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结石17mm的处理方法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结石17mm属于相对较大的结石,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疗法、营养辅助治疗、预防复发等处理方式,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1、药物治疗 对于部分症状轻微、结石未引起明显梗阻的患者,可以尝试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胆药和溶石药,这些药物有助于溶解结石或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对于17mm的结石效果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结石。 2、手术治疗 对于结石较大、症状明显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能够直接去除结石,并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治疗。 3、饮食疗法 饮食调整在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应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的摄入。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结石的形成,并促进身体的健康。 4、营养辅助治疗 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结石的形成。这些营养素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或补充剂获得,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预防复发 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治疗,是预防胆结石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结石的不良习惯,如不吃早餐、不喝水、缺乏运动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716
2024-10-12
肝上长血管瘤可以治愈吗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上长血管瘤的治愈情况因血管瘤的类型而不同,小型无症状血管瘤的有自愈可能,普通型血管瘤和巨大型血管瘤在合适治疗下可治愈,多发性血管瘤治疗较复杂,弥漫性血管瘤很难治愈,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等。 1、小型无症状血管瘤: 小型的肝血管瘤,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且没有明显症状,这类血管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部分患者的血管瘤可能长期保持稳定,甚至在多年后自行萎缩。这主要是因为身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血管瘤的生长得到控制,这种类型的血管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自愈倾向。 2、普通型血管瘤: 普通型的肝血管瘤直径在5-10厘米左右,如果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可继续观察。但如果血管瘤有增大趋势或者出现了一些压迫症状,如右上腹隐痛、腹胀等,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通过手术等方式可以将血管瘤去除,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3、巨大型血管瘤: 当血管瘤直径大于10厘米时属于巨大型,这种血管瘤通常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的压迫,导致较为严重的症状,如腹痛、肝功能损害等。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如果手术成功可以实现治愈,不过巨大型血管瘤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多发性血管瘤: 多发性肝血管瘤指肝脏上存在多个血管瘤,如果血管瘤总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可以密切观察。但如果多个血管瘤总体积较大,或者其中部分血管瘤有明显增大趋势,治疗起来较为复杂。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切除部分较大血管瘤、介入治疗等方法,完全治愈相对困难,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5、弥漫性血管瘤: 弥漫性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血管瘤几乎布满整个肝脏,这种类型很难完全治愈。因为手术切除范围过大,会对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通常只能采取一些姑息性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等,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但无法达到传统意义上的治愈。 肝上长血管瘤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碰撞,防止血管瘤破裂,不要随意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免刺激血管瘤生长。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脏超声等检查,观察血管瘤的变化情况。
863
2024-10-12
肝血管瘤一年长了4MM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血管瘤一年增长4MM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饮食不当、不良情绪影响、潜在疾病因素等,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血管瘤的增长。 1、体内激素水平变化: 内分泌因素可能是导致其增长的原因,如青春期、怀孕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肝血管瘤细胞增生。如果是这种原因,在特殊生理时期过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血管瘤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但在特殊时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 肝脏局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如血管狭窄、血流速度改变等,可能使血管瘤局部血液灌注增加。这可能与一些血管病变或者其他肝脏疾病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肝脏血管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肝脏疾病,如果发现血管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管扩张等,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3、饮食不当: 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可能影响肝脏代谢,进而影响肝血管瘤,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这样有助于稳定肝脏的代谢功能,可能使血管瘤的增长速度减慢。 4、不良情绪影响: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良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导致肝血管瘤增长。患者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控制血管瘤的增长有益。 5、潜在疾病因素: 某些潜在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肝脏的微环境,导致肝血管瘤增长。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观察疾病对肝脏以及血管瘤的影响。 肝血管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到外力撞击,防止血管瘤破裂出血,定期复查肝脏超声等检查,密切关注血管瘤的大小变化。
700
2024-10-12
胆结石挂什么科
孟泽武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患者就医时,可以挂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急诊科等科室,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就诊需求。 1、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是专门负责肝、胆、胰等器官疾病的科室,对于胆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大多数胆结石患者来说,肝胆外科是首选的就诊科室。 2、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主要负责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于胆结石这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也有一定的诊疗经验。 在胆结石的初期或症状较轻时,可以就诊于消化内科,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炎治疗或溶石治疗等非手术治疗。 3、普外科: 普外科是较为综合的科室,涵盖了包括胆道系统在内的多个器官的手术和治疗。 在一些医院中,肝胆外科并未从普外科分出,如果胆结石较大,或者引起频繁的胆绞痛、黄疸、感染等情况,需要手术治疗时,可就诊于普外科。 4、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中专门处理急性和危重病人的部门,可以提供即时的医疗救治,24小时开放。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如出现了严重的胆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急诊科进行治疗。 胆结石的征兆 1、胆绞痛: 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生绞痛,自觉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诊断是否出现胆结石。 2、上腹隐痛: 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出现时应警惕胆结石。
702
2024-10-12
