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科室相关科普
发绀一定缺氧吗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在临床上,发绀是出现缺氧的典型表现,发绀又称为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当人们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候,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发绀。发绀的人们表现在皮肤及黏膜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网较丰富的循环末梢,比如口唇、鼻尖、颊部、耳廓、甲床及指(趾)等。临床上导致发绀的原因较多,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 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发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沙丁胺醇片、富马酸福莫特罗片等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手术、姑息手术的方法治疗,肺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治疗。 发绀者需要积极采取吸氧的方式提高血氧饱和度,如果发绀的情况长期得到缓解,并且还存在意识模糊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血气分析、异常血红蛋白测定、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如吸氧等。
3782
395
2024-06-20
脱水是什么意思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脱水常为水分摄入过少、身体中的水分大量缺失、大幅度活动使得流汗过多等因素,而未立马摄入水分,让细胞外液量大幅度变少所致,脱水常包括低渗性、高渗性、等渗性脱水等类型。 1、低渗性脱水: 多表现为体内钠的大量丢失,血清钠的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并伴随细胞外液的减少。通常为水分大幅度缺失后仅补充水却没有补充钠所致,如在频繁泄泻、出汗等导致体液和钠大量地流失时,只补充水或饮用葡萄糖溶液。多会伴随呕吐、头晕、视物不清、身体无力、站起来后较易晕倒等现象,严重时还会伴随神志淡漠、腱反射变差、昏迷等现象,应遵从医嘱注射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等药物改善症状。 2、高渗性脱水: 此类脱水患者身体中的水分常会发生大范围缺失,其中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并且细胞外液、内液均会变少。常为水分摄入太少、反复呕吐等因素所致,轻度高渗性脱水患者多仅存在口渴的现象。中度脱水患者口渴现象较为强烈,并伴随尿液变少、皮肤弹性变弱、眼窝下陷等现象。重度脱水患者不仅伴有上述现象,还能发生肢体抽搐、幻觉等症状,脱水的现象过于严重时还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血压变低等症状。应限制钠的摄入,可遵医嘱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 3、等渗性脱水: 常指水、钠等比例的下降,血容量也会变低,不过血清钠、血浆渗透压数值均未见异常。多为肠外瘘、过量抽放胸水等因素所致,患有该类型脱水的患者多会伴随食欲变差、舌头发干、皮肤松弛等现象,不过并没有口渴的情况,需配合医生经静脉注射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等方法减轻病情。 脱水的患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做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明确病情及时治疗。并且日常多休息,合理补充水分,清淡饮食,维持心情舒畅,进而促使疾病恢复。
4356
460
2024-06-20
被猫抓伤超过48小时再打针有效吗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被猫抓伤超过48小时再打针还是会有一定效果。建议人们在被犬、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尽早注射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狂犬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病死率极高,一旦感染致死率几乎100%,首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抓伤后的48小时内。48小时后注射药效可能会有所降低,但还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作用。 如果不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一旦感染狂犬病并发作后大概率将会导致患者死亡。此病发病的潜伏期约为10天到数月,大多数为30-60天。因此被疯犬、疯猫咬伤或抓伤后要尽早的进行免疫治疗,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处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注射狂犬病疫苗。患者应分别于伤后的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全程共注射5剂。 患者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一定要前往急诊,由医生通过视诊判断皮肤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清创消毒处理。
3358
134
2024-06-20
高氯性酸中毒
刘怀政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高氯性酸中毒多指高氯血性酸中毒,是指人体原发性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酸中毒类型,伴随氯离子浓度的继发性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 正常人体血氯是96-106mmol/L,超过正常数值体内氯离子就会过高导致氢潴留形成酸中毒,像胃肠道腹泻丢失碳酸氢盐致使碳酸氢钠的大量丢失,或肾功能损害引起的排酸功能障碍导致氯离子升高,大量输入等渗盐水,均会引起高氯血性酸中毒。 对于轻症高氯血性酸中毒患者可能会感到厌食、恶心、头痛、乏力等,这种情况机体可通过人体自有缓冲系统和肾脏的调节功能或临床辅助治疗予以纠正,不会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 严重的高氯血性酸中毒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如恶心呕吐、没有食欲、头昏、心率上升、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干燥、面部潮红甚至昏迷,这种情况导致的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将影响机体的多项生理功能。 早期高氯血性酸中毒不是特别严重者,可适当补充液体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者酸中毒的pH值低于7.1,可考虑使用碱类药物,主要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输入人体后可以起中和作用纠正酸中毒现象,从而改善病情。 大部分病患治疗后效果良好,所以发现病症要尽早重视,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急诊科或内科就诊进行治疗,可以做血常规或尿常规进一步明确病因,期间需要时刻观察自身情况。
1931
274
2024-06-20
颈动脉破了还有救吗
刘怀政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颈动脉破了在临床上被称为颈动脉破裂,当患者出现一侧或部分颈动脉破裂时,通常还是有救的。但如果颈动脉完全断裂,患者失血量过多,且失血时间过长,就容易导致死亡。 1、可能有救: 颈动脉破裂可能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继发而来,如果颈动脉是局部破损,或者是一侧颈动脉破了,及时就医进行血管闭塞术、颈动脉重建术等控制出血,一般情况下存活几率相对较高。颈动脉破裂时血管内压力较大,血液可能呈喷射状,短时间内患者可能会失去意识,因此要尽可能找出患者出血的位置和受伤血管,用手指紧紧按压住动脉破裂的部位,尽快赶往医院进行抢救。 2、可能没救: 如果颈动脉完全离断,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失血性休克等,这种情况下容易危及生命。出现这种情况多见于刀伤、交通事故等重大创伤,此时十分凶险,患者往往会在几分钟内因失血过多而丧失生命,即使压迫或包扎也难以止血。 颈动脉破裂本身就属于急危重症,因此发现患者颈动脉破裂之后,家属或周围人应及时拨打120将患者送医院急诊,在最短的时间内到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3038
159
2024-06-20
二氧化碳会中毒吗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如果长时间处于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环境中,或者短期内吸入过多二氧化碳,有可能会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1、正常情况: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正常情况下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03%,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不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的吸入也有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2、二氧化碳中毒: 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10%,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容易出现慢性二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肌肉痉挛等。如果在短时间内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有可能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进而导致身体内的氧气含量较少,出现急性二氧化碳中毒,过多的二氧化碳可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甚至还有可能抑制、麻痹呼吸中枢,引发昏迷、皮肤发绀、咳白色或红色泡沫痰、二便失禁、抽搐等,还有可能反射性引起呼吸骤停,威胁生命安全。 当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时,需要迅速脱离此环境,并及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已经意识不清,要及时送医进行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检查,并及时进行氧疗,如高压氧治疗,如果呼吸停止,还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4282
