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网站导航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综合
医保定点

节假日如何防范急性心肌梗死?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高龄、肥胖、工作压力大、高脂饮食、家族史以及遗传因素等,主要诱因包括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用力排便)、大量饮酒等。节假日期间预防心肌梗死,首先应该规律饮食起居。过度劳累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不要总是刷手机、看电视、打麻将等,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熬夜、晚睡晚起、缺乏运动等。其次,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三高”、中年肥胖男性、既往发现冠脉斑块等高危人群,在节假日期间饮食需忌油腻、忌过饱、忌过咸、忌抽烟、酗酒。另外,情绪不要过于激动、兴奋。情绪激动时,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压增高、血管收缩,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最后,预防急性心血管意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规律服药,切不可吃吃停停,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极容易造成血压不断波动,更易诱使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上述介绍,如若怀疑自己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请停下所有活动,休息制动,保持镇静,就地躺下或坐下休息,可尝试含服硝酸甘油(需监测血压水平)或速效救心丸等,及时向家人或周围人求救,拨打“120”。及早开通闭塞的冠脉血管,完成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好的治疗手段。需要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最佳救治时间从发病到开通血管,最好不要超过120分钟,若发病超过2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会显著上升。
3378 80
2023-03-02

房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房颤可导致心悸的症状,加重心衰病情,同时房颤还极易引发体循环栓塞,例如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显著增加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同时为社会带来医疗费用负担。导致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呢?本文就此问题详细解说:房颤的危险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和吸烟、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是房颤的几种危险因素,可致房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但这种趋势是可逆的。1、肥胖与房颤肥胖(体重指数≥30kg/m2)与房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房颤患者,相关证据建议将体重减轻至少10%,以减轻房颤负担。2、缺乏运动与房颤运动的缺乏不仅与已有的房颤危险因素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不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有证据显示,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房颤负担并改善房颤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适度运动如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不会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尽管适度运动似乎是有益的,但过度运动可能会增加房颤风险。3、睡眠呼吸暂停和房颤睡眠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调整危险比为5.2。睡眠呼吸暂停和房颤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衰老、男性、肥胖、高血压和心衰等,可能与血流动力学、自主神经和炎症机制等有关。4、糖尿病和房颤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和房颤之间存在关联。糖尿病与房颤风险较高有关,可能易导致结构性、电生理性和自主神经的改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血糖控制可能是减少复发性房颤负担的重要策略,应遵循现行指南进行管理。5、高血压和房颤高血压和房颤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指南建议,除了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外,对于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患者,血压目标分别为<140/90mmHg和<150/90mmHg。血压控制不佳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血压管理与不良心血管结局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越低越好”。因此,研究支持将血压控制作为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策略。6、其他危险因素房颤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衰、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及摄入咖啡因等。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对于房颤管理至关重要;减少或限制咖啡因的摄入尚未被证明对房颤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血脂异常应根据现行的指南进行治疗,但在房颤管理中使用特定降脂药物治疗的数据有限。最近研究发现,房颤的预防应将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改变作为新支柱,针对这些方面的公共卫生举措和政策建议可有效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和负担。因此对于以上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将会显著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
5536 27
2020-04-14

