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肝母细胞肿瘤是什么病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母细胞肿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属于胚胎性肿瘤的一种。这种肿瘤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于五岁以内的儿童,是肝脏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长,患儿可能会出现腹部膨隆、体重降低、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以及黄疸等体征。肝母细胞瘤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抽血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及病理学检查。抽血检查中,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升高是肝母细胞瘤的重要诊断指标。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对于符合手术切除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以去除肿瘤病灶并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考虑化学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方法来控制病情。此外,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治疗技术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肝母细胞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母细胞瘤预后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61
2024-10-17
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红素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针对不同原因,存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建议就医进行明确。 1、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肝脏功能可能受到暂时影响,导致胆红素水平暂时升高。这种情况通常会在适当休息后恢复正常,无需特别干预。 2、过度劳累: 长期熬夜或身体疲劳也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暂时升高,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大量饮酒: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刺激,影响肝细胞状态,使胆红素水平升高。建议戒酒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避免不良习惯,戒烟、戒酒,减少辛辣、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4、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相对不成熟,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导致胆红素水平偏高。这种情况一般会在1-4周内自行消退。对于新生儿黄疸引起的胆红素升高,可以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5、肝胆疾病: 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胆管结石、胆管癌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排泄,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对于因肝胆疾病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6、溶血性疾病: 如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就医进行相应治疗,如输血等。 8、药物性因素: 药物、化学物质或中草药可能对肝胆系统产生损害或干扰胆红素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遵医嘱停药之后可逐渐恢复。 胆红素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选择。在发现胆红素升高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日常应多吃清淡、营养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要多喝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1063
2024-10-17
胆囊切除后可以健身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囊切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许多患者在术后会关心是否可以进行健身活动。一般来说,胆囊切除后是可以健身的,但需要根据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当调整。 1、术后初期: 胆囊切除术后的初期,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通常在术后的一到两周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此时伤口尚未完全愈合,身体较为虚弱,过度活动可能会导致伤口裂开、出血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在室内缓慢散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2、恢复中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三到四周,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但仍需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避免过度疲劳。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恢复后期: 在术后两到三个月后,如果身体恢复良好,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健身活动。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力量训练等。但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对腹部造成过大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不同,因此在进行健身活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此外,在健身过程中,还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783
2024-10-17
胆汁反流要长期服用药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汁反流是指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甚至食管,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和黏膜损伤的情况。对于胆汁反流是否需要长期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可能不要,也可能不需要。 1、病情程度: 如果胆汁反流程度较轻,且能够明确其病因并加以去除,可能不需要长期服药。例如因不良饮食习惯或短期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胆汁反流,在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后,胆汁反流的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后,就可以逐渐停药观察。 如果胆汁反流较为严重,引起了明显的胃黏膜损伤,如糜烂、溃疡等,并且病因难以去除,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例如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疾病等导致的胆汁反流,这些病因可能难以完全纠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保护胃黏膜,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发生频率: 有些人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胆汁反流的症状,如在某次进食不当后。这种情况下,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通常不需要长期服药。只要在日后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反之则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具体应遵医嘱进行。 3、是否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如果胆汁反流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治疗起来可能更为复杂,需要长期服药来综合治疗这些疾病。而且这些疾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增加了胆汁反流的治疗难度和服药时间。反之通常不需要,但要定期复查。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997
2024-10-17
肝癌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了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恶性肿瘤,一发现就是晚期,主要是由于肝脏的代偿功能强大、发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以及公众对肝癌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即使部分肝细胞受损,剩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肝癌早期,肿瘤体积较小,可能不会对肝脏的整体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如轻微的乏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他普通疾病引起的。 2、肝癌的发病较为隐匿: 肝癌的发生发展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或其他容易引起患者警觉的症状。而且肝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身体的明显变化,不像一些其他疾病会有明显的疼痛、肿胀或出血等症状。这使得患者很难在早期察觉到疾病的存在,从而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机。 3、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虽然有一些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肝癌的筛查,如肝脏超声、甲胎蛋白检测等,但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很高。对于一些早期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导致漏诊。此外,一些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等,可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进行定期的筛查,也增加了肝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的可能性。 4、公众对肝癌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对肝癌的症状、危险因素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意识。即使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症状,也可能因为不重视而没有及时就医,从而延误了病情。 为了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应该加强对肝癌的认识,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
1141
2024-10-17
