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
网站导航
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创建于1957年,2000年由重庆市卫生局批准成立重庆市胃肠外科疾病治疗中心;2012年普外科(含胃肠外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成为重庆市普通外科(含肝胰小肠移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同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授予“重庆市微创外科手术培训基地”。2019年,重庆市胃肠外科联盟成立,重医一院胃肠外科担任重庆市胃肠外科联盟理事长单位。科室是重庆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重庆医院协会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胃癌主任委员、胃肠间质瘤主任委员单位。科室现有三个病区,开放床位210张,年手术台次2000余台,现有医生3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3人。

专科硬件及专科技术

对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胃肠癌术式的选择、直肠癌的保肛术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率先在重庆市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腹腔镜胃手术,直肠癌保肛率。2016年,我科开展首台腹腔镜辅助下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显著提升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开启了重庆市直肠癌超低位保肛的新篇章。同年成功开展重庆首例完全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2019年,科室牵头完成重庆市重点疾病防治技术攻关项目“结直肠癌防治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始在重庆市进行肠癌筛查,总筛查人数2.6万人。2021年开展了针对胃肠道肿瘤转移性腹膜癌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显著延长了胃肠转移性肿瘤的生存期,为传统意义上不可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科针对进展期胃癌开展了包括手术治疗、介入化疗栓塞、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在综合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初始不可切除的胃癌整体转化率高,大量就诊时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在转化治疗后缓解甚至完全缓解。2013年,重庆首个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在我院开设。2018年,重庆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成立,我科为首届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单中心近1千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胃肠外科在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外科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肿瘤化疗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成熟的治疗体系,建立了稳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治多学科团队(MDT)。针对由炎性肠病等导致的复杂肠瘘具有相当的治疗经验,并开始探索小肠移植在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另外,我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肥胖及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门诊,并设置减重亚专业方向,在重庆地区率先开展针对肥胖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治疗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超级肥胖(BMI>50)患者,先后成功治愈两个重庆第一胖(BMI>70Kg/m2),被誉为重庆的“第一胖杀手”。

胃肠外科拥有独立的胃肠镜中心,胃肠镜中心在胃肠道超微创手术方面,技术力量位于重庆前列。此外,我科还开展食道测压、食道24小时PH检测,肛门直肠测压,针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有精确的检测方式,为顽固性呃逆、反酸及便秘的患者带来福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有效地解决了内科治疗的难点。

腹腔/腹膜后巨大肿瘤,特别是侵犯周围脏器的情况被多数医院视为手术的禁区。自2010年开始,我科共开展腹腔/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约400余台,手术常规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泌尿系重建、胃肠道重建,曾为一腹腔35cm脂肪肉瘤肿瘤患者行“腹腔巨大肿瘤切除+右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患者存活至今。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GIST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

张军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GIST即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生长方式。在肿瘤较小时,多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物而确诊。随着肿瘤变大,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早饱的腹部不适症状,及腹部肿块、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贫血相关的乏力表现,其中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尤其需要对黑便提高警惕,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肿瘤破裂和消化道梗阻造成急性腹痛而就诊。肝转移和腹腔扩散转移是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的恶性表现,淋巴结转移极为少见,肺转移和腹腔外转移仅见于晚期患者。当然这些症状并不是特异性,很多消化道疾病都可以有类似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在出现这些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尽早确诊,尽早的进行治疗干预。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20%-50%的患者已经发展成晚期,约有10%-47%的患者已经发生肝转移和腹腔或者是盆腔转移,这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恶性,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出现了上述类似症状,应予以重视,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91128 39
2023-03-13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副作用小了是不是耐药了

张军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小了,与耐药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靶向药物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重要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在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靶向药物副作用小了就是耐药的说法不正确,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无论是哪种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都可能出现副作用,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体现出副作用也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应用靶向治疗之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治疗效果也不错,但有些患者应用靶向药物后,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皮疹、严重腹泻、手足综合征等,药效却一般,因此并不是靶向药物副作用小了就是耐药。多数患者应用靶向药物一段时间后若无严重的副反应,通过定期复查、随诊可以评估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如果接受某种靶向药物治疗,短时间一般在6个月内发生肿瘤进展,则考虑靶向药物原发耐药的可能,而肿瘤保持稳定和肿瘤明显缩小可以继续服用靶向药物,因此具体情况应该根据临床判断,由临床医生来进行指导。
15712 98
2022-10-25

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400毫克可以分开服用吗

张军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格列卫即伊马替尼,常用剂量是400mg,一般不可以分开服用。主要是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低于一定数值,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进展会更快,从而导致药物的临床获益降低。在欧美等国家的指南中,伊马替尼的推荐最大剂量是每天800mg,而考虑到中国人普遍体型较小,无法耐受高剂量,因此国内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是400mg。患者每天应该在固定的时间服用,早晨、中午或者晚上都可以,不要空腹服药,可以在进餐过程中将药物服下,也可以餐后即刻服药,或者饭后1-2个小时服药,食物通常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患者在治疗后未能获得满意疗效,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到600mg或者800mg,这种情况可以分开服用。另外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不全,需要减量服用,这种情况每天服用的剂量<400mg,但也不可以分开服用。
20478 62
2022-10-25

高危的胃肠道间质瘤能治愈吗

张军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高危的胃肠间质瘤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医生根据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象计数将胃肠道间质瘤复发风险分为四级,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危险度分级越高预后越差,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特点在于术后容易引起复发转移。高危的胃肠道间质瘤之所以很难治愈,原因在于肿瘤体积越大其恶性程度越高,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越高。这种情况下,患者虽然做了根治性手术,但肿瘤容易转移到其他脏器,必须采取辅助治疗,即服用靶向药物的方式延长患者的生命。通常高危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至少3年,肿瘤破裂者需要更长时间的辅助治疗。按照美国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指南,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和瑞派替尼,是一线到四线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减少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和转移。
51702 91
2022-10-25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副作用

张军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副作用各不相同,无论哪种靶向药物都可能出现副作用。根据患者的体质、耐受情况的因素不同而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及反应也有所差异。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疲乏、腹泻等,比如在服用靶向药物之后经常会感到没力气,精神也不好,但绝大多数患者是1-2级的疲乏,平时只要坚持运动、加强营养、改善睡眠质量,就可以慢慢缓解。另外,患者在接受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的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手足综合征,这是因为靶向治疗导致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感觉迟钝,红斑等症状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建议患者使用护肤霜和润肤剂,穿着柔软的衣服和鞋袜,以及戴手套来改善症状。对于2-3级的手足综合征,应暂停靶向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遵医嘱永久性降低靶向药物的剂量。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和疗效同样重要,靶向药物有些副作用可以控制。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使患者不耐受,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具体用药和对副作用的处理,一定要由医生来做指导。
80861 84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