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科室相关科普
手脚冰凉还出汗是怎么回事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手脚冰凉还出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身体症状表现,其成因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以及阴阳平衡等密切相关。这一症状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阳气不足、气血亏虚、肝气郁结等。 1、阳气不足: 阳气在人体中起着温煦的作用,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尤其是脾肾阳虚,阳气无法有效地到达四肢末端,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肢体;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无法充养四肢。而汗液的排泄与阳气的固摄功能相关,阳气不足,对津液的固摄能力减弱,导致津液外泄,从而出现手脚出汗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手脚不仅冰凉,而且汗出清稀,同时还可能伴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2、气血亏虚: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能载气。当气血亏虚时,血液无法充分濡养四肢,就会出现手脚冰凉。气对津液具有固摄作用,气血不足,气的固摄功能下降,导致津液不固,进而手脚出汗。气血亏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不节,长期营养摄入不足,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以及过度劳累,劳则气耗,损伤人体正气,最终导致气血亏虚,出现手脚冰凉且出汗的症状。患者可能还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表现。 3、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肝气郁结时,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阳气不能正常布达于四肢,就会出现手脚冰凉。同时,肝郁化火,火热之邪逼迫津液外泄,可导致手脚出汗。情绪因素是导致肝气郁结的常见原因,长期的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使肝气失于疏泄,进而引发这一系列症状。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情绪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等表现。 另外,如果湿热之邪蕴结于体内,阻滞气机,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可导致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出现手脚冰凉。而湿热之邪逼迫津液外出,又会引起手脚出汗,且这种汗出往往较为黏腻。 应对手脚冰凉还出汗的方法 在饮食上,阳气不足者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核桃等,以温补肾阳;气血亏虚者宜选择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肝气郁结者可适当食用疏肝理气的食物,如佛手、玫瑰花、陈皮等;湿热内蕴者则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中医调理方法也有显著效果,对于阳气不足和气血亏虚者,可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以温通经络、补益气血;肝气郁结者,可按摩太冲穴、膻中穴等,以疏肝理气;湿热内蕴者,可尝试拔罐、刮痧等方法,以清热利湿。
978
59
2025-04-25
男性夜间盗汗怎么回事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夜间盗汗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病症,在中医理论中,其反映了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的状态。尤其对于男性而言,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这一现象,比如阴虚火旺、心血不足、邪热郁蒸等。 1、阴虚火旺: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相互制约,维持着动态平衡。当阴虚时,阴液无法有效制约阳气,阳气相对偏亢,虚火内生。夜晚阳气入阴,阴虚者此时阳气更显亢盛,虚火逼迫津液外泄,从而出现夜间盗汗,常伴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心血不足: 心主血脉,若因久病体弱、失血过多或劳心过度等原因,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汗液不固,也会出现夜间盗汗,此类盗汗常伴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状。 3、邪热郁蒸: 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湿热之邪郁蒸体内,迫使津液外泄,从而出现夜间盗汗。此类盗汗常伴有肢体困重、胸脘痞闷、口苦口黏、小便黄赤等症状,调理应以清热利湿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男性夜间盗汗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在调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个人体质、症状表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若盗汗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男性夜间盗汗的日常应对方法 1、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夜晚是人体阴气生长和阳气潜藏的时段,良好的作息有助于阴阳平衡的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加重盗汗症状。此外,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兴奋,以免扰动阳气,加重出汗。 2、饮食宜忌: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助热生火,加重盗汗症状。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负担。
1429
54
2025-04-25
