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小孩耳朵疼,这样止痛更简单有效!
司振阳
副主任医师
儿科
👂耳朵疼大多数是耳朵内部或者是周围的区域感到了不适或疼痛症状,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小孩出现了耳朵疼,要选择有效的止痛方法来缓解,但是不存在最简单止痛方法,因为每个人疼痛的状况会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也会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缓解小孩耳朵简单有效的方法: ✅温敷耳部: 将温热的毛巾敷在孩子的耳朵上,温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耳部疼痛。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家庭使用。保持温敷约10-15分钟,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孩子娇嫩的皮肤。温敷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让孩子感到放松,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耳部按摩: 轻轻按摩孩子耳朵周围的穴位,如耳垂下方和耳廓边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耳部疼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这种方法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增强耳朵的抗病能力。 ✅避免压力变化: 帮助孩子避免快速弯腰、起身或头部剧烈运动,因为这些动作可能导致耳内压力急剧变化,加剧耳朵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缓慢改变体位,尤其是在耳朵不适时,以减少疼痛的发生。通过这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耳朵疼痛的频率和强度。 如果小孩耳朵疼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听医生指导对症治疗。 🍬耳部检查: 医生会使用耳镜检查孩子的外耳道和鼓膜,寻找可能的损伤、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听力测试: 通过听力检测来确定孩子是否有听力下降,这有助于诊断是否存在中耳炎或其他影响听力的疾病。 🍬血常规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揭示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帮助医生判断疼痛是否由感染引起。 小孩耳朵疼,在生活当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具体内容在图片当中,可以去查看。如果其他人有治疗小孩疼比较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在评论区分享。💬
956
2024-09-27
新生儿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消化不良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吐奶频繁、腹胀、食欲减退、大便异常以及哭闹不安等。认识和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新生儿的消化不良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1、吐奶频繁: 新生儿在喂奶后容易出现吐奶现象,且吐奶次数较正常情况明显增多,可能在喂奶后不久就会吐奶,有时甚至呈喷射状吐奶。 2、腹胀: 新生儿的腹部看起来比较膨隆,用手轻轻触摸感觉肚子发硬,宝宝可能会因为腹胀而哭闹不安,双腿向上蜷起。 3、食欲减退: 新生儿吃奶量明显减少,对喂奶不感兴趣,或者吃奶时容易分心、哭闹,消化不良会使宝宝的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也会随之下降。 4、大便异常: 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可能由原来每天几次的大便变为十几次,或者几天才排便一次。大便可能会变得稀溏,有奶瓣、泡沫或绿色便等,气味也可能比正常时更臭。 5、哭闹不安: 新生儿会莫名其妙地哭闹,难以安抚,尤其是在喂奶后或夜间哭闹更加明显。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痛等不适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从而通过哭闹来表达。 家长应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宝宝的需求合理安排喂奶量和喂奶时间,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要及时拍嗝,帮助排出胃内空气,还需密切关注宝宝的大便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喂养方式或咨询医生。如果新生儿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770
2024-09-27
新生儿发烧了怎么办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当发现新生儿发烧时,家长需冷静应对,通过观察病情、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方法来处理。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就医。 1、观察病情: 测量体温: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准确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可采用腋下测温法,将体温计夹在新生儿腋下,保持5分钟左右。正常新生儿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如果体温超过37.5℃,可认为是发烧。 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哭闹不安、食欲减退、嗜睡、呕吐、腹泻等。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皮肤颜色等,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2、物理降温: 解开衣物:如果新生儿体温略高,可以先解开其衣物,让其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包裹过严,但要注意避免新生儿着凉。 温水擦浴:用温水浸湿毛巾,水温一般控制在32-34℃,轻轻擦拭新生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降低环境温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以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如使用空调将室温调节在24-26℃,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新生儿。 3、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如果新生儿是母乳喂养,可以增加喂奶次数,让新生儿多吸吮母乳,既可以补充水分,又可以提供营养和抗体,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 喂温开水:如果新生儿是人工喂养,可以适当喂温开水,每次10-20毫升,避免一次喂过多,以免引起呕吐。 4、及时就医: 就医时机:如果新生儿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或者伴有严重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抽搐、皮疹等,应立即就医。即使新生儿体温不高,但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食欲减退、嗜睡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就医准备:在就医前家长应准备好新生儿的病历、医保卡、衣物、尿布等物品,还要记录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症状表现、喂奶情况等,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家长测量体温要准确,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和测量方法,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误判,要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趋势。进行物理降温时水温要适宜,擦拭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新生儿皮肤,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不能让新生儿忽冷忽热。
685
2024-09-27
