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室相关科普
小孩腰穿大困扰,半年疼痛何时了?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腰穿,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或治疗方法,在特定情况下会为患者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在腰穿后一段时间内持续感受到腰部疼痛或不适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一些物理疗法,像是热敷、按摩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同时也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消炎止痛药,但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当然,除了软组织损伤,这种情况还可能是由于感染所致。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就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医生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抗生素等药物,来消除感染源,缓解疼痛。 如何应对腰穿后的腰痛? ✅物理疗法:热敷和按摩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痛的常用物理疗法。患者可以使用温毛巾进行热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2-3次。同时,轻柔的按摩也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具体的内容我给大家总结在图中了)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消炎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请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误用。 ✅观察与检查:如果腰痛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等其他可能的问题。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要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肉类、奶类、蔬果类等食物,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439
2024-06-21
小孩舌头上有白色的舌苔是什么原因
张玉玲
主任医师
儿内科
小孩舌头上有白色舌苔的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具体如下: 一、生理原因: 进食母乳或奶粉的小孩出现白色舌苔,可能是刚吃完奶后的奶渍残留在舌苔表面。可以适当喂温水,也可以用干净的无菌纱布蘸清水轻轻擦拭舌苔表面,这种白苔可以被擦掉。 二、病理原因: 1、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仅表现为白色舌苔,口腔其他部分的黏膜也可以出现白苔。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应用的奶具被白色念珠菌污染有关,积极给予抗真菌治疗后,舌苔表面的白苔就会逐渐消失; 2、积食:舌头表面出现白苔是由于出现积食、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所致,这种情况还可以伴有食欲下降、口腔有特殊酸腐的异味、胃腹胀满以及排便异常,如排出的大便有特殊酸臭的异味或大便秘结。需要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同时口服健脾化积药物,当积食症状消失后,舌苔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9.93万
2024-06-21
小孩为何不愿意去上学
张玉玲
主任医师
儿内科
小孩不愿意上学的原因主包括、分离焦虑症、学习困难或上学时觉得孤单寂寞,具体如下: 1、分离焦虑症:有的小孩不愿与家长分开,从而出现了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家长要多鼓励小孩在学校多交朋友、学到很多新知识,同时不要给予小孩过大的心理压力,不要过分苛求成绩。跟小孩讲好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小孩逐渐克服分离焦虑后就会愿意上学了; 2、学习困难:由于小孩对学习的东西不理解,不能正确记忆知识,从而导致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也可以引起不愿意上学; 3、小孩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老师态度过于生硬、对小孩要求严苛或经常批评小孩,导致小孩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引起不肯上学、不爱上学; 4、受欺负或觉得寂寞:部分小孩是由于在学校时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或是在同学中没有朋友总觉得孤独寂寞,从而引起不愿意上学的情绪。
1.63万
2024-06-21
儿童几岁开始换大牙
张玉玲
主任医师
儿内科
儿童的大牙一般指的是磨牙,一般第一磨牙的更换时间是10-12岁,第二磨牙的更换时间在11-13岁。第一磨牙就是平时所说的六龄齿,六龄齿通常是在6周岁左右时开始由乳牙换成恒牙,而且不会再继续更换。六龄齿已经是恒牙结构,所以六龄齿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般六龄齿逐渐生长出来后,建议儿童做窝沟封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发生龋齿的几率。因为六龄齿已经是恒牙结构,一旦发生龋齿不能再次更换,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咀嚼能力,影响进食、口腔卫生。因此牙齿更换时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吃完饭后及时漱口而且要经常刷牙,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龋齿的出现。
6.51万
2024-06-21
维生素D有儿童专用的吗?不同小宝贝怎么选?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会在脂肪组织内蓄积并产生毒性。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主要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起到预防作用。 📌维生素D有儿童专用的吗? 当然啦,维生素D也有儿童专用的版本哦!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厂家们还特意设计了适合儿童的口味和剂量呢。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会不方便,轻轻松松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产品啦!记得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来给孩子补充哦! 📌不同的小宝贝怎么选择维生素D? 很多家长会问该怎么给孩子维生素D,会让医生给推荐一下,其实大家从药店买,或者找医生开药都可以,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维生素D就行,都能起到补充的效果。