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有什么区别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虽都属于贫血范畴,但两者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式、预后及注意事项上存在显著区别,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1、发病原因: 营养性贫血主要因机体生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相对或绝对减少,导致血红蛋白形成或红细胞生成不足。缺铁性贫血特指因体内铁储存无法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引发的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原因造成。 2、症状表现: 营养性贫血轻者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或苍黄,严重者可能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烦躁不安等症状。缺铁性贫血常见症状包括皮肤苍白、头晕、心慌、耳鸣等,还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乏力等情况。 3、治疗方式: 营养性贫血治疗需针对缺乏的具体营养物质进行补充,如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缺铁性贫血主要治疗方法为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4、预后: 营养性贫血患者预后良好。缺铁性贫血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5、注意事项: 营养性贫血患者需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营养物质再次缺乏。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并遵医嘱服药。 无论是出现营养性贫血,还是缺铁性贫血,都建议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疾病加重。
986
2024-06-17
白细胞低免疫力就低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细胞低并不意味着免疫力就一定低,对于白细胞低或免疫力低的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白细胞数量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感染、炎症等,而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抗感染细胞,而淋巴细胞则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的形成。因此,即使白细胞总数降低,但部分类型的白细胞数量或功能正常,也可能维持一定的免疫力。 免疫力的评估指标包括白细胞数量、抗体水平、细胞因子分泌等多个方面,单纯的白细胞数量降低并不能全面反映免疫力的状况。因此,在评估免疫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导致白细胞低的原因可能包括营养不良、骨髓抑制、感染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白细胞低,可以通过改善营养状况,而如果是感染导致的,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想要提高免疫力,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接种疫苗等,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而不仅仅是增加白细胞数量。
1458
2024-06-17
引起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是成人中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铁摄入不足、妊娠和哺乳、铁吸收障碍,以及慢性失血以及慢性疾病,并没有最常见的原因一说,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1、铁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中铁含量不足,如素食主义者或饮食不均衡者,易出现铁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建议遵医嘱使用富马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2、妊娠和哺乳: 女性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由于胎儿和婴儿对铁的需求增加,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脏、豆类等。 3、铁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可影响铁的吸收,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建议遵照医生嘱咐使用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失血: 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慢性失血情况,长期下来会使体内铁储备逐渐消耗,引发缺铁性贫血。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脏、豆类等,同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 5、慢性疾病: 如慢性肾脏病、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等,可导致体内铁代谢异常,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建议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例如动物肝脏等。 缺铁性贫血是成人中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患者应提高其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防治意识,避免疾病复发。
999
2024-06-17
血红蛋白总量低是怎么回事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总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骨髓疾病等所致,需要积极到医院明确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导致体内铁储备减少,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例如富马酸亚铁颗粒、富马酸亚铁片等。 2、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性贫血: 两种维生素是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对此,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和叶酸片进行治疗。 3、失血性贫血: 常见于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外伤等情况,由于长期或大量的血液流失导致血红蛋白总量下降。建议遵医嘱使用富马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疾病性贫血: 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可导致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的反应降低,从而引起贫血。建议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 5、骨髓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对此,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肝脏、豆类等。 此外,遗传性疾病,如镰状细胞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也容易影响血红蛋白的结构或生成。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1087
2024-06-17
为什么贫血女人会发胖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女人发胖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代谢减缓、荷尔蒙失衡、营养不良,以水分滞留、缺乏运动多个方面,具体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 1、代谢减缓: 贫血状态下,身体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可能会降低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导致即使摄入的食物量不变,也更容易出现能量过剩,进而转化为脂肪储存。建议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 2、荷尔蒙失衡: 贫血可能影响女人荷尔蒙的分泌,特别是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其分泌不足可能导致代谢率下降,而胰岛素则是调节血糖和脂肪代谢的关键激素,其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脂肪堆积。建议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都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和荷尔蒙水平。 3、营养不良: 贫血往往与营养不良有关,特别是缺乏铁、维生素B12等关键营养素。此营养不良状态可能引发食欲亢进,导致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进而增加体重。对此,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4、水分滞留: 部分贫血患者可能伴随水肿现象,是因为贫血可能导致体内液体分布不均,造成水分滞留。水肿虽然不是真正的脂肪增加,但会让身体看起来更胖。建议适当的运动出汗,促进身体代谢。 5、缺乏运动: 贫血可能导致疲劳、乏力等症状,使患者缺乏运动的动力。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量减少,脂肪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发胖现象。对此,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对于存在贫血的女人,需要注意治疗原发疾病,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只有贫血得到改善,身体的代谢和荷尔蒙水平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1048