熊胆护肝贴怎么使用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使用熊胆护肝贴,主要包括清洁皮肤、正确贴敷、取下贴剂等步骤。在使用熊胆护肝贴前,先清洁并擦干皮肤。选择腹部或背部靠近肝脏区域的皮肤作为贴敷位置。确保皮肤干燥无汗,这样可以提高贴剂的粘附性。撕开贴剂保护纸,小心地将贴剂平整地贴在选定位置上。 贴敷时要避免空气进入,确保贴剂与皮肤紧密接触。轻轻按压贴剂四周,使其完全贴合皮肤表面。在贴敷期间,尽量减少该部位的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贴剂的附着效果。 根据产品说明,决定贴敷的时间长度。一般情况下,可保持贴剂在皮肤上6到12小时,但具体时长应依据个人情况和说明书指导来定。不宜过长时间贴敷,以免引起皮肤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 当需要更换或取下时,应缓慢地从边缘开始撕除,避免快速拉扯导致皮肤受损。如果贴剂黏性较强难以去除,可以用温水湿润后轻轻揭下。取下后,观察皮肤状态,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当然,不同人群对药物的敏感度有差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过敏症状如红肿、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对于孕妇、儿童以及特殊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阅读详细的说明书,并遵从医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也是维护肝脏健康的必要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1386
2024-10-12
消炎利胆片对肾的危害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消炎利胆片长期口服可能对肾的影响,通常包括加重肾脏负担、药物成分蓄积、影响电解质平衡、诱发或加重肾脏疾病、过敏反应间接影响肾脏等。消炎利胆片作为一种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症状的中成药,其主要功效在于清热、祛湿、利胆,对于缓解胁痛、口苦以及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症状有一定效果。 1、加重肾脏负担 消炎利胆片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肝脏和肾脏。长期过量服用该药物,可能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受损。 2、药物成分蓄积 部分消炎利胆片的成分可能不易被肾脏完全清除,长期用药可能导致这些成分在肾脏内蓄积,进而对肾脏组织造成慢性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渐进性的,初期不易察觉,但长期积累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3、影响电解质平衡 消炎利胆片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肾脏对电解质的正常调节功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失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肾脏功能受损。 4、诱发或加重肾脏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如肾炎、肾结石等,消炎利胆片的使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因为肾脏疾病本身就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而药物的代谢又需要肾脏的参与,两者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5、过敏反应间接影响肾脏 虽然过敏反应本身并不直接损害肾脏,但消炎利胆片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在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大量抗过敏药物和液体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措施本身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说更为明显。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危害并非所有使用消炎利胆片的患者都会发生,且其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患者在使用消炎利胆片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和说明书中的用药指导,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同时,对于存在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或调整用药方案。
859
2024-10-12
胆囊结石多大需要做手术治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当胆囊结石直径≥2cm时需要做手术,特别是对于伴有反复胆囊炎发作、胆囊壁钙化、胆囊功能减退或合并胆囊息肉的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如果患有胆囊结石,结石的大小确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与结石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及潜在的恶性转化趋势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当胆囊结石的直径超过一定阈值时,其引起症状的可能性增加,同时长期存在可能对胆囊壁造成持续的物理刺激,进而诱发慢性炎症、息肉形成,甚至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展为胆囊癌。尽管这个阈值并非绝对固定,但常以2cm为界限评估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去除结石,解除其对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潜在威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胆囊癌的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结石的大小并非决定手术的唯一因素。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即使结石较小,但如果频繁引起胆囊炎、胆绞痛等症状,或者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手术治疗也可能是必要的。相反,对于某些无症状的结石患者,可以通过定期观察和随访来监测病情变化,暂时无需手术治疗。
1277
2024-10-12
肝上长息肉有危险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上一般不长息肉,可能是指胆囊息肉,对于良性胆囊息肉通常不危险,而对于恶变性质的胆囊息肉则有危险,建议到医院就诊判断。 胆囊息肉的存在,通常可能会对胆囊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是轻微的,一般没有危险。但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则可能影响胆汁排泄,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黄疸等,则有一定的危险,需要及时治疗。 虽然胆囊息肉多为良性,但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其恶变的可能性。特别是当息肉的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形态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其恶变的可能。一旦恶变为胆囊癌,将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来说,虽然不必过分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监测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也有助于降低胆囊息肉带来的潜在风险。
529
2024-10-12
总胆红素509是高了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总胆红素509μmol/L,这一数值通常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数值过高。在医学检测中,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一般被设定为1.7-17.1μmol/L,这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大量统计数据得出的。当检测结果超出这一范围时,通常被视为总胆红素升高,而509μmol/L的数值显然大大超过了这一界限。 总胆红素的升高,往往与多种疾病状态相关,包括但不限于肝脏疾病、胆道系统疾病以及溶血性疾病等。肝脏是处理胆红素的主要器官,当肝细胞受损或功能下降时,其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发总胆红素升高。 此外,胆道系统的梗阻也会阻碍胆红素的正常排泄,使其在体内滞留,进一步推高总胆红素水平。而溶血性疾病则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同样会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总胆红素509μmol/L的高水平,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肝脏、胆道或溶血性疾病。这样的高值不仅可能引发黄疸等临床症状,还可能对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多个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方法,以控制病情并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减轻肝脏负担并促进病情的好转。
1228
2024-10-12
胆管癌保守治疗快三年了能治好吗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管癌保守治疗快三年并不一定意味着能治好。胆管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其预后通常较差。保守治疗一般包括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虽然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下可能病情相对稳定一段时间,但要达到完全治愈是非常困难的。 胆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癌细胞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且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即使经过三年的保守治疗,肿瘤细胞可能仍然存在于体内,随时有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保守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从根本上消除肿瘤。例如,对症治疗只是针对疼痛、黄疸等症状进行处理,不能阻止肿瘤的生长。营养支持也只是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不能杀灭癌细胞。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治疗手段的患者,保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为后续可能的治疗创造条件。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可能对保守治疗的反应较好,病情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治愈。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尽可能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如果出现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考虑其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1106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