汗蒸的好处与坏处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汗蒸是一种通过高温环境促使人体出汗,以达到调理身体目的的养生方式。其借助温热之力,使人体腠理疏松,气血运行加速,从而产生一系列对身体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好处,也存在潜在的坏处,如促进气血运行、损耗津液等。 1、好处: 促进气血运行:气血在人体经络中周流不息,滋养着脏腑组织。汗蒸时,高温环境使得人体血管扩张,气血运行速度加快。这有助于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使气血能够更顺畅地抵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为脏腑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其正常功能。对于一些因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适当汗蒸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散寒祛湿:寒邪和湿邪是中医认为的两种常见致病因素,常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汗蒸过程中,人体大量出汗,随着汗液的排出,体内的寒邪和湿邪也能随之排出体外。寒邪得热则散,湿邪遇温则化,通过汗蒸的温热刺激,可驱散体内的寒邪,化解湿邪,改善因寒湿阻滞引起的关节疼痛、身体困重等症状。 2、坏处: 损耗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滋养和濡润作用。汗蒸时,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津液过度流失。若频繁汗蒸或汗蒸时间过长,津液损耗过多,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的症状。对于本身就阴虚体质,体内阴液相对不足的人来说,过度汗蒸更易加重阴虚症状,导致身体不适。 损伤阳气:虽然汗蒸能促进气血运行,但过度汗蒸会使人体出汗过多。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伤心气,进而影响阳气的生成和运行。长期过度汗蒸,可能导致阳气亏虚,出现畏寒怕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阳气不足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者,他们的阳气相对较弱,更要谨慎汗蒸,避免阳气受损。 中医认为汗蒸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在进行汗蒸时,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控制汗蒸的频率和时间。对于身体健康的人,适当汗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散寒祛湿,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汗蒸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对于体质特殊或患有疾病的人群,更要谨慎选择汗蒸,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适合汗蒸的人群 比如寒湿体质者,这类人群体内寒湿之邪较重,常表现为肢体困重、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汗蒸的温热作用能够有效散寒祛湿,通过出汗将体内的寒湿之邪排出体外,改善身体的寒湿状态,缓解相关症状。 还有气血不畅者,气血不畅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如肢体麻木、疼痛、头晕等。汗蒸能够促进气血运行,使气血在经络中更顺畅地流通,为身体各部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人,适当汗蒸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不适症状。 对于轻度肥胖者,中医认为,肥胖多与体内痰湿积聚有关。汗蒸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同时通过出汗排出体内的痰湿之邪。
941
38
2025-04-25
指压板真的能减肥吗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指压板是一种表面布满凸起颗粒的健身用品,人在上面行走或站立时,颗粒会对足底穴位及反射区产生刺激。从中医视角来看,指压板对于减肥有一定的潜在作用,但并非能单纯依靠它实现显著减肥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顺畅与否,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足底分布着多条重要经络,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当在指压板上活动时,凸起颗粒刺激足底,可激发经气,促使气血运行更为通畅。气血得以更好地周流全身,有助于各个脏腑组织的正常运作,从而提升新陈代谢水平。 新陈代谢加快后,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脂肪的分解与消耗,对减肥有积极意义。例如足少阴肾经与人体的生殖、泌尿等系统功能相关,刺激此经络可调节相关脏腑功能,增强整体代谢能力。 足底存在与人体各脏腑对应的反射区,刺激这些反射区能够通过经络传导,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以脾胃为例,脾胃在中医理论中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调,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液代谢会受到影响,易导致痰湿内生、脂肪堆积。 刺激足底脾胃的反射区,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使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减少痰湿生成,避免多余脂肪的积累,间接助力减肥。同样,刺激其他脏腑的反射区,如肝脏、肾脏等,可调节这些脏腑的功能,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整体的代谢与排毒,对减肥起到辅助作用。 此外,长期使用指压板刺激穴位,有助于改善人体的体质。对于一些痰湿体质、阳虚体质等易胖体质的人群,可通过调节气血、温阳散寒、化痰祛湿等作用,改变身体内环境,使体质向更健康、更有利于代谢的方向发展,进而对减肥产生积极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指压板对减肥的作用是有限的,且需要长期坚持并配合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指压板刺激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中医视角下的减肥方法 1、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消耗热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可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提高身体代谢率。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能激发阳气,增强身体活力,持续运动可消耗大量热量,燃烧脂肪。 2、中药调理: 对于痰湿体质者,可选用化痰祛湿的方剂,帮助去除体内痰湿,调节身体代谢。对于胃肠积热型肥胖,可使用清热泻火、通腑导滞的中药,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积滞,减少热量吸收。还可饮用一些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茶饮,如荷叶茶,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其含有的成分有助于分解脂肪、降低血脂。
