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科室相关科普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哪个止痛效果好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适用范围略有不同外,止痛效果、作用机制相似,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但不可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布洛芬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以及混悬液等剂型,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应用后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偏头痛、牙痛、神经痛、痛经等,还可治疗感冒所致的发热。双氯芬酸钠常见为胶囊剂,同样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转化、合成,进而止痛、退热等,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 两种药物均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但由于两者作用机制、治疗目的等都基本相同,一起服用可能会加大药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只选择一种即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服用后都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出现恶心、腹痛、反酸等不适,故可遵医嘱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应用后如果止痛效果不佳,也不可以擅自增加药量或联用药物,需到医院疼痛科就诊,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尽可能减轻机体不适。
3814
107
2024-06-14
止痛针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针的副作用,有可能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症状,并且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打止痛针之后的副作用也存在差异。 1、胃肠功能紊乱: 通过注射止痛针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但注射完之后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若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止痛针,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穿孔等损伤。 2、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人在注射止痛针之后,止痛药物可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可能会对神经造成刺激作用,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并且还伴有精神兴奋等症状。 3、过敏反应: 如果自身是属于过敏体质,在使用药物之后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情况,可能会导致皮肤上起红疹,出现瘙痒、红肿、烧灼感等现象。 4、肝肾功能损害: 止痛针注射后,一般需要通过肝、肾代谢,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现象,可表现为转氨酶增高,以及肌酐、尿素氮增高。 5、其他副作用: 长期注射止痛针可能会出现成瘾性,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即镇痛效果会随着肌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需要到医院疼痛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视诊、血常规检查,并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能够转移疼痛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使用止痛针。
3678
348
2024-06-14
止痛药可以持续多久
何亮亮
副主任医师
疼痛科
由于止痛药的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以及个人体质不同,止痛药的持续时间会存在一定差距,止痛药往往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中成类止痛药等,其具体药物也会有一定时间差别。 1、非甾体抗炎药: 临床上止痛药有口服剂,比如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此类止痛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用药后可以治疗患者各部位疼痛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发烧症状,一般非缓释剂类药物,可以持续4-6个小时,缓释剂类药物会作用时间长一些,有时可持续12小时。 2、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 比如盐酸曲马多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等,此类药物起效时间短,通常5-15分钟起效,吸收完全。止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大约在12个小时以上,用药之后能够起到强效的镇痛作用。 3、阿片类止痛药: 比如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可以通过阿片受体激动作用,使得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止痛72小时左右,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大多可以持续6-8个小时,而且也与用药剂量有关,如果剂量较小,间隔用药时间会缩短。 4、中成类止痛药: 如复方三七胶囊、元胡止痛胶囊等,此类药物活血止痛,起效较慢,通常作用时间约4-6小时,适宜存在血瘀患者使用。 对于部分患者在使用止痛药治疗疾病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身体乏力等症状。如果患者在使用止痛药出现了严重不适,还需及时停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2201
145
2024-06-14
止痛片能维持几个小时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片药物种类、剂型较多,不同的止痛片所维持的时间会有一定差异,多数情况下可维持在4-8小时,部分药物最长可维持12小时。 1、维持4-8小时: 常见药物包括活血止痛片、元胡止痛片等,通过服用止痛片类药物,能够减轻机体疼痛不适症状。需要注意中成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相对缩短,有可能不足4小时;而西药如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通常作用时间会有所延长,尤其是吸收较为耗时,甚至可能维持8小时左右。 2、持续12小时: 对于缓释片类西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释效果较强,此药效作用时间较长,一般会持续12小时左右。 对于止痛药物的应用,建议需要听从医生指导,不要自己盲目用药,也不要随意地增减药物剂量,以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除止痛片剂型外,也有胶囊剂、注射剂、贴敷剂等,维持止痛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需结合自身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药效。如果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停止用药,严重时还需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对机体产生的损害。