新生儿吐奶频繁是什么原因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吐奶频繁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新生儿特殊的胃部结构所致,也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是存在疾病,家长需多关注新生儿,并注意合理喂养。 1、新生儿特殊的胃部结构: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这种生理结构使得奶水容易从胃内反流出来。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吃奶时如果吸入过多空气,也容易导致吐奶。 喂奶后及时拍嗝,可将宝宝竖抱,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喂奶时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2、喂养不当: 喂奶量过多、喂奶过于频繁、奶嘴孔过大或过小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吐奶频繁。如果喂奶量过多,宝宝的胃无法容纳,就容易吐奶。喂奶过于频繁会使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奶嘴孔过大,奶水流出速度过快,宝宝容易吞咽过多空气。奶嘴孔过小,宝宝吸吮费力,容易疲劳而吞入空气。 家长需控制喂奶量和喂奶频率,根据宝宝的需求合理喂养。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孔大小要适中。 3、疾病因素: 疾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吐奶频繁,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感染等。消化不良时宝宝的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吐奶。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而发生感染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如果怀疑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吐奶频繁,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吐奶情况,包括吐奶的频率、量、颜色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在喂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喂奶后及时拍嗝,注意喂奶量和频率,选择合适的奶嘴。如果宝宝吐奶频繁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腹泻、哭闹不止等,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处理。要保持宝宝的身体清洁,避免因吐奶导致皮肤感染等问题。
1329
2024-09-27
新生儿黄疸症状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等。家长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表现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判断其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皮肤和巩膜发黄: 这是新生儿黄疸最明显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几天后出现,皮肤颜色从轻度的黄色到深黄色不等,巩膜,即眼白部分也会变黄,一般先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2、尿液颜色加深: 如果新生儿黄疸较为严重,尿液颜色会变深,呈黄色甚至浓茶色。这是因为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通过尿液排出的胆红素也相应增加。 3、粪便颜色改变: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粪便颜色一般为黄色或金黄色,这是正常的。 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出现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从而使粪便颜色改变。 4、精神状态改变: 生理性黄疸:一般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良好,吃奶、睡眠等都正常。 病理性黄疸:如果黄疸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尖叫、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尤其是面部、巩膜等部位。如果发现黄疸出现过早、进展迅速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和大小便颜色。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减少、尿液颜色加深或粪便颜色变浅等异常情况,要高度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862
2024-09-27
新生儿只尿不拉屎怎么回事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只尿不拉屎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原因可能包括进食不足、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药物副作用以及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因素。家长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进食不足: 如果新生儿吃奶量过少,摄入的营养和水分不足,会导致肠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尤其是早产宝宝或者吸吮能力较弱的宝宝,容易出现进食不足的情况。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可能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这也可能与进食不足有关。如果此时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就可能出现只尿不拉屎的现象。 确保新生儿充足的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乳汁分泌。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对于奶瓶喂养的宝宝,要检查奶嘴孔是否合适,确保宝宝能够顺利吸吮。 2、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肠道蠕动相对较慢,可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形成延迟。如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胎便排出延迟的情况,这就是因为肠道蠕动功能较弱。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也在建立过程中,尚未达到平衡状态,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排泄功能。 家长可以给新生儿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给新生儿补充益生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 3、药物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只尿不拉屎,如抗生素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新生儿因疾病需要用药,要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4、先天性肠道畸形: 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只尿不拉屎。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结肠痉挛、狭窄,粪便不能正常通过。肛门闭锁是由于肛门发育异常,粪便无法排出。这些先天性疾病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腹胀、呕吐、不排便等。 如果怀疑新生儿有先天性肠道畸形,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一旦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家长要注意保持新生儿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过度哭闹导致水分流失,及时给新生儿补充适量的水分。还需仔细观察新生儿的腹部是否有腹胀、呕吐等异常症状,以及是否有哭闹不安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1086
2024-09-27
新生儿想睡觉却睡不着是什么原因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想睡觉却睡不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身体不适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家长要细心观察新生儿的状态,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 1、环境因素: 噪音干扰:如果新生儿所处的环境过于嘈杂,有较大的声音,会让新生儿难以入睡。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声音非常敏感,轻微的噪音都可能引起警觉。此时需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尽量减少噪音,可以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注意说话轻声细语。 光线过强:过亮的光线会刺激新生儿的眼睛,影响睡眠。应调整室内光线,白天可以适当拉上窗帘,晚上使用柔和的夜灯。 温度不适宜: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新生儿会感到不舒服,难以入睡。新生儿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过热会让其烦躁不安,过冷会使其身体蜷缩,影响睡眠。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 24-26℃。 2、身体不适: 饥饿或过饱:新生儿如果饿了,会因为饥饿感而无法入睡;但如果喂养过度,也会导致肚子不舒服,难以入睡。