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京京医生
段京京心理咨询师青春期
有来心理诊室
专注于儿童青少年辍学、厌学、适应困难、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困难、情绪行为问题、学习力不足、抽动、多动、亲子关系、家庭咨询等问题的咨询与指导
段京京(茶壶心理/脑躯力心理咨询师),女,中级家庭治疗师、儿童青少年咨询师、中级社会心理师、社会心理指导师、沙盘游戏咨询师、中级团体咨询师。培训背景:萨提亚家庭治疗培训、系统式家庭治疗培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培训、黄峥博士精神分析暨心理动力学长程培训(一年)、北佳心理徐钧自体心理学第七届系统培训(三年)、聚焦取向心理疗法国际项目培训(二年)、徐钧自体心理学高阶培训专题课百年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临床实践过程、Sanford Shapiro, M.D 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Robert Lee 宏聚焦线下工作坊、Peter Buirski 主体间性线下工作坊、创伤治疗培训、HMI美式动力催眠培训、沙盘游戏治疗培训、OH卡牌带领技术培训、音乐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团体心理咨询培训、中医躯体心理治疗培训、绘画投射分析培训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段京京医生的问诊服务

在线问诊610元/50分钟
通过图文/电话/视频在线问医生
去问诊
近期20人咨询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段京京的预约挂号
有来心理诊室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段京京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有来心理诊室”进行预约;
2.
电话:可拨打4006678535进行咨询;
3.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段京京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段京京同科室医生

段京京的科普

段京京医生共发布了14篇科普内容
性格暴躁喜欢大吼大叫的人,到底心理有什么问题?
2023.10.13
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人:别人稍微招惹了他,他就可能火冒三丈,对你大吼一通。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遭遇某些自己无法的跨越的不顺、挫折。(如婚恋情感、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自我认知等方面)。 控制不住情绪、性格暴躁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致。很多时候,他们在发泄怒火后,还会再来几天冷战。 如果你不懂这类人的心理机制,就很难和他们长期相处下去。 吼叫背后,也许是一种防御 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某一天,你的伴侣其实犯了点儿错,你啥也没说,但他就开始吼你。 那可能表示: 他内心比较烦躁,怕你责怪他,所以才先发制人,把火发在你的身上,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内疚。 这种应对方式,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一种防御机制。 他为了保护自己可能受到的攻击,就先把矛头指向别人。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往往很可能和自身的原生家庭有关。 比如,他如果出生在一个比较严厉的家庭,他的某个重要抚养人,脾气比较暴躁,容易指责他,爱生闷气,喜欢抱怨别人等。 假设负面其中一方是个脾气暴躁,性格内向的人,容易一点就着,身边人都可能成为他的出气筒。 而且自己做错了事,也会怪罪到别人身上,同时,他的内心可能也会自责,觉得事情没办好,感到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 假若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就会慢慢地习得并内化这个重要抚养人的模式,长大了,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同时攻击自己。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既认同,又防御,既自我攻击,又攻击别人。 这类人的内心,其实是缺乏安全感的。 在他的心中,可能压抑了很多的愤怒,也有很多的委屈。别看他发起火来,显得好像有多厉害,但很可能是“虚张声势”而已。 愤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恐惧,害怕到要集中全部能量来抵抗。 发完火后,他的心里其实有个内省阶段,这个时候,他应该就能冷静地看待这件事了。 他可能会检讨自己,比较自责,又出于面子,不肯先低头认错。所以,他给你的感觉,是在跟你冷战。 但其实,有可能他在生自己的气。 因此,暴躁的人很可能就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他的暴躁,无非是在掩盖恐惧,防御受伤。 四个锦囊帮助和解 了解到这些,会不会让你感觉他们这类人没那么讨厌了? 如果你现在能理解身边有暴躁倾向的亲密之人了,我们就来看看,要怎么做,才能让彼此和解。 在此,给你以下四个建议: 1、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地表达 情绪的表达,是指直接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愤怒生气的时候,骂人打人发火,都是直接地发泄情绪。 这样的方式,会让对方感到被伤害。 表达情绪,是用言语说出自己的感受。 比如,一个人很愤怒的时候,用嘴把这个感受说出来:我感到很生气、我感到很不舒服、我觉得很委屈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避免伤害到对方,防止把对方拉入自己的情绪陷阱中,产生抵触心理。 无论是男友,还是你,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都会给你们的关系锦上添花。 