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婴儿离开妈妈就哭怎么回事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婴儿离开妈妈就哭,可能是依赖妈妈、缺乏安全感所致,还可能是不习惯、照顾不周、分离焦虑所引起。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建议妈妈离开婴儿过久。 1、依赖妈妈: 如果婴儿一直是由妈妈进行照顾,婴儿离开妈妈后,由于依赖无法得到满足,则会出现哭泣的情况。对此,其他家属应该逐步建立亲密关系,让婴儿逐渐适应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 2、缺乏安全感: 由于婴儿的年龄比较小,如果离开妈妈独处,此时会缺乏安全感,可能会出现哭泣的情况,对此,可以适当在婴儿身边放置娃娃等,以让婴儿充满安全感。 3、不习惯: 如果婴儿一直是由妈妈进行照顾,而突然换成其他人,婴儿可能会由于不习惯,而出现哭泣的情况。对此,其他家属也需要参与到照顾婴儿的行列中,逐渐培养感情,让宝宝不再感到陌生。 4、照顾不周: 母亲由于天性原因对于婴儿更加上心,如果婴儿离开妈妈,换为其他人照顾,可能从细节上无法得到较好的照顾,进而让婴儿出现哭泣的情况。对此,家属需要积极了解婴儿的日常护理,例如奶液配置、更换尿布事项等。 5、分离焦虑: 婴儿可能进入分离焦虑期,对于妈妈的离开特别敏感,此时可能会出现哭泣的情况。对此,妈妈离开后,家属可以陪伴婴儿玩玩具等,帮助婴儿转移注意力。 婴儿的年龄比较小,无论在生活护理,还是心理护理上都需要家长上心。在生活中,建议科学喂养婴儿,避免过饥或过饱,多与婴儿互动交流,满足婴儿的情感需求。
1373
2024-06-19
吃小儿豉翘2天就停了可以吗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小儿豉翘是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天就停了,如果身体已经好转,是可以的,但是多数情况下,此时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还需要继续使用药物。如果小儿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小儿呼吸科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含有薄荷、栀子、黄芩等成分,可以帮助缓解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部红肿等,药物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有部分小儿对于药物比较敏感,可能用药2天之后就有所好转,医生检查之后明确已经好转,可以听从医生建议停用药物。 但是,部分小儿症状比较严重,使用2天并没有明显改善,所以需要继续使用药物,等医生告知停药时间,不要因为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停止使用药物。 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多吃西红柿、鸡蛋、黄瓜等食物,但是不要进食辣椒、大蒜等,还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 如果用药期间症状并没有好转,可能是药物作用不佳引起的,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更换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给室内进行通风,不要盲目捂汗。
1052
2024-06-19
一岁宝宝喝奶粉过敏怎么办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一岁宝宝喝奶粉过敏与环境因素、过敏体质有关,也可能是免疫系统异常、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儿童保健科就诊,可采取更换奶粉、抗过敏治疗等措施。 1、环境因素: 环境中潜在的致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宝宝的呼吸道,与奶粉中的某些成分共同作用而引发过敏。此时应改善居住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 2、过敏体质: 宝宝如果属于过敏体质,可能因为所吃奶粉引起过敏,出现皮疹、红斑、瘙痒等,应当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颗粒等,进行抗过敏治疗。 3、免疫系统异常: 宝宝免疫系统的不完全成熟,可能=对一些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此时可以更换奶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可能会逐渐改善。 4、乳糖不耐受: 因乳糖酶缺乏而无法完全消化奶粉中的乳糖,导致乳糖不耐受,出现腹泻、呕吐等类似过敏症状。此时可选择无乳糖奶粉,以免再次发作。 5、蛋白质过敏: 部分宝宝天生对奶粉中的乳清蛋白或酪蛋白等过敏,也会导致过敏。此时可更换为无敏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免再次过敏。 因此当一岁宝宝出现奶粉过敏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就医,注意不要强迫宝宝再喝这种奶粉,也不要随意吃芒果、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1219
2024-06-19
小孩手足口病嘴巴痛吃不了东西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当小孩因手足口病嘴巴痛而无法正常进食时,家长可以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使用止痛药物、补充水分和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来帮助小孩缓解不适并促进康复,具体可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1、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疼痛往往是手足口病患儿进食困难的主要原因,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帮助小孩清洁口腔,以减少细菌滋生和口腔感染的风险。同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口腔清洁产品。 2、调整饮食: 在手足口病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给小孩提供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果汁等。这些食物不仅易于吞咽,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烫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3、使用止痛药物: 如果口腔疼痛较为严重,影响到了正常进食和睡眠,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止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替代治疗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 4、补充水分: 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会出现发热、出汗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家长要鼓励小孩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如果无法直接饮水,可以尝试通过吸管或喂药器等方式喂水。 5、密切观察病情: 手足口病虽然大多数为自限性疾病,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因此,家长在照顾小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小孩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除上述处理措施外,还可进行中医理疗、物理治疗等,同时,家长也要保持冷静和耐心,给予小孩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539