维生素D有几款类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一下: 1️⃣滴剂: 滴剂形式的维生素D,便于控制剂量,适合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像是还没长牙的孩子,会给家长推荐这款,可以将维生素D滴剂滴入宝宝的口中,或者加入食物中一起食用。 2️⃣胶囊: 胶囊形式的维生素D通常含有较高的剂量,像是宝宝有缺钙、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而且宝宝年龄较大,可以自己吞咽、咀嚼食物的,会给家长推荐这种类型的,具体用药的剂量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吃。 3️⃣咀嚼片: 对于已经具备咀嚼能力的儿童,可以选择咀嚼片形式的维生素D,这种的很多都是保健品,用于日常补充维生素D足够了,而且有很多口味,像是橘子味🍊、草莓味等,孩子更容易接受。 除了补充维生素D制剂外,我们还会让家长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这里我专门总结了一张图,可以去看看哟,同时还要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会及时回复的。
495
2024-06-21
宝宝喉咙里有痰呼噜呼噜怎么办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宝宝喉咙里有痰有呼噜呼噜可能是支气管炎、感冒、鼻炎等疾病导致的,需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使用镇咳药、抗感冒药等,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以改善症状。 1、支气管炎: 宝宝因寒冷刺激、吸入花粉等,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导致喉咙有痰,有呼噜呼噜的响声,伴有干咳、喘息等不适。可以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颗粒、枸橼酸喷托维林糖浆等镇咳药,或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以改善病情。 2、感冒: 宝宝感染肺炎链球菌、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多并积聚在咽喉部,使得喉咙里有痰有呼噜呼噜,伴有发热、畏寒等。需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颗粒、感冒灵颗粒等药物,以缩短病程并减轻不适。 3、鼻炎: 宝宝身体抵抗力下降,受细菌、病毒等侵袭,鼻腔分泌物增多而出现鼻塞、流鼻涕等,分泌物倒流并滞留在咽喉部,也会有喉咙里有痰有呼噜呼噜的情况。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糖浆、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以减轻鼻腔部位不适。 4、其他: 宝宝喉咙里有痰有呼噜呼噜,还与鼻窦炎、肺炎、咽炎等疾病有关,需到小儿呼吸内科就诊,通过空心掌拍背排痰,重复2-3分钟。也可以使用雾化器治疗,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仍不能排痰的还可以借助吸痰器,也能促使痰液排出。 宝宝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饮食上可以在辅食中加入雪梨、百合等,对改善症状有辅助作用。日常中注意勤开窗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并避免受凉、劳累等,以免加重病情。
3444
431
2024-06-21
两岁半孩子发烧38.6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儿科
两岁半孩子发烧38.6℃,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也可能是肺炎、脑炎导致,还可能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 通常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摄取宿主身体内的营养完成自身的繁殖,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进而导致两岁半孩子出现发热、咽痛等相关症状。此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颗粒等药物退热,同时根据病原微生物选择针对性药物,如细菌感染导致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病毒感染导致可选择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 2、肺炎: 通常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作用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可使人体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而引起发热,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原发疾病,配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降温。 3、脑炎: 通常由于病原体感染的脑实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炎性细胞作用下,两岁半孩子局部或全身出现发热症状,还会伴有乏力、抽搐等不良现象,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 4、支气管炎: 病原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及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炎性改变,炎症因子在机体大量繁殖可影响机体的体温中枢,致使体温升高,出现两岁半孩子发烧38.6℃的情况,可使用罗红霉素颗粒、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治疗。 如果两岁半孩子发烧38.6℃,家长可以使用温热水擦拭其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帮助降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在24-26℃,也不要包裹太严而影响散热。若持续不能缓解或伴有上述其他症状,要及时带两岁半孩子去医院儿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情。
4676
379
2024-06-21
小孩风寒感冒吃什么药
张伟令
主任医师
儿科
