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娟医生
执业证编号 1414******1598
杜淑娟主任医师儿科
三甲广东省中医院
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杜淑娟,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等疾病的诊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朝阳计划”人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杜淑娟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150元/次
23人已挂号成功
去挂号
8天后有号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杜淑娟的预约挂号
广东省中医院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固生堂广州东湖分院
多点执业
  1. 支持到院看诊
  2. 支持视频看诊
10-19周六下午
8天后有号去挂号
150元/次
杜淑娟同科室医生

杜淑娟的科普

杜淑娟医生共发布了4篇科普内容
抽动障碍概念与多动症区别
2023.09.18
抽动症目前作为一种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是以不自主的突发肢体抽动、运动性抽动,或合并发声抽动为特点。作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抽动症跟多动症只是在病名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作为患儿或家属往往将该病混淆,实际上这两个病完全不同。多动症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影响患儿上课学习困难,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挥或与人相处困难,以上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多动症患儿会影响到学习,表现为学习困难,但抽动症患儿完全不会影响到学习,只是以肢体抽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抽动症患儿跟多动症患儿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共患率。抽动根据表现可以分为三大类: 1、运动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面部、肢体、躯干或腹部骨骼肌的不自主抽搐; 2、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在咽喉肌肉,呼吸肌抽动导致患儿出现喉咙发声抽动; 3、混合性抽动,从病程来讲,可以有短暂性抽动或反复波动慢性抽动,严重可以有抽动秽语综合征。
杜淑娟主任医师
12.28万
200
抽动障碍症的治疗主要是什么
2023.08.11
抽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分为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成药治疗。一般来讲首选药物是氟哌啶醇、硫必利、肌苷片,有严重的病例可以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或妥泰。抽动症在临床上表现有轻度、中度、重度。强调抽动障碍作为一种心理行为疾病,如果临床上表现为轻度症状,不推荐过早或过度使用药物治疗,更加强调心理行为的干预,特别是家庭教育。抽动症患儿一般表现为过分焦虑或强迫或不安全感、不自信的心理特性,往往也会合并行为问题,如严重病人会出现强迫症或焦虑症,甚至极少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分裂,所以该情况一定要强调家庭教育的干预,同时希望得到学校的配合。教育分为言传和身教,言传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往往身教才更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往往抽动症患儿的家属大部分都表现出焦虑或强迫倾向,当然很多家长没有经过专科诊断或治疗,当提醒家属之后他们往往能够意识到问题。抽动症治疗如果能够配合家属的行为干预,有轻度症状的患儿往往不需要药物治疗,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严重病例,建议家属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使用药物,要足量使用药物,在减量过程中也一定要听医嘱。抽动症患儿在使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一定副作用,家属不要过分焦虑或担心药物副作用,如果出现问题最好跟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杜淑娟主任医师
11.02万
464
中医对于抽动障碍的认识是怎样的
2023.08.06
对于抽动障碍在古籍中没有提出专门的病,根据临床上面的表现,可以归在肝风、搐搦或抽动等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在临床上看到大部分患儿属于脾虚、痰盛或痰湿或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一般患儿都表现为如上所述的体质。要求家长在饮食护理还有中药治疗方面进行一定配合,中医根据患者证型,可以适当健脾化痰、疏肝清热,部分可以配合益智、安神或开窍的治疗。常见药物有陈皮、半夏、芸苓、石菖蒲、牡蛎、龙骨等,部分中医院或许有自主研制的中成药如益智宁神口服液,在临床中使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最好让主治医生辨认患者体质,再使用中成药。结合患者容易出现肝郁、脾虚、痰湿的症状从饮食调理方面要注意不要加重肠胃负担,如不要吃太过肥腻的食物,特别是海鲜类的食物。不要吃太过寒凉的食物,脾喜燥恶湿,寒凉容易伤脾胃,当过食寒凉或肥腻食物之后会损伤脾胃,损伤脾胃之后脾虚就不能运化水湿,变成痰湿瘀阻,会造成疾病的发生。进行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抽动症患儿大部分表现为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肝气郁结需要家长在情志上面给孩子进行一定的调理,如可以多安抚孩子,碰到事情时可以给孩子多申诉的机会。如孩子在家里发脾气,特别是刚刚去幼儿园或者在陌生的环境回来,孩子往往表现过分发泄,如果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或不够自信,有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如在幼儿园或在学校,孩子不敢过分的表达自己或充分表达自己,回到家里往往跟熟悉的人,如父母发脾气。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很无赖,随便发脾气,其实要问清楚前因后果,不妨给孩子一个机会,把自己的不开心讲出来,要就事论事的分析在每件事情中孩子的想法,是否受了委屈,如果认为孩子做的对,可以鼓励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里面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杜淑娟主任医师
7.83万
275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中医儿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中医儿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