3544
273
2024-06-14
止疼药有依赖性吗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大部分止疼药短期使用没有依赖性,但长期服用止疼药可能会产生生理与心理依赖,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如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刺激等;而部分止痛药本身使用后即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临床上常见的止痛药有非甾体类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胶囊,同时还有中枢类镇痛药,比如复方曲马多片,解痉止痛药物比如颠茄片,以及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等,服用止痛药以后能够起到镇痛的作用。通常非阿片类止痛药长期、大剂量服用、具有一定的生理依赖性,而且因为服用止痛药并不能够将疾病彻底治愈,只是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当再次出现疼痛后会首先想到服用止疼药,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依赖。而阿片类药物使用后即可引发明显的药物依赖性,而且可呈剂量依赖,甚至可引发药物成瘾。 止疼药通常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或抑制神经末梢的传感系统,从而起到止疼的作用。如果停用药物之后还会引起身体继续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感。同时长期服用止痛药,还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比如会刺激胃部黏膜,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反酸、嗳气等症状。而且长期服用止痛药还会损伤患者的肝肾,加重肝肾负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止痛药有一定的依赖性。 如果患者在服用止痛药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治疗,患者在服用止痛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饮酒,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3306
321
2024-06-14
止疼片有什么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疼片一般是指止痛片,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依赖性、胃肠道损伤、肝脏受损、肾功能受损、中枢神经刺激等。止痛片常见包括盐酸吗啡片、去痛片、元胡止痛片、活血止痛片、胃舒止痛片等,在身体出现疼痛症状后,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 1、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止痛片中的药物成分过敏,服药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出现。 2、依赖性: 部分止痛片在使用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快感,如盐酸吗啡片,可能会造成精神依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3、胃肠道损伤: 止痛片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直接对胃部黏膜造成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胃出血情况。 4、肝脏受损: 止痛片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超过药物说明书剂量使用止痛药会加重肝脏负担,还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 5、肾功能受损: 部分止痛片可能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肾乳头坏死以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6、中枢神经刺激: 部分止痛片主要是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而发挥镇痛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晕、眩晕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7、其他方面: 止痛片中的去痛片,其中含有氨基比林,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致中性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止痛片还可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发生率增高,身体表面出现伤口后,出血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止痛药副作用较多,建议患者前往疼痛科就诊,由医生通过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明确具体病情后,合理使用止痛药。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止痛类药物,因为使用后体内疼痛症状会减弱,如果在不明确具体病情时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会隐藏病情,容易出现延误治疗、误诊等情况。
4080
337
2024-06-14
止疼药哪个效果好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临床常用的止痛药分为非阿片类止痛药、弱阿片类止痛药、强阿片类止痛药三类,止痛效果逐渐增强。但在使用此类药物前需要遵循医生指导,不要随意使用药物。 1、非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此类药物适合缓解日常头疼或痛经等轻、中度疼痛,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2、弱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药物有磷酸可待因片、盐酸曲马多片等,此类药物适合缓解手术后疼痛、带状疱疹导致的疼痛等中度疼痛,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头疼等。 3、强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有盐酸吗啡片、盐酸羟考酮片等,此类药物适合在弱阿片类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时使用,可缓解癌症导致的疼痛。虽然这种药物止痛效果最好,但因其使用后易上瘾,通常在有其他选择时不会使用这种药物,其他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疼痛的症状,需要及时前往疼痛科就诊,以免隐藏病情,延误治疗。治疗期间尽量做到饮食清淡,避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138
418
2024-06-14
