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共收录1位医生
轻度自闭症需要干预多久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轻度自闭症患者的干预时长,虽然通常建议在3至6个月,但具体需要干预多久,还需考量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程度等多重因素。 轻度自闭症患者的症状表现虽相对较轻,但仍可能涉及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兴趣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持续努力。因此,3至6个月的干预时间,往往被视为一个初步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阶段。 但是,每个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进展都是独特的。一些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显著的进步,比如社交技能的提升、语言沟通的改善,以及更少的刻板行为。这通常得益于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的家庭支持以及患者自身的努力和适应性。 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才能逐渐看到成效。这可能与病情的复杂性、患者的个人特质以及干预方法的适用性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和家庭成员需要保持耐心,持续观察患者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干预策略。 即使患者在干预期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也并不意味着干预可以立即停止。自闭症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治疗和管理通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即使干预时间达到了3至6个月,甚至更长,患者仍可能需要定期接受评估和支持,以确保其持续发展和进步。 轻度自闭症日常注意事项 1、语言沟通: 与轻度自闭症患者交流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2、情绪支持: 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和陪伴,增强其自信心和安全感,避免对其缺点和不足进行过度关注或批评。 3、生活环境: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舒适,减少噪音和干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稳定的生活空间。 4、社交活动: 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强迫其参加不愿意参加的社交活动,同时逐步引导其参与适合的社交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608
2024.11.18
利培酮口崩片能治好精神病吗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利培酮口崩片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来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但是,仅仅依靠利培酮口崩片并不能彻底治愈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往往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虽然利培酮口崩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无法改变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和潜在的生物学异常。例如,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很难通过药物完全逆转。 即使在使用利培酮口崩片等药物治疗期间,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药物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耐药性则可能导致药物疗效下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综合措施。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社会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减少疾病的复发风险。只有通过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精神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风险。 利培酮口崩片使用注意事项 1、服用方法: 利培酮口崩片应置于舌上,无需用水即可迅速崩解并随唾液吞咽,也可以用水或其他饮料送服。避免咀嚼、破坏或压碎药片。 2、不良反应监测: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失眠、焦虑、头痛、口干等,以及锥体外系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调整剂量或停药。 3、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告知医生,以免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注意与肝酶诱导剂的合用,可能降低利培酮的血浆浓度。 4、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除非益处明显大于可能的危险。老年患者使用时应谨慎,起始剂量应较低,并根据个体需要逐渐调整剂量。 5、其他注意事项: 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服用此药时应避免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等需要警觉性的活动。
1397
2024.11.18
电休克能彻底治愈抑郁症吗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电休克治疗不能彻底治愈抑郁症。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在全身麻醉下通过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目的的方法。对于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改善抑郁症状,尤其是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木僵状态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但是,电休克治疗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电休克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大脑的神经电活动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解决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例如,遗传因素无法通过电休克治疗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的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也需要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电休克治疗虽然能迅速改善症状,但在治疗后仍可能出现复发。患者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维持治疗效果,预防复发。而且,电休克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短暂的记忆丧失、头痛、恶心等,虽然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内会逐渐恢复,但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不适。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抑郁症,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1、生活调理: 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辅助治疗,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社交活动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心理治疗: 这是轻度抑郁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增强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经颅磁刺激治疗等,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刺激大脑,改善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4、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1371
2024.11.18
焦虑会不会引起血压高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焦虑确实有可能引起血压高,但此种影响通常是暂时性的。对于长期焦虑的人来说,更有可能发展为高血压。因此,应该重视焦虑对血压的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血压的稳定。 当人体处于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变得异常兴奋,会导致体内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此类激素能够促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此外,焦虑还可能影响人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导致血压波动。长期焦虑的人往往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上述习惯也可能进一步加剧血压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焦虑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是暂时性的,当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或消失时,血压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对于部分人群来说,长期的焦虑状态可能会使他们的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进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人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或工作压力时,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此类人群在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后,血压往往能够恢复正常,但也有一些人因为长期无法摆脱焦虑情绪,导致血压持续升高,最终发展为高血压。 为了降低焦虑对血压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担忧和紧张,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如果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可以选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焦虑引起血压高的注意事项 1、监测血压: 对于容易焦虑的人来说,定期监测血压较为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的心理医生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焦虑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维持血压的稳定较为重要,应该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1519
