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门诊科室相关科普
儿童躯体化症状表现有哪些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儿童躯体化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慢性疼痛、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表现、疲劳和乏力以及呼吸异常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1、慢性疼痛: 常见如头痛、腹痛或背痛等,比如儿童可能频繁抱怨剧烈的头痛,但医学检查未能找到明显原因。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讲解,使孩子建立正确认知,转移注意力。 2、消化系统问题: 包括反复出现的腹泻、便秘或恶心等,可能与任何已知的胃肠疾病无关。此时要注意加强孩子的生活护理,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反复腹泻引起的脱水等。 3、神经系统表现: 可能有假性癫痫发作、突然的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比如孩子可能在压力大的时候出现手脚无法正常移动的情况,但神经学检查和脑部成像未显示异常。家长应帮助孩子识别和改变与症状相关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4、疲劳和乏力: 孩子可能有持续的疲劳感,与充足的睡眠或休息无关,疲劳感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学业等。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放松疗法、冥想等心理调节方法。 5、呼吸异常: 在没有肺部疾病或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孩子可能出现无缘无故的呼吸急促,或感觉无法呼吸等。建议教给孩子应对压力、焦虑等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等,以减少对躯体症状的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失眠、食欲改变、过度关注身体某个部位等,可以考虑中医按摩、推拿等疗法来辅助治疗。同时,对于孩子的躯体化症状,应保持耐心和理解,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1076
2024-06-15
改掉自卑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临床上并没有严格定义的改掉自卑最好的方法这一说法,由于个人情况不同,因此适合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改掉自卑感需要时间和努力,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自我认知与接受、培养积极思维、设定现实目标、增强技能与知识、改变行为模式、心理疏导与支持、改善生活环境、自我反思与成长,可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1、自我认知与接受: 识别自卑的来源,找到引起自卑感的具体原因,如过去的经历、外界的评价等,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过分苛求完美,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 2、培养积极思维: 积极自我对话,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鼓励自己面对挑战,列出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同时可每天记录几件让自我感到感激的事情,培养积极的心态。 3、设定现实目标: 设定小而可实现的目标,通过逐步完成这些目标来建立自信心,记录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小进步,看到自己的成长。 4、增强技能与知识: 通过学习和掌握新技能来提升自信,如参加课程、阅读书籍、在线学习等,勇于尝试新事物,接受挑战,通过成功应对挑战来增强自信。 5、改变行为模式: 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从中获得支持和肯定,也可通过帮助他人来感受自己的价值,提升自我认同感。 6、心理疏导与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了解自卑的根源,学会有效的应对策略,参加支持小组,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7、改善生活环境: 远离那些对你造成负面影响的人和事,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家中和工作环境中营造积极的氛围,如摆放激励人心的标语、照片等。 8、自我反思与成长: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理解失败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让它打击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持自信,还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此外,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注意避免过分依赖他人,虽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很重要,但过分依赖他人会让你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895
2024-06-15
失眠二十三小时怎么回事,怎么办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失眠二十三小时可能与压力和焦虑、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副作用、抑郁症有关,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一、原因 1、压力和焦虑: 长期的压力、焦虑或紧张情绪可能导致失眠,建议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2、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适,如噪音、光线过强、床铺不舒适等,建议改善睡眠环境,如使用耳塞、遮光窗帘、调整床铺舒适度。 3、生活习惯: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咖啡因或酒精摄入过多,建议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失眠,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更换药物。 5、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失眠或过度睡眠,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二、治疗 1、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每天按时上床和起床,包括周末,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听音乐、冥想等,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2、限制午睡: 避免长时间午睡,保持白天的清醒度。 3、改善睡眠环境: 确保睡眠环境安静、黑暗和凉爽,可以使用遮光窗帘和白噪音机器。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避免在晚餐时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晚餐尽量清淡。 5、放松技巧建议: 通过深呼吸放松身体,帮助入睡,逐步放松全身肌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失眠二十三小时一般需要引起重视,如果通过自我调整和改善生活习惯仍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医生可以帮助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改善睡眠质量和整体健康。
979
2024-06-15
【解密】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是二类精神药品吗?
