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网站导航
简介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血液疾病专科治疗基地之一,综合技术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

197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6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内科学血液病学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病中心。2007年获批国家卫生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医院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2010年与重庆市红十字会联合成立重庆市儿童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心。

目前年门诊量人超过17000次,年收治病人超过3000例,年骨髓涂片检查超过6000例,处于重庆地区领先水平,并且逐年提高。近几年恶性血液病病例收治数量大幅度提高,白血病和淋巴瘤成为中心的主要收治病例。

每年收治各类白血病病例超过600余人次,恶性淋巴瘤超过400余人次。在“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和“恶性淋巴瘤”治疗研究方面优势凸显;开展的对血液系统肿瘤及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凝血性疾病的综合治疗,位于国内先进水平。1996年在川东地区率先实施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实验室建设全面完善,实验诊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疗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全院名列前矛。

近年来承担了干细胞及白血病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重庆市重点课题等3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论文24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17.793)。获国家专利5项,学校临床新技术二等奖1项。近5年来已开展临床新业务、新技术30余项。

血液病中心目前共有工作人员65人。医疗系列21人,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后1人、博士7人、硕士6人。实验室5人。护理系列39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9人。

血液病中心使用面积4000M2,床位100张,无菌层流病房10间,拥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和VIP病房,每间病房均配备液晶超薄彩电、直拨电话、宽带网、呼叫和对讲系统、中央空调、中央供氧、中央吸引和独立卫生间等设施。分5个区域,一楼为血液病实验中心和办公区,二楼为A病区和VIP病区,三楼为B病区,四楼为全封闭式无菌层流病房。

临床优势:

血液病中心主要治疗的疾病范围有:

1、血液系统肿瘤: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各种类型淋巴瘤(包括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肥大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生异常/髓系增殖性肿瘤(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2.各种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3.各种红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和肿瘤所致)等。

4.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友病、遗传性和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5.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疑难病症。

6.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海洋性贫血、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难治性Evens,综合征。

7.针对非血液系统疾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多种实体瘤(乳腺癌、生殖细胞瘤、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关节炎、严重的皮肌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溃疡性结肠炎、Ⅰ型糖尿病、Crohn病、急进性肾炎等。

核心技术:

1.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1996年,本学科率先在川东地区开展了异基因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07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国家卫生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技术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单位。收治病人量和移植量居西南地区前列。

先后开展了血缘与非血缘异基因、自体、同基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HLA不全相合(包括单倍体)、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移植患者的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及长期生存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本学科已成功地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白血病细胞MICM分型技术

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完整的白血病MICM诊断体系。目前开展的检验项目有: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融合基因重排、白血病残留微小病灶检测、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实时定量PCR、骨髓干细胞培养、骨髓病理学检查等,并建立了相应的质控系统。每年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标本6000例次,免疫分型病例2750例次,细胞遗传学分析检查病例1022例次,分子检查病例402例次。

3.初治与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分层治疗、个体化与规范化治疗技术

血液科年收治白血病(包括儿童白血病)超过600余例。由于对白血病诊断采用了国际标准MICM分型,实现了对白血病按照NCCN指南进行个体化分层治疗与规范化治疗。除常规治疗方案外,还对白血病患者施行了包括FLAG方案、CAG方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中大剂量甲氨蝶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在内的治疗策略,以及维甲酸、亚砷酸、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D33单抗等分子靶向治疗和包括CIK细胞在内的生物治疗,使白血病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及长期生存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恶性淋巴瘤分子诊断与治疗技术

完善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淋巴瘤免疫分型。实现了对恶性淋巴瘤按照NCCN指南进行个体化分层治疗与规范化治疗。年收恶性淋巴瘤400余例年,把常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及造血干细胞融为一体,极大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无病生存率及长期生存率,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急性白血病规范化治疗循证医学Cochrane系统评价技术

开展了针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成功地在国际考科蓝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注册了三项课题,已经完成两项研究。为急性白血病中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6.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与血液病理学技术

主要承担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技术并用于临床诊断,现在有免疫组织化学抗体30余种,主要用于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等恶性血液病的免疫分型。建立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7.

血液遗传学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拥有具有先进水平的染色体图文分析系统,开展了血液系统疾病的染色核型分析及G显带技术。每年检查院内外标本2000例以上。FISH用于血液系统肿瘤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和微小残留病检测等。

8.实时定量PCR技术

检测(包括BCR-ABL、PML/RARa、JAK2/V617F突变等与白血病发病相关基因检测,FLT3突变、NPM1、CEBPA突变、MLL-PID、ZAP70、Wnt5a等与预后相关基因检测,以及白血病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9.血液免疫学与临床血液检测技术

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及同种抗体,以及白细胞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用于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特异性诊断。建立了较完善的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体系。外周血常规分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手工分类及网织红计数等。开展了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酶检测(如:G-6-PD、PK酶等)相关溶血实验等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及基因检测、凝血因子检查、药物浓度监测(MTX、FK506、CsA)及脑脊液找瘤细胞等诊断体系。

10.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微小残留病变监测)

流式细胞仪已成为白血病临床诊治及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临床深入探讨血液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明确白血病免疫分型、评价白血病化疗效果、判断白血病化疗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等。每年检测标本量约300例。微小残留病变监测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1.血细胞分离术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或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同时利用血细胞分离术对高白细胞的白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进行细胞成分的清除,可以迅速去除血液内大量病理性血细胞,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达到缓解的时间。还利用血细胞分离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重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本院医生未创作科普,显示平台其他内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15213 85
2024-01-08

白血病M2是最严重的类型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其实M2型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属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里面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不是一种最严重的类型。白血病严重的类型,可能是M7、M5这些类型。特别是白血病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有无染色体突变。如果染色体突变,有的染色体非常不好,存在那些染色体,就说明很严重,跟白血病的类型不一定有一点点关系。所以要判断白血病预后,除了临床表现之外,实验室检查,特别是染色体基因的表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有不好的染色体,预后就不是很好,非常严重,化疗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可能要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等。
42390 69
2024-01-08

白细胞少有什么危害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细胞包括两种细胞,一种是中性粒细胞,一种是淋巴细胞,分别会造成以下危害:1、中性粒细胞减少:因为中心粒细胞主要是参加抗病能力,减少之后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冒,有时会感觉乏力;2、淋巴细胞减少:也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减少。如果发现了白细胞减少,应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原因,然后进行治疗,避免白细胞减少诱发的感染对身体造成损害。
48934 96
2024-01-08

淋巴瘤分期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45619 20
2024-01-04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率,为什么有复发还要做移植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移植以后的复发率总体在20%-30%,但是根据得白血病预后的评估,也包括在移植之前疾病状态的评估,如果是一个高危的病人,比如移植前病人处于带瘤状态,疾病根本就没有缓解,移植之后复发的机会就很高,有时候甚至能到50%-60%。这么高的复发率还去做移植,是因为在临床上患者任何现有的药都用了,效果都不好,等下去可能只有死路一条,通过移植还是有一部分病人,即使是10%、20%。虽然很低的长期存活机会,但是还是要拼一把做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还是有部分病人脱离开化疗,达到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的目的。移植从现阶段来看,还是治愈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它并不能保证所有病人通过移植都能达到很满意的疗效,达到长期治愈和长期存活。移植以后为了预防复发,近年来也有相关的药物,如地西他滨类的应用,或者是淋巴细胞输注,甚至再去做二次移植,来进一步提高延期生活疗效。因此,白血病移植后有可能复发,但是目前并不是复发之后就是不治之症,还是有值得继续努力的方向。
79095 48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