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怎么引起的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常由多种因素引发,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血行播散到达脑部,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破坏神经组织,导致炎症反应。 2、细菌感染: 如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当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并随血流到达脑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真菌感染: 如新型隐球菌等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后,可经血行播散至脑部,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真菌在脑内生长繁殖,形成肉芽肿,压迫周围神经组织。 4、寄生虫感染: 某些寄生虫如脑囊虫、弓形虫等可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寄生虫在脑内活动,破坏神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5、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机体可能产生针对自身神经组织的抗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细胞表面的抗原,引起脑部炎症。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1407
2024-10-13
手脚经常发麻是什么原因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手脚经常发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姿势不当、局部受压以及颈椎病等,应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方式处理。 1、姿势不当: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或睡觉时压迫手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出现短暂性的麻木感,活动后可迅速缓解。适时变换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手脚,促进血液循环。睡觉时注意睡姿,避免压迫手脚。 2、局部受压: 手脚长时间受到外部压力,如穿着过紧的鞋子、长时间使用鼠标等。受压部位出现麻木感,严重时可能伴有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调整穿着,选择舒适的鞋袜和衣物。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鼠标或键盘。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等压迫神经根,除手脚麻木外,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颈椎牵引、按摩推拿、针灸等物理治疗,保持良好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高枕睡眠,必要时可佩戴颈托进行固定和保护。 4、末梢神经炎: 营养障碍、感染、外伤等引起的末梢神经炎症,手脚末梢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的麻木感,可能伴有疼痛、无力等症状。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消炎药物等。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5、缺血性卒中: 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手脚麻木突然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头晕、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和检查,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康复期进行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促进恢复。 如果出现手脚经常发麻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做好身体护理,促进病情恢复。
942
2024-10-13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脑萎缩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容易得脑萎缩的人群主要包括几类,如中老年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肥胖人群等。若出现类似症状时,应积极给予正确方式处理。 1、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脑部血管也会老化,脑部组织可能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脑供血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引发脑萎缩。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此生理变化影响。 2、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畅,脑组织受损,增加脑萎缩的风险,不良习惯会影响脑部正常生理功能,加速脑部衰老。 3、肥胖人群: 肥胖多数伴有血脂增高,容易出现脑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萎缩,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脑萎缩具有重要意义。 4、家族遗传: 虽然大多数脑萎缩与年龄增长或疾病有关,但少数患者可能会由于家族遗传导致脑部萎缩。此种情况下,家族中有脑萎缩病史的人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脑部健康。 5、不爱动脑的人群: 缺乏脑力活动可能导致脑细胞活跃度降低,进而增加脑萎缩的风险,保持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脑力活动有助于预防脑萎缩。 6、患有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的人群: 长期患有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或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都可能引起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细胞营养缺乏,进而引发脑萎缩。 7、颅脑创伤者: 颅脑受到严重创伤,如摔倒、交通事故等导致头部受伤,可能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脑萎缩。可能由于外伤直接导致脑组织损伤,也可能是由于外伤后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为预防脑萎缩,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脑部检查,并积极参与脑力活动。
1194
2024-10-13
一侧胳膊发麻是什么原因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一侧胳膊发麻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包括神经受压、血管疾病、外伤或创伤、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如果出现一侧胳膊发麻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神经受压: 颈椎病:颈椎病是导致一侧胳膊发麻的常见原因。当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时,会导致相应区域的胳膊发麻。 肩周炎:肩周炎也可能导致一侧胳膊发麻,尤其是在病情较重时,炎症和粘连可能压迫神经,引起胳膊发麻。 2、血管疾病: 血栓: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使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一侧胳膊发麻。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通,使胳膊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从而产生发麻的感觉。 3、外伤或创伤: 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是支配胳膊的主要神经,如果受到损伤或压迫,可能导致胳膊发麻。 骨折或关节脱位:骨折或关节脱位可能伴随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导致胳膊发麻。 4、生活方式和习惯: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用电脑、手机等,可能导致胳膊神经受压,产生发麻感。 睡眠姿势不当:睡眠时长时间压迫一侧胳膊,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发麻。 5、特殊因素: 营养不良: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B12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胳膊发麻。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和神经敏感,从而引发胳膊发麻。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骨骼结构改变,压迫神经或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胳膊发麻。 建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身体锻炼,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胳膊发麻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654
2024-10-13
严重失眠怎么治最好方法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治疗严重失眠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从改变生活习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入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如有严重失眠问题,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改变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上床和起床时间,以帮助调整生物钟。 避免刺激性物质:睡前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同时避免吸烟和饮酒。 饮食调整:晚餐不宜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可在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或吃有助于安神的食物,如红枣、百合等。某些食物含有助眠的成分,如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等、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燕麦等。将这类食物纳入日常饮食中,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改善睡眠环境: 安静舒适: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干扰。可以使用耳塞、眼罩等辅助工具。 温度适宜: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过冷或过热。 床铺舒适: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良好的睡姿。 3、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对失眠的认知和态度,改变睡眠习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睡眠观念。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心理疏导: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4、药物治疗: 安眠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眠药物,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中药调理:使用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中药,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5、特殊治疗方法: 光照治疗:对于季节性失眠或生物钟紊乱的患者,可采用光照治疗,调整生物钟。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建议患者在白天或傍晚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中医针灸、推拿等:中医的这些治疗方法对改善睡眠也有一定帮助,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建议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应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学习放松技巧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1046