禹华良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不少患者对于是否可以自由购买和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存在疑问。 💊根据我国的药品管理法规,双氢可待因因其成瘾性被列为管制药品,而氨酚双氢可待因片因含有这一成分,也被列为二类精神药品,这意味着它的购买和使用受到较严格的监管,旨在防止滥用和依赖。 另外,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的一些注意事项,现在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安全用药。 ​🔴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这种药物需要按医生的处方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或按朋友的建议使用,超量或不当使用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 ​🔴 了解用药禁忌 在开始服用前,确保了解所有的用药禁忌,如肝功能不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都不适宜使用此药,如果你属于上述情况,应该告知医生。 ​🔴 避免与酒精同时摄入 该药物与酒精同时摄入,可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和呼吸抑制,因此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 希望这些小贴士能帮助大家更安全地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记得,任何药物都不是随意使用的,合理用药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步。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另外,关于氨酚双氢可待因片以及常见精神药品的分类给大家总结在图片中了,记得查看。
521
2024-06-14
睡觉时间太长
禹华良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睡觉时间太长的情况,可能由于过度疲劳、饮酒等因素导致,属于正常情况,进行充分休息后多可改善。而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嗜睡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因素,也可能出现睡觉时间太长的表现,需及时治疗。 一、非病理性因素: 1、过度疲劳: 白天进行剧烈运动或近期过度劳累、之前熬夜等导致睡眠不足,可导致身体过于疲劳。机体可相应延长睡觉时间,以保证充分休息、缓解劳累,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2、饮酒: 酒精具有一定抑制神经中枢的效果,如果大量饮酒,可能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出现睡觉时间太长、嗜睡的表现。待机体将酒精完全代谢后,睡觉时间可恢复正常,日常还需避免大量饮酒。 3、其他: 若服用具有助眠效果的药物,可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属于正常情况。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停用药物后多可改善症状。 二、病理因素: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道解剖结构狭窄或闭塞,咽腔狭小等因素,可能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出现夜间睡眠时打鼾,甚至呼吸暂停。疾病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或出现白天嗜睡、疲倦乏力等表现。一般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也可进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下颌骨前移或舌骨悬吊术等手术通畅气道,多可改善症状。 2、发作性睡病: 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可出现白天嗜睡、睡眠瘫痪的表现,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出现睡觉时间太长的情况,可遵医嘱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改善症状。 3、嗜睡症: 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药物使用不当、睡眠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嗜睡症,从而出现白天过度困倦、睡眠过多,无法缓解身体疲惫的情况。患者需规律作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或遵医嘱使用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药物改善症状。 4、神经衰弱: 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神经衰弱的表现。神经衰弱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等表现,容易引起失眠等问题,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偶尔休息时身体过于疲累,可能会出现睡眠时间过长的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地西泮片等药物缓解不良情绪,也可使用谷维素片营养神经,帮助改善症状。 5、其他: 脑炎、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肾性脑病或脑部肿瘤、脑血栓等疾病因素,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睡眠,出现意识障碍、睡觉时间太长的表现,或出现昏睡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降颅内压、抗感染或手术切除肿瘤、取栓等治疗,改善不良症状。 睡眠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身体疲乏、精神怠惰等,建议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有助于身体健康。
3964
275
2024-06-14
抑郁症的八条标准
禹华良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临床中并没有抑郁症八条标准的说法,抑郁症的诊断主要是以符合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以及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等症状为主,且症状至少持续两周。 1、心境低落: 抑郁症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原因的情绪低落,患者可能总是会想哭或者想到一些消极的事情,且患者心态变得特别敏感,别人轻微的一句言语就会伤害到抑郁症患者。 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也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患者可能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失去了兴趣,即使是曾经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再感兴趣,会变得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独处,进行了能调节心情的事情后可能没有愉悦感,如看电影、逛街等。 3、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抑郁症患者因为情绪降低,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工作学习时总是感觉到乏累和疲惫的情况,可能会有力不从心、精神不佳等症状。 4、其他附加症状: 抑郁症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而且经常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否定自己从事的任何事情,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残、自杀行为,部分患者还存在睡眠障碍,而且患者食欲会降低,并伴随体重明显减轻,患者还可能有性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抑郁症时,轻度抑郁症为至少两条核心症状,并具备至少两条附加症状,中度抑郁症至少具备两条核心症状,再加上至少三条附加症状,重度抑郁症至少有两条核心症状,并具备至少四条附加症状。 建议存在上述症状时,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通过抑郁症自评量表、脑电图等检查来进行判断,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等,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3196
