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昶的科普
网站导航

降压药你需要知道的二三事

经常有人问:我用一种降压药药已经很多年了,是否需要更换其它药物?用一种药时间久了会不会耐药?长时间用一种药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我的回答是:不用换,只要血压控制满意并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就不用更换降压药物。般而言,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会在刚开始用药几周后表现出来。如果用了较长时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这种药物,因此无需担心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更不必要换药。降压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长期、持久、平稳的控制血压。频繁更换降压药物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波动对于心脑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应用长效降压药物越来越多,这些药物的优势在于每天只需服药一次,便于长期坚持治疗。同时,应用长效药物还可以减少血压波动,使血压平稳地降低。这些长效药物还有一个特点:服药后不会立即发挥明显的降压作用,需要连续用药2-3周后才能充分起效。这一特点保证了血压逐渐平稳地降低,因为短时间内血压迅速而显著的下降对病人也是不利的。所以刚刚用药的朋友不要着急,需要坚持用药2-3周后才能判断疗效如何。有人用了一种药才两三天,感觉血压没有明显下降就认为无效,换用其他药物,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如果血压只是轻中度升高,无需紧急降压,开始药物治疗后要观察至少一两周后再评估治疗效果。不久前关于个别药厂提供原料药所生产的缬沙坦等沙坦类药物可能含有致癌物的消息一经传出,迅即使很多患者顾虑重重,擅自停药换药的人不在少数。当然这则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但多数非专业人士并不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导致许多人对所有沙坦类药物产生误解。新近,BMJ杂志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普利类降压药物可能增加肺癌风险。很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重磅研究很少有人宣传介绍,但这类负面研究结论却以指数级速度传播开来,再次在高血压患者中造成恐慌。其实从专业角度看,这种回顾性研究受到很多混杂因素的影响,其证据力度很弱,科学价值非常有限,专业人士很少把它当做一碟新菜去鉴赏、品味。尽管如此,很多了解真相或者不明真相的人却在有意无意的苍蝇产卵般的散播消息,却不去考虑这种行为会对高血压患者以及我国高血压的防控造成何种不利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普利类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是经过数十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化临床对照试验反复论证过的,上市后的一系列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是一类优秀的降压药物。仅仅一项回顾性研究根本不能说明多少问题,更不应因此而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服用降压药物后,一些患者因为血压降低会产生头晕、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类似于低血压的症状。遇到这种情况请注意测量血压,只要血压不过低就不要紧,无需过于担心,坚持治疗几周后上述症状就会消失,不要因此而停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时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剂量从小到大,尽量在数周内逐渐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这样可以减少因血压降低而导致的不适。短效药物降压作用很快,服药后几小时血压就可以迅速降低,很多患者会发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尽量避免使用。
4188 63
2022-01-04

他汀类药物--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剂

胆固醇是血管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只要能将胆固醇控制在达标范围,比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等方法,就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就是说降低胆固醇就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说他汀类药物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有些人看到他汀的说明说上写着很多副作用,就不敢吃药了,并且道听途说他汀类各种副作用,夸大其词,因噎废食,放弃服用他汀类药物,改成自服中药三七粉,或者某国保健品深海鱼油,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出现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肺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其实他汀药物安全性是很好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不饮酒,定期复查生化血指标,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如果经医生评估,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副作用较大,该患确实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选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对于使用较大剂量他汀后出现不良反应者,联合应用小剂量他汀与依折麦布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依据不同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给药剂量及组合。很多人因为血脂高或者因为心脑血管病而应用他汀治疗。按照要求,用药后需要定期进行生化检查,但很多人吃药后再也没有化验血液指标。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必须避免这种侥幸心理,不要讳疾忌医,那么吃上他汀后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复查生化学指标呢?刚刚开始吃他汀的人,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及肝功,心功,肾功。复查血脂指标是为了了解治疗效果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复查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是为了了解吃上他汀后肝脏和肌肉有无不良反应。他汀可以分为水溶性他汀(如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和脂溶性他汀(如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有学者认为水溶性他汀对肝脏影响小,饮酒后服用这些他汀对肝脏影响小,但这只是相对的。各种他汀对肝脏都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以喝酒后还是不吃他汀为好。而且我们要依据自身经济条件,合理,适当的选择他汀类药物的种类。有人他说他汀不能预防心脏病,1994年4S研究之后,先后有数十项设计严谨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充分反复的论证了他汀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卓越疗效。有人说他汀会导致肾衰,他汀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也已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所论证。有人说,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肌肉溶解,发生率仅仅千万分之一,小概率事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定期复查心肌酶谱,肝功,肾功,若有变化,可考虑停用他汀类药物,更换为其他药物。总之,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当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还有很多学术研究均可以证实该观点。在这我们不一一列举了。他汀类药物物美价廉,性价比较高。我们掌握好指正,合理,适当服药,监测肝功,肾功。让他汀类药物为我们保驾护航。
6891 64
2022-01-04

