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科室相关科普
幼儿为什么易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幼儿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是由于其局部骨骼、韧带等发育不完全,在经过外力干扰后,就可能会出现半脱位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复位治疗,以免影响其正常发育。 桡骨头半脱位指的是桡骨头在经过外力干扰下脱离其原本位置,使其向桡侧移位。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由于此阶段的幼儿体内骨骼与韧带等都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桡骨头与环状韧带等都较为脆弱,当外力作用于幼儿的手臂、腕部后,例如向上牵拉、旋转,就有可能导致肘关节囊的压力增加,此时可能导致没发育完全的环状韧带,嵌入肱骨小头和桡骨头的间隙中,在外力消失后,由于桡骨头没有发育完全就会向桡侧半脱位。 如果在牵拉幼儿手臂后出现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法复位,之后可不用固定。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轻柔对待幼儿,避免用力牵拉幼儿手臂等,还应保证幼儿营养摄入充足,多吃牛奶、鸡蛋等含钙高的食物,适当运动,适当晒太阳,避免剧烈运动。
2073
244
2024-06-27
如何预防佝偻病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预防佝偻病通常包括胎儿期预防、出生后预防以及高危人群预防,在预防措施上一般会有所区别,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1、胎儿期预防: 孕妇在怀孕期间通常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可以多吃一些钙元素或者是维生素D比较多的食物,比如牛奶、排骨、橘子、火龙果等食物,能够补充钙元素。而且孕妇在怀孕期间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能够促进胎儿对钙元素的吸收,预防出生后出现佝偻病。 2、出生后预防: 新生儿在刚出生以后的半个月左右,可以开始服用维生素D制剂,通常能够预防钙磷代谢紊乱,也能够预防佝偻病。如果新生儿出现手足抽搐,可以口服钙剂进行补充,如牡蛎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颗粒,还要适当晒太阳,能起到辅助补钙的作用。 3、高危人群预防: 如果是早产儿或者是双胞胎,一般在出生后要补充足够剂量的维生素D,坚持补充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佝偻病通常是由于缺乏钙元素或者是维生素D引起,可能会造成O型腿或者是X型腿,一般婴幼儿患病的几率比较高,因此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如果怀疑婴儿出现佝偻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小儿内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2101
296
2024-06-27
小儿最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小儿最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桡骨头发育还不完全,因此日常家长应格外注意,不应突然将小儿手臂拎起来,或者突然大力拉直小儿的手肘部位,以防引起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是桡骨的一部分,在桡骨上端,大约是手臂内侧的中间部位。桡骨头外侧包着环状韧带,一般呈扁平状,有固定桡骨头的作用,桡骨头没有韧带、肌腱附着,但是下方有桡骨颈,托着桡骨头。 但是小儿的桡骨头发育还不完全,桡骨头和桡骨颈的直径接近,而且环状韧带也相对来说比较松弛,当肘关节伸直,也就是小儿前臂被牵拉的时候,环状韧带容易从桡骨头中脱出来,此时桡骨头容易脱出,但是又没有完全脱出来,因此被称为桡骨头半脱位。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之后环状韧带局部发育变厚、也不易脱出。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长看小儿要摔倒突然拉小儿的前臂,帮小儿穿衣服的时候突然拉前臂,拉着小儿双手转圈或拉秋千等,都容易导致桡骨头半脱位,小儿可出现大哭、疼痛、前臂难以向后旋转或向上弯曲等表现。 因此家长发现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后,要立即带小儿到儿科就诊,进行复位、固定等治疗,日常也不宜突然对小儿做牵拉前臂、手肘部位,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1689
128
2024-06-27
小孩子扁平足怎么办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小孩子扁平足可以通过注意足部护理、矫正锻炼等方式缓解,但如果严重影响行走,则还需采取手术治疗方案。日常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1、注意足部护理: 扁平足是一种足部畸形,一般会有足弓低平或消失的情况,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与先天发育不良有关,但也有可能是脊髓灰质炎等疾病遗留引起。平时应注意足部保护,穿宽松、舒适的鞋子,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出现足弓疼痛。 2、矫正锻炼: 平时可选择穿具有矫形功能的鞋,以恢复内纵弓,抬起距骨头。同时也可搭配锻炼,如站立时,脚趾抓地,足背拱起放下,以及做勾脚趾、绷足背动作,或连续提踵等,每天重复10-20次,有利于改善此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小孩子扁平足的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畸形,影响正常行走,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跟骨内移截骨术、距下关节外融合术等。 在矫正恢复期间,要注意小孩子的足部护理,让小孩子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饮食,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促进小孩子正常发育。
4532
404
2024-06-25
