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天天大便不成形是什么原因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天天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饮食因素、神经调节失调、药物副作用、肠道问题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 1、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分食物,而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帮助形成成形的大便。某些食物如芹菜、韭菜、火龙果、猕猴桃等富含膳食纤维,过多摄入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摄入过多凉性、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不成形。 2、神经调节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或肠道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损伤可能会影响肠道运动和消化功能,导致大便不成形。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利尿剂等可能会引起肠道的不正常反应,导致大便不成形,这些药物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或影响肠道蠕动。 4、肠道问题: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群,如果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变长,造成大便水分吸收过多,从而不成形。 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虽然无器质性病变,但肠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 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能压迫或阻塞肠道,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导致大便不成形。 5、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胆胰腺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不成形,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代谢、内分泌或营养吸收等方面来影响肠道健康。 如果大便不成形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肠镜检查、腹部B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1138
2024-10-23
腹部B超检查什么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腹部B超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高频率声波来创建腹部内部器官的图像。这种检查广泛应用于评估腹部和盆腔器官的健康状况,能够检查的主要区域和疾病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1、消化系统: 肝脏:检查肝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以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破裂等。 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可以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囊癌、胆管癌等。 胰腺:评估胰腺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诊断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等疾病。 脾脏: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以评估脾肿大、脾囊肿、脾梗死、脾破裂等病变。 2、泌尿系统: 肾脏:检查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以诊断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肿瘤、肾积水等疾病。 膀胱和输尿管:检查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疾病。 3、生殖系统: 男性: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形状,以及睾丸等。 女性:妇科检查中,腹部B超可以检查子宫、卵巢的状况,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外孕等。同时,孕妇的腹部B超可以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羊水量等。 4、其他区域: 腹腔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否肿大,提示感染或肿瘤。 腹腔积液:检查是否存在腹水,可能由肝硬化、心衰、肾病等引起。 腹膜后结构:包括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或炎症。 胃肠道:虽然B超不是胃肠道检查的首选,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帮助诊断阑尾炎等疾病。 腹部B超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没有辐射,价格相对较为经济,适用于多种疾病的初期筛查和随访观察。但对于某些特定疾病,如胃肠道的炎症、溃疡等,B超可能无法直接显示,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1124
2024-10-23
胃不舒服看病挂什么科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不舒服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根据胃不舒服的具体表现,可以选择相应的科室进行就诊,如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急诊科等。 1、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处理胃肠道相关疾病的主要科室,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常见病症。当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时,应考虑挂消化内科的号。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进一步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胃肠外科: 如果胃部不适与外科疾病有关,如胃穿孔、胃肿瘤等,且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时,应挂胃肠外科的号。胃肠外科专注于胃、胰腺、小肠、大肠等器官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需要外科干预的胃部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3、急诊科: 当胃部不适症状严重,如剧烈疼痛、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呕血等,且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处理时,应前往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能够迅速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4、心血管内科: 虽然胃部不适通常与消化系统有关,但有时也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如果在胃部不适的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应考虑挂心血管内科的号,以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5、营养科: 正确饮食对于胃病恢复也有帮助。营养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从而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胃不舒服看病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如果不确定挂哪个科室,可以咨询医院的服务台或预约挂号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适当的建议。
1012
2024-10-23
早晨起来胃疼是什么原因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早晨起来胃疼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胃酸分泌过多、生物钟调节、饮食不当、胃炎等。 1、胃酸分泌过多: 经过一夜的睡眠,胃内食物已经排空,但胃酸仍在继续分泌。在空腹状态下,胃酸浓度较高,容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胃痛。 2、生物钟调节: 人体在早晨从睡眠状态进入清醒状态,整个机体从抑制状态转换为兴奋状态,胃酸分泌和消化液分泌都会相应增加。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胃痛症状。 3、饮食不当: 前一天晚上若贪食刺激性食物、冷饮,或暴饮暴食、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都会给胃部带来沉重负担。这些食物不仅可能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减缓胃排空速度,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次日早晨的胃痛和不适感。 4、胃炎: 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都是胃黏膜的炎症表现。在炎症刺激下,胃黏膜会变得敏感,出现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这些变化直接导致患者感到胃痛、胃胀,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5、十二指肠溃疡: 清晨时分胃内食物已经排空,胃酸失去食物的中和作用,浓度相对较高,直接刺激十二指肠的溃疡面,导致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具有节律性,表现为空腹痛或夜间痛,且可能因进食而缓解。 为了避免早晨起来胃疼,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冷饮。夜间睡眠时注意胃部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习惯,减轻工作压力。
622