2、发现情绪苗头,事先预警 伴侣自己犯错,却吼你冷落你,证明他不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情绪出来时,有时难免会控制不住。这个时候,你可能比他冷静。当你发现他情绪不对时,可以引导他,或者你替他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如果在他做错事后,还没朝你发火前,你就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没把事情做好,一定感觉很烦躁,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别人的错,而是事情只能做到这个样子,请你不要责怪自己,我们再想办法补救,或者就此放下,允许自己犯这样一个错。 一般来说,外界的指责没有了,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他的防御也会解除,负面情绪自然就会消解,还会感激你的大度包容和善解人意。 3、事前没做好不责怪,事后善沟通 这一点,是针对具体事情具体解决,也可以举一反三,用在其他矛盾冲突的解决中。 如果你把握不准对方现在的情绪是怎样的,或者担心你俩面谈不会很顺畅,那么,通过信息的方式,一次性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参考话术: 亲爱的,我知道这次的事情没做好,你感到不痛快,你不是故意要吼我,也不是推卸责任责怪我,而是你现在身边就我一个最亲近的人,你是在向我表达,你把事情办砸了,不知道怎么办,觉得很烦躁。 当你吼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当你跟我冷战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办,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同时,我也在想,你可能不是在生我的气,而是在生自己的气,所以你一直没联系我。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却无法猜透你此时的想法,你能跟我谈谈你到底怎么想的么? 主动出击,给自己的委屈找个出口,给他找个台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4、发生矛盾即时解决,事不过夜 如果他学不会或拒绝表达情绪,你可以代其表达,做情绪的领路人。 在两人交流沟通中,遵行这个原则:以“我”这个第一人称开头,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以“你”怎样怎样,避免让他感受到被指责而攻击你,或者缩回自己的壳里。 做到以上四点,相信很多矛盾冲突都能迎刃而解。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段京京心理咨询师
6579
46
15个表扬和10个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请家长查收
2023.07.24
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表现优秀时,你是否是这样夸奖孩子的—“你真棒”,“你真聪明”······· 当孩子犯错误时,你是否是这样惩罚孩子的—“打孩子一顿”,“骂孩子”········ 表扬和惩罚时一门学问,那么该如何做呢? 以下是《人民日报》推荐的表扬、批评、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参考。 15个表扬孩子的科学方法 1. 表扬努力: 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画,或是他的其他成绩时,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记得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 表扬坚毅: 当孩子完成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挑战的事情时,无数次失败后肯反复尝试,请记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坚持。 3. 表扬态度: 当孩子对面临的任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时,可不要忘了抓住机会美言几句。 4. 表扬细节: 当孩子再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时,表扬细节,越具体越好,比如:宝贝,你现在游泳时手上姿势更标准了,进步了很多。 5. 表扬创意: 孩子的奇思妙想时创意和思考的积累,时孩子再尝试无数次可能性方案之后才收获的脑洞大开,表扬“真聪明”不如表扬“有创意” 6. 表扬合作精神: 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还不错,请一定抓住机会肯定孩子的合作沟通能力。 7. 表扬领导力: 有些事虽然不完全事孩子一个人做的,但他是负责管理的,做的好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8. 表扬勇气: 表扬孩子的勇气,最能帮助他涨“自信指数” 9. 表扬热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扬孩子的热心能鼓励他多帮助别人。同时也能让他知道,懂得求助别人、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也是克服困难的方法。 10. 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能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整理好,是有责任心、有条理性的体现,这是孩子能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础,表扬和鼓励是必须的。 11. 表扬信用: 良好的信用会让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所以要适时帮他建立。比如和孩子约定什么时,可以说“我相信你,因为前几次你说话都算数” 12. 表扬参与: 参与活动能开拓视野,当孩子积极踊跃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不错时,一定要鼓励他地参与感。 13. 表扬开放虚心的态度: 从别人身上吸取好的建议和经验,自己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一般都有着开放虚心的态度。 14. 表扬选择: 物质表扬会纵坏孩子,精神层面的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更好地塑造价值观。