止痛药一天最多吃几粒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一天最多吃几粒不能完全确定,因为药物的剂量大小不一样,而且止痛的药物分为很多种,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用药的时候必须严格听从医生指导,不可以过量服用。 1、布洛芬胶囊: 一般1粒药物剂量为0.2g,属于比较常见的止痛药,成人用量在一次1粒,如果疼痛持续不退,可在4-6小时后再服药一次,一天最多吃4粒。 2、对乙酰氨基酚片: 一般1粒药物剂量为0.5g,如果是6-12岁儿童,一次应吃半粒。1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一次吃1粒,如果疼痛持续不退,可在4-6小时后再服药一次,6-12岁儿童一天最多吃2粒,1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一天最多吃4粒。 3、氨基比林咖啡因片: 一般1粒药物含有氨基比林0.15g,咖啡因40mg。服用时一天3次,每次1-2 粒,一天最多吃6粒,如果是儿童或特殊人群,应遵医嘱根据具体情况服药。 4、去痛片: 一般1粒药物含氨基比林150mg、非那西丁150mg、咖啡因50mg、苯巴比妥15mg,可在疼痛出现时服用,一次1-2粒,一日1-3次,一天最多吃6粒。 5、盐酸吗啡片: 通常该药物1粒的规格为30mg,一天最多只能服用100mg,也就是3粒。 6、复方阿司匹林片: 一般1粒药物含乙酰水杨酸0.22g、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35mg。药物使用方法为一次1-2粒,1日3次,一天最多吃6粒,应在饭后服药。 7、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一般1粒药物剂量为0.1g,该药物一天最多吃1粒。 8、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通常该药物的规格为每粒0.1g,一般服药方法为每日早晚各一次,一次服一粒。如果疼痛持续不退或对止痛效果不满意,可增加至每次1.5粒或2粒,每日两次,一天最多吃4粒。 9、氨酚羟考酮片: 一般1粒药物含盐酸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服药剂量为每6小时服用1粒,一天最多吃4粒。 10、氨酚曲马多片: 一般1粒药物含盐酸曲马多37.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可根据疼痛情况按照每4-6小时服用1-2粒的剂量使用,一天最多吃6粒。 11、氨酚待因片: 一般1粒药物含对乙酰氨基酚0.5g、磷酸可待因8.4mg。服药剂量为每次1-2粒,一日3次,如果是癌症疼痛可一次2粒,一日3次,7-12岁儿童一次0.5-1粒,一日3次。成人一天最多吃6粒,7-12岁儿童一天最多吃4粒。 止痛药在服用的时候通常是间隔4-6个小时的时间服用一次,如果疼痛不是特别严重,需要把时间向后延迟。如果服用止痛药物过多则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对肠胃产生严重刺激,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3404
16
2024-06-14
止疼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疼药一般建议在饭后服用,因为大多数止疼药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发恶心、呕吐、胃痛等,而饭后服用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不适症状。 止疼药的种类比较多,包括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解痉止痛药、抗焦虑止痛药等,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酚曲马多片、盐酸吗啡片、消旋山莨菪碱片、地西泮片等药物。止疼药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性,甚至会造成胃黏膜损伤,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肠穿孔,严重危及到患者健康。止疼药建议在饭后服用,能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也能减少消化道出血、胃肠穿孔出现的概率。另外,患者服用止疼药后也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这些食物也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患者出现头痛、神经痛、骨关节痛、软组织疼痛时,可到医院的疼痛科就诊,通过触诊、X线平片或CT检查等明确诊断,然后遵医嘱服用止疼药治疗。
3330
58
2024-06-14
止痛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吃多了可能会出现刺激胃肠道、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白细胞生成、出现过敏反应、止痛效果减退、产生药物依赖性等问题,建议患者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 1、刺激胃肠道: 止痛药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大量摄入止痛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黏膜损伤,或者引起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情况,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还可能会造成溃疡、出血甚至是穿孔的情况。 2、影响肝肾功能: 止痛药一般通过肝、肾代谢排出,长时间大量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转氨酶升高,或者出现药物性肝炎的情况,还会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不全甚至是衰竭的情况。 3、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止痛药的种类较多,如果服用的是水杨酸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片等,可能会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合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出血倾向。 4、减少白细胞生成: 部分止痛药可能会引起白细胞生成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如安乃近片、保泰松片、吲哚美辛胶囊等。 5、出现过敏反应: 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部分患者会对止痛药中的成分过敏,引起过敏性皮炎或者皮疹等情况,例如美洛昔康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也可能会引起哮喘、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等现象。 6、止痛效果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止痛药以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止痛效果下降,并由于耐药性或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患者逐渐需服用更大剂量的药物。 7、产生药物依赖性: 尤其是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能够快速起到止痛作用,如果停药疼痛症状就会加重,使患者疼痛难忍,从而造成药物依赖性或成瘾性。 止痛药物属于处方药,甚至是毒麻药物,且不同的止痛药物适应证不同,用法、用量也不同,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则建议患者去往医院的疼痛科就诊,进行问诊等检查,以明确引起疼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用药。
4388
128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