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科室简介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成立于1989年,由全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张锡庆教授和王科文教授创立,学科发展迅速,于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小儿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解决了苏南及周边地区的小儿骨科系统疾病的诊疗需求。骨科科现有医护人员33人:医师1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副高级以上医师8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所有专科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博士以上学历5人。现任学科带头人王晓东教授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骨科学组委员,苏州医学会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创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厅局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任基金一项,主要研究股骨头坏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主要研究骨肉瘤的药物治疗;省临床重点专项两项主要研究股骨头坏死方向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向;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研究软骨再生生物工程方向;省卫健委重点项目一项,研究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姑苏重点人才项目两项等。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学科由最早的十余张床位发展到现有两个病区,床位63张,全年本专科病人门诊近4万人次,全年手术超过3千例。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是省内收治儿童骨科病人最多的专科之一。骨科目前有6个方面的特色技术。特色技术一:Ilizarov技术,自1991年起开始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的临床研究(江苏省首家),在该项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该项技术曾获得江苏省技术引进二等奖。特色技术二:小儿骨囊肿的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小儿骨囊肿,手术微创,无须植骨,疗效肯定,目前已积累较多病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单房性骨囊肿获江苏省技术引进项目二等奖。特色技术三:儿童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自2002年起开展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国内领先。首创“盲法穿针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每年承办“小儿骨科微创治疗”国家级学习班,受到广大骨科同道的肯定。特色技术四:儿童运动系统畸形的矫正,包括: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个体化的治疗,该项目为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目前已结题。2、脊柱侧弯的治疗,连续10余年与美国HTC慈善医学组织合作,对难治性脊柱侧弯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3、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承担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结题。特色技术五:儿童恶性骨肿瘤方面的治疗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项目,目前已结题。特色技术六:儿科研究所小儿骨科研究小组:本院儿科研究所小儿骨科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包括一名副教授一名助教,其中硕导一名,博士一名。承担软骨再生研究等工作,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在国内外实验类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骨科与世界著名的骨科医院如英国皇家骨科医院、美国圣路易斯大学附属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哈登医院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每年派遣医师出国进修学习;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教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张学军教授合作,定期来院开展复杂脊柱侧弯手术矫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展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基因筛查。科室参与人卫版教科书及本专业学术论著编译工作,如《小儿外科学》、《实用小儿骨科学》、《小儿骨科规避后患要略》、《小儿骨科手术学》、《Rang儿童骨折》等,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2020年我们承前启后、继续前进,力争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儿童骨科诊疗中心。
详情

科室疾病

沈小芳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10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先天性足畸形、先天性脚趾畸形、先天性拇外翻、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膝关节畸形、先天性膝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科文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教授
擅长:小儿骨折、小儿骨科先天性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疾病、小儿肢体不等长等的诊治。
王晓东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教授
博导
擅长:先天性四肢及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治(包括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马蹄内翻足,双下肢不等长,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骨肿瘤及类骨肿瘤的治疗,四肢及椎体骨折,运动损伤,Ilizarov技术在儿童和成人应用。
甄允方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生导师
擅长: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保守或微创治疗,以及四肢畸形和创伤、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斜颈、四肢成角或长短畸形等先天性疾患、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软骨瘤、骨肉瘤、脊柱疾患(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结核)、脑瘫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的治疗。
郭志雄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博士
擅长:儿童常见骨折的手术治疗,处理儿童复杂骨折,较早开展小儿马蹄内翻足Poseti系列石膏的矫治,在小儿骨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屈指肌腱腱鞘炎应怎么治
2018.07.31
屈指肌腱腱鞘炎为先天性疾病之一,好发于拇指。随病程发展,患者肌腱外部腱鞘可逐渐增厚,导致肌腱活动受阻,进而引发手指无法伸直等症状,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较为简单,患者经麻醉后,于掌指关节处切出约1cm横行切口,松解腱鞘即可。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对其手术时间进行评估,若患者病情发展较严重,关节被动伸屈动作亦无法完成,此情况下,应及早进行手术。
沈小芳主任医师骨科
16.40万
120
什么是后交叉韧带
2024.01.15
后交叉韧带起源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靠近后部,由前外侧束、后内侧束和半月板股骨韧带等组成。前外侧束约占止点面积55%,后内侧束约占止点面积45%。后交叉韧带的作用是防止胫骨向后移位,后交叉韧带损伤在儿童极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就会对关节的稳定、运动起到很多的影响。后交叉韧带损伤一般多见于交通事故和严重的运动损伤,且多为复合性的韧带损伤,可以导致膝关节次要稳定因素进一步松弛,造成局部疼痛、肿胀、不稳定等。可以根据外伤史、病史、症状、体征、核磁共振等明确诊断。当后抽屉试验阴性时,应在麻醉下再做检查,常可获得阳性结果。其受伤机制为屈膝位胫骨上端受到来自前方的直接外力及膝关节过伸型损伤而导致,通常导致交叉韧带自胫骨止点处连带一部分骨折撕脱。如果骨折的修复位置不佳,将发生骨折的不愈合以及后叉韧带的松弛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受限。
孟钊主任医师骨科
15.76万
36
小儿足内翻如何矫正
2024.01.02
小儿足内翻的治疗要根据足内翻的原因来进行,临床中常见的足内翻大致分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神经性马蹄内翻足,同时还包括创伤或者是手术后的马蹄内翻足,具体如下: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主张早期纠正,在小儿出生1个月内就开始进行石膏的矫正,通过分期的石膏矫正往往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小儿在3-4岁的时候,要长期地使用支具进行维持;2、神经性马蹄内翻足:即由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马蹄内翻足,需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能否治疗。如果神经系统疾病能够治疗的基础上,先寻求原发病的治疗,之后对于残余畸形往往采取手术加石膏或矫正器的治疗方法;3、其他足内翻: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同时在临床中经常会见到一种情况,就是小儿在出生之后习惯脚向内翻,但并不是僵硬性。也就是小儿可以自主活动,而且用手轻推小儿的足部能够马上改变内翻的状态。这种其实不是真正的马蹄内翻足,不用引起过度的紧张。如果家长观察到小儿是柔软的内翻状态,类似于马蹄内翻足的外观,但实际上又不具备马蹄内翻足的僵硬性,大可不必担心,这种柔软性的足内翻状态往往会随着小儿年龄增长逐渐改善。
范竟一副主任医师骨科
16.37万
8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