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由中西医结合病区、中医门诊、针灸门诊、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肝病研究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部门组成,拥有床位40张,年门诊量超20万,是集医、教、研于一体,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学科。科室荣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肝病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临床专长中医病区、门诊以中医药和自然疗法防治肝胆疾病为核心诊疗优势,以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学科发展方向,临床诊疗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以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为主的稳定、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针灸门诊以肌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核心病种,以降糖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针药结合助孕、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疾病、睡眠障碍专科为特色,临床诊疗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手段,目前已开展岐黄针、温针灸、刃针等针灸新兴适宜技术。人才梯队学科现有医务人员54人(加外聘),其中医生27人(含1名外聘),包括主任医师2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知名教授及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继承人1人、广东省名中医及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3人,治疗师7人,工程师1人,护理19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6人,博导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名,硕导7人,学科已形成一支学术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的医疗、教学、科研队伍。人才培养学科为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承担了中山大学本科、留学生、研究生及博士后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已培养24名硕士,3名博士,1名博士后。同时,学科还承担了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学科人才培养联合国家中医药骨干人才计划、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和深圳市“名医高徒”临床学科中青年骨干培养项目,已培养1名省名中医学术继承人,正培养2名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和1名“名医高徒”青年骨干。此外,学科每年接收4至6名进修人员。学术科研学科先后获得国家“973”中医药专项课题1项,“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4项,“十三五”及之后科研重心从临床型研究转为基础性研究,前后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专利3项,获各级成果奖6项。
详情

科室疾病

谢和平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肿瘤(改善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后的各种临床不适,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各类癌前病变的中医干预),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合并腹水黄疸等)以及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杨宏志
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教授
擅长: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肝胆)、肿瘤、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脑病和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及中医自然疗法和养生保健,尤其是运用经方、六经辨证和中医药整体观念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具有三十余年的丰富临床经验。
吴伟康
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擅长:各类恶性肿瘤防治方面,主张“中西结合,全程介入”,以吴氏抗癌方为基础,创造性运用“中药重剂序贯”疗法在临床实践中拯救了大量肠、胃、肝、肺等多种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患者。与此同时,对心脑血管病及其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西医结合防控和亚健康的中医药调治。
潘志恒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副教授
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具有二十余年的丰富临床工作经验。
王拥泽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西医结合诊治各种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衰竭、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或肿瘤放化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等;中医治疗痹证、痿证,包括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痛,痛风及中风后遗症等;有三十余年丰富临床经验,对中医疑难杂病诊治及中医养生保健有较深造诣。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血糖高吃什么中药调理
2023.02.13
血糖高一般可以通过消渴丸、人参、黄芪、地黄、葛根、玉米须、黄连、苦瓜等中药进行调理,从而可以有效缓解血糖高的症状。血糖高主要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应积极给予药物治疗。1、消渴丸:消渴丸中含有葛根、黄芪、五味子、格列本脲、玉米须等成分,格列本脲可以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作用;2、人参:人参中含有皂苷和多糖成分,而人参皂苷可以降血糖,从而可以有效调理血糖高的情况;3、黄芪:由于黄芪中含有黄芪多糖,保持体内血糖水平稳定,避免体内血糖过高,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也可以防止胰岛素注射过多引起的低血糖,因此黄芪可以调理血糖高的情况;4、地黄:又称生地黄,由于地黄中含有地黄素,可以有效缓解体内血糖较高的情况,对调理血糖高具有一定效果;5、葛根:由于葛根中含有黄酮成分,可以对血管造成压力,从而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6、玉米须:玉米须具有利尿、利胆的功效,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7、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证病症,并且其中含有小檗碱成分,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可以辅助调理血糖高的情况;8、苦瓜:苦瓜具有除热、解毒的功效,并且提取物类似胰岛素,具有降糖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此外,患者还可以选择吃桑叶、枸杞子、丹参、生地等中药调理,但不可达到彻底治疗病情的效果。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中医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谢和平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5758
146
薏芽健脾凝胶要长期服用吗
2024.05.20
薏芽健脾凝胶不要长期服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以防引起身体不适。
王宝凯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3986
44
赤豆补血吗
2024.05.10
赤豆即赤小豆,赤小豆是一种食物。赤属红,红就可以入血,所以赤小豆能够补血有一定道理。这是从比类取象上来考虑。但是真正的赤小豆补血作用并不是很强。赤小豆最主要是以清热利湿为主,能够利下焦的湿。所以临床当中用赤小豆补血,一定要配合其他的一些药物,比如大枣或其他的补血之品,才能够有一定的效果。而赤小豆皮也是红色的,也有一定的补血之功,但是它补血之力非常弱,整个赤小豆还是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为主。所以临床中用赤小豆补血的时候非常少,虽然五红汤里边有赤小豆,但是从中医的药理上来说,赤小豆补血的功效并不是很好。它和大枣这一类的补血之品,功效相差甚多,所以临床中不能单纯用一味赤小豆进行补血。
逯俭主任医师中医科
18.14万
9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