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01:38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铁常乐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主页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所述:

1、保持完整、协调的人格状态,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保持协调一致性;

2、心智水平和所处的年龄、社会层次相匹配;

3、具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应对环境压力的变化,在面对环境压力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心境、情绪;

4、具备足够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能够保证完成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其中包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规划、认识,采取有建设性的行为;

5、保持良好的人际环境。

2023-07-09浏览74575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神经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情况下可能不一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包括以下几条:1、自身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比较稳定,处于一种以愉悦为基调的心情平静的状态;2、相应年龄需要完成的事情能够完成,比如在成年之前主要是学习,这些事情都能完成,都能做的比较好,比较好不一定非得成绩考的特别好,可以达到本身能够达到的状态,对父母、对师长有基本的尊重,和同学保持一定交往。成年以后能够坚持做一份工作,通过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保持这两个基本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如果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再往上增加条件。
刘文娟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甲全国第5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无心理疾病,没有遭受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症状的困扰,大脑比较清醒、客观理智,可以调节情绪状态。是否适应周围环境是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判断标准,比如工作、生活、学习、社交适应良好,表现出比较好的功能水平。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为身心健康,包括情绪、身体状态都能达到非常和谐、平衡的一个状态。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智力正常:比如智力发育水平和同龄人相比,在正常误差范围内,先天智力发育低下的孩子,心理健康无从谈起;2、情绪良好:表示经常性的愉快、开朗、自信,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遇到挫折,能够及时调整过来;3、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因人际关系水平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既要有稳定和相对广泛的人际关系,又要拥有知己、朋友。交往中既有自知之明,又不卑不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等;4、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拥有积极的处世态度,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进步的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达到自我进步和奉献社会的协调统一;5、人格完整: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简而言之是组成人格的各个心理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偏差,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有以上的几方面心理要素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情绪稳定,和环境保持良好的契合关系。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没有特定标准,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有较大区别。躯体健康是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正常范围,而心理健康标准因为每个人的人格、气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可能有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几点:1、内部和谐:当人内心没有冲突、矛盾,可能是心理健康状态;2、与外界相处融洽:个体与外界相处融洽,比如某人人际关系较差,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可能就是心理异常。但不是个体没有自我,永远服从于社会,虽然人与社会有矛盾、冲突但能够调和,是不断运动冲突又能和平相处的过程。
刘相辰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三甲
心理健康测评标准有哪些
从西方医学角度说,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时的宪章中曾经讲到,人的健康标准,其中说到健康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单纯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就是大的概括性说法。具体也提出七八条的健康标准。比方说,社会适应良好,有足够的安全感。眼睛明亮、步态轻松、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牙齿无空洞、无出血、无发炎,皮肤肌肉光滑,没有明显的凸起和炎症。还有就是心理方面,比方与人交往和谐,睡眠良好。后来又强调了10条心理健康标准,其中有足够的安全感,社会适应良好,在不影响集体利益的情况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需求,有正常的个性发挥,有适当的情绪宣泄,对自我的评价恰当等。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儿童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儿童十大健康的标准如下:1、友好:不论是对外界的人,还是自家的人,都表现友好的态度,这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方面;2、有合作的精神:知道该和小朋友一起玩时能够共享东西,有合作的体验和合作的意向;3、合群:有些儿童如果特别孤僻,不容易合群,这是一种心理不是很健康的状态或者是没有合理的健康培养;4、意志健全:有坚强的品质,在遇到挫折时很快能够克服这种状态;5、情绪有克制: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知道在有些场合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6、理解:别人说的话能够理解,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7、兴趣广泛:再有就是要注意兴趣的广泛,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兴趣也会相对比较广泛;8、愉悦: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心情也多数会比较愉悦,所以爱笑的儿童一般心理相对健康;9、学习能力:一般心理健康的儿童学习能力相对也比较好;10、反应要适度:对事情的反应不要过度。这是十点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比较重要的点。一般要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因为毕竟每个年龄段有所不同。
张庆娥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三甲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学术观点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觉正常、认知功能正常;2、拥有健全的人格,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具有一定应对挫折和应激事件的能力;3、正常的社交,即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处于相对融洽的状态,与家人、朋友、邻居等均能和谐相处;4、正确的社会认知,即老人对社会的观点,包括伦理道德标准与多数人群拥有相对一致的看法;5、相对正常的行为,即老人的行为模式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综上,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的标准即言谈举止和思维模式均处于相对正常稳定的状态。
于得澧主任医师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儿童的身体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他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吃饭的量以及睡眠的时间来进行评估。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评估:第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是群居的动物,所以小朋友要经常跟家人、老师、同龄人在一起。如果孩子不愿意跟老师去交流,不愿意听家长的指挥,或者是他回避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这个时候就要多关注孩子是否社会适应能力有问题;第二、智力水平,智力水平反映了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它是多种心理能力和综合的体现。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跟他的年龄相符,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之一。如果一个孩子生理年龄已经6岁了,但智力水平只能相当于一个3岁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心理就存在问题;第三、孩子的情绪反应是否适度,小孩子的情绪是不确定的,时而高兴时而快乐,时而悲伤时而哭泣,但这些都是正常情况。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或者孩子在没有缘由的情况下总是很兴奋,这个时候就认为孩子的情绪反应有一些异常的情况;第四、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与年龄是否相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逐渐增强的。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还是总在父母的怀里抱着,或者吃饭的时候还是靠父母喂,穿衣服的时候还需要父母来帮助,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就像一个婴儿一样,跟他的生理年龄不相符,这样的孩子发育也有问题;第五、孩子行动的统一和反应能力,也就是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到1岁左右的时候,还不能独立站或走,2岁的时候还不太会跑,3岁的时候还蹦不起来,说明孩子的心理行为也有问题;第六、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小孩子的表达能力及交友的方式,都是有稳定性的。如果一个孩子对人很冷漠,或者对人过度热情,他的个性特点可能也不是很完善。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以下几种:\n1、要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n2、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评价自己,不过于自卑,不过分自负。\n3、生活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而且目标、理想与现实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脱离现实环境。\n4、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间要和谐共处,平衡发展。\n5、要善于学习,尤其是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习经验。\n6、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交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n7、能够合理自发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能够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n8、能够合理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矛盾和冲突。"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为在公众生活中或者说媒体中、自媒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词、一个字眼。我们国家也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对全民心理健康的工作,这个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第一条应该是没有精神疾病,如果有精神疾病肯定心理健康会受到损害。在没有精神疾病的前提下,能保持乐观、开朗,对各种现实问题有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并相应的、适当的行为去处理。\n在这个社会中,既适应社会同时又有所作为,改善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一定贡献性的活动,在这个状态下就应该算我们期望的心理健康状态。它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和周围人际关系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自己内心处于一种比较愉悦的、平静的状态,不是经常出现各种心理冲突、感到心里痛苦,这两个指标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或者说比较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