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作为集中抢救COPD、呼吸衰竭为主、并发循环及肾功能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重症救治病房,至80年代初已建成初具规模的规范ICU。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重症医学科通过对医疗资源的评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重症医学病房的“半开放”管理模式,目前该模式已被大部分综合医院采用。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本学科得到政府、社会各界及知名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1997年9月,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广州市“教育基金百万行”拨款成立了“广州呼吸监护中心(RICU)”,配置了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重症监护系统和最新型的人工呼吸机,使ICU更趋完善。2002年l2月,由霍英东基金会资助改建的“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先进的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重症医学科在重症肺炎、AECOPD、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的“抗非”斗争中,在钟南山院士领导下,主动承担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SARS病人的抢救重任,连续奋战193天,收治SARS病例302例,治愈率高达93%;其中需人工通气的危重患者59人,创造了危重SARS病人抢救成功率84%的奇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在近4年H1N1、H7N9禽流感的重症患者救治中,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重症患者多名。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在国内首次建立“平战结合”的负压监护病房,在控制与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并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近年增设了不同类型的病房,并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相关仪器设备匹配,开展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目前重症医学科设有正、负压病房和层流洁净病房等三类病房,共有36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功能监护病床,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平均每床单位超过20平方米。所有设备通过桥式设备带连接,可在同一床单位同时进行体外膜肺、持续肾替代治疗、人工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床旁纤支镜或彩超等生命支持和治疗。目前病房配置最先进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并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以及医学影像系统(PACS)联网,是国内最早建立完整重症医学信息系统的医院之一。重症医学科自2002年开始在重症感染患者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用CRRT技术,并逐步完善和规范,每年开展CRRT治疗80-100余例,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近90%;不断开展血液净化在各种重症疾病中的应用,如Sepsis、各类急性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溶血及重症肌无力等。自2003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首例肺移植以来,重症医学科共承担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肺移植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病例近60人,其中包括机械通气3-7个月等待肺移植的数例患者,这些患者肺移植术后均成功脱机出院,在肺移植术后监护技术方面已经形成稳定的模式,制定了本学科的规范流程。自2008年开展ECMO技术,重症医学科不仅将该技术用于心脏疾病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的体外循环支持,而且用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体外循环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达19例患者,对上述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近70%,形成科内的ECMO技术应用的规范流程和稳定的技术团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技术已成为常规生命支持技术,重症医学科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队伍,曾成功抢救多例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成功联合ECMO抢救急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和心源性休克患者。重症医学科在广东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起,与广东省内各大医院合作,参与制定了广东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建设规范。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制订了我省《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引》;还参与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呼吸病学分会多项诊疗指南的制定与编写。经过近30年的建设,重症医学科以生命支持为基础,充分发挥多项特色技术,成为广东省内最具优势的重症医学学科之一。近几年,通过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转化医学探索,将多项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重症患者的救治,不断提升抢救能力,抢救成功率近90%,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以及麻醉科、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等专科建设均起到了带动作用。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医学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危重医学分会副主委及广东省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重点研究的团队项目的核心成员和广州市公共危机处理专家,同时担任多家杂志的常务编委及编委。黎毅敏教授直接指导逾4000例的极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工作,成功率近80%。在钟南山院士和陈荣昌所长的带领下,参加了非典、甲型流感(H1N1)、禽流感(H7N9)等重大突发呼吸疾病、汶川地震中重症患者的抢救,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卫生部、省市政府的嘉奖。在人工通气、危重病发病机理、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无创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呼吸动力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详情

科室疾病

刘晓青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华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重症病人的临床救治,以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桑岭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机械通气,呼吸力学,重症感染与生命支持。