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时是因为努力,有时是因为改变了策略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扬策略,也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关键。 15. 表扬细心: 细心不仅体现谨小慎微,更体现在孩子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多角度。比如出门玩的时候,孩子记得带伞,后来下雨了还真用的着,原来是细心的孩子出门之前查看了当天的天气预报。这时,爸爸妈妈就该表扬一下他的细心和考虑周全。 8个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 1. 允许孩子解释: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不能听信某一方的指责,要允许孩子自己解释。 家长保持中立,客观评价孩子是否做错,为什么做错。 2. 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找准批评的切入点。 并且让孩子换位思考,“假设你是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3. 首先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前,家长先进行自我批评,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关系。 家长的自我批评,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 4. 只对事不对人: 孩子做错了或者没做好,家长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指导。 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5. 教会孩子改错: 不能盲目地批评,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找到改错的方法。 利用批评再给孩子上一课,是批评的意义所在。 6. 选择恰当的时机: 不能在孩子起床时、睡觉前、吃饭时、生病时批评他,这会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最好和孩子坐下来平静交流,父母可以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意见。 7. 采用和善的态度: 批评孩子≠骂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绪,应该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然后再教育。 也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让孩子抵触认错,不服管教。 8. 尊重孩子的自尊: 别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学、老师面前对他又打又骂。 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样需要被尊重,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敏感。 10个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 1. 练字: 练字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但能够让孩子平静下来,反思自己。 等孩子练好字了,家长也恢复平静了,这时候就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2. 弥补: 孩子弄脏了地面,就让他拿小扫帚小拖布去清理,赖床耽误了时间,就让他多背几首古诗。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胜过一切打骂。 3. 面壁思过: 家长长时间的冷落会让孩子难受,从而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错。 如果孩子不配合,家长可以稍微拉长面壁时间,直到孩子承认错误再跟他讲道理。 4. 改变声调: 父母直接指责孩子,孩子一定会反抗,这时就应该改变语气,“太可惜了,因为你一直没做作业,就失去一次和小伙伴玩的机会”。 当孩子意识到做作业就能跟小伙伴玩,他会避免下一次不做作业带来的不愉快的后果。 5. 帮忙做家务: 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罚他做一些他不爱做的家务,如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等。 既能够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家庭参与感。 6. 暂停某些权利: 比如说,不让孩子玩玩具,不允许孩子到同学家做客,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长等等。 告诉他,正因为他做错了才会有这样的后果,当他表现好的时候就能恢复权利。 7. 减少亲密行为: 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跟孩子拥抱,不对孩子爱抚,不再用温柔的语气聊天。 让孩子知道,犯错后会失去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以后就要避免犯错。 8. 拟定家庭公约: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拟定一份家长和孩子都要遵守的家庭公约,规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监督,利用家庭公约培养良好习惯。 9. 家人口径一致: 父母说法不一,或祖辈宠溺孩子,都会导致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大打折扣。 只有当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父母的管教才会发挥作用。 10. 自然承担后果法: 如果孩子已经体验到做错事情的后果,那就让他自己承担,不要心疼孩子。 当孩子能够从这件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自然就学好了。 好的教育 奖惩分明;好的父母 管教同步 很多父母都纠结过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管教孩子? 管了,怕孩子哭鼻子,不管,怕孩子学坏。 但是家长要明白,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改变,而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这就需要家长们把握度和原则。 在惩罚过程中,不能任凭自己的情绪,随意打骂孩子、羞辱孩子,语气要和善而坚定,眼神不带敌意,惩罚内容要贯彻到底。 事后,及时安抚孩子,或拥抱、或微笑,让孩子知道你没有对他失望,要他更有自信。 《战争与和平》中有一句话:“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教育孩子光靠爱是不够的,父母温柔且坚定的管教,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协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段京京心理咨询师
