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医生答疑:异淋细胞多少是白血病?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异型淋巴细胞,也被称为异淋细胞,是血液中一种特殊的淋巴细胞形态。很多人对异型淋巴细胞与白血病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多就意味着白血病的发生。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下面我们来聊聊它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 身体里异型淋巴细胞的正常值应该在0-2.0%,如果异型淋巴细胞大于30%,有可能是白血病。但这并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比如要做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检查,看是不是真的得了白血病。如果真的得了,也不用太担心,通过我们医生的治疗,通常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展。一些关于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放图片里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不过在临床上,也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可能会引起异型淋巴细胞的异常哦,这些疾病整理在图片里了。所以如果检查出来异型淋巴细胞异常,先不要太焦虑自己是白血病,及时来医院检查就行了,另外也要自己注意一些小细节,下面这些小贴士或许能帮到你。 🔔异型淋巴细胞异常时的生活小tips 🔹要注意观察自己的体温,如果发烧超过38.5℃,就要用物理或药物方法来降温了。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解热、镇痛。 🔹刚开始生病的时候,最好卧床休息2-3周,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避免心脏受累。 🔹还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点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建议患者吃鸡蛋、牛奶、小米粥这类的食物,少吃干硬、酸性和辛辣的食物,比如说甘蔗、柠檬、辣椒。 🔹保证喝足够的水,10岁以下的小孩子每天大约要喝1000-1500mL,10岁以上的大孩子要喝1500-2000mL。 希望上面这些讲到的内容能帮助你早点恢复健康!今天就说这么多,如果你也有异型淋巴细胞异常的情况,也可以打在下面的评论区里!💬
895
2024-06-27
白细胞高吃头孢有用吗?一文解答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当身体出现不适,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常常会关注白细胞的数量。当白细胞计数偏高时,很多人会想到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有的时候有用,而有的时候却可能没有用,这跟白细胞升高的原因密切相关。 🍀细菌感染导致的白细胞高,头孢或许能帮你忙!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白细胞计数偏高,并且医生明确告诉你,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此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头孢类抗生素可能会有用。头孢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攻击,抑制它们的生长或者直接杀灭它们。这样一来,感染症状会得到缓解,白细胞计数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高,头孢可能没有用! 如果白细胞高并不是因为细菌感染,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比如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那么头孢可能就不会那么管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头孢并不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自然也就无法解决白细胞高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比如药物过敏、肠胃不适等,甚至可能培养出更加难以对付的耐药菌。 💐因此,患者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避免滥用抗生素。另外对于病毒感染或药物反应引起的白细胞高,应对方法已经写在图片中了,可以了解一下。大家知道白细胞高还有哪些原因吗?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374
2024-06-27
解析:女性红细胞沉降率22mm/h是否严重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如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因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的速度。它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单位通常为mm/h或mm/60min。那么,如果一位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值为22,这严重吗? 🍀就我的临床经验而言,红细胞沉降率22mm/h可能严重,也可能不严重,关键还得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可能严重: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在0mm/h-20mm/h,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在0mm/h-15mm/h,此时红细胞沉降率22mm/h属于轻度偏高,有可能是患有心肌炎、慢性肾炎、结核病,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巨型蛋白血症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导致机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被破坏,对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可能不严重:如果女性正在月经期、怀孕,或者是12岁以下的小朋友、60岁以上的老人家,这个数值就还算正常,是身体自然变化的一部分,不会对身体有啥不好。 所以,一旦发现红细胞沉降率是22mm/h,最好还是赶紧去医院看看,做做CT、B超之类的检查,找出原因来对症下药,早点发现早点治疗总是好的。(具体治疗方法见图) 💐红细胞沉降率这个小指标不能忽视,有任何疑虑,及时就医是关键,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对于女性红细胞沉降率22mm/h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708
2024-06-27
白细胞高一定要输液?先看这些再决定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 当听说白细胞升高时,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输液治疗。但是,导致白细胞高的原因比较多,有些是生理性原因,有些是病理性原因,所以输不输液得看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的。 👉 生理现象,无需处理 白细胞升高有时候是身体正常的反应,比如分娩后、剧烈运动后或者吃多了点啥。这时候白细胞升高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处理,更不需要输液,可以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复查一下,白细胞可能就恢复正常了。 👉 症状轻,吃药就行 如果白细胞升高,同时还伴有一些轻微的呼吸系统症状,比如咳嗽,但没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那说明病情比较轻。这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抗生素药片就搞定了,比如阿莫西林分散片,没必要输液。 👉 症状重,输液可能更合适 当然,如果白细胞升高是因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发生了严重感染,而且还出现了发热、咳脓痰、尿频等症状,那就需要重视了。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来快速控制感染。 👉 特殊情况,输液也有讲究 除了感染,有些特殊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比如白血病等恶性肿瘤。这时候的输液治疗就需要更加谨慎了,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输液。除此之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至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需要输什么药,都放在图片中了,大家可以看看。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802
2024-06-27
每日一问:噬血细胞综合征是白血病的一种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系统疾病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里面有很多种疾病,很多人可能分不清。就比如这个噬血细胞综合征,有人会误以为这是一种白血病,因为白细胞也是一种吞噬细胞,可能就会搞混淆。 其实,噬血细胞综合征并不是白血病的一种。尽管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但它们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有明显的区别。 🍀 那么,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什么病呢? 噬血细胞综合征,常简称为HLH,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它是一种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罕见疾病。本来免疫系统是负责保护身体不受外界侵害的,但在这病里,淋巴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开始“攻击”自己的正常细胞。像造血细胞这样的正常细胞,就会被它们吞噬和破坏掉。 🌸噬血细胞综合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的,这通常是因为遗传上的问题,也就是从娘胎里出来,免疫系统就不太对劲。另一种是继发性的,这种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是因为感染、肿瘤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等很多原因导致的。 🌸而白血病,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它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白血细胞疯狂生长,但又全是一些不能用的白细胞,功能全乱了。白血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而且白血病的发生原因很多,可能是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其他血液病导致的。治疗起来也比较复杂,可能需要用到分子靶向药物、化疗、放疗,甚至血液或骨髓移植等方法。 💐如果这么说还是看不懂的话,可以看看图片里噬血细胞综合征和白血病的区别,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图片中还分享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对于这个疾病还有其他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391