新生儿的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喂养不当很容易引起不适。确保合理喂养,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尿布潮湿:湿尿布会让新生儿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对潮湿非常敏感,需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干爽。 肠绞痛:新生儿容易出现肠绞痛,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哭闹,难以安抚,也会影响睡眠。肠绞痛的原因可能与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过敏等因素有关,可以尝试给新生儿按摩腹部、采用飞机抱等方式缓解。 身体疾病:如感冒、发烧、湿疹等疾病也会让新生儿感到不适,影响睡眠。如果怀疑有身体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3、心理因素: 新生儿离开母体后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缺乏安全感。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安抚,就会难以入睡。家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轻轻包裹起来,模拟子宫内的环境。在新生儿入睡时家长可以轻轻抚摸头部、背部,或者轻声哼唱摇篮曲。 家长需要持续为新生儿营造安静、光线适宜且温度适中的睡眠环境,注意日常不要突然制造较大噪音,光线调整要根据昼夜规律进行,温度保持稳定,避免忽高忽低。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肠绞痛症状,可多尝试几种缓解方法。
1427
2024-09-27
新生儿睡觉嘴巴张开是什么原因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睡觉嘴巴张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鼻腔堵塞、不良睡眠习惯以及腺样体肥大等。家长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鼻腔堵塞: 新生儿的鼻腔比较狭窄,容易被分泌物堵塞。感冒、过敏等也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引起鼻塞。当鼻腔通气不畅时,宝宝就会不自觉地张开嘴巴呼吸,如新生儿可能会因为鼻屎堵塞或者轻微的感冒而出现鼻塞症状。 家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软化鼻屎,用吸鼻器轻轻吸出。如果是感冒引起的鼻塞,症状较轻时可尝试用温热的湿毛巾敷在宝宝的鼻根部,缓解鼻塞。严重时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不良睡眠习惯: 有些新生儿可能在睡觉时养成了嘴巴张开的习惯,通常没有器质性病变,但长期张嘴睡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面部发育和口腔健康,宝宝可能在睡觉时因为头部姿势不正确或者睡眠环境不舒适而张开嘴巴。 家长可以尝试调整宝宝的睡眠姿势,保持头部稍抬高,避免头部过低导致嘴巴张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在新生儿期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生,导致气道狭窄。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呼吸,使其在睡觉时张开嘴巴。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家族中有腺样体肥大的遗传倾向,或者宝宝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就需要警惕腺样体肥大的可能。 如果怀疑腺样体肥大,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评估病情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家长要关注宝宝的鼻腔状况,及时清理分泌物,预防感冒和过敏。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对于经常张嘴睡觉的宝宝,家长可定期带宝宝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问题的发生。
1492
2024-09-27
新生儿喜欢吐口水泡泡怎么回事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喜欢吐口水泡泡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或等呼吸道感染原因引起。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1、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唾液腺在出生后逐渐发育,但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新生儿可能会分泌出唾液,而又不能很好地吞咽下去,就会出现吐口水泡泡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吞咽功能逐渐完善,这种情况会自然消失。新生儿在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时,也可能会出现吐口水泡泡的行为。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擦拭口水,避免引起皮肤湿疹等问题。 2、消化不良: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喂养不当、过度喂养、腹部着凉等因素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宝宝消化不良时可能会导致胃酸反流,刺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增多,从而出现吐口水泡泡的现象。 此时需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要及时拍嗝,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的空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消化不良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如益生菌等。 3、呼吸道感染: 如果新生儿吐口水泡泡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咳嗽、发热、吃奶减少、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引起鼻塞,导致宝宝用口呼吸,也会增加吐口水泡泡的几率。 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如果确诊为呼吸道感染,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 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发热、吃奶减少、精神状态差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还应及时擦拭新生儿吐出的口水,保持口腔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引起湿疹等皮肤问题。
988
2024-09-27
新生儿舌头白色是什么原因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舌头出现白色的情况较为常见,可能是由奶渍残留、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及时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以确保宝宝的口腔健康和良好的消化功能。 1、奶渍残留: 新生儿以奶类为主要食物,吃奶后会有部分奶液残留在舌头上,形成白色的奶垢。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奶粉调配过浓,更容易出现奶渍残留。新生儿的唾液分泌相对较少,自洁能力较弱,也使得奶渍更容易在舌头上积聚。 家长可以在喂奶后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舌头。 2、消化不良: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喂养间隔时间不合理等,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可能会引起舌苔增厚发白,宝宝腹部着凉等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合理安排喂养间隔,注意宝宝腹部保暖。严重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3、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新生儿免疫力较低,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滋生,从而引发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舌面等部位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可见局部充血。 医生一般会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对奶瓶、奶嘴等进行彻底消毒。 家长在给宝宝清洁口腔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如果怀疑宝宝患有鹅口疮,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换尿布时动作要快,睡觉时给新生儿盖好被子,可使用肚兜等保护腹部。
1014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