2024-10-13
晚上睡不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晚上睡不着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在解决失眠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1、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出现失眠。 焦虑与抑郁: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干扰睡眠,使大脑无法放松,进而影响入睡。 情绪波动:短期的情绪波动,如兴奋、悲伤、愤怒等,也可能导致晚上难以入睡。 2、生理因素: 生物钟紊乱: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打乱生物钟,导致晚上难以入睡或早醒。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以及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都可能影响睡眠。 3、环境因素: 噪音与光线:睡眠环境中有噪音或光线过强,会干扰睡眠,导致难以入睡。 温度与湿度:睡眠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床铺与卧具:床铺不舒适、卧具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睡眠的舒适度,导致难以入睡。 4、生活习惯: 饮食因素:晚餐过饱、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或酒精,都可能影响睡眠。 睡前活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使用电子产品或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咖啡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具有兴奋作用,服用后可能导致失眠。 建议患者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有助于睡眠,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1455
2024-10-13
头晕耳鸣挂什么科看病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头晕、耳鸣的就诊科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史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是较为常见的就诊科室。在就诊时,患者应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科: 当头晕耳鸣伴有耳痛、听力减弱、耳流脓液等症状时,可能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如中耳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此时,患者应优先考虑就诊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耳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 如果患者存在耳鸣、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伴有局部的运动障碍、感觉神经异常等,可能是由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等引起的。此时,患者应就诊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评估脑部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血管内科: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史,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头晕耳鸣。此时,患者应就诊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脏和脑部的血液循环。 内分泌科: 当头晕耳鸣伴有心慌无力、出汗多、异常饥饿等内分泌紊乱症状时,可能是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此时,患者应就诊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医生会进行血糖、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调整患者的内分泌水平。 骨科: 如果患者存在颈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受压,进而引起头晕耳鸣。此时,患者可以考虑就诊骨科。骨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颈椎或腰椎的病变情况,并通过牵引、理疗、手术等方式缓解神经受压症状。 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改善头晕、耳鸣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989
2024-10-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专业的技术手段,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病情观察与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监测颅内压变化,预防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出血情况和脑部损伤程度。 2、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预防肺部感染。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呼吸道湿化,避免干燥引起的不适。 3、饮食与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需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进食,以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4、肢体功能康复: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进食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5、心理护理与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提供家属支持和关爱,共同帮助患者度过心理难关。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6、药物护理与治疗配合: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确保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准确无误。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医生密切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建议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床上擦浴和会阴冲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897
2024-10-13
蛛网膜囊肿需要注意什么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蛛网膜囊肿患者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避免潜在的风险。通过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饮食调理、情绪管理、避免外伤等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建议半年到一年通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囊肿是否存在增大的趋势。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囊肿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避免剧烈运动: 由于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囊肿破裂出血,患者应尽量避免蹦极、跳伞、冲浪等高风险运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的动作,以减少对囊肿的压迫。 注意休息: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对病情的稳定有积极作用。 饮食调理: 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绪管理: 患者应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避免外伤: 头部外伤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尤其是囊肿比较大的患者。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到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应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以维护身体健康。
1360
2024-10-13
什么叫周围神经损伤
路永刚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神经纤维、神经元及神经鞘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外伤、疾病、医源性损伤等,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 1、主要类型: 臂丛神经损伤:常见于产伤、交通事故等,可导致上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腋神经损伤:多由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等引起,表现为臂外展障碍及肩部皮肤感觉障碍。 肌皮神经损伤:常见于肱骨上中段骨折,表现为前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及屈肘无力。 正中神经损伤:常见于腕部切割伤、腕管综合征等,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手部感觉障碍。 2、临床表现: 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弛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均消失。 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感觉的丧失或异常,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晚期则可能出现苍白、皮温降低等症状。 畸形与瘫痪:由于关节活动的肌力平衡失调,可能出现特殊的畸形,如垂腕畸形、爪形手等。同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瘫痪。 建议患者保护损伤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使用支撑物、绷带、石膏等方式保护损伤区域。保持患肢功能位通过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1409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