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科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分泌代谢科(内分泌科)始建于2004年,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从初期单纯糖尿病甲状腺患者诊治成长为具有各种内分泌疾病患者全方位救护能力的现代化内分泌疾病诊治中心。科室已从多届的崇明区重点医学专科和医院重点专科,于2019年发展成为崇明区唯一的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重点专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以及围产期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年门诊量超过7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200人次。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内分泌科从只有6名医生(只有1名副主任医师)的小科室,通过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逐渐发展壮大,目前科室在编医师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3名主任医师和3名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人,硕士及以上比例超过80%。除了专业人才培养外,科室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塑造本地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已培养院优青2名,医院第一党总支副书记兼内科二支部书记1名以及多位年轻骨干医师,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内分泌科除了每天开设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外,结合疾病谱的特点,逐步开设了甲状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围产期内分泌疾病等4个专病门诊和甲状腺MDT联合门诊,诊治疾病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逐渐扩展至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骨质疏松和代谢异常的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期内分泌疾病等,近年来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能力也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内分泌疾病诊疗不出岛的需求。近10余年来,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科室较早开展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运用,并尝试向围手术期患者推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制和流程。近年来,科室逐步配备了眼底照相、感觉阈值测定仪、多普勒四肢血流图仪、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仪和心率变异测定仪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设备,创建了崇明区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和崇明区域1+X的MMC的管理模式,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崇明区糖尿病患者二级预防的防治体系,实现了区域-基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一个中心,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理念。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科第二大疾病,2019年11月内分泌科联合甲状腺外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和病理科,成立了崇明区首家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开设了甲状腺专病门诊、甲状腺疾病MDT联合门诊和甲状腺5G培训中心,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了甲状腺细针穿刺术、甲状腺超声造影、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和甲状腺核素扫描等新技术,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治方案,切实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诊疗质量,形成了我院专病诊治的一大特色。目前甲状腺专病月门诊量约500人次,占内分泌科门诊人次增量的50%,甲状腺MDT联合门诊的人次也逐渐上升,年门诊量达6000人次,甲状腺细针穿刺穿刺350例/年,甲状腺手术率近200例/年,并开展甲状腺细胞学的分子遗传学检测,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结节的精准诊断与评估。作为区域医疗诊治中心,科室除了开展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技术外,科室增加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检测,开展了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生理盐水诊断试验和卡托普利诊断试验,明确皮质醇增多症病因的小剂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明确尿崩症诊断的禁水加压试验,近年来分别诊断和治疗了胰岛细胞瘤、Turner综合征、线粒体糖尿病等疑难少见病,科室专科诊疗水平明显提高。科室率先在崇明地区完成了万人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REACTION研究)和3年随访工作(4C研究),填补了上海整体的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中来自崇明资料的“空白”,为医联体建设中基线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内分泌科成立至今,始终以临床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承担国家行业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上海市卫计委2项以及区科委、区卫计委和院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近20篇,中华系列论文6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此外,内分泌科也是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的主要科室,至今在研和完成3期药物临床试验8项,临床研究项目3项,成为医院临床科研的佼佼者。近几年来,科室将妊娠期内分泌疾病作为科室主要的科研方向,建立了1200例妊娠期妇女的血尿样本库,对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开展临床研究。目前已发表相关SCI论文4篇,中华系列论文1篇。科室在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建设中成绩突出,除了针对区内各级医生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外,通过系列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基层医生进行带教,提升基层医生的慢病诊疗能力,为分级诊疗上下转诊提供有力保证,取得良好的反响。经过20余年的打造,内分泌科已经成为我院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优势专科。学科带头人:秦利,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崇明区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主任。社会兼职: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兼区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妊娠糖尿病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上海糖尿病康复协会常委,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和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UTMB)进修学习。在职期间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副主编参编论著3本,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和妊娠内分泌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糖尿病患者能喝零添加糖的酸奶吗
2024.05.17
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喝零添加糖的酸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糖尿病患者能喝,有些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具体如下:1、可以喝: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一点都不能喝零添加糖的酸奶。若是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喝不添加任何糖的酸奶;2、不能喝:但糖尿病患者不但要限制糖类摄入,还要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而酸奶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所以也是一种提供能量的食物。此类提供能量的食物进入体内,最后都是需要在足够胰岛素的作用下才能转化成能量,否则胰岛素作用不足时,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最终也会以葡萄糖的形式积聚在血液中,进而升高血糖。只不过零添加糖的酸奶,不同于加了糖的酸奶会将吃到体内糖分直接、迅速地吸收到血液中。但酸奶里的脂肪和蛋白质通过一定的三羧酸循环,最后也会转化成糖,但要胰岛素参与该过程,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作用不足,脂肪、蛋白质就不能很正常地进入细胞,进行三羧酸循环变成能量被消耗、利用,最终还是停留在糖的阶段,进而堆积在血液中引起血糖高。因此,即便是不加糖的食物,其他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吃到体内后,一样会升高血糖,只是升高的速度,可能相对于单糖吃到体内要慢一些。此外,实际上市场上很多零添加糖的一个标志食物,很多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误解,认为此类零加糖的食物可以随意吃。而此类零加糖的食物吃进去后,很多糖尿病患者若自己家里有血糖测仪,也可以自己监测到,吃了此类食物后血糖还是有升高的情况。总之,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不是很严重,且自我血糖的调控能力也不是太差,吃了东西也有运动的习惯,血糖控制也基本达标,此时可以适量吃有营养的、零添加糖的酸奶。但也要限量吃,若患者的血糖很高,本身就有胰岛功能明显缺乏的情况,即使是零添加糖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要尽量少吃,此时将医生指导的一日三餐吃对即可。
孙苏欣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12.85万
62
二甲双胍吃多久血糖能降到正常
2024.05.17
二甲双胍服用2-3天血糖就可以有所下降,但是想要降到正常,就需要看患者的起始血糖。二甲双胍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用药,如果想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主要的作用途径是通过自身的胰岛功能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对于肝糖输出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其起作用就相对较为缓和。如果想把血糖降到正常,对于轻微增高的血糖值,比如空腹7-8mmol/L的血糖,在使用之后,空腹血糖都会下降。但是在餐后血糖增高时,实际上二甲双胍的力量就不太强。因为本身餐后血糖的增高更多地依赖于胰岛素分泌,而二甲双胍仅是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没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降餐后血糖的优势就不太明显。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时,可以快速将血糖降到正常范围之内。但是单用二甲双胍时,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轻微增高时,选用二甲双胍非常合适。但是如果血糖本身非常高,此时选用二甲双胍时,其力度就不太大。因此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医生就诊,然后让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判断单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或者是否需要联合其他的降糖药。
史晓阳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19.25万
87
尿糖(++)要处理吗
2024.05.10
尿糖(++)主要是两种情况,所以尿糖(++)是否需要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如下:1、不需要处理:若正常人出现尿糖(++),血糖并没有出现异常。此时考虑可能是肾糖阈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尿糖出现,或一次性大量进食甜食所导致。此类情况不考虑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状态,而考虑是一种生理现象,可以暂时不用处理;2、需要处理:若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尿糖(++),则考虑是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不理想,或是由于服用SGLT-2类药物导致尿糖增加。此时需要进一步调整降糖方案,或及时监测血糖情况,来判断现在所处的状态。
王丽敏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19.20万
39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