外界光线,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减少噪音干扰,将卧室温度调节在20-23℃。良好的环境能让人心理上更放松,减少外界因素对入睡和睡眠维持的影响,使睡眠质量得以提升。 3、睡前放松: 如泡个热水澡,能舒缓身体的紧张感,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准备入睡。或者进行简单的深呼吸练习,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排除杂念,平静身心。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放松大脑神经,缓解一天的疲惫,帮助更快进入睡眠状态,克服睡眠障碍中的难以入眠情况。 4、适度运动: 如慢跑、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临近睡觉前,可选择在傍晚时分进行。适度运动能消耗体力,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放松身心,让晚上更容易入睡,减少失眠等睡眠障碍出现的频率。 5、医疗干预: 若睡眠障碍问题较为严重,经过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以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开具一些助眠药物,但要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停药。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心理治疗手段,也能帮助纠正不良睡眠习惯和认知,从根源上解决睡眠障碍问题。 患者应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也不要在睡前大量饮水,以免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连续性。若睡眠障碍长时间无法改善,不可自行随意服用安眠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或进行专业的治疗,不要因睡眠问题过度焦虑。 应对睡眠障碍时的常见误区 部分人一出现睡眠障碍就急切地依赖安眠药来解决问题,认为只要吃了药就能快速睡好。但长期自行随意服用安眠药,很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后续停药时睡眠问题可能会更严重,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诸多不良反应。其实药物只是辅助手段,更应先尝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心理状态等非药物方式来改善睡眠。 很多人单纯把睡眠障碍归结于身体原因,只想着从饮食、环境等看得见的方面去调整,却忽视了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巨大影响。如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等若得不到疏解,即便生活作息规律、环境舒适,睡眠障碍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要重视心理调节,不能只关注外在表象。 有些人觉得偶尔熬夜没关系,第二天补觉就行,或者周末大幅改变作息时间,认为这样不会影响整体睡眠情况。但实际上,这样随意打乱生物钟,会让身体的睡眠节律紊乱,反而加重睡眠障碍,规律的作息一旦形成就要尽量维持,避免频繁变动,才能让睡眠状态保持稳定。
1177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