900
17
2025-04-25
肾虚恢复的表现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水液代谢及骨骼、脑髓等的滋养起着关键作用。肾虚恢复意味着肾脏的功能逐渐从虚弱状态向正常水平回升,身体各方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积极变化,比如精神状态改善、性功能恢复、骨骼及腰膝状况好转等。 1、精神状态改善: 肾虚时,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脑髓,常使人精神萎靡、疲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随着肾虚的恢复,肾精逐渐充足,脑髓得到滋养,人的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表现为精力充沛,日常活动不再轻易感到疲倦,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思维更加敏捷,记忆力也有所提升,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性功能恢复: 肾主生殖与性功能。对于男性而言,肾虚可能导致阳痿、早泄、遗精等性功能障碍。在恢复过程中,肾阳逐渐振奋,肾阴得以滋养,性功能逐步改善,勃起功能增强,性生活质量提高,遗精等异常现象减少。女性肾虚时,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肾虚恢复后,月经周期趋于规律,经量恢复正常,生殖系统功能改善,备孕成功的几率增加。 3、骨骼及腰膝状况好转: 肾主骨生髓,肾虚常引发腰膝酸软、疼痛,甚至骨质疏松等问题。当肾虚逐渐恢复,肾脏对骨骼的滋养功能增强,骨髓充盈,骨骼密度提升。腰膝部位的酸软、疼痛感减轻,活动时更加灵活,耐力增强,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不再感到吃力,甚至能参与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虚时,肾脏对水液的蒸腾气化功能失常,可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或水肿等症状。随着肾虚的恢复,肾脏的气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水液代谢得以重新平衡。尿频、尿急现象减少,夜尿次数恢复正常,身体水肿情况逐渐消退,尿液的排泄量和排泄规律趋于正常,身体的水液分布和代谢处于健康状态。 改善肾虚的方法 改善肾虚,可从多方面着手。饮食上,根据肾虚类型选择食物。肾阳虚者,多吃温热补肾食物,如肉桂、鹿茸、韭菜等,以温补肾阳。肾阴虚者,食用滋阴补肾食物,如黑芝麻、桑葚、枸杞等,滋养肾阴。 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肾脏功能。中医调理方法效果显著,肾阳虚者,可艾灸肾俞、命门等穴位,温补肾阳;服用补肾阳药物。肾阴虚者,按摩太溪、涌泉等穴位,滋阴补肾;服用滋阴补肾药物。 此外,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足部,避免寒邪入侵损伤肾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不良情绪会影响肾脏功能。可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促进肾虚的改善。
1179
1
2025-04-25
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的区别在哪里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肝肾阴虚指的是肝脏和肾脏的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证候;肝肾阳虚则是肝脏和肾脏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弱,虚寒内生的一类证候。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病因差异、症状不同、舌象脉象差异等。 1、病因差异: 肝肾阴虚多由久病失调,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持续损耗肝肾之阴;或情志内伤,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化火伤阴;又或者过服温燥药物,导致阴液被劫。这些因素致使肝肾阴液逐渐亏损,无法滋养脏腑。而肝肾阳虚,常因禀赋不足,先天阳气虚弱;或年高肾亏,随着年龄增长,阳气自然衰退;以及久病及肾,其他脏腑病变日久累及肾脏,损伤阳气;还有过度劳累、房劳过度等,损耗阳气,最终导致肝肾阳气虚衰。 2、症状不同: 肝肾阴虚患者常见腰膝酸软,伴有隐隐作痛,这是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濡养腰膝。头晕耳鸣症状较为突出,因肝肾阴虚,髓海失养。目涩畏光,视物模糊,是因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无法滋养眼睛。还会出现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脚心以及胸口感觉发热,尤以午后或夜间明显,部分人伴有潮热盗汗,睡眠时出汗,醒来汗止。而肝肾阳虚患者,腰膝酸软常伴有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这是阳虚不能温煦腰膝所致。畏寒肢冷,比常人更怕冷,尤其下肢发凉明显。精神萎靡,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振奋精神。男性可能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则可能出现宫寒不孕,这都是肾阳不足影响生殖功能的表现。 3、舌象脉象差异: 从舌象来看,肝肾阴虚者舌红少苔或无苔,舌红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少苔或无苔则表明阴液亏损。而肝肾阳虚者舌淡胖,舌苔白腻,舌淡体现阳气不足,胖大是阳虚水湿不化,舌苔白腻进一步说明体内有寒湿之邪。脉象上,肝肾阴虚多为细数脉,细脉反映阴血不足,数脉表示体内有热,阴虚生内热。肝肾阳虚的脉象多为沉迟无力脉,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无力脉显示阳气虚衰,鼓动血脉运行的力量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自身身体变化,若出现疑似肝肾阴虚或阳虚的症状,不要自行判断,需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对于已出现肝肾阴虚或阳虚的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的应对方法 肝肾阴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类药物,其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对肝肾阴虚有较好调理作用。