胆结石保守治疗的最佳方法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当患者的病情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不存在绝对最佳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1、饮食调整 :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因为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可能导致胆结石疼痛发作。可以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规律饮食:保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要按时吃早餐,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胆汁在胆囊内浓缩,如果不吃早餐,胆汁容易淤积,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可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和增大。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白开水,一般不少于1500毫升。 2、生活方式调整: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控制体重:肥胖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能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增加胆结石发作的风险。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药物治疗: 利胆药物: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助于缓解胆结石引起的不适症状。这些药物可以溶解部分胆固醇结石,但对于较大的结石或钙化结石效果有限。 止痛药物:当胆结石发作引起疼痛时,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使用止痛药物只是暂时缓解疼痛,不能根治胆结石。 抗感染药物:如果胆结石合并感染,如胆囊炎等,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恢复期间应注意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1025
2024-10-17
肝血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1、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血管组织的发育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形成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可能是由于胚胎时期肝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畸形而形成的。 2、遗传因素: 虽然没有明确的遗传模式被确定,但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的报道,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肝血管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肝血管瘤。 3、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肝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临床上发现,肝血管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青春期、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可能加快。可能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了肝血管瘤的形成和发展。 4、毛细血管感染: 肝脏局部的毛细血管如果发生感染,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血管扩张和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这种感染可能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但具体的感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5、肝内毛细血管组织变形: 长期的肝脏慢性疾病、肝脏损伤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肝内毛细血管组织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可能使血管壁变薄、扩张,最终形成肝血管瘤。例如长期的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血管结构,增加肝血管瘤的发生风险。 肝血管瘤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患有肝血管瘤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973
2024-10-17
肝癌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癌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疼痛、营养、心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护理诊断: 疼痛: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及肝脏包膜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有关。 焦虑、恐惧:与对疾病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不良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 2、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患侧卧位等,以减轻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放松疗法,如深呼吸、听音乐、冥想等,缓解疼痛。 营养支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提供清淡、可口的食物,也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陪伴,共同应对疾病。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有无出血倾向,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行为变化及有无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日常还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1211
2024-10-17
甲胎蛋白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成人中,甲胎蛋白的含量通常很低,但在某些情况下,甲胎蛋白的水平会升高,如妊娠、肝炎等,应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1、甲胎蛋白高的原因: 妊娠:孕妇在妊娠期间,甲胎蛋白会升高,一般在妊娠3-4个月时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分娩后,甲胎蛋白会逐渐恢复正常。 肝炎和肝硬化: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以及肝硬化患者中,部分人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再生,导致甲胎蛋白合成增加。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较小,且随着病情的稳定会逐渐下降。 肝癌:原发性肝癌是导致甲胎蛋白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会恢复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使血液中的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其他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等,也可能导致甲胎蛋白升高。此外,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有时也会引起甲胎蛋白的轻度升高。 2、甲胎蛋白高的危害: 提示疾病风险: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提示存在肝脏疾病或其他肿瘤的风险。如果不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疾病进展。 影响肝脏功能:在肝癌、肝炎和肝硬化等情况下,甲胎蛋白升高往往伴随着肝脏功能的损害。长期的肝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增加肿瘤转移风险:对于肝癌患者来说,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意味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转移。肿瘤转移会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预后也会变差。 心理压力:甲胎蛋白升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甲胎蛋白升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发现甲胎蛋白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49
2024-10-17
胆管癌临终前几小时征兆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管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当患者进入临终阶段时,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征兆,包括意识改变、疼痛加剧、呼吸异常、循环衰竭以及食欲消失等。 1、意识改变: 在临终前几小时,患者的意识状态往往会发生改变。可能会从原本的清醒逐渐变得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是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竭,尤其是大脑供血和供氧不足所导致。大脑功能的减退使得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难以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疼痛加剧: 疼痛是胆管癌患者临终前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这个阶段,疼痛可能会加剧且难以缓解。由于肿瘤的扩散和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烈的腹部疼痛、腰背疼痛等。即使使用强力的止痛药物,也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疼痛。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也会加重其心理上的痛苦和恐惧。 3、呼吸异常: 呼吸方面也会出现明显变化,患者的呼吸可能会变得浅而快,或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肺功能逐渐衰退,肺部淤血、水肿,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呼吸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微弱,直至停止。 4、循环衰竭: 患者的循环系统也会逐渐衰竭,血压可能会下降,脉搏变得细弱而不规则。皮肤可能会变得苍白、湿冷,四肢末端可能出现发绀。这是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所引起的。患者的体温也可能会逐渐下降,身体变得冰凉。 5、食欲消失: 在临终前几小时,患者的食欲和饮水欲望几乎完全消失。胃肠道功能停止运转,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患者的身体逐渐消瘦、虚弱,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终结。 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在这个阶段,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陪伴,尽量减轻其痛苦。
981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