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三高”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形成这些疾病成因错综复杂,一旦患病,病后恢复慢,多成为慢性病,面临终身药物治疗,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还容易复发,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人们常说的三高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中血压增高会使得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血糖升高以及血脂升高则会造成血流缓慢、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网络在“三高”的侵袭下,最终导致“瘫痪”而引发冠心病的发生。那在生活中如何通过饮食控制三高呢?一、严格低盐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长期钠摄入过多会降低动脉壁弹性,使人患高血压。有研究发现,单纯减少盐分就可以使得1/3患者的血压降低。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钠盐不过是1克左右(除非大量排汗),1克盐大约只相当于花生米大小的一点点,而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往往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我国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g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高钾饮食能促进身体钠的排泄,而镁元素有降胆固醇、扩张血压的作用,充足的钙摄入可以避免因缺钙造成的骨钙溶出和钙在软组织、血管壁的异常沉积。由此可知,保持饮食中钠、钾、镁、钙等无机元素的平衡,摄入低盐、高钾、高钙和高镁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防范冠心病。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1)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2)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3)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4)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5)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严格控制低盐饮食可使血压下降2~8mmHg。二、严格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对于“三高”的治疗、冠心病的预防是必要的。但要适度进行,避免矫枉过正,对老年人尤其如此。有许多老年患者认为动物脂肪有害无益,因而很少吃动物肉,动物内脏和蛋黄也因为胆固醇含量高而遭排斥。然而动物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含有较多的蛋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是营养学界公认的优质蛋白质,长期拒食可能会造成氨基酸摄入不足、血管脆性和弹性下降。不可否认,动物肝脏和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确实很高,对于血脂异常的人来说,的确不适合随意进食,但同时在常见食物中它们的营养价值排名靠前,如蛋黄中富含卵磷脂,而肝脏富含维生素A、D、B族和微量元素等,完全放弃实在可惜,食物适量则有助于营养均衡。有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一味吃素并无益于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危险。三、饮食适当,营养均衡营养均衡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硬道理,但说来容易做时却不简单。比如说,许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却长年如此;在饮酒方面,人们的态度不一,要么好饮贪杯不能自己,要么干脆滴酒不沾,然而各种研究都表明红葡萄酒同绿茶一样,都含有多酚类物质,这是一种能保持血管壁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好东西,有试验表明每天饮用一杯红葡萄酒可防止形成血栓,产生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保护作用,故此,人们可以通过少量饮用红酒和适量饮茶来获得。另外,人们还应该关注季节和物产变化造成的营养差异,比如在冬天,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峰期,而冬季人们的食物当中往往更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具有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一个人尽量保持每天的蔬菜消费量不少于500克、维生素C的摄入不少于100毫克将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做到这一点。“三高”导致的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不容忽视,健康饮食可有效控制三高的发生发展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4284 28
2020-04-13