2024.11.06
精神有问题的症状有哪些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精神问题的症状复杂多样,涵盖情感、思维、行为及感知等多个方面,常见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思维障碍、行为异常及感知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且严重程度不一。 1、情绪波动 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过度担心,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抑郁: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感到无助、绝望,严重时可能伴随自杀念头或行为。 情绪波动大:情绪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如从极度兴奋转为极度低落,或反复无常。 2、思维障碍 思维迟缓:思考速度减慢,反应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 思维奔逸:思维跳跃、联想迅速,言辞增多,难以控制,可能伴随夸大观念或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如妄想,即无根据地坚信某种与现实不符的观念,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 3、行为异常 社交退缩:避免与他人交往,减少社交活动,甚至与家人也保持距离。 过度活跃:无法安静下来,过度活动,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任务。 自伤或攻击行为:在无明确外部刺激下,出现自残、自伤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4、感知改变 幻觉: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感知到不存在的声音、图像、气味等。 错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出现歪曲,如将普通声音误认为是对自己的威胁。 感知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降低,如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减弱。 5、认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神,容易分心,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记忆力下降:记忆力明显减退,无法记住近期发生的事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决策能力受损:在做出决定时犹豫不决,难以权衡利弊,影响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6、睡眠障碍 失眠:难以入睡,或睡眠不深,容易醒来,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嗜睡:过度睡眠,睡眠时间明显超过正常需求,但仍感到疲倦。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如昼夜颠倒,白天嗜睡,晚上清醒,影响正常生活节奏。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精神有问题怎么办 当察觉到自身精神状态有所波动时,应尝试进行自我认知与评估。了解情绪变化的原因,观察是否伴随睡眠、食欲等方面的改变。这有助于初步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 若自我评估后发现精神问题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向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意见。他们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旦被确诊为某种精神问题,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在专业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社交关系,都有助于精神健康的恢复。
952
2024.11.06
抑郁症挂什么科室最好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抑郁症患者可优先选择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这两个科室在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备专业优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考虑神经内科、内科等其他相关科室的辅助检查与治疗。 1、精神科: 精神科医生具备专业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知识,能够对抑郁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个人情况及家族病史,结合心理测试和量表评估,精神科医生能够准确判断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2、心理科: 心理科医生专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抑郁症带来的困扰。心理科医生通常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神经内科: 抑郁症患者常伴随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胃痛、失眠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神经内科医生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 4、内科: 抑郁症患者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疲劳等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有关。内科医生可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其他生化指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 对于症状较重的抑郁症患者,康复科医生可通过康复训练、职业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中医科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方法,辅助缓解抑郁症状,调节身体平衡。 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感到沮丧、无助、绝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可能出现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的现象,思考问题时感到困难重重,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下降,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动力和决心,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基本的洗漱、进食等日常行为都变得困难。而且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的问题,患者可能出现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等情况,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胸闷等。
1329
2024.11.06
精神心理科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精神心理科主要治疗涉及大脑功能异常和心理状态失调的疾病,包括多种复杂且多样的病症,如精神障碍类疾病、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以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等。 1、抑郁症: 这是精神心理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焦虑症: 包括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等,患者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害怕,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有助于患者学会应对焦虑的策略,减轻症状。 3、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精神心理科医生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控制症状,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4、恐惧症: 患者对特定对象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和焦虑,如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逐渐暴露于恐惧对象,减轻恐惧反应。 5、强迫症: 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有助于减轻强迫症状。 6、应激相关障碍: 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通常由应激事件引发。心理治疗,如眼动脱敏再处理、认知加工疗法等,有助于患者处理创伤记忆,恢复心理健康。 另外,对于部分儿童及青少年心理疾病、器质性精神障碍等问题也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精神心理科的专业评估和治疗,患者可以获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吃药吗 1、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症状,如抗焦虑药物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抗抑郁药物则能改善抑郁心境。 2、控制病情: 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辅助心理治疗: 药物能够缓解症状,而心理治疗则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应对能力,促进康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4、个体化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及疗程等。