2024-06-19
宝宝食欲差不吃饭怎么办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宝宝食欲差不吃饭,需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喂养不当、情绪因素导致的,还有可能是缺锌、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需要及时到医院小儿消化科就诊,请医生进行处理。 1、环境因素: 可能因环境过于炎热而感到不适,从而影响食欲。需要注意保持环境凉爽,可以将温度调整到26℃左右。 2、喂养不当: 若频繁更换食物种类、强迫进食等,可能导致宝宝对食物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应尊重宝宝的意愿,避免强迫进食,并尝试多样化的食物,以激发宝宝的食欲。 3、情绪因素: 如果宝宝在用餐前或用餐时感到紧张、焦虑或不安,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家长应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并且进行关爱和安抚,帮助宝宝放松情绪。 4、缺锌: 如果宝宝挑食,可能会引起缺锌,就会导致食欲下降,可以让宝宝多吃香菇、螃蟹等。 5、消化不良: 宝宝之前进食过多,会使得食物堆积在胃内,就会有以上情况,需要宝宝食用过多油腻、生冷的食物,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此外还有可能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造成的。需要注意帮助宝宝进行运动,还需要保持饮食清淡,可以多吃鸡蛋羹、蔬菜粥等食物。
929
2024-06-19
六个月宝宝维生素D缺乏怎么补充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针对六个月宝宝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原因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日照不足、喂养不当、生长速度快,另外也可见于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具体可前往医院咨询医生。 1、日照不足: 六个月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处于室内,缺乏户外活动,将导致日照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维生素D的自然合成。可在保证宝宝皮肤不受伤害的前提下,每天带宝宝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让宝宝的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但需注意,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长时间日晒,以免中暑或晒伤。 2、喂养不当: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亲自身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者配方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都可能导致宝宝维生素D缺乏。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鱼肝油、动物肝脏等;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应选择含有足够维生素D的配方奶粉。 3、生长速度快: 六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摄入不足,容易出现缺乏。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宝宝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需注意,不可过量摄入,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和活性,可与医生沟通调整补充剂量或更换药物。 5、疾病因素: 如慢性腹泻等疾病可能影响宝宝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此时需做好腹部保暖,也可配合医生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 除以上因素外,还可见于遗传因素等。建议家长定期带宝宝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检查以及血液中钙、磷浓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1055
2024-06-19
14个月宝宝可以吃西瓜吗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14个月宝宝通常可以吃西瓜,此时应合理控制摄入量。如果该类宝宝对其过敏,一般不可以吃,防止进食致敏类食物后引起过敏现象。 1、可以的情况: 西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钾、镁、锌、膳食纤维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以及食用价值,并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如果该月龄的宝宝不对此类水果过敏,一般可以适当吃,此类食物含有较多膳食纤维,可以加快胃肠蠕动,促使食物消化以及大便排泄,同时因为其含有大量水分,进食后还会为身体补充水分。 2、不可以的情况: 部分14个月宝宝属于过敏体质,可能会对这种水果过敏,此种情况下通常不可以吃,防止继续食用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该月龄的宝宝在生活中也可以合理进食橙子、桃子、鲫鱼、生菜、胡萝卜、白菜、鲫鱼、虾仁等高营养、清淡的食物,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挑食、偏食,多休息,有助于身体健康。此外,这类宝宝应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进食后加重消化负担,引起胃胀、打嗝、嗳气等现象。
1457
2024-06-19
三个月宝宝肚子为何咕噜咕噜响?谜团解开!