疫情期间,如何更好的科学饮食?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在此期间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为尽早控制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除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之外,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抵御细菌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保障,大家更应坚持合理膳食,通过均衡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因此,如何科学的吃很关键。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发布《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营养建议》为公众在疫情期间合理膳食提供了指导建议。在此,结合个人认识,就有关疫情期间均衡膳食科普如下:饮食总原则: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可适当加量,做到食物种类多样化,荤素得宜,适量多饮水等。一、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要偏食,荤素搭配疫情期间,每天的膳食尽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蔬菜类、水果类、坚果、谷物类、肉蛋奶类、大豆类等多种类食物。谷物类食物为我们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为了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及均衡性,建议应选择一些全谷杂粮,如:全麦粉、小米、紫米、红豆、燕麦等;二、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遵守膳食指南推荐,在第一条食物多样性基础上,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可提高人体机能。每天应适当增加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量,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等;其中可选择深海鱼类、禽肉类、鸡蛋、牛奶;而对于食用猪牛羊等畜肉,尽量选择瘦肉。对于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切记避免大鱼大肉高脂饮食。对于坚果类,建议每日食用适量核桃、花生等坚果类食物。三、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疫情期间,可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专家建议适当增加至平时的120-150%;或摄入到推荐量的上限,即:500克蔬菜和350克水果。种类宜在5种以上。在蔬菜选择方面,建议优先选择易于易存储的深色蔬菜类,如菠菜、油菜等绿叶菜,以及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等耐储藏蔬菜。同时适当增加水果类摄入,种类选择方面建议选择应季水果,如:苹果、橙子、梨等。四、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及其他膳食营养剂一般而言,对于普通人,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植物作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来源,适当增加摄入可基本满足日常维生素、营养素的补充。适量补充矿物质、复方维生素等保健食品能够保障营养素供给,从而帮助维持正常的免疫力。而对于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五、适量增加饮水量水是人体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基础,众多保健网站及科普文章就提到,饮水要主动饮水,而不是等感觉渴了才喝水。除了日常的饮水量之外,疫情期间,建议增加一些煲汤的摄入,例如瘦肉萝卜汤、牛肉胡萝卜汤、南瓜芋头羹等等。部分人群喜欢饮茶,这确实是好习惯,因为茶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饮品,茶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茶多酚、咖啡碱、茶碱、黄嘌呤、鞣质、三萜皂甙、黄酮类、多糖类、β-胡萝卜素、叶酸、没食子酸、维生素B2、维生素C、氟元素、钾元素、锌元素等成分物质。六、规律进餐,定时定量特殊时期,务必在家保证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能量合理分配对于提高免疫力是很重要的。早餐提供的能量占一天总能量的25-30%,时间一般在7:00左右;午餐占一天总能量的30%-40%,时间一般在12:00左右;晚餐占一天总能量的30%-35%,时间一般在18:00左右。七、不要过度节食,努力维持健康体重此期间不建议节食减肥,因为过度节食减肥容易降低免疫力,同时也不要让体重迅速增加,特别是要控制腰围的增加。建议通过室内运动,做到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八、吃动平衡加强锻炼特殊时期,健康生活方式强调吃动平衡更加重要。既可以保持机体正常的营养状态和免疫水平;同时适量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系统;而且对免疫系统的NK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均有积极影响。简而言之,适量运动可以维持身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此阶段吃动平衡更加强调运动锻炼消耗能量的重要意义。九、注意饮食安全、保证充足营养疫情期间,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食品安全同样值得重视!烹调时,一定要把食物加热充分,优先选择煮、炖、蒸、煲汤等长时间烹调方式,也可适当选择油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不给病毒侥幸存活的机会。坚决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最后,让我们众志成城,联防联控,宅在家中不外出同样也可以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尽早恢复健康中国。
11021 22
2020-03-19

肥胖是疾病吗?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肥胖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常见。对于不同程度的增胖,很多人开始减肥疾患,那究竟肥胖是疾病吗?本文将结合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就这一问题做详细解读。一、认识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有一些国家的肥胖症患者,因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杀率高、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二、肥胖症患者的特点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向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对人体外表的观察通常可以大致估计肥胖及消瘦的程度,适用于初筛,但无法定量。三、肥胖症的程度分类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类,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5.0−29.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肥胖。最近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对我国人群大规模测量数据,汇总分析了体重指数与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及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世界卫生组织肥胖专家顾问组,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在2002年也曾提出亚洲成年人在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时,相关疾病发病危险度的界值,即体重指数在23.0−24.9为肥胖前期,大于25为肥胖,并建议各国应收集本国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学以及疾病危险数据,以确定本国人群的体重指数的分类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期体重指数即超标者,以后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可能比中老年后才肥胖者更高。
94655 86
2019-08-21