474
2024-06-20
高温中暑的症状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高温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中暑症状、轻症中暑症状以及重症中暑症状。中暑是由于人在高温的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流失、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热损伤性疾病,如果长期在高温下作业,就有可能导致中暑。 一、先兆中暑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可以正常或者轻微偏高,但通常不超过38℃。 二、轻症中暑症状: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早期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面色潮红、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皮肤湿冷、血压降低、心率加快,体温可轻度的升高。 三、重症中暑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痉挛、惊厥、昏迷等,也可有高热或休克等表现,重症中暑分为三种类型,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热痉挛: 热痉挛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四肢及躯干肌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 患者由于高热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可出现休克的表现,比如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加快、心律失常、肌肉痉挛、血压下降等,体温一般不超过40℃。 3、热射病: 受高温影响,身体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中心体温骤升,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体温可超过40.5℃,可表现为皮肤干燥、灼热、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甚至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 中暑是一种可以威胁到人生命的急症,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在高温下作业时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休息,解开衣物,并适当补充淡盐水,且要及时转运至就近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救治,完善血气分析、血离子等检查,并在遵医嘱应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以达到扩张血管、松弛肌肉等效果,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3050
141
2024-06-20
冠心病发作怎么办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冠心病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拨打120急救,遵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以减轻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还需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1、立即停止活动: 冠心病发作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前区绞痛、呼吸短促等。需及时平卧休息,使身体处于平稳状态,不宜随意活动,以免血液分不到四肢而加重心肌缺血,同时自行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 2、用药治疗: 冠心病发作时可能行动不便,家属可协助患者舌下含化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能够使血液回流至心脏,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3、心肺复苏术: 冠心病发作时可能出现昏迷,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步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两者比例为30:2,按压深度约5-6cm,按压频率在100-120次/分钟,尽可能促使机体恢复自主呼吸、心脏跳动等,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并及时转运至具备心内冠脉介入的医院进行急诊PCI治疗。 4、手术方法: 冠心病发作次数频繁或症状迁延不愈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将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从而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消除发作引起的不适,延长患者的寿命。 冠心病患者日常还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防止血栓形成,减少疾病发作。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也不宜酗酒、受凉或进食过油腻食物,防止病情发作。
3366
397
2024-06-20
碱中毒会死人吗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碱中毒可能导致死亡。碱中毒分为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会影响患者呼吸以及体内代谢过程,如果发病后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代谢紊乱,最终死亡。 1、呼吸性碱中毒: 可因癔症、忧虑、发热、创伤、疼痛、低氧血症等,刺激肺泡通气过度,使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以致体内碳酸根离子减少,血pH值上升,机体会反射性抑制呼吸,促使呼吸变浅,过度抑制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导致机体出现缺氧而死亡。呼吸性碱中毒的患者可以纸袋罩住口鼻,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以提高血酸碱度,缓解中枢抑制。若出现抽搐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帮助调节肌肉神经兴奋性,改善症状。 2、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是细胞外液中原发性氢离子丢失或外源性碳酸氢盐增加所致,常见的原因有剧烈呕吐、腹泻、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缺钾或使用利尿剂等,会影响电解质调节相关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出现呼吸浅慢,或者出现嗜睡、精神错乱、谵妄等表现。严重的患者可因为器官的代谢障碍导致昏迷,进而导致死亡。患者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调节电解质平衡,也可给予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调节体内酸碱度。 碱中毒的患者建议到急诊就诊,通过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检查明确病情。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如果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是变浅、变慢,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吸氧等治疗,改善通气。
3740
353
2024-06-20
酸中毒是高钾还是低钾
李颖庆
副主任医师
急诊
酸中毒的患者通常处于高钾状态,可能引起高钾血症。正常情况下,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其酸碱平衡会被打破,从而导致血液的正常酸碱度失衡,发生酸中毒。 机体的酸碱度通常维持在7.35-7.45,部分患者常由于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高热、厌食、糖尿病酮症、出血、休克等因素导致机体酸中毒。机体对酸中毒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早期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发生疲乏、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患者通常会表现为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其血浆pH值数值小于7.35,低于正常水平,并伴有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或者酸性物质积聚过多。 钾是电解质必需的成分,可以维持体内的细胞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钾元素代谢,维持酸碱平衡。如果发生酸中毒,可能会导致细胞当中的钾离子过度转移释放,使得钾离子分布失衡,从而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高钾状态。 一旦发生酸中毒,需要积极治疗,建议前往急诊科就诊,通常需要进行尿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具体病情。如果确诊为酸中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碳酸氢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726
29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