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23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1
科室介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成立于1989年,由全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张锡庆教授和王科文教授创立,学科发展迅速,于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小儿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解决了苏南及周边地区的小儿骨科系统疾病的诊疗需求。

骨科科现有医护人员33人:医师1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副高级以上医师8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所有专科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博士以上学历5人。现任学科带头人王晓东教授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骨科学组委员,苏州医学会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创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厅局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任基金一项,主要研究股骨头坏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主要研究骨肉瘤的药物治疗;省临床重点专项两项主要研究股骨头坏死方向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向;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研究软骨再生生物工程方向;省卫健委重点项目一项,研究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姑苏重点人才项目两项等。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学科由最早的十余张床位发展到现有两个病区,床位63张,全年本专科病人门诊近4万人次,全年手术超过3千例。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是省内收治儿童骨科病人最多的专科之一。骨科目前有6个方面的特色技术。

特色技术一:Ilizarov技术,自1991年起开始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的临床研究(江苏省首家),在该项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该项技术曾获得江苏省技术引进二等奖。

特色技术二:小儿骨囊肿的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小儿骨囊肿,手术微创,无须植骨,疗效肯定,目前已积累较多病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单房性骨囊肿获江苏省技术引进项目二等奖。

特色技术三:儿童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自2002年起开展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国内领先。首创“盲法穿针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每年承办“小儿骨科微创治疗”国家级学习班,受到广大骨科同道的肯定。

特色技术四:

儿童运动系统畸形的矫正,包括:

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个体化的治疗,该项目为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目前已结题。

2、脊柱侧弯的治疗,连续10余年与美国HTC慈善医学组织合作,对难治性脊柱侧弯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

3、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承担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结题。

特色技术五:儿童恶性骨肿瘤方面的治疗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项目,目前已结题。

特色技术六:儿科研究所小儿骨科研究小组:本院儿科研究所小儿骨科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包括一名副教授一名助教,其中硕导一名,博士一名。承担软骨再生研究等工作,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在国内外实验类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骨科与世界著名的骨科医院如英国皇家骨科医院、美国圣路易斯大学附属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哈登医院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每年派遣医师出国进修学习;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邱勇教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张学军教授合作,定期来院开展复杂脊柱侧弯手术矫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开展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基因筛查。

科室参与人卫版教科书及本专业学术论著编译工作,如《小儿外科学》、《实用小儿骨科学》、《小儿骨科规避后患要略》、《小儿骨科手术学》、《Rang儿童骨折》等,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2020年我们承前启后、继续前进,力争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儿童骨科诊疗中心。

科室擅长
脊柱侧弯
骨肿瘤
小儿骨折
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膝关节畸形
先天性足畸形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多指畸形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手外伤
脊柱畸形
脊柱结核
颈椎骨折
骨纤维结构不良
多发性骨折
髋关节发育不良
马蹄内翻足
前臂骨折
先天性髌骨脱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脚趾畸形
先天性拇外翻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
运动损伤
中指骨折
小儿脊柱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