18
2024-06-14
每天一片盐酸帕罗西汀怎么停药
常卫利
副主任医师
精神医学科
每天服用一片盐酸帕罗西汀的患者,如果停药建议在主治医师指导下通过减半的方式逐渐减量,无法耐受可延缓减药剂量和频次,用药谨遵医嘱,不可私自调节用量。 盐酸帕罗西汀主要用于抑郁、焦虑的治疗,由于针对的病情有易反复的特点,根据疾病复发次数,维持治疗的时间不同,即停药的时机也不同,所以,停药前需由主治医师明确是符合停药的要求。 虽然理论上而言每天一片盐酸帕罗西汀,用量并不大,可以直接停药,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遵医嘱尝试减半或减量三分之二的方式进行减药,间隔一周减量一次,到四分之一片时,继续服用一周后尝试停药。但这个过程并非绝对,若在上述减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恶心,患者无法耐受,建议先恢复原来剂量,以更加缓慢的速度进行。 盐酸帕罗西汀属于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不合理地加量、减量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或停药反应。特别是在药量骤变或直接停药时,可出现睡眠障碍、恶心、意识模糊等不适症状。所以要避免患者自行减药或停药,建议前往精神科就诊,由医生制定具体方案,减药期间与医生及时沟通。
3666
494
2024-06-14
睡眠质量不好吃褪黑素有用吗
刘强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褪黑素对于生物钟紊乱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由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通常效果不是很明显。 褪黑素属于松果体素,即松果体在脑内分泌的激素,其作用主要是调节脑内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生物钟能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节人体睡眠、起床作息等。因此,褪黑素对睡眠节律紊乱,尤其是因生物钟紊乱而导致睡眠不佳的人群,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因为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睡眠差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褪黑素无法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还有可能会使患者症状加重。 对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通常是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精神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异常,其本身并不可以随便服用褪黑素,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并结合患者病情,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褪黑素无法改变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于此类人群出现的睡眠质量不好,通常效果不是很明显。 存在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完善脑电图、血常规、精神状况评定量表等检查,明确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876
200
2024-06-14
重度抑郁吃药什么感觉
常卫利
副主任医师
精神医学科
重度抑郁症患者服药之后可能短期内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随着药物治疗重度抑郁症时间的延长,能够较好地感觉到原有症状得到缓解。 重度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早期,有可能不能够控制症状,仍会有一些情绪低落、厌世、消极的情绪。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规律地服用药物治疗,随着药物逐渐起效,一些失眠焦虑或者厌世、自残、自杀等行为,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药物存在一些副作用,部分对药物较为敏感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惊恐、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如果大剂量用药,还有可能会导致癫痫,少数患者还会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因此,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可以及时给予药物调整。 重度抑郁症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常用药物有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吃药期间患者也应该调整心情,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思想更加积极,才能获得比较轻松愉悦的感觉,促进病情恢复。家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怀与帮助,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3650
139
2024-06-14
有自虐倾向是什么心理疾病
禹华良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有自虐倾向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拔毛癖等心理疾病导致的,但也可见于精神发育迟滞等因素导致。 1、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多个方面出现障碍,比如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幻听、偏执、语言紊乱、妄想等症状,也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等企图,因此有自虐倾向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抑郁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责自罪等不适,还可能会出现自杀的念想和行为,所以有自虐倾向也可能是抑郁症。 3、焦虑症: 主要是以焦虑和躯体症状为主要障碍的一种现象,焦虑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坐立不安、呼吸急促、四肢发抖等,若焦虑症状得不到改善,持续发展则会引起自虐倾向。 4、拔毛癖: 主要是指患者不能克制自我,反复地出现牵拉、扭转、摩擦或者自拔毛发的行为,对此患者会感到焦虑、抑郁、强迫,也会出现伤害自己的情况,所以有自虐倾向也可能是拔毛癖。 5、精神发育迟滞: 主要是因为大脑发育原因导致的一种现象,精神发育迟滞会导致患者出现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或者缺乏社会适应性的症状,随着环境的改变,患者可能会觉得不适应,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自虐的倾向。 6、其他原因: 如物质滥用、脑器质性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伤害自己的情况。 有自虐倾向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可通过自评量表、临床他评量表等工具明确具体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改善。
3038
192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