若阴虚火旺明显,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类,增强滋阴降火之力。饮食上,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黑芝麻,可补肝肾、益精血;枸杞,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油腻等易伤阴的食物。 肝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类,温补肾阳,改善肝肾阳虚症状。右归丸类药物也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阳虚较严重者。饮食上,多吃温热性、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能温中健脾、补肾壮阳;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核桃,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功效。
1396
99
2025-04-25
柚子会上火吗
胡国恒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一般从中医的性味归经理论来看,柚子并不属于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上火在中医里常指人体阴阳失调,内火旺盛,出现如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大便干结等一系列症状,而柚子的特性并不倾向于助长体内的火热之邪。 人体的体质存在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食用柚子后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对于体质平和的人,适量食用柚子通常不会引起上火的症状,身体能够正常地消化和吸收柚子的成分,不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 然而,对于一些体质偏虚寒的人来说,虽然柚子本身不易上火,但如果食用过量,可能会加重体内的虚寒之气。因为这类人的身体阳气相对不足,脾胃功能也较弱,过多食用柚子后,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上火,而是由于体内虚寒加重所导致的。 而对于体质偏燥热的人,柚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水果选择。其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体内的燥热之气,使身体的阴阳趋向平衡,并不会引发上火症状,反而有助于缓解一些因体内燥热而产生的不适。 如果在食用柚子后,身体出现了如上述类似上火或其他不适的症状,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就诊,以便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体质和症状准确判断病情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治疗,避免因忽视而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食用柚子的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食用量: 日常生活中无论何种体质,都不宜一次性大量食用柚子。即使是适合食用的人群,过量食用也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影响脾胃功能。 2、注意与药物的关系: 在服用中药期间,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时,最好咨询医生是否可以食用柚子。因为柚子可能与某些中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的发挥。 3、注意特殊人群: 老人和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食用柚子时应更加注意控制量,并且要细嚼慢咽,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1067
19
2025-04-25
补气血的食物排行榜前十名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并不存在补气血食物排行榜前十名的说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气血亏虚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所不同,对食物的吸收和反应也不尽相同。比如同样是补气血,阳虚体质者与阴虚体质者适宜的食物就有差异。因此,不能单纯按照统一标准来对补气血食物进行排名。常见且有效的补气血食物主要有红枣、桂圆、猪肝等。 1、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枣能“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气血的化生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红枣能够健运脾胃,为气血生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可将红枣直接食用,或者与桂圆、枸杞一同煮粥,不仅美味,补气血效果也更佳。 2、桂圆: 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心主血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桂圆对心脾的滋养,能够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人们可直接食用桂圆,也能将其与莲子、糯米熬制成桂圆莲子粥,对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猪肝: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肝藏血,食用猪肝能以脏补脏,起到补肝养血的功效。它富含铁元素,可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导致的气血不足。烹饪猪肝时,可做成猪肝菠菜汤,菠菜同样具有滋阴平肝、助消化的作用,二者搭配,补气血的效果更为显著。 气血充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食用适宜的食物进行补气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日常坚持食用这些食物,对改善气血状况、增强体质大有裨益。 中医治疗气血不足的方法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气血不足的重要外治法。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等穴位。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刺激它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滋补肝肾、健脾养血;气海可培补元气,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血海则能养血活血。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补气血的目的。推拿同样以这些穴位为重点,通过按摩、揉按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辨证用药。若为心脾两虚,常用归脾汤,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等可健脾益气,龙眼肉、酸枣仁等能养血安神;若是气血两虚,八珍汤较为合适,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前者补气,后者补血,二者合用,气血双补。