陈思蓓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机械通气,呼吸力学,重症感染与生命支持。
农凌波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急性呼吸衰竭、腹部创伤、多发伤、急性酒精中毒、过敏性休克、心脏呼吸骤停、头皮裂伤、脑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救治。
徐永昊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南专科声誉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血流动力学监测,体外生命支持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
推荐非本院医生
钟华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
¥35
去咨询
擅长:各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包括心肺功能衰竭、肝脏衰竭、肾脏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脾破裂和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的救治、严重创伤和感染、外科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抢救治疗,技术上熟练掌握呼吸机的参数设计,CRRT的治疗和picco的解读等。
郭兮恒
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10
去咨询
教授
全国专科综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10名
擅长:对肺部结节、难治性咳嗽、哮喘、难治性鼾症、顽固性失眠、慢阻肺等疑难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林江涛
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1100
去挂号
教授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2名
擅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人群防治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稳定期治疗、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以及临床戒烟方法的研究。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慢性咳嗽的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稳定期治疗、烟草依赖的综合治疗。
杨万春
主任医师ICU
合肥东骅康复医院
¥10
去挂号
教授
擅长:危重症患者救治、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以及重症感染、慢阻肺及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肺结节及肺部肿瘤诊治,熟练开展多种呼吸介入手术如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CT及B超定位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多种呼吸内镜下的检查与治疗等。
张宏伟
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ICU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100
去挂号
博士
擅长:重症肺部感染、血液、心脑血管等重症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尤其针对真菌、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久治无效,胰腺炎、胆囊炎、胃炎、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急性炎症高热渗出、呼吸困难、老肺心病、结节肿瘤、失眠等。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2024.01.03
心肺复苏时CCF(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是需要关注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是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时间比值,所以CCF首先是一个比值。要了解CCF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循环,保证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例如大脑、心脏的冠脉有效血液循环。所以心外按压的时间,对于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心外按压的时候,又不得不在有些情况下来停止,比如人员的更替。要求至少5个循环、2min的心肺复苏以后,必须进行人员的更替。这是因为时间再长,进行心外按压的医务人员效能会降低。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要建立人工气道,也就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此时也得终止心肺复苏。另外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电除颤的过程中,无论是去评估病人的心率、节律以及进行充电除颤的过程中,都不得不终止胸外按压。5个循环2min的时候,会对病人的呼吸、心跳重新进行评估,以及病人ROSC以后都要进行评估。这些动作都造成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因为胸外按压对于脑、对于心脏的灌注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比例要求至少达到60%,最好能够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器官灌注,这也是心肺复苏CCF的意义。
滕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11.18万
64
睡觉心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12.31
如果患者在睡觉时,出现心前区疼痛的临床症状,应考虑如下原因: 第一、通常是因为睡眠中引发迷走神经牵张反射,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就会导致心前区疼痛的症状,通常患者是出现了心源性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各种因素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都会在睡眠时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第二、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的疾病,例如大面积的肺感染、胸膜炎,此时也会在睡觉时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第三、如果患者出现了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痛,这些胸壁的疾病也会在睡眠时,引发患者牵张反射,导致睡眠时心前区有疼痛和不适应的症状。
刘志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5047
73
语言障碍如何康复训练
2023.12.31
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1、针对患者听和理解障碍训练,可以在桌上放一些图片,让患者根据情况通过指令做出反应; 2、发音器官训练,适用于构音障碍和伴有构音障碍的失语症患者; 3、构音部分训练,可以治疗时指出正确构音部位,然后患者对镜子模仿正确构音部位发音; 4、对发音有困难的患者可以首先进行单音刺激,患者听清楚之后然后再模仿单音发音; 5、部分患者不能够复述,可以进行复述训练; 6、若患者不能说完整句子,就先把含有名字的图片放在患者面前,加上适当词组; 7、若患者朗读或阅读困难,可把字卡放在患者面前让其阅读; 8、治疗师可与患者之间进行绘画练习,主要训练患者在社交场合下进行语言训练能力; 9、患者如果有书写障碍,可以从抄写练习开始; 10、如果患者抄写没有问题,可以进行描写训练。
杨雄副主任医师康复科
11.43万
39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