9408
64
原生家庭创伤:在孩子面前吵架,负能量足以毁灭一个孩子
2023.02.07
世上极少有不吵架的父母,再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遇到矛盾,发生激烈的争吵。争吵过后,不管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反正脾气是发完了,情绪也宣泄了,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然而,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吵架时说的每一句攻击对方的狠话,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可能只是一时的气话,不放在心上,但孩子会全盘接收并放在心上。 他们惶恐、着急而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局面。于是,他们的潜意识就会制造一些问题来换取父母的和谐,出现磨牙、做噩梦、经常生病、注意力不集中、爱发脾气、不听教导、学习散漫等现象。 原来儿时父母吵架的经历,能够那么深远地影响着一个孩子,它所带来的巨大负能量足以毁灭孩子的一生!甚至,超过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的争吵」常常会成为孩子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甚至会跟随他们进入成年。 「争吵」刺激年幼记忆 在一次家庭治疗课程上,一位男士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次冲突。 有一天晚上,他和妻子因为一件家事的分歧发生了言语冲突,那段时间他工作不顺,父母又同时生病,他和妻子在忙碌工作之余还要奔走照顾两个老人,每天非常疲惫。 那晚两人的分歧只是一件小事情,但不知为何他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彼此不让,越说越激动。妻子将很多年前一些自觉"委屈"的事情一一列出,他越听越觉得烦,脱口而出了一句:你不想待在这个家里就滚。 这句话激怒了妻子,妻子突然做出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举动,走进房间将正在做作业的儿子拖了出来,指着他对儿子说:你爸要我滚!看我滚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以后你就和你爸过,就他来养你! 看见儿子一脸惊恐,吓得哇哇大哭,拉着妻子说:妈妈不要走,妈妈我错了!儿子一边拉,妻子一边挣脱往门口走,但又不时回头指着他怒骂,骂什么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突然变得怒不可遏,脑子中不知怎么回忆起小时候一个片段——他母亲抱着一包衣服怒气冲冲往门外走,一边走一边回头指着他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走了!而他当时大概站在门口哭,他父亲坐在桌边对他吼:男孩子离了妈就哭,你丢不丢脸? 他气得浑身发抖,冲到妻子面前想阻止她咒骂。他一把将儿子拉开推到一边,然后抓住妻子给了她一耳光。 这一记耳光成了他和妻子难以弥合的伤痕。 但那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 等他冷静下来之后,除了感到后悔,还感到惊恐。在他小时候,父母常常吵架,那时他们家里只有一个房间,父母都是在他面前争吵,他说看到儿子拉着妻子那一幕,不知怎么回事他脑中就回闪出了自己小时候父母吵架的画面。 这个男士说自己不是一个暴力的人,之前也从来没对妻子动过手,有时吵急了可能摔门而去,仅此而已。然而这次似乎完全失控了。 后来他想,是妻子拖出儿子的那一幕深深刺痛了他,他阻止妻子对儿子说出那些话,其实是他内心渴望阻止母亲对年幼的他说出那些话。 「争吵」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面前争吵,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的争吵常常会成为孩子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甚至会跟随他们进入成年。 父母争吵对孩子的影响也可能很深远,就像这个男士,会在这段记忆被激活的时候突然失控。 有一个女孩告诉我,每次她父母吵架,她就躲在被子里哭。有时她也会对父母抗议,让他们别总在她面前吵。但是父母会说,我们吵架关你什么事? 然而父母吵架,真的关孩子的事。 神经学研究发现,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因为父母争吵这种行为威胁到了孩子本来安全的家庭环境,所以很多孩子都害怕父母吵架,越小的孩子越害怕。 看见父母争吵会让孩子变得很焦虑,因为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当父母都失控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可怕。 那些看见父母争吵甚至向对方大打出手的孩子,会一直害怕父母离婚。 当父母争吵中提及了孩子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要对父母的争吵负责,这会使孩子从小就对父母怀有内疚感。 焦虑担忧的孩子也没办法向愤怒的父母寻求安慰,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恐惧强行压抑住,这些恐惧之后可能会引发孩子更广泛的焦虑情绪,让他们表现出叛逆行为,甚至偏差行为。 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对夫妻能够避免冲突。