小孩风寒感冒可以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进行治疗,比如中成药中的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风寒咳嗽颗粒等,西药中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 一、中成药: 1、风寒感冒颗粒: 主要由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组成。方中麻黄性味辛苦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利肺气以平咳喘,桂枝性味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同为君药。防风、白芷、紫苏叶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加强君药解表之力,为臣药,葛根解肌发表;陈皮、干姜理气和胃,散寒降逆;桔梗、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可有发汗解表、疏风散寒的作用。 2、荆防颗粒: 主要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组成的中成药,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作用,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可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使外感之邪得除;柴胡、枳壳、桔梗、川芎可调畅气机,宽中除滞,行血合营;茯苓化痰渗湿;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药性。一般用于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3、风寒咳嗽颗粒: 主要由陈皮、生姜、法半夏、青皮、苦杏仁、麻黄、紫苏叶、五味子、桑白皮、炙甘草组成,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的作用。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苦杏仁降气散结,润肺止痰,二药共奏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法半夏燥湿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味子宁心安神,止咳平喘;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常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宜所致的咳嗽。 4、其他: 比如解肌宁嗽丸、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通宣理肺丸、保婴丹等也可以用于治疗小孩风寒感冒。 二、西药: 比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属于很常见的一种西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流涕、发烧等症状,而风寒感冒是属于普通感冒的范畴,所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可以治疗小孩风寒感冒。 建议小孩在出现恶寒无汗、流清涕、咳嗽、咳白痰等风寒感冒的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小孩前往医院中医儿科或小儿内科就诊,然后中医儿科完善望、闻、问、切四诊,小儿内科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葱白粥、红枣生姜枸杞汤等。
4578
296
2024-06-21
新生儿身上有青块的原因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身上有青块的原因比较多,如胎斑、外伤、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等。对于新生儿身上的青块需要查明原因,才能找到正确处理方法。 1、胎斑: 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多数新生儿身上都会有,尤其是屁股上更常见,是由于黑色素沉着所致。对新生儿出现的这种胎斑,不需要特殊处理,大多数会随着新生儿的逐渐长大而消退。 2、外伤: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经过产道,受到产道的挤压,就会出现一些瘀斑,也就是青块。而且新生儿皮肤娇嫩,如果家长帮助新生儿洗澡时用力揉搓新生儿皮肤,也有可能留下局部淤青,这种情况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一般1-2周会逐渐消退。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对新生儿没有采取好保暖措施造成的一种病症,除了有身上青块外,还会出现反应能力低下、吮吸能力弱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纠正低温状态,使用温热的衣服、毛毯、热水袋等帮助复温,体温过低比如低于34℃者应尽快放到保温箱中复温。 4、凝血功能障碍: 是由于新生儿凝血因子活性较低造成的,可能与先天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感染等因素有关,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等治疗。 新生儿皮肤比较嫩,而且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护理不当就容易出现青块,如果还伴随瘙痒、丘疹等症状,也不能排除是由皮肤病引起。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如果皮损面积大或者影响新生儿进食、精神状态等,要尽快带新生儿到医院新生儿科就诊检查并处理。
4828
494
2024-06-21
六个月婴儿体温37.5发烧吗
晁占湖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6个月婴儿体温37.5℃,若为口腔测量或腋下测量属于发烧,若为肛门测量则属于正常温度。婴儿发烧常是由于外界环境以及机体免疫反应所引发,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 一、发烧: 1、外界环境: 口腔测量正常温度范围在36.3-37.2℃,腋下测量温度正常范围在36.0-37.0℃,此时婴儿体温37.5℃属于发烧,但升高幅度较小,可能是由于婴儿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同时室内温度过高,或婴儿穿着过多导致机体散热效果较差,出现了生理性的体温升高,多不伴随其他异常现象。在调整室内温度和穿着的衣物后,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对体温进行密切监测即可。 2、机体免疫反应: 6个月的婴儿机体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致病菌感染,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此时体内白细胞为杀灭病原体会不断增多,使体内的致热源增多,出现发烧的现象,造成6个月婴儿体温37.5℃,同时多会伴随出现咳嗽、流涕、吃奶减少等其他异常症状。 二、未发烧: 正常情况下肛门温度较高,正常温度在36.5-37.7℃,因此6个月婴儿体温37.5℃在正常范围,不属于发烧,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婴儿体温37.5℃若是属于发烧,适当调整环境后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应及时到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情况后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物理退热,如贴退热贴,用温毛巾擦拭脖颈、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同时密切监测婴儿的体温,如果温度升高到38.5℃,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以免高热引发惊厥。
3504
448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