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病房科科室相关科普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如果老年人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查明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睡眠时间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可能只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就能满足日常的生理需求。 2、白天睡眠过多: 老年人白天午休时间过长,生物钟不规律,可能影响整体睡眠质量,进而可能导致晚上难以入睡。 3、活动量下降: 由于老年人体质减弱,活动量减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晚上可能会因为缺乏疲劳感而难以入睡。 4、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过于明亮、嘈杂,或伴侣的睡眠习惯如打呼噜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5、心理因素: 老年人可能因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而导致失眠,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6、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萎缩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 7、非神经系统疾病: 如心脏病、肺气肿、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老年人在睡眠时出现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性因素也包括病理性因素。因此在改善老年人睡眠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改善建议 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晚上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入睡。白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或运动,以促进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夜间的神经递质平衡。 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以促进大脑褪黑素的分泌,改善睡眠。对老年人进行思想开导,多陪伴老年人,以缓解孤独、焦虑等情绪。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来改善睡眠。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避免长期使用。通过中医针灸、头部按摩等方法,以及口服中成药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睡眠状态。
669
2024-12-30
70岁老人每天慢跑多久合适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对于70岁老人每天慢跑多久合适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可能在30-45分钟不等,也可能不适合进行。在慢跑过程中,老人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运动。 如果70岁的老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心肺功能相对健康,每天慢跑30分钟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间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建议不要超过45分钟,以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 如果老人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但在药物控制下病情稳定,慢跑的时间应适当缩短。建议从短距离慢跑开始,如50米、100米等,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但每次慢跑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老人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如果70岁的老人身体状况较弱,或者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关节炎等,慢跑可能并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可以选择其他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0岁老人每天慢跑时间需谨慎把控,要依据老人身体状况灵活调整,不可过度劳累。慢跑虽有益健康,但安全始终是首位,家属多留意、老人多注意,让锻炼助力晚年生活,使其能健康快乐地安享时光。 70岁老人每天慢跑护理 1、跑步前: 要确保老人做好热身运动,像活动手腕、脚踝关节,简单伸展四肢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帮老人选择合脚、有良好减震功能的跑鞋以及舒适透气的运动服装。 2、跑步过程中: 提醒老人保持适中的速度,不要过快,以能正常交谈为宜,根据身体状态适当调整。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 3、跑完后: 要协助老人进行放松活动,比如慢走5分钟,再轻柔按摩腿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另外,督促老人及时补充适量水分,维持身体水分平衡,还要关注老人后续的身体反应,保障其健康安全地享受慢跑带来的益处。
1172
2024-12-30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是什么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可能会逐渐延长,晚上可能没有大段睡眠时间,睡眠支离破碎,小段睡眠时间增多,晚上睡眠时醒来次数较多,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容易打盹。 2、精神心理因素: 如果老年人近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可能影响到精神状态,进而表现出乏力、头晕以及犯困等。 3、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近期服用过抗感冒的药物或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出现相关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乏力等。 4、贫血: 会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嗜睡。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容易感到疲乏和嗜睡。 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者由于上气道肌肉松弛导致气流部分阻塞,在睡眠时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微觉醒,导致睡眠中断和低氧血症,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7、慢性肾衰竭: 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疲劳、嗜睡等症状。 8、脑动脉硬化: 使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嗜睡。 针对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的情况,同时应积极积就医。老年人也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锻炼,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怎么办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规律作息很关键,督促老人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活动,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白天可适当午休,但不宜过长。 鼓励老人适度运动,像在家人陪同下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同时能提升精神状态,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关注老人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液黏稠而使人困倦。 还要留意老人健康状况,有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脑供血不足等可能引发嗜睡,若怀疑是疾病所致,需及时带老人就医检查,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解决犯困问题。
