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科室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骨科专业组,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当时我国唯一的骨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我国骨科界的许多前辈,如孟继懋、方先之、王桂生、冯传汉、吴之康、王福权、宋献文、张光铂、卢世璧等都曾在这里执教和工作过。经过几代骨科人的不懈奋斗,尤其是在邱贵兴院士的带领下,协和骨科现已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骨骼畸形遗传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连续11年在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位居全国前五名。目前科室已成立脊柱外科中心、关节外科中心、骨科创伤中心3个临床诊疗中心,同时设立运动医学、脊柱微创、骨肿瘤、足踝外科、小儿骨科等十余个亚专业组。全科现有病床132张,同时配备特需病房。门诊设有骨科普通门诊、骨科特需专家门诊、骨科国际医疗门诊,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骨科急诊全年24小时开放,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目前年门诊量超过15万例,住院患者年手术量5000余台。全科现有医师及专职技术员50人,其中院士1人,主任医师19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3人,专职技术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现有在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0人。历任骨科主任1921年,首任骨科主任:GeorgeWilsonVanGorder1929年,第二任骨科主任:LeoJ.Miltner1936年,第三任骨科主任:孟继懋1957年,第四任骨科主任:王桂生1981年,第五任骨科主任:吴之康1993年,第六任骨科主任:李世英1995年,第七任骨科主任:邱贵兴2010年,第八任骨科主任:翁习生2018年,第九任骨科主任:仉建国专业特色脊柱外科是科室的传统优势学科。1982年,吴之康倡议并建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担任第一、二届组长。举办首届全国脊柱侧凸学习班,奠定了协和骨科在脊柱侧凸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向全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脊柱矫形方面的领军人物。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矫形率,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邱贵兴院士提出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PUMC分型)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前后路骨骺阻滞术、一期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术、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半椎体切除数据库。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病因研究方面,邱贵兴院士团队发现TBX6基因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致病关系,相关研究发表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进一步提升了协和骨科在脊柱畸形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率先在国内开展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治和研究。开展了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及生长棒技术等非融合技术,仉建国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截骨加生长棒技术(Hybridtechnique)治疗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并获得良好效果。另外,作为国家罕见病中心协作团队,对罕见病脊柱及骨骼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如综合征性脊柱侧凸、成骨不全以及SMA等,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些年来,在仉建国主任的带领下,脊柱退变的微创治疗,如椎间孔镜、后路镜UBE及通道下的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及镜下椎间融合手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并得到快速恢复。同时将侧方融合术(OLIF)应用于成人脊柱畸形和退行性腰椎侧凸,实现了脊柱畸形的微创治疗。同时加强颅颈畸形治疗,并对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病人实施双截骨技术,显著改善了此类病人的矫形效果,获得病人的一致好评,相关成果获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关节外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除常规开展膝、髋关节置换外,还开展了肩、肘、踝等关节置换、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等新技术。关节翻修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开展血友病关节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骨科创伤中心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强大的综合医疗能力,开展高龄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疗效。运动医学专业开展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肩袖重建、半月板修复等微创手术,足踝专业开展复杂足踝畸形矫正、3D打印辅助截骨矫正罕见病性肢体畸形等新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骨肿瘤专业开展全股骨肿瘤切除及重建、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的诊治、脊柱转移癌的微创治疗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省部级奖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国家教育委员会三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展望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历经了百年风雨,见证了现代骨科学在我国萌芽、发展、壮大的历程。全体协和骨科人将发扬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自主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新的百年辉煌。
详情

科室疾病

王庆民
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0
去挂号
教授
擅长:治疗肿瘤、肝硬化、胰腺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SAPHHA综合征等,以及骨关节炎、痛风、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
李政
副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5
去咨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骨科第6名
擅长:颈椎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胸椎管狭窄、脊柱侧凸、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运动损伤、四肢骨折等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王炜
副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09
去咨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骨科第6名
擅长:颈椎病、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关节炎、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操作技术。
李晔
副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310
去咨询
博士
全国专科综合骨科第6名
擅长: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邱贵兴
主任医师骨科
三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
教授
博导
全国专科综合骨科第6名
擅长:脊柱、关节常见病及疑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致力于脊柱、关节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尤其对脊柱畸形进行了全面研究。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X线检查表现如何
2023.12.2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通常在起病后14天内X线检查不会有异常发现。如果使用过抗生素,X线表现出现的时间可能会延迟至1个月左右。 由于X线检查难以显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早期的X线表现可能仅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髓端骨质稀疏。 当微小的骨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X线片上才会出现骶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并且向髓腔扩展,密质变薄,并依次出现内层与外层不规则。 骨破坏的结果是有死骨形成,死骨或大或小。小死骨表现为密度增高阴影,位于脓腔内,与周围骨组织完全游离。大死骨可能是整段骨坏死,密度增高而没有骨小梁结构可见。少数患者会有病理性骨折。 如果患者确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应该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1]刘永峰等主编,骨科疾病诊断治疗学 下,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
李政副主任医师骨科
4394
57
骨裂和骨折的区别
2023.04.10
在门诊很多患者是因为外伤发生了骨折或者骨裂而前来就诊,骨裂和骨折的区别是什么呢,其实骨裂也是骨折的一种,叫做裂纹骨折。相当于骨头完整性或者连续性发生了中断,但是没有出现移位,这种情况叫做骨裂,也属于骨折。 对于骨裂和骨折的区别,除去定义区别之外,在治疗方面也有很多的区别,比如骨裂一般是建议采取一些保守的治疗,比如石膏或者支具的制动,让骨头得到一个充分的愈合。骨折有的人移位不明显,可能发生断端的错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粉碎的骨折,采取措施可能包括保守的石膏固定或支具制动,严重的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骨裂和骨折从定义包括后续的治疗都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李晔副主任医师骨科
13.18万
510
扭伤脚踝怎么消肿止痛
2022.05.08
扭伤脚踝时,需要制动、外敷和使用外用药物的方法,来消肿止痛,主要分析如下:一、制动:避免在修复过程中,过多的活动造成韧带愈合不良,可以表现为韧带的松弛、瘢痕化或者是减弱等,因此在扭伤后使劲跺脚、单腿弹跳等动作不可取,为避免留下后遗症,制动期一般为2周。二、外敷:外敷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快使淤积在组织间的血液、渗出液能够得以吸收,以消除局部的肿胀,恢复肢体的功能。1、冷敷:一般扭伤后24-48小时,应该选择冷敷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塑料袋、热水袋,或者橡胶手套内放入冰块或者冷水,将口袋的口部封闭起来,再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置于患处;2、热敷:如果扭伤超过48小时,此时可以采取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热敷方法,比如使用热水袋充满热水,水温不要太烫,可以选择45-55℃,然后在热水袋外面包一块干毛巾,将热水袋置于患处进行热敷。三、外用药物:患者还可以配合膏药贴敷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可以使用藏药消痛贴膏,对扭伤的消肿和镇痛作用较好,而且弹力布的贴敷对于踝关节不容易脱落。制动与膏药并行的方法,能够快速使淤积在组织间的血液、渗出液吸收,有助于消除局部的肿胀,恢复肢体的功能。患者在恢复期不要马上停药,最好能够完成两个疗程的膏药治疗再停药,这样对于扭伤的恢复可能会更加有力,使扭伤能够恢复得更加彻底。
王炜副主任医师骨科
13.15万
4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