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

科室简介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由我国传染病学奠基人之一朱师晦教授(1939年德国科隆大学医学博士毕业,首批国家一级教授)创建,是广东省传染病学硕士培养点之一,也是全国十个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热带病学》(第1版)和《传染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写单位。科室经历朱师晦、林全胜、李志超、杨思齐、余炳雯、肖锡昌、唐永煌、谢钦杰、王晓碧、胡秋霞、陈月升、王磊、梁淇、张立伐等几代专家教授的积极建设而不断发展壮大。全科教授和医务人员不仅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而且在重症肝炎、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HIV感染/艾滋病、伤寒、华支睾吸虫病、出血热、未明原因发热、新发传染病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内科疑难罕见病的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尤其是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肝炎肝病和罕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HIV感染/艾滋病和新发传染病的诊治有着独到经验,成功抢救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危重病例被广为报道,优良精湛的医疗水平享誉省内外。在科研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承担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十余项省、部级课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华分支睾吸虫病专著并参加编写了传染病学专著十余部,共发表各类中英文论著、论文和科普文章数百篇,获各类部属省级奖励数十项,参与新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工作,部分病人能够在高年资教授指导和监控下免费得到疗效更好的新药治疗。三十多年来培养的研究生和学生已遍布海内外,许多已成为目前医学界学术带头人,正可谓:“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结”。目前科室有一个在医院前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唐永煌教授的带领下,以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Charité医学院工作长达五年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友鹏博士为科室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的强大团队,开设发热、肝炎、肠道腹泻、呼吸道传染病等专科门诊和教授门诊,现有医生1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3名、主治医师2名、返聘专家教授4名。同时与中医科、肝胆外科、综合科开展广泛合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与治疗。门诊出诊医生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每周四上午和下午为肝炎专科、感染科专科门诊;其余时间均开设教授门诊。出诊医生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科室定期将为广大群众开展免费医学科普知识讲座。具体时间和地点会提早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网页www.jd120.com、医学相关网站、广州的报刊、医院门诊部和住院楼一楼海报宣传。我们的口号是“优质服务,关爱每一位”。学科带头人唐永煌教授、主任医师、医院前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委员会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资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家庭医生》杂志医学顾问。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68至1969年北京医科大学《西医学习中医班》进修学习;1979至1981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系研究生学习;1987至1990在西德西柏林自由大学进修感染性疾病。擅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炎症、各类肝病及罕见病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上下午。Email:tzhaijh@jnu.edu.cn陈友鹏德国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科主任和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性疾病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常委;广东省脏病学会肝炎分会常委。《新医学》、《暨南大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2001至2004年在柏林自由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习。2000至2005年分别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学医院Auguste-Viktoria医院消化/感染病科(艾滋病病房)、柏林自由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学院附属Mitte医院和Virchow医院内科进修与工作。2005年3月回国,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工作。擅长HIV感染/艾滋病、难治性肝炎和新发传染病的诊治,乙肝和艾滋病等的母婴传播与预防。专科特色●肝炎与肝病:肝炎、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难治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使用先进的血液透析疗法。●不明原因发热: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内科疑难罕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尤其是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HIV感染/艾滋病的诊治:感染科属于广东省艾滋病定点收治单位,科室主任在国外艾滋病病房工作,并且与德国柏林艾滋病收治医院有业务交流。●新发传染病的诊治:由于新发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与暴发,感染科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临床研究,在诊断与防治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脂肪性肝炎和脂肪肝治疗:感染科是广东省肝脏病脂肪肝专业学组成员,同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染病(HIV、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我们科室与妇产科、新生儿科长期合作,开展新生儿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咨询。更多介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网页http://www.jd120.com/咨询热线:020-38688104或020-85228379科室电子邮箱Email:jnuh@163.com
详情

科室疾病

林汛格
主治医师感染科
三甲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5
去咨询
擅长:病毒性肝炎、副伤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梅毒、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诊疗。
推荐非本院医生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39
去咨询
全国专科声誉感染性疾病科第10名
擅长: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艾滋病阻断、传染病预防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慢性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对乙肝临床治愈有较多经验
崔文帅
主治医师感染科
三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5
去咨询
擅长:发热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道疾病,急性丙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重肺部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各种传染病等疾病的诊治
林潮双
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70
去咨询
博士
教授
博导
全国专科声誉感染性疾病科第10名
擅长: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抢救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有较深入的研究。
李辉
副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三甲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60
去咨询
擅长:治疗感染科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巴结核、肺部感染、肝硬化、脂肪肝、乙肝母婴阻断等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体温36.4℃正常吗
2024.07.01
36.4℃是正常体温。人体体温并非固定不变,腋窝体温平均在36-37℃,可以随以下因素变化而有所波动,但此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具体如下:1、性别因素:一般女性体温稍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时,体温轻度升高,排卵期体温会较低,此种波动主要和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2、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出现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而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所以体温偏低;3、昼夜因素:一般在清晨2:00-5:00时体温最低,下午5:00-7:00时体温最高;4、情绪或运动因素:也会对体温造成影响,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5、其他因素:如外界气温变化、进食等因素,也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曾艳丽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9.59万
91
唾液检测艾滋病准确率多少
2024.07.01
唾液试纸在检测艾滋病方面的准确率可以高达95%以上。这种试纸操作简便,取样无痛苦,因此广受人们青睐,常用于艾滋病的自我检查和检测。唾液试纸主要通过检测唾液中的艾滋病抗体来判断疾病,而艾滋病抗体是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金标准。除了唾液试纸外,艾滋病检测还可以采用抽血的方法进行HIV的抗体检测,或进行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试纸类型包括血液试纸、唾液试纸以及尿液试纸。唾液试纸特别适用于采取受试者齿龈间的唾液进行检测,相较于抽血化验,更为简单、迅速且便捷,同时能更好地保护受检者的隐私。然而,唾液试纸检测的是艾滋病的抗体,因此必须在艾滋病的窗口期后进行,即高危接触后的2-6周。在这个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唾液试纸检查。一旦结果呈阳性,应前往医院或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抽血复检以明确诊断。此外,唾液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时间、是否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操作时,务必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以免影响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唾液试纸的检测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梁明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1.86万
24
耳温枪发热范围是多少
2024.06.21
耳温枪测量人体耳蜗温度,正常范围为35.8-37.7℃,通过精准测量后受检者耳温超过37.7℃则提示发热。发热为临床上常见症状,指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引起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具体如下:1、感染性因素:如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所导致的发热症状;2、非感染性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代谢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耳温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其灵敏度较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手法、操作环境均有较高要求,否则易被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测温不准。红外耳温枪须在操作环境下放置30分钟以上,再用于测量。而且耳温枪的测量头要尽量深入耳道、贴近鼓膜,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耳温枪检测结果接近于临界点的患者,可再次测量腋下温度,以得到准确判定结果。
康鹏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6.21万
9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