肥胖人群都有哪些易患病因素?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众所周知,目前超重或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客观上讲,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科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重调节反应不同,受遗传特点(如生理、代谢)和生活方式(如社会、行为、文化、膳食、活动量和心理因素)影响。即使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也是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具体阐述肥胖症的易患病因素。一、家族遗传倾向大家不难发现,家族中肥胖者多的,其子女患肥胖的风险就高。多项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一些对双胞胎、领养子女家庭和家系的调查发现,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疾病之一。二、过多摄入高热量饮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与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很多城市,尤其在大城市的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已有研究证明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引起肥胖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限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基本措施。另外,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我国的膳食指南提出,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及间隔时间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晚上吃得过多而运动相对较少,会使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起来。现在很多快餐食品(特别是外卖快餐)因其方便、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进食行为不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食物来源比较丰富,在家庭中的备餐量往往超出实际需要量较多,为了避免浪费而将多余的食物吃下(特别是家庭主妇),也可能是造成进食过量的原因之一。二、缺乏运动及体力劳动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不爱活动;坐着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式,成为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某些人因肢体伤残或患某些疾病而使体力活动减少;某些运动员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未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入,都可能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经常性体力活动或运动不仅可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使身体的代谢率增加,有利于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还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唿吸系统功能。因高强度剧烈运动不易坚持长时间,而且在此高强度运动的短期内,主要以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肌糖原、肝糖原等)提供的能量为主,而不是首先消耗脂肪。在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更多动员体内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另外,经常参加锻炼者比不经常锻炼者的静息代谢率高;在进行同等能量消耗的运动时,经常锻炼能更多地动员和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更有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四、社会各方面因素全球肥胖症患病率的普遍上升与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进食模式有很大影响。在我国,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随着妇女更广泛地进入各行各业,在家为家人备餐的机会日益减少;加上家庭收入增加,在外就餐和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不少食品的脂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在遇到烦恼、愤怒等不顺心事时,有人往往以进食消愁。此外,经常性的吃肉过多(尤其是猪肉含较多脂肪和蛋白质)容易导致消化器官(肠道、肝脏)和肾脏负担过重和脂肪在体内蓄积,也不利于健康。因此,减少由膳食摄入的能量、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能量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4147 9
2019-08-02

哪些患者需要装永久起搏器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自身有一个“司令部”—窦房结,它向心脏发放心跳指令,如果它发生病变,或者它的指令在传导过程中发生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一种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跳异常缓慢,或者心脏出现停跳、长间歇等,病人常常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黑朦,甚至发生晕厥、一过性意识不清等情况。目前在临床上,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国际公认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仪器,起搏器主体植入皮下,导线沿静脉进入心房以及心室,用于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一、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心脏起搏器是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及导线、电源3部分组成。形象地说,起搏器就是“发电机+电线”。起搏器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的皮下,导线通过静脉到达心脏。导线顶端的电极固定在心脏的内侧面心肌上。起搏器工作时,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经导线传到电极,电极与心肌接触而使起搏脉冲刺激心肌,引起心脏兴奋与收缩,即代替了窦房结工作或者直接刺激心室,使其按一定频率收缩,以保证脏器血液供应,相当于一个人造的异位兴奋灶。同时起搏器电极也将心脏的电活动收集起来存入脉冲发生器的芯片内,以便进行分析。起搏器对仍保持兴奋、收缩及心肌纤维间传导功能的心肌起作用,而对心肌兴奋、收缩功能丧失所致的心脏停搏无作用。二、哪些人群需要安装起搏器永久起搏器主要适用的人群: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同时出现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如心动过缓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类似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类患者必须用药才能控制心动过速。2、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和阻滞部位。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不论有无症状和类型);无症状的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秒;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且需药物治疗者;三分支传导阻滞。3.其他人群如,颈动脉窦过敏,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现代心脏起搏器自从1958年首次被应用于临床后,已经拯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性命。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办法,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等特点,并能模拟心脏自身电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会按照事先设置的合乎病人生理需求的频率和脉冲发放序列进行搏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472 41
2019-07-17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如何安全的应用硝酸甘油?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冠心病主要分为五种临床类型,即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心源性猝死。在临床实践中也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很过患者就诊后,大部分知道当心绞痛发作时,急救药物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期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那是不是所有人均适合应用硝酸甘油呢,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详细解答。一、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硝酸甘油是百年老药,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有150年之久,亦是缓解心绞痛的经典药物。硝酸甘油控制心绞痛发作的主要机制是在人体内能释放一氧化氮,可使得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增多,而这种物质能够很好地调节血管扩张。进一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作用。此外,也可通过扩张其他动脉、静脉,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在所有药物中,硝酸甘油是抗心绞痛的特效药,是冠心病患者发病时急救的必备良药。除了心绞痛应急之外,硝酸甘油还能够用于临时降低血压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二、硝酸甘油的正确服用方法:一般来说,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急救,所以多数情况下仅出现在关键时刻。症状发作后当即含服1片,时隔5分钟后不见效果可再含服1次,最多连续应用3次(心绞痛症状一般不超过30分钟,若仍不能缓解,此时应打急救电话)。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分钟即能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20~30分钟。而口服给药起效时间长、疗效差,故不可取。含在舌下硝酸甘油后会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表现。三、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服用硝酸甘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管扩张性头痛、头晕、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反射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呼吸加快,甚至出现晕厥等。若服用硝酸甘油过量还可出现精神错乱、抑郁、狂躁、紫绀、冠状动脉痉挛等,甚至是呼吸麻痹、窒息死亡。硝酸甘油导致过敏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但严重者也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若治疗不及时危害极大。所以在服用硝酸甘油时需要注意。四、硝酸甘油使用的注意事项:不可长期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和静脉输注均只能作为急救应用,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选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或缓释片,口服即可。但应注意长期口服硝酸盐类药物也可产生耐药性;不可大量应用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的剂量较大时,可进一步加剧甚至诱发心绞痛,因此,急救时如无效或效果不佳,可再舌下含服1片,总量最多3片。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与腹泻、呼吸困难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症状。五、哪些心绞痛患者要禁用或慎用硝酸甘油:1、低血压患者低血压患者或平常血压偏低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硝酸甘油,因为硝酸甘油会使血压降得更低。尤其在体位突然变动时更易发生。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特别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及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硝酸甘油会使该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晕厥、猝死,应尽量避免应用。3、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硝酸甘油也扩张脑血管,会使原有病情加重,因此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应慎用硝酸甘油。4、青光眼患者对于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者,应用硝酸甘油后会使眼压进一步升高,眼痛加剧,甚至出现更严重反应。5、严重贫血患者严重贫血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后会加重临床症状。6、正在应用西地那非的患者由于西地那非(伟哥)能增加硝酸酯类药的降压作用,因此两种药物不能一起服用,以免引起严重低血压甚至猝死。
4057 49
2019-05-30