2024-10-23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腹痛、食欲不振、腹胀、脂肪泻等。 1、腹痛: 腹痛是慢性胰腺炎常见且典型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或剧痛。这种疼痛往往持续较长时间,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发作的频度可能增加,间歇期缩短,甚至可能整天持续疼痛。在无痛期,患者也常感上腹部有轻度隐痛或不适。疼痛一般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部分患者的腹痛可能与体位有关,如弯腰、前倾位时疼痛可减轻,仰卧位时疼痛加重。 2、食欲不振: 由于胰腺功能受损,胰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食量减少。 3、腹胀: 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和吸收不良,容易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胀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进食较多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后。 4、脂肪泻: 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减少,使得脂肪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脂肪泻。脂肪泻的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量多,色淡,有恶臭味,表面可见油脂漂浮。 需要注意,上述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且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因此对于疑似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611
2024-10-23
反流性食管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等几个方面。 1、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 食管下端括约肌是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食管下端括约肌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收缩反应,可导致胃食管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中和。当食管酸廓清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食管黏膜受损的风险。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 食管黏膜抗反流的屏障功能由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因素组成。当这些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 4、胃十二指肠反流: 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另外,裂孔疝、硬皮病、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新生儿及婴幼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等也容易诱发反流性食管炎。由此可见,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665
2024-10-23
胀气是什么原因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胀气是一个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饮食因素、情绪因素、药物副作用、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方面。 1、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蔬菜、全麦产品、洋葱、地瓜、马铃薯、高糖水果等,这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从而导致胀气。吃饭过快、吃饭时说话或大笑,都可能导致吞咽下大量空气,进而在胃肠道内形成胀气。 2、情绪因素: 长期沉浸于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会干扰胃部的植物神经功能,导致其调节失衡。这种失调可能减缓胃的排空速度,使食物和气体在胃内滞留,进而引发胃胀气的症状。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阿司匹林等,可能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使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进而影响气体的正常代谢与排出,最终导致胀气的发生。 4、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在维持胃肠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肠道菌群失调时,某些细菌可能过度繁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胀气。 5、消化不良: 当消化酶不足或胃肠蠕动减慢时,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导致气体积聚。这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所致。 建议减少产气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吞咽过多空气。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益生菌等药物,以缓解胀气症状。
789
2024-10-23
腹积水是怎么回事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腹积水医学上称为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腹腔内液体增加超过200ml即被诊断为腹积水。腹积水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腹膜炎、营养不良、肝硬化等。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状态下,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血浆蛋白的合成原料减少,导致血浆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这降低了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使得血管内的液体更容易向腹腔等组织间隙渗透,进而形成腹腔积液。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侵袭肝脏引发炎症,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这一过程中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影响血浆蛋白浓度,进而降低血浆渗透压。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血管内的液体会向组织间隙转移,包括腹腔,最终形成腹腔积液。 3、腹膜炎: 特别是渗出性腹膜炎,如结核性和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其炎症过程会促使腹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这不仅使血管内的液体更容易渗出到腹腔,而且炎症细胞及渗出液也会大量积聚于腹腔,共同导致腹腔积液的显著增加。 4、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纤维化和假小叶所取代,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压力升高,形成门静脉高压。这促使门静脉系统内的液体更容易渗出到腹腔,同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腹腔积液的形成。 腹积水的症状随积液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积液量少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积液量增加,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当腹腔积液增多,腹部明显隆起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753
2024-10-23
肚子疼胀气怎么回事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肚子疼胀气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的原因包括情绪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急性胃肠炎、便秘等。 1、情绪因素: 当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等,从而引发胀气和肚子疼。 2、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如吃寒凉性食物、暴饮暴食等,也可能引起腹痛、腹胀,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便秘: 便秘时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结、变硬,难以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肠道负担,还可能使肠道内气体增多,进而引发胀气和肚子疼。 4、急性胃肠炎: 若患者近期存在吃刺激性食物或者大量饮酒等情况,出现腹胀、腹痛,考虑急性胃肠炎的可能性较大。急性胃肠炎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发胀气和疼痛。 5、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肠道梗阻。当肠道发生梗阻时,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肠道内,引起腹胀和肚子疼。肠梗阻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情绪状态,适当锻炼身体,有助于预防此类症状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1218
2024-10-23
经常放屁是什么问题
窦晓坛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经常放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消化不良、细菌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1、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红薯、洋葱等,这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导致放屁增多。饮食习惯不佳如进食过快、吞咽过多空气,也会增加放屁的次数。 2、生活习惯不良: 缺乏运动或长时间久坐,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气体在肠道内积聚,进而增加放屁的频率。穿着过紧的衣物或裤子也可能对肠道造成压迫,影响气体的正常排出,导致放屁增多。 3、消化不良: 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放屁增多。 4、细菌性肠炎: 炎症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气菌增多,进而引起放屁频繁。 5、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引发放屁增多的症状。 6、其他肠道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以及肠道肿瘤,也可能导致放屁增多,但通常伴随其他严重症状。 对于经常放屁的情况,建议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果调整后症状仍未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肠道疾病的治疗,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医嘱执行。
1276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