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学科建制科室,包括中医门诊、中医正骨、中医病房、针灸专科等,学术队伍完整,人才济济,目前拥有医护技人员4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讲师(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5人,护理人员11人,教辅员1人,技术员1人。中医科是广东省综合性西医院中规模较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中心之一,拥有"广东省名中医"李俊彪教授等多名在省内乃至华南地区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中医专家教授。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要,中医门诊、正骨门诊和针灸门诊设有心血管、肝胆、胃肠、呼吸、肾病、肿瘤康复、老年病、风湿病、妇科、儿科、骨关节病、针灸脑病后遗症专科、针灸骨质增生专科、针灸面瘫专科、针灸咳喘专科、针灸肩周炎专科、针灸胃肠病专科、针灸颈椎病专科、针灸神经衰弱专科、针灸风湿病专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其中中医肝胆专科、中医肿瘤康复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每天除了开设普通门诊和专科门诊外,还开设大量的教授门诊,正骨门诊、针灸门诊还提供手法复位、按摩、牵引、外敷、针刺、艾灸、火罐、梅花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刮痧等传统中医服务项目。中医科的中医治疗特色明显,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平均每天接诊来之省内外各地患者1350人次左右。院本部中医病房环境优美,管理完善,共有病床11张(不包含东山院区20张),是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医临床教学及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对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还采用针灸、火罐、刺络拔罐、刮痧及中药外敷治疗等,因简廉有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喜爱。中医科多位教授在省内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李俊彪教授为全国中医肾脏病学会常委、中南五省肾病专业委员会及广东省中医药肾脏病学会副主委,陈泽雄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丘瑞香教授、秦鉴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张诗军教授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医科属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每年招生培养规模是中山医中医系统中最大的一个单位,目前中医科已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每年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0多名,2009年博士后开始进站。同时,中医学教研室每年承担着中山大学医科长学制学生、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生及留学生(全英教学)大部分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中医临床带教任务。本中医学教研室也是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五、六、七版的编委单位。常年接收国内外的进修生,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已有多个来自瑞典、芬兰、美国、巴西等外国学生在针灸专科进修学习。依托中山大学及医院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完整设施,目前中医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基金课题十多项,先后有三项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近五年来科室人员共发表论著近一百多篇,其中SCI收录论著9篇;正式出版的主编或副主编专著近10部;参编教材5部。科室对外学术合作交流活动频繁,目前已与香港、德国、澳洲等大学建立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详情

科室疾病

陈树清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0
去挂号
副教授
擅长:脊柱病的整脊锤正技术及手法治疗,特别是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锤正整脊及龙氏、王氏的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风湿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和劳损的治疗。
张炳球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0
去挂号
擅长:急慢性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邓伟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0
去挂号
副教授
擅长: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及中医杂病。
陈水清
主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0
去挂号
擅长:治疗扭伤肿痛,理筋接骨,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运用内科学治疗妇科类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善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厌食、疳积、便秘疾病。
彭靖欧
住院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0
去挂号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发育迟缓等疾病,也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如支气管炎、咳嗽、哮喘、慢性咳嗽,还擅长儿童健康调理,如便秘、汗证、厌食等,也熟练掌握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等。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薏芽健脾凝胶要长期服用吗
2024.05.20
薏芽健脾凝胶不要长期服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以防引起身体不适。
王宝凯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3996
44
赤豆补血吗
2024.05.10
赤豆即赤小豆,赤小豆是一种食物。赤属红,红就可以入血,所以赤小豆能够补血有一定道理。这是从比类取象上来考虑。但是真正的赤小豆补血作用并不是很强。赤小豆最主要是以清热利湿为主,能够利下焦的湿。所以临床当中用赤小豆补血,一定要配合其他的一些药物,比如大枣或其他的补血之品,才能够有一定的效果。而赤小豆皮也是红色的,也有一定的补血之功,但是它补血之力非常弱,整个赤小豆还是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为主。所以临床中用赤小豆补血的时候非常少,虽然五红汤里边有赤小豆,但是从中医的药理上来说,赤小豆补血的功效并不是很好。它和大枣这一类的补血之品,功效相差甚多,所以临床中不能单纯用一味赤小豆进行补血。
逯俭主任医师中医科
18.14万
95
如何去宫寒
2024.05.07
宫寒一般会引起小腹隐痛、月经不调、四肢发凉等,可以用温经散寒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艾附丸、桂附理中丸等,进行温补脾肾、温经散寒,达到去宫寒的作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忌抑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多吃富含白蛋白以及维生素的食物,才能达到较好的去宫寒的作用。
朱清静主任医师中医科
9.36万
1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