吸烟危害大,大家远离它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总所周知,不管是吸烟还是吸二手烟,总会对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形成危害。而且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尽管很多心血管专家和呼吸科专家都在努力宣传吸烟危害,但我国吸烟人群仍在增加。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显示,估计有7.38亿不吸烟的中国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但与2010年相比,2015年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中国≥15岁人群的戒烟率从1996年的9.42%上升至2010年的16.90%。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中国≥15岁人群的标化现在吸烟率为27.7%(男性52.1%,女性2.7%),与2010年比较,现在吸烟者人数增加了1500万。2015年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15.2支,较2010年增加了1支。从上面数据可以得出,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全社会都应积极努力起来,共同做好宣传吸烟危害及戒烟益处。医疗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避免二手烟,更要防止青少年吸烟。
4855 54
2019-04-24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疾病

张国瑞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综合征。具体来讲,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至60~69岁达高峰。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8.1%,且北方人群高于南方人群患病率随年龄递增,结合最新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一下代谢综合征。一、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或以上即可作出诊断: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②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③血脂异常: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空腹HDL-C<1.04mmol/L,或确诊血脂异常并药物治疗者;④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我国患者以合并高血压最为常见(65.4%),其次为血脂异常(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53.6%,女性低HDL-C血症49.4%)。二、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代谢综合征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国人群研究显示,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85倍,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2.41和1.63倍。代谢综合征类型中以腹型肥胖合并高血压及低HDL-C者的心血管风险最高(增加5.25倍),如在上述组合基础上合并高血糖,则其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6.58倍。三、代谢综合征治疗原则和方法?本病治疗原则为早期干预,综合达标,以减少心血管风险及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改变生活方式对于管理代谢综合征的潜在风险因素至关重要,诸如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及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因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改变而未能充分降低疾病风险因素的人,应考虑药物治疗,治疗代谢综合征主要是通过使用适当的药物来减少特定的临床风险因素,如降低血糖、血脂和高血压类药物,从而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和药物来全面改善和治疗代谢综。
5861 94
2019-01-30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