694
22
2025-04-25
秦艽泡水喝能壮阳吗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秦艽泡水喝并不能壮阳。男性若存在肾阳不足的问题,不应寄希望于秦艽泡水来改善。在寻求壮阳或调理身体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中医的专业理论与指导,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药材,避免盲目尝试,耽误身体调理。 秦艽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典籍中有着详细记载。其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从中医理论里的性味归经角度出发,秦艽的药性特点决定了其与壮阳并无关联。归经主要涉及的胃、肝、胆经,与主管生殖、肾阳的肾经不同,表明秦艽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作用靶点并非与壮阳相关的脏腑。 在传统中医应用中,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病症。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时,秦艽能发挥其祛风湿、止痹痛的特性,缓解患者痛苦。 但对于肾阳不足引发的诸如阳痿、早泄、腰膝冷痛等症状,秦艽却无能为力。因为其功效本质在于疏通经络、清除体内湿邪与虚热,并非温补肾阳。 对比真正具有壮阳功效的中药材,差异就更为明显。如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对于肾阳亏虚导致的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等有显著效果,因其温热之性可直接作用于肾脏,补充肾阳。 锁阳同样性温,味甘,归肝、肾、大肠经,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能有效改善肾阳不足的身体状态。而秦艽性味平和,且主要作用方向并非针对肾阳,无法像这些壮阳药材一样,对肾阳起到温煦、补益的作用。 壮阳有哪些方法 1、食用韭菜籽: 韭菜籽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可温补肾阳,日常可炒熟后研末服用; 2、练习五禽戏: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激发身体阳气; 3、按摩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经常按摩能益气助阳,促进阳气在体内的生成与运行; 4、饮用枸杞茶: 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长期用其泡水饮用,可滋补肝肾,对肾阳有一定滋养作用; 5、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为人体阳气的重要生发点,艾灸此处能温补肾阳,提升身体阳气水平; 6、睡前泡脚: 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刺激足底穴位,引火归元,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阳气潜藏与生发。
1271
13
2025-04-25
男人喝羊杂汤能壮阳吗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男人喝羊杂汤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壮阳。中医理念中,壮阳关键在于增强人体阳气,特别是肾阳,以此改善性功能、提升生殖能力。羊杂汤由羊的内脏等食材熬制而成,从其食材特性及中医理论来看,具备辅助壮阳的作用。 羊杂汤所用食材多有温热之性。羊性温,羊杂作为羊身体的一部分,继承了羊的温热特性。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对生殖功能及各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 羊杂汤的温热之性,可入肾经,补充肾阳。肾阳充足,能促进生殖之精的化生,增强性欲,提升勃起功能,对因肾阳亏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生殖能力下降等问题有一定改善作用。如肾阳不足者常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低下等症状,适量饮用羊杂汤,可借助其温热之力,温暖肾阳,缓解不适,辅助提升性功能。 从脾胃与阳气的关系来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能将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为全身脏腑包括肾脏提供滋养。羊杂汤不仅性温,还富含营养,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饮用羊杂汤可滋养脾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脾胃功能良好,气血生成充足,能间接滋养肾精,为肾阳的充实提供物质基础。肾精充足,肾的封藏功能得以稳固,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与性功能。因此,羊杂汤通过滋养脾胃,间接对壮阳起到辅助作用。 壮阳的方法 1、中药调理: 依个体体质与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中药。如肾阳虚者,可使用巴戟天、仙茅等温热性药材,温补肾阳,增强肾的功能,提升阳气; 2、运动锻炼: 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以腰部为中心进行锻炼,可固护肾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阳气。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不感疲劳为宜; 3、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志易致肝郁气滞,影响阳气运行。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使气机调畅,利于阳气的生发与运行。
977
3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