1040
2024.11.06
幽闭恐惧症是精神病吗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幽闭恐惧症并非精神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精神病通常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意志等心理活动发生严重障碍的疾病。而幽闭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封闭或狭小空间产生强烈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反应虽然显著,但并未达到精神病的严重程度。 幽闭恐惧症又称封闭恐惧症,是一种场所恐惧症,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而非精神病。心理障碍涵盖广泛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病则是指大脑功能出现严重异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幽闭恐惧症虽然会引起患者的显著不适,但并未达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幽闭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是对封闭或狭小空间产生强烈恐惧和不安。患者进入或处于这类空间时,会立即产生恐惧和焦虑感,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躯体不适感,如胸闷、胸痛、窒息感等。然而,这些症状虽然显著,但并不会导致患者大脑功能出现严重异常,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幽闭恐惧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患者可能在过去有过在封闭空间内的不良经历,导致对这类空间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此外,患者的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和应对策略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幽闭恐惧症的发病。但这些因素并未导致患者大脑功能出现器质性病变,因此幽闭恐惧症不属于精神病范畴。 得了幽闭恐惧症怎么办 1、认识与接纳: 患者需要正确认识幽闭恐惧症,了解其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和回避。 2、心理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逐步面对和克服恐惧。 3、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4、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减轻焦虑感。进行放松训练,帮助患者在面对恐惧时保持冷静和放松。通过参加户外活动、社交聚会等,患者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对封闭空间的恐惧。 5、持续监测与调整: 患者需要定期与医生沟通,反馈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680
2024.11.06
NPD是精神病吗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精神病通常指的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大脑功能严重失调的疾病,尚未达到精神病的严重程度。 NPD全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学上定义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过度关注自我,具有浮夸、渴望赞美、缺乏同情心、拥有特权感等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显著,但并未导致患者大脑功能出现严重异常,因此不属于精神病范畴。NPD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或行为模式的异常,而非精神疾病。 NPD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遗传因素在NPD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也可能对NPD的形成产生影响。此外,个体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应对策略等也可能在N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因素并未导致患者大脑功能出现器质性病变,因此NPD不属于精神病范畴。 NPD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问题,调整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必要时,医生还会开具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然而,与精神病相比,NPD的治疗相对复杂且长期,需要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NPD有什么表现 1、自我中心与自大: 常常将自己置于中心地位,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2、缺乏同理心与共情能力: 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 3、需要持续的关注与赞扬: 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扬,对批评和否定极为敏感。一旦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或赞扬,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 4、不愿承认错误或缺点: 通常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缺点,即使面对明显的证据也会坚持己见。他们常通过指责他人或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5、情绪不稳定: 患者对自我价值的过度依赖和对他人评价的敏感,他们可能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对于批评或否定,他们可能引发愤怒、沮丧或逃避等负面情绪反应。
751
2024.11.06
冥想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冥想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通过集中注意力和调整呼吸,使身心达到深度放松和宁静的状态,主要作用包括减轻压力、提高专注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1、减轻压力: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冥想能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在冥想过程中,身体会进入一种放松反应状态,降低体内皮质醇水平。 2、提高专注力: 冥想要求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通过持续的练习,大脑的专注力会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冥想训练,可以增强在学习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3、改善睡眠质量: 许多人饱受失眠困扰,冥想可以调整身心状态,帮助入睡。冥想能放松神经系统,缓解大脑的兴奋状态。睡前进行冥想练习,可使身体和大脑都得到充分的放松,减少思绪的纷扰,让人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4、增强自我认知: 在冥想时人们会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通过深入的内省,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行为模式。 5、促进身心健康: 冥想对身体的生理功能也有积极影响,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冥想还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冥想练习时,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可以在早晨或晚上进行冥想,每次练习的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会出现杂念纷飞的情况,这是正常的,不要过于焦虑,只需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冥想的对象上。 冥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冥想需要一个安静、舒适、没有干扰的环境。可以选择在清晨或晚上,当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的时候进行冥想。找一个舒适的座位或垫子,让身体能够放松地坐或躺下来,避免在嘈杂、拥挤或不舒服的地方进行冥想,以免影响冥想的效果。 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顺畅,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可以选择盘腿坐在垫子上,保持脊柱的自然挺直,头部要保持正直,眼睛可以轻轻闭上或微睁,注视前方的一个固定点,在冥想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放松,不要过于僵硬或紧张。
1174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