一对夫妻在孩子面前表达各自的分歧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父母能够用这个机会来给孩子展示他们是怎么解决彼此间不同的意见,最后达成一直行动,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们又学会了一种与人相处的重要技能——协商。 但如果父母因为分歧发生了争吵、谩骂,即便他们之后和好了,对孩子也有消极影响,因为孩子会目睹对自己最重要的两个人如何伤害对方,如何羞辱对方。 他们用这种行为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当成年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通过争吵、谩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那些不会解决婚姻冲突的成年人,若观察他们的父母,往往也是不能很好解决冲突的人。 「争吵」让孩子一生都在疗伤 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打击。 不信,可以看看网友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习惯成自然:小时候他们一吵架我就很害怕、很恐惧,现在渐渐已经习惯了。即使他们现在当着我的面离婚,我也不会说什么。害怕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冷漠。 @祝愿:父母经常吵架,吵到歇斯底里,吵到分居,可却一直没有离婚。妈妈总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爸离了!其实我很想说,你们为什么不早点离? @盒子: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是他们在吵架,最安静的时候是他们在冷战。我在房间里,外面飘进来的争吵声中永远夹杂着钱、累、苦这样的字眼,每一次听到这些,我就一遍遍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活着?我怎么不去死? @Khaleesiii:小时候爸妈总吵架,还动过手,每次都给我吓得只会哭。我现在都30岁了,有的时候看到同事吵架,跟我毫无关系,我在旁边还是会吓得心怦怦跳,觉得特别可怕。我觉得这个阴影会跟随我一辈子吧。 @如斯难寐:上大学的时候同学都想家,只有我一个人害怕放假回家。30岁了也不想结婚,总觉得家庭没那么让人渴望。 @梅梅:父母带给我太多负面的东西,导致我的性格有着令我自己都讨厌的缺陷。我和同学几乎都是泛泛之交,没有知心朋友,不愿意向人打开心扉,更不喜欢和人提及有关家里的一切。我不懂得生气,别人总认为我脾气好,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为我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 @坐看月中天:他们有个风吹草动我能想出千万个吵架场面,然后感觉喘不上来气了,特别痛苦。 @辣妹子:父母间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婚姻,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无形的折磨,每次看到同学讲起一家三口的趣事,我都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的回忆我一点也没有。 @天天:小时候父母两人吵架就没断过,动手也是常事。我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半夜躲在被子里独自一人捂着耳朵流眼泪,想哭却不敢哭。如今,我的性格敏感内向,我不敢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就因为这样,我一直单到了现在。 这些网友来自不同的家庭,但却有着相同的童年遭遇:父母经常吵架。 是的,谁都不愿意与爱人吵架。我们总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或者指责对方,所以我们必须争吵解决。可是,为人父母,我们在吵架时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如何弥补给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 如果父母真的不小心在孩子面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应该怎么做才能弥补给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 很多孩子都难以完全理解父母为什么争吵,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争吵,应该向孩子说明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无论他们是否和好,说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再指责对方。 如果父母在争吵中还将孩子也牵扯了进去,他们更加需要向孩子说明当时的情况,甚至需要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有人发现这种方法甚至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儿都有效。 一对夫妇在家里吵架,他们6个月大的孩子被吓哭了,虽然之后他们不再争吵,孩子最终也停止了哭泣,但是一整晚孩子都不肯睡觉。这对夫妇抱着孩子,分别用平静的语调向他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 妈妈说: 刚才我和你爸爸吵架了,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但当时我很生气,就开始骂他。 爸爸说: 刚才我和你妈妈吵了一架,她很累所以心情不好,说了我几句,我也控制不好自己情绪就和她吵了起来。我们吵架不是因为你,而且我们现在也没事了。 虽然他们也不确定孩子是否能够理解,但是在他们这么做了之后不久,孩子真的安然入睡了。 当一对夫妻在孩子面前爆发了争吵以后,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当时发生了什么,要告诉孩子他们争吵与孩子无关。 但是无论如何,都希望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羞辱谩骂对方,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当父母争吵的时候,孩子会体会到安全感缺失的恐惧,而恐惧的记忆,是最难以消失的记忆。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段京京心理咨询师
9523
74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