1394
2024-12-30
老人手乱抓还有几天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出现手乱抓的情况很难确切判断还有几天生存期,因为这一表现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差异很大,可能是1-3天,也可能是1个月甚至5年,也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 1、病变程度: 如果老人是因为突发的严重疾病,比如严重的脑部感染、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等,引发了意识障碍,出现手乱抓的情况,同时生命体征已经很不稳定,比如呼吸微弱、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难以维持等,病情进展迅速且医生判断救治希望渺茫,那可能生存期就在数小时到数天不等,短则可能只有几个小时,长的话或许能维持3-5天。 若是疾病虽然导致意识不清、手乱抓,但经过积极的救治,比如及时的抗感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意识逐渐恢复,生存期就可能还有较长时间,1个月甚至5年都是有可能的,后续还需要配合康复治疗来改善身体功能。 2、病变阶段: 当老人处于临终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极度衰竭,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手乱抓只是身体无意识的动作表现之一,往往还伴有目光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微弱、进食饮水困难等多种情况,此时通常生存期可能就是在1-3天,身体在逐渐失去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慢慢走向生命尽头。 3、个体差异: 部分老人可能是由于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受到强烈刺激、患有老年痴呆等出现精神症状而手乱抓,这种情况下只要积极进行精神安抚、相应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缓解精神状态,对生存期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老人可以继续正常生活较长时间。 老人手乱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萎缩、帕金森病等,致使手部肌肉不受控;也可能是皮肤瘙痒,如湿疹、干燥症引发不适而抓挠。需仔细观察,综合判断,针对性地采取缓解措施。 老人手乱抓护理 老人手乱抓时,要保障老人的安全,将其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比如刀具、尖锐器具等清理掉,避免老人在乱抓过程中受伤。可给老人戴上柔软的手套,防止指甲抓伤自己的皮肤。 要耐心安抚老人,轻声和老人说话,握住老人的手,通过肢体接触和温柔的语言给予其安全感,帮助稳定情绪,减少因情绪激动导致的乱抓行为。 观察老人乱抓时的状态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若怀疑是疾病引起,比如脑部病变、精神障碍等,及时告知医生,配合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041
2024-12-30
老人走路不稳要警惕三种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走路不稳确实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因为可能预示着多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如神经系统疾病。如果老人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步态不稳。如果老人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小脑病变: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如果小脑受损,可能会导致步态不稳。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2、骨科问题: 骨关节炎:这是一种关节炎症,会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从而影响行走。老人应定期进行骨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如果老人走路不稳,且伴有跌倒的风险,应特别关注骨质疏松问题。 3、血管问题: 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或脑出血,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老人出现平衡障碍和步态不稳。如果老人突然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视力下降也会影响老人的行走能力,因为他们需要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况。如果老人有视力问题,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适当的治疗和辅助。老人走路不稳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定期体检、保持运动、合理饮食以及注意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确保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老人走路不稳怎么办 首先要排查原因,若是因缺乏锻炼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可鼓励老人进行适量、安全的锻炼,比如在家人陪同下慢走、练习简单的腿部力量动作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若怀疑是疾病所致,像脑供血不足、帕金森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者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需及时带老人去医院相关科室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日常外出时,要确保老人有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保障行走安全。家里的地面保持干燥、整洁,减少杂物堆积,避免老人绊倒,为老人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帮助老人改善走路不稳的状况。
603
2024-12-30
老年人吃益生菌最佳时间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服用益生菌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最佳时间,要根据自身的胃肠功能、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的具体感受等因素灵活选择,如空腹状态下,以确保益生菌能更好地为健康助力。 1、空腹状态下: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空腹时服用益生菌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一般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此时胃内基本处于排空状态,胃酸分泌相对较少,益生菌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胃部进入肠道,最大程度地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从而保证更多的益生菌可以活着抵达肠道并发挥作用,比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等。 