小儿足内翻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小儿足内翻指的是足外缘下降,足内缘提高,足底内翻的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导致出现走路姿势异常等症状,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1、原因: 小儿足内翻与遗传有关,当家族内有足内翻患者时,小儿患有足内翻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此外,小儿足内翻还可能与先天性足发育畸形或发育过程中营养不良,以及宫内长期受压等原因有关,均会使小孩出现足内翻。 2、症状: 小儿足内翻通常会导致足尖下垂,足部向内旋转,走路时外缘着地,内缘没法着地,会出现明显的走路姿势异常。有时候是腿带动身体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将会影响到小孩的外在形象。足内翻长时间不治疗,病情持续加重,可能导致软组织挛缩以及骨关节畸形,出现活动功能障碍。 3、治疗: 如果是轻度的足内翻,可以进行手法复位,使用手法矫形,然后使用石膏或者是支具进行固定,纠正畸形。如果足内翻严重,建议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软组织松解术。 如果发现小儿出现足内翻情况,可及时至小儿骨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还应培养小儿养成良好走路习惯,及时进行矫正,以免影响日后生长发育。
3870
314
2024-06-24
长个子腿疼是哪里痛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长个子腿疼通常考虑是正常的生长痛,临床表现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周围疼痛,通常夜间重,晨起可有所缓解。生长痛属于肌肉性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生长痛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可能是因为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的神经、肌肉生长相对缓慢,因而产生牵拉痛,通常可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周围,小腿的后侧和前侧也可能出现。如果出现生长痛,可以转移孩子注意力或进行热敷、局部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引起的不适。如果疼痛严重,可以适当减少运动,多休息,让肌肉放松,补充可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等。 腿疼也有可能因为代谢产物堆积、过度活动或者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造成肌肉酸痛。还可能因为孩子学步时小腿胫骨弯曲,代偿性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外翻,随着身体的生长,少数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为保持关节稳定,腿部肌肉常保持紧张状态,便可出现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 长个子腿疼较剧烈时,家长应带孩子前往医院小儿骨科,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明确是否为生长痛,并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3510
457
2024-06-24
腿纹不对称有什么影响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腿纹不对称具体影响需要根据引发原因进行判断,可能为非疾病因素导致,并无特殊影响;还可能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等疾病因素诱发,可能会影响发育,需要到医院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人存在腿纹不对称的情况时,部分患者可能受基因遗传影响,也会出现腿纹不对称的情况,一般并无任何影响,也无须进行特殊处理。 2、脂肪分布不均匀: 部分患者身材较为肥胖,皮下脂肪较厚且脂肪分布不均匀,可能造成患者腿纹不对称的情况。此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二、疾病因素: 1、髋关节发育不良: 大多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常出现患肢较短,健肢正常的症状,也会导致双下肢不一样长,出现双腿腿纹不对称的情况,还会伴随步态异常、腰椎前凸症状。若患者并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骨关节炎,严重时影响正常生活。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佩戴矫正器治疗,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且佩戴矫正器效果不佳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2、髋关节脱位: 若患者发生髋关节单侧脱位时,一侧股骨头从髋臼内脱出,臀肌向上牵拉下肢,导致患侧下肢比正常一侧略短,双腿不一样长,出现腿纹不对称的情况,还会伴随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此时若患者不及时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坐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患者可以通过骨科复位或者手术等方式治疗,一般恢复效果良好。 因此若患者发现腿纹不对称时,应及时到医院小儿骨科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如有不适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3852
33
2024-06-24
