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肖春玲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41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要生活在水中才能活下去。
生命是由人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共同来维持的,身体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基础,但是精神活动健康也能指导身体,是让身体有良好状态的支持条件。
心理因素常常会引起些躯体疾病,也叫心身疾病,比如一个人受惊吓过大或者精神压力过大,也可以出现些身体方面的改变、免疫力的改变、睡眠障碍等。
心理的症状也往往是躯体疾病的结果,有许多种重性的、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等,都可以出现心理或者精神症状,所以两者密切相关。
2023-09-21浏览91415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易维芬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三甲
小儿多动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这些症状通常会影响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小儿多动症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一、多动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儿童在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中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心理健康;2、多动和冲动: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遭受挫折,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心理健康;3、情绪波动:多动症儿童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波动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4、社交障碍:多动症儿童在社交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如难以融入同伴、难以建立友谊、缺乏交流技巧等。这些社交障碍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被孤立,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二、心理健康对多动症的影响:心理健康对多动症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具体如下:1、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健康良好的多动症儿童通常具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积极面对挑战;2、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健康良好的多动症儿童具有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情绪波动,保持情绪稳定;3、社交技能:心理健康良好的多动症儿童通常具备较好的社交技能,能够更好地与同伴和家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1、积极治疗:家长和医生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训练等方法,以改善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2、关注心理需求: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多动症儿童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高适应能力:多动症儿童应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4、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家长和老师应教授多动症儿童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总之,小儿多动症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戚敬虎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三甲
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要保持身体的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以外,还要注意心理上的健康。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要饮酒,科学合理的膳食,保持身体正常的营养供应,同时也不可暴饮暴食,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有效的锻炼可以提高体质。 平时的工作生活不要过于熬夜、劳累,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有太多心理方面的压力,适当的学会去给自己释放压力,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 需要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包括影像学的检查和血生化检查,发现疾病后及时的处理。通过这些方式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才可以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家庭当中。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为在公众生活中或者说媒体中、自媒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词、一个字眼。我们国家也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对全民心理健康的工作,这个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第一条应该是没有精神疾病,如果有精神疾病肯定心理健康会受到损害。在没有精神疾病的前提下,能保持乐观、开朗,对各种现实问题有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并相应的、适当的行为去处理。\n在这个社会中,既适应社会同时又有所作为,改善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一定贡献性的活动,在这个状态下就应该算我们期望的心理健康状态。它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和周围人际关系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自己内心处于一种比较愉悦的、平静的状态,不是经常出现各种心理冲突、感到心里痛苦,这两个指标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或者说比较重要的指标。"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以下几种:\n1、要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n2、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评价自己,不过于自卑,不过分自负。\n3、生活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而且目标、理想与现实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脱离现实环境。\n4、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间要和谐共处,平衡发展。\n5、要善于学习,尤其是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习经验。\n6、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交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n7、能够合理自发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能够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n8、能够合理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矛盾和冲突。"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其实就像身体健康一样,是整个功能的运转比较正常的一个状态,当然这个运转正常跟身体的运转正常可能不一样,可能更复杂。因为心理健康一定除了一个人本身以外,它还要涉及到他跟周围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是处于关系当中的人,就是人不但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所以心理健康的标准就包括你自己感受到了健康、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你会感受到在人群当中跟别人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这样的话才是一种真正的一种心理健康。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此外,还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比如在一些压力和极端环境下,能够调适自己的身心情况,去适应极端情况,这些都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而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灵统一、和谐,能够适应好社会环境,并且使人发挥到最好的功能。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像身体健康一样,是整个功能的运转比较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运转正常跟身体的运转正常不同,其更为复杂。心理健康还要涉及到跟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己能感受到健康、幸福、快乐。心理健康表现在社交、生产、生活上即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刘文娟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甲全国第5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无心理疾病,没有遭受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症状的困扰,大脑比较清醒、客观理智,可以调节情绪状态。是否适应周围环境是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判断标准,比如工作、生活、学习、社交适应良好,表现出比较好的功能水平。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为身心健康,包括情绪、身体状态都能达到非常和谐、平衡的一个状态。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情况下可能不一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包括以下几条:1、自身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比较稳定,处于一种以愉悦为基调的心情平静的状态;2、相应年龄需要完成的事情能够完成,比如在成年之前主要是学习,这些事情都能完成,都能做的比较好,比较好不一定非得成绩考的特别好,可以达到本身能够达到的状态,对父母、对师长有基本的尊重,和同学保持一定交往。成年以后能够坚持做一份工作,通过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保持这两个基本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如果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再往上增加条件。
铁常乐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所述:1、保持完整、协调的人格状态,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保持协调一致性;2、心智水平和所处的年龄、社会层次相匹配;3、具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应对环境压力的变化,在面对环境压力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心境、情绪;4、具备足够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能够保证完成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其中包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规划、认识,采取有建设性的行为;5、保持良好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