2、饭后两小时左右: 有些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空腹服用益生菌可能会感觉肠胃不适,那么可以选择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进食后经过两小时的消化,胃内的食物已经有一部分排入肠道,胃部的排空状态较好,胃酸浓度也有所降低,能让益生菌较为安全地通过胃部到达肠道,而且此时肠道蠕动相对规律,益生菌进入后可以更好地与肠道内的环境相互适应,更快地参与到肠道菌群的调节中去,对于缓解老年人常见的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3、随餐服用: 还有部分老年人如果觉得上述两个时间点不好把控,也可以选择随餐服用益生菌。在吃饭过程中同时摄入益生菌,食物能够对胃酸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胃酸对益生菌的杀伤力,使得益生菌可以随着食物一同向肠道移动,最终在肠道内发挥功效。 所以老年人服用益生菌的时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不同的情况对应着不同的适宜时段。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搭配益生菌,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老年人吃益生菌注意事项 老年人吃益生菌要注意温度,用40℃以下的温水冲服益生菌,水温过高会杀死益生菌,使其失去活性,无法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需遵循医嘱或按说明书合理掌握服用剂量,不可随意增减,过量服用未必能增强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肠道不适等问题。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质量有保障的益生菌产品,查看其所含菌种是否适合老年人,是否标注了明确的活菌数量等关键信息。若服用后出现腹痛、腹泻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811
2024-12-30
老年人多久洗一次澡合适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洗澡的频率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一周洗1-3次澡较为合适,但这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1、身体状况: 如果老年人身体硬朗,皮肤健康状况良好,日常活动量也比较大,新陈代谢相对正常,一周洗2次澡通常是可行的。洗澡可以帮助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汗液以及老化的角质,让老人感觉清爽舒适,也有利于皮肤的正常呼吸和健康。 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较为虚弱的老人来说,洗澡可能会消耗较多体力,而且洗澡时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热水刺激等因素,容易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可能诱发疾病发作,这类老人可能一周洗1次澡就足够了。 2、皮肤特点: 老年人的皮肤通常较为干燥、脆弱,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减退,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变薄。过于频繁地洗澡,尤其是使用一些清洁力较强的沐浴产品,容易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导致皮肤更加干燥、瘙痒,甚至出现破损、感染等问题。所以皮肤特别干燥的老人,可能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两周洗1次澡也未尝不可,平时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容易出汗、脏污的部位来保持清洁。 3、季节因素: 在夏季,天气炎热,老人出汗较多,为了保持身体清爽,防止异味和皮肤感染等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洗澡次数,一周洗2到3次都是可以的。而在冬季,天气寒冷,皮肤更加干燥,且室内外温差大,老人洗澡后如果保暖不当容易着凉感冒,此时一周1次澡或者两周1次澡更为合适。 所以老年人洗澡的频率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皮肤特点以及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度为首要目标。 老年人洗澡注意事项 水温应控制在40℃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水温会扩张皮肤血管,使血液滞留在皮肤内,导致内脏及心、脑等部位血供减少,可能诱发脑供血不全等问题。而水温过低可能导致老年人受凉感冒。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长时间洗澡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脱水或晕厥。浴室地面湿滑,老年人容易摔倒。应使用防滑垫或浴室专用拖鞋,并确保在湿滑地面上行走时有足够的抓地力。 洗澡时,不要门窗紧闭,以防缺氧和晕厥。适当通风有助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晕厥风险。洗澡前可适量饮水,以防脱水,洗澡过程中,如感到口渴,可及时补充水分,但洗澡后不宜大口喝水,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529
2024-12-30
大小便失禁是死亡前兆吗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大小便失禁不一定就是死亡前兆,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判断。大小便失禁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 1、生理机能衰退方面: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会逐渐衰退。比如,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弱,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自然就会下降,容易出现失禁的情况。 这种因衰老引发的失禁是渐进的过程,老人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偶尔出现,并非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通过一些护理措施,如使用成人纸尿裤、定时提醒如厕等,能够帮助改善生活质量,维持正常生活状态。 2、疾病因素方面: 许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例如患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后,影响了神经传导,导致控制排便排尿的神经中枢出现功能障碍,就可能引发失禁;还有像严重的糖尿病,病程较长时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也会波及泌尿系统和肛肠相关神经,影响正常的控便排尿功能。 泌尿系统的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或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有可能是失禁的原因。但只要针对这些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失禁情况是有可能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的,并不代表死亡即将来临。 3、临终阶段表现方面: 当老人处于疾病终末期,身体各器官功能极度衰竭,意识逐渐模糊,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大小便失禁,那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可能是临近死亡的一种表现了。此时身体已经失去了对基本生理功能的调控能力,整体状况在不断恶化。 所以说单纯发现老人大小便失禁,不能简单判定就是死亡前兆,要结合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严重疾病以及近期身体变化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 大小便失禁措施 大小便失禁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肌肉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应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定期清理大小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和感染。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适当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大小便通畅。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大小便失禁症状。大小便失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家人和朋友应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719