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儿科综合内科
👪很多新手爸妈遇到宝宝新出现的问题就会非常棘手,比如三个月大的宝宝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他们就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要想知道宝宝肚子为什么咕噜咕噜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宝宝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有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吃、睡是否正常。 📍三个月宝宝肚子咕噜咕噜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饥饿信号 有时候,宝宝肚子咕噜响,其实是他们在告诉妈妈:“我饿啦!”尤其是对于三个月大的宝宝来说,他们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加,如果饿了没有及时喂奶,肚子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来提醒妈妈。 肠胃蠕动 小宝宝的肠胃系统还在发育中,所以蠕动起来可能会比成人更频繁、更剧烈。这种蠕动就会导致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不必太过担心。 胀气或消化不良 当然啦,如果宝宝吃了太多或者母乳喂养的妈妈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可能导致宝宝肚子咕噜响。这时候,家长们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大便正常,那就可能是胀气引起的。如果大便有异常,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了。 🎈总之啊,三个月宝宝肚子咕噜咕噜响并不一定是什么大问题,家长们只要多留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宝宝就能健康成长啦! 🌺最后,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另外,想知道如何应对三个月宝宝肚子响吗?点击图片,查看详细缓解方法!
951
2024-06-19
儿童腿麻是什么引起的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腿麻属于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久蹲、寒冷刺激、缺钙以及周围神经炎、脊髓炎等,具体可就以进行诊断。 1、久蹲: 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喜欢蹲在地上玩耍。长时间保持蹲姿会压迫腿部神经和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腿麻,家长应引导儿童避免长时间蹲坐,适当变换姿势。 2、寒冷刺激: 寒冷天气下,儿童如果穿着单薄,腿部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腿麻,家长应确保儿童在寒冷天气中穿着足够保暖的衣物。 3、缺钙: 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容易导致缺钙,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腿部肌肉痉挛或疼痛,引发腿麻症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确保摄入足够的钙质,如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进行补充,如碳酸钙D3颗粒、乳酸钙颗粒等。 4、周围神经炎: 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引起腿部麻木。儿童若患有此病,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处理。 5、脊髓炎: 脊髓炎属于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损害脊髓功能,导致腿部麻木、无力等症状,家长应高度警惕儿童出现的此类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如果儿童存在先天性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日常还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有助于预防腿麻症状的发生。
1007
2024-06-19
九个月宝宝吃150毫升奶正常吗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九个月宝宝吃150毫升奶在单次喂养中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可能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存在异常,可以及时到小儿内科就诊,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 九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咀嚼和吞咽能力,逐渐开始尝试各种辅食,所以此时总体奶量较之前有所下降。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的总奶量应在600-800毫升,一次在150毫升左右,但只是大致的参考范围,如果宝宝辅食吃得多,奶量可以相对减少,辅食吃得少,奶量可能相对增加。 需要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判断奶量是否合适,如果宝宝身高体重增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说明150毫升的奶量是足够的,但是如果自身体重增加缓慢,此时可能需要增加奶量。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宝宝的饥饿程度和消化能力来调整奶量,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建议。
519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