小孩膝盖疼是什么原因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小孩膝盖疼可能是由于骨骼发育等非疾病因素导致,也可能与缺钙、外伤、滑膜炎、膝盖骨折、骨肿瘤以及其他等疾病因素有关。 一、非疾病因素: 由于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就会因骨骼的自然生长、拉伸,导致膝盖部位疼痛,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过于担心。另外,如果小孩在发生膝盖疼之前有过长跑、深蹲等运动史,应该考虑是过度运动导致的乳酸堆积引起,可以保持充分休息,还可进行热敷等,可以帮助缓解。 二、疾病因素: 1、缺钙: 由于小孩挑食或饮食不均衡,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钙元素缺乏,进而使骨骼的生长受到限制,可出现膝盖疼痛、小腿抽筋等情况。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小孩服用维生素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外伤: 若小孩由于外力撞击导致膝盖有磕碰,可能会引起膝盖周围的软组织受损,进而导致疼痛。此时可以通过冷敷、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药物进行治疗。 3、滑膜炎: 如果小孩膝关节受凉或活动量大等原因,可能会使膝关节内的滑膜水肿并出现炎症,此时小孩就会因炎症的刺激而出现膝盖疼痛的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膝盖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家长遵医嘱给小孩使用滑膜炎颗粒、滑膜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膝盖骨折: 由于高处跌落等原因导致小孩膝盖骨折后,可能会导致膝盖剧烈疼痛。建议针对轻度的膝盖骨折,可以采取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方式进行修复,而如果膝盖骨折比较严重,建议及时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 5、骨肿瘤: 是指在多种内在或外在因素刺激下,骨组织细胞或附属于骨组织细胞异常分化与增生而形成的肿瘤。出现后会因骨肿瘤的不断生长导致小孩膝盖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可出现疼痛症状。建议确诊后,及时配合医生采取手术切除等方式进行治疗。 6、其他原因: 如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髋关节结核、骨髓炎、白血病等,也会导致小孩出现膝盖痛的症状,建议根据具体原因为其进行相关治疗。 由于引起小孩膝盖疼的病因较多,因此出现这种症状并逐渐加重后,可前往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在配合医生进行CT、X线等检查后,明确具体原因并进行对因治疗。
4536
395
2024-06-21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多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会出现烦躁、夜间哭闹、多汗等,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 佝偻病全称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可出现神经性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易激惹、多汗、烦躁、夜间哭闹等,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还可以出现头发稀疏,可形成枕秃的表现。另外由于钙质的缺乏,婴幼儿出牙的时间要比同龄人要晚,还可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在站立时容易摔倒。另外随着生长发育,可表现为四肢比较短小,头比较大,前额明显突出,整体生长不协调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通常是由于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所表现的以全身骨骼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日晒少、吸收障碍,或者是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导致摄入不足等引起。婴幼儿生长速度较快,通常需要较多的维生素D,而体内的维生素D储备相对不足,便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于出现佝偻病早期症状的患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治疗,症状将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而造成典型的骨骼改变。 对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的患儿,家长要及时带其前往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血生化、骨质检查、X线检查等,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AD软胶囊、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另外要注意坚持每日户外活动,勤晒太阳,也可以辅助治疗疾病。
3190
148
2024-06-21
儿童佝偻病能治好吗
范竟一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儿童佝偻病是有可能治好的。通常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由于骨质发育需要补充足量的钙质,如果在儿童时期补钙不足,外部的光照摄入不足,此时骨质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引起佝偻病。表现为儿童易哭闹、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发育延迟、肌肉无力等症状。 大部分儿童佝偻病都可以治愈,由于儿童时期骨质可塑性强,所以轻度的佝偻病通过及时用药,如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2软胶囊、葡萄糖酸钙片等,骨质还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大部分儿童佝偻病属于轻型,所以说大部分儿童佝偻病是可以治好的。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促进佝偻病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查体和调整治疗方案,儿童平时适量运动和多晒太阳,也可以促进佝偻病的恢复。 如果佝偻病症状严重或者治疗不及时,患者缺钙时间过长、缺钙过于严重,则骨质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形态异常,超过自我修复的能力,此时儿童佝偻病就很难治好。此外,慢性呼吸道感染、肾脏疾病等也有可能引发儿童佝偻病,建议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及时到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建议在2岁后,要注意给儿童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质,也可以适当晒太阳。
3920
463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