2024-06-27
噬血细胞综合征转好的症状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噬血细胞综合征转好的症状,通常会表现为肝功能恢复、血象恢复,也会伴有脾脏缩小的情况。噬血细胞综合征是指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疾病,可能会出现脾大、黄疸、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 1、肝功能恢复: 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下降、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等不适症状。疾病恢复阶段,肝功能受损的症状逐渐得到改善,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一般通过肝脏彩超、抽血做肝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肝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黄疸症状也在逐步减轻,提示病情好转。 2、血象恢复: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恢复过程中会发现造血系统逐渐恢复正常状态,通常外周血象会逐渐回升,而且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也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提示病情好转。 3、脾脏缩小: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发作的时候会导致脾肿大,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后,脾脏功能逐渐恢复,脾脏也会逐渐缩小、恢复到正常状态。 噬血细胞综合征常见于骨髓转移后,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可以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NK细胞活性检测等检查明确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免影响机体恢复。
3840
486
2024-06-27
贫血饮食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患者通常建议多进食高铁类食物、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以及富含叶酸的食物,同时还要确保饮食多样化、规律进食,避免挑食,也要少吃高脂肪、高鞣酸、高草酸的食物。 1、高铁类食物: 大部分贫血患者属于缺铁性贫血,所以应适当多摄入高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燕麦、桂圆等。能够补充体内所缺乏的铁元素,从而使血红蛋白能够正常合成,促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正常携带氧气,帮助改善贫血的情况,尤其是缺铁性贫血。 2、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 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类食物也适合贫血患者食用,维生素能够促进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主要包括鳕鱼、三文鱼、鸡蛋、牛肉、豆制品等, 3、高叶酸: 富含叶酸的食物也可缓解贫血症状,尤其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能够帮助机体内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包括油麦菜、草莓、猕猴桃、腰果、核桃等食物。 此外,贫血患者要注意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鞣酸、高草酸的食物,可能会阻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如肥肉、柿子、李子等。一般轻度贫血可通过改善饮食得到缓解,当贫血问题严重的时候,则应尽快前往血液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治疗。
1866
224
2024-06-27
幼儿白血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幼儿白血病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具体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如下: 1、发病原因: 幼儿白血病多与基因变异、染色体变异有关,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也可能会诱发该疾病,患病后造血细胞会出现异常分裂、增殖的现象。 2、症状表现: 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多表现为中低热,还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力、嗜睡等,随病情发展还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另外还可能伴随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等。 3、治疗方法: 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常见的化疗药物主要有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注射液等。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改善病情,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如幼儿出现疑似该疾病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医,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还应定期复查,医生可根据恢复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家长日常生活中应多带幼儿进行适当运动,可有效增强自身体质,饮食上应避免吃一些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保持心情舒畅,有益于恢复。
4822
106
2024-06-27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可能是由非疾病性因素所导致,也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等疾病性因素所导致的,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性因素: 若近期进行剧烈运动、情绪过于激动、女性处于排卵期和妊娠期等,都会使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休息后或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正常。 二、疾病性因素: 1、病原体感染: 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炎症可能使骨髓受到刺激产生粒细胞,从而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呋辛脂胶囊等药物治疗,若患者发病出现脓肿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穿刺置管引流术。 2、白血病: 可能与遗传或物理、生物、化学等刺激有关,常伴有免疫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可能使血液系统受到影响,从而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或化疗,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 3、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能与感染、用药不当等情况有关,常伴有皮疹、发热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4、过敏: 可能与过敏原刺激有关,常伴有皮肤瘙痒、红肿、气促等症状,过敏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来改善症状。 5、其他: 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中毒、蛔虫病、组织坏死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及时遵医嘱采取措施来改善症状。 如果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血液科遵医嘱做血常规、血生化、过敏原筛查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建议平时适当多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健康。
4266
500
2024-06-27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为主,会导致各部位发生出血症状,甚至可能诱发贫血,并可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1、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功能发生异常,会导致凝血时间过长,不能达到让血小板快速凝聚的状态,从而引起反复出血症状,而且不易止血。可能会导致鼻出血、牙龈出血,也可能会导致皮下瘀斑或者全身出现淤点,女性在月经期间还会出现月经量过多和月经时间延长,甚至还会导致脏器出血症状,一旦外伤引起出血之后较难止血。 2、贫血: 如果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失血性贫血,并伴有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治疗,达到纠正贫血的效果。 3、其他症状: 如果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其他疾病后,还可能会引起发热、肢体麻木、昏迷、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不适症状。 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较多,可能是先天性遗传因素造成,也可能是血管壁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至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
4408
56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