2024-12-30
老人腿脚无力解决办法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解决老人腿脚无力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积极锻炼等。老年人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1、饮食调整: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构成肌肉的重要成分,老年人应多吃高营养、高钙的食物,如鱼类、牛奶、鸡蛋等,以补充营养,维持肌肉功能。 补铁和补血:如果是贫血导致的腿脚无力,老年人应多吃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蛋黄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血药物,如阿胶等。 2、物理治疗: 针灸:针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腿脚无力。 按摩:如果是血液流通不畅造成的腿脚无力,可以按摩膝关节和髋关节等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腿脚经络不畅的问题。 泡脚:泡脚具有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的效果,有助于缓解肢体麻木、脚冰凉等症状。 脉冲理疗:使用脉冲理疗仪对腿部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从而改善腿脚无力的症状。 3、药物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如果是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导致的腿脚无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针对腰椎疾病: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椎管狭窄等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并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4、积极锻炼: 增强腿部肌肉力量:老年人可以通过沙袋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或者进行脚跟提升训练等,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运动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腰部锻炼:对于有腰椎病的老年人,可以做扭腰、侧弯腰等动作来抻拉腰部肌肉。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腿脚无力的症状。因此,老年人应适当活动身体,避免久坐久站。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老人腿脚无力挂什么科 老人腿脚无力可根据具体情况挂不同的科室。如果怀疑是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导致的,比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影响了下肢的神经支配,或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情况,那就需要挂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通过做头颅CT、腰椎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 要是考虑是骨骼、关节方面的因素,像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导致下肢承重能力变差、关节活动受限而出现腿脚无力,挂骨科比较合适,医生会安排骨密度检测、关节X光等检查进一步诊断。 若老人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内科疾病,长期高血糖引发了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造成腿脚无力,就要挂内分泌科,针对血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系统诊治。
1031
2024-12-30
老人吞咽困难能活多久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一些研究或临床经验表明,如果老人吞咽困难是由于恶性疾病导致,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呼吸困难等,预期寿命可能较短,可能只有7天至1月。而如果吞咽困难是由于良性疾病导致,且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老人的预期寿命可能较长,可能不会影响老人的生存期。 1、病因: 吞咽困难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良性疾病如食管炎、食管黏膜脓肿、食管裂孔疝等,和恶性疾病如食管癌、咽喉癌等。良性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如果得到及时治疗,通常不会影响老人的生存期。而恶性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可能伴随营养不良、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进而影响老人的预期寿命,可能在1周左右。 2、营养状态: 吞咽困难会影响老人的营养摄入,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并发症。如果老人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如通过鼻饲、胃造瘘等方式补充营养,那么生存期可能会延长,可能在一个月左右。 3、并发症 :吞咽困难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威胁老人的生命。如果能够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老人的生存期也会相应延长,可能不会影响老人的生存期。 4、个体差异: 老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等也会影响生存期。一般来说,身体状况较好、年龄较轻、基础疾病较少的老人,其生存期可能更长,可能不会影响老人的生存期。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老人吞咽困难的存活时间无法一概而论。有的老人可能因良性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在得到及时治疗后,生存期不受影响,而有的老人可能因恶性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即使得到治疗,生存期也可能较短。 老人吞咽困难怎么办 饮食调整上,将食物制作成软烂、细碎的泥状或糊状,像把肉类打成肉泥、蔬菜煮烂碾碎,便于吞咽,要避免大块、过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让老人保持坐姿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能防止食物反流、误吸,进食速度要慢,细嚼慢咽,每口量不宜多。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比如做吞咽口水、空吞咽、舌头伸缩及转动等练习,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若吞咽困难较为严重,无法经口正常进食,需考虑通过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内,保证老人身体获得充足营养,积极查找导致吞咽困难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咽喉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130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