2024-06-17
白细胞高倍偏高是什么原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细胞高倍偏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性因素、应激反应、药物反应,以及感染、过敏现象等,具体需要就医后进行明确诊断。 1、生理性因素: 进食后、剧烈运动后、孕妇和新生儿等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可能偏高。当外界环境温度太低或太热时,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异常,但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会慢慢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2、应激反应: 身体在遭受创伤、手术、烧伤等严重应激时,会启动应激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应激状态的缓解,白细胞计数会逐渐恢复正常。对于应激状态导致的白细胞升高,需要积极处理应激源,如手术、创伤等。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和护理,帮助其度过应激期。 3、药物反应: 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因为药物可能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通常在停药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4、感染: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时,白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加以对抗病原体,感染是白细胞高倍偏高的最常见原因。对于炎症性疾病导致的白细胞升高,需要进行抗炎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 5、过敏现象: 急性过敏性疾病、输血过敏、药物过敏等,都可能在经过检查后发现白细胞明显的偏高,需要远离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具体原因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出现白细胞高倍偏高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662
2024-06-1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是什么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食、心理护理,以及适当运动、药物治疗等,具体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 1、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减少创伤和手术等可能诱发出血或血栓的行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充足休息、避免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疾病风险。 2、调整饮食: 患者应少食多餐,推荐食用低热量、低盐、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适当控制总热量,主副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避免食用坚硬、生冷食物等,以防损伤黏膜。 3、心理护理: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4、适当活动: 患者应注意适当活动,避免久坐或久站,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此时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 5、药物治疗: 羟基脲片作为首选药物之一,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栓风险,但需注意其潜在的骨髓抑制副作用。盐酸阿那格雷胶囊能够减少血小板生成,但需监测其潜在的肝损害风险。干扰素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计数,长期应用,还有助于防止骨髓纤维化。以上药物需要遵医嘱进行使用。 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放血治疗,骨髓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针对特定患者的选择。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94
2024-06-17
吃什么造血快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为了快速造血,建议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补充铁元素的药物等,对此可以前往血液内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对于造血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是快速促进造血的关键。常见的铁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牛肉、鸡肉、猪肝、黑豆等。此类食物中的铁质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加快造血过程。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造血效率。常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橙子、柚子、柠檬、草莓、猕猴桃、青椒、苦瓜等。 3、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红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对于造血功能同样重要。摄入优质蛋白有助于提供充足的原料,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常见食物包括瘦肉、鱼、豆腐、牛奶、酸奶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4、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叶酸参与DNA的合成和修复,而维生素B12则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常见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菠菜、油菜等,而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包括鸡肉、鱼肉等。 5、补充铁元素的药物: 如果需要补充铁元素,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药物,服用之后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补充维生素的药物等,比如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多维元素片(21)等。日常饮食中应注重营养物质的摄入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满足身体的需要。
1317
2024-06-17
血液浓稠可以献血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浓稠通常指的是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否可以献血取决于严重程度,如果血液粘稠度相对较低,通常可以献血,否则不建议献血。如果无法明确,可以前往血液内科就诊,由医生进行判断。 在献血前,献血者需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血液粘稠度的评估。对于血液粘稠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献血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适当献血还可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血液粘稠度过高,可能增加献血过程中血液流动不畅的风险,此时通常不建议献血,等到配合医生积极处理之后,血液粘稠度恢复正常水平,再考虑献血。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是脱水导致的,血液中的水分减少,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对此建议及时补充水分,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另外,还可以考虑调整饮食,比如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存在疾病,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处理不当而危害身体健康。
607
2024-06-17
献血可以吃饭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献血前通常可以吃饭,比如献血前两餐内保持正常饮食,确保体内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避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等情况。对此可以前往医院的血液内科,向医生进行咨询。 虽然可以吃饭,但建议献血者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否则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可能使血液变得黏稠,增加献血过程中的风险。另外,在献血前,献血者应确保摄入足够的水分,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性和黏稠度,减少献血过程中的不适。 如果空腹献血,可能导致低血糖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可以在献血前适当补充能量,比如喝糖水或吃清淡的食物。而且在献血前,献血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献血时间。 在献血前后,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等,有助于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献血可以刺激机体造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为了给机体提供造血的原材料,日常生活中应该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518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