说说糖尿病的事

很多人知道,健康人的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并且重复测量仍然高于此值,则可诊断为糖尿病。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静脉抽血化验血糖,平时用血糖仪检测指尖血所得的血糖结果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要超过1.8mmol/L就算增高了,就应该积极治疗!!!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其最大的威胁是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梗和脑梗。为了预防心梗和脑梗,糖尿病人一定要严格控制胆固醇水平,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加重。大量研究显示,如果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过1.8mmol/L,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显著增高(专业术语将其称为“心血管高危人群”),这样的患者在未来10年内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超过10%,也就是说,100个患者中在10年之内将有至少10人会发生心梗脑梗甚至更严重的事件。为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mmol/L就应该接受他汀治疗,这是保护心脑血管的有效措施。如果单用他汀不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mmol/L以下,则需要联合应用依折麦布甚至依洛优单抗等药物。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脂。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化验单上没有向上的箭头就以为血脂“正常”。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mmol/L就算增高了,就应该积极治疗。实际上,绝大多数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都应该接受他汀治疗。目前还不能说糖尿病是否能够治愈,但经过减轻体重,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换言之,一些人因为血糖高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但通过减轻体重,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于是可以摘掉糖尿病的帽子。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定诊断之后,只要下决心在医生指导下减轻体重,血糖是完全可能恢复正常的,糖尿病的帽子是完全可以摘掉的。不仅如此,体重减轻后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血压、血脂、尿酸等等,都有望恢复正常。以前上学时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肺结核属于穷病,需要富养;糖尿病属于富病,需要穷养”。这么描述虽然不太恰当,但也不无道理。肺结核更容易发生于营养不良的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而糖尿病常发生于营养过剩的肥胖人群,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饮食,所以称为“穷养”。既然是“富贵病”,当然要“穷养”,就要少吃、多动、减体重。肥胖的人只要瘦下来,血糖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血压和血脂也会有明显下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
4707 31
2022-01-04

间质性肺炎和肺炎的区别

肺炎指的是机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所导致的肺部感染现象,患者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而大家对于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则比较陌生。虽然二者均属于肺炎,且都会对患者的肺部造成极大伤害,但是他们无论是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还是疾病性质、治疗方式等均有显著的差异性。间质性肺炎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病变.现阶段将患者的发病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病因,包括环境、药物、疾病等,其中环境包括有机粉尘、无机矿物质粉尘、刺激性有毒气体等;药物包括干扰素、呋喃妥因、胺碘酮等;疾病主要指的是结缔组织疾病或血管炎,例如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另一种是未知病因,也称为“特发性”,主要危险影响因素有遗传、年龄、吸烟、环境暴露、病毒感染、胃食管反流等。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起病隐匿,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会对患者的肺部造成不可逆损伤,在患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肺泡壁炎症,随后会逐渐出现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引起缺氧、酸中毒、呼吸衰竭等症状,直至完全丧失劳动力,需要依靠呼吸机生存,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肺炎指的是感染性炎症,多由各种病原体等因素感染导致,最为常见的就是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引起肺炎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还是由于受到外界感染导致,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性病原体、理化因素等,而疾病也由于感染因素不同而进行分类,例如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等。对于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其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性肺炎,其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其疾病诱发的主要原因有空气混浊、吸烟、免疫功能受损等。病毒性肺炎无特异性治疗,细菌性肺炎,需要依据病原菌选择合适头孢及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治疗。两者的区别首先是在疾病性质上,肺炎是由外界病菌等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现象,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发生于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较低人群;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炎,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次是在病因上,肺炎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自身呼吸道疾病等,细菌感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葡萄链球菌感染等,特殊病原体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对于有呼吸道疾病者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也会引发肺炎;间质性肺炎也是受到病毒感染,但是也与空气污染相关,甚至会受到疾病、药物等影响,例如慢性肺炎、遗传性肺纤维化等。现代医学对肺间质纤维化除肺移植外没有太好的治疗措施。激素等治疗副作用较大。其他很多新药都在试验阶段。奥贝胆酸,多西环素,尼可地尔等均有报道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疗效。其中多西环素是物美价廉抗生素,奥贝胆酸治疗肝纤维化药物,尼可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疾病。现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红霉素,乙酰半胱氨酸可以起到预防肺纤维化加重作用。总的来说,间质性肺炎与肺炎都只是一种统称,而肺炎则更倾向于病理性描述,均不是指疾病,简单来说,它们指的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当出现间质性肺炎后,肺间质会有炎性液体渗出,就像是海绵进了水,阻碍了氧气进入肺泡,从而无法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肺就像是被水侵蚀后的海绵,变得没有弹性且孔增大,这便是纤维化的肺。
3839 4
2022-01-04

世界帕金森病日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纪念最早描述这种疾病的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这天是他的生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传并鼓励该活动的目的是希望人们多多关注帕金森病患者;也希望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属,亲人们、朋友们能一起协调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当然更加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辅导和帮助,也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携起手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再接再厉,共同对抗帕金森病。2021年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走起路来慌慌张张,手抖动地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帕金森病患者病程长,且逐渐加重,持续不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失去乐趣,逐渐合并抑郁焦虑。因此该病需要引起广大群众的认真对待及虚心学习。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在中国约有200万名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可见该病发生率在我国是很高的,更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帕金森病会手抖的现象人尽皆知,耳熟能详,所以有很多人一出现手抖就高度怀疑是帕金森病,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能遇到,而作为医务工作者,经常能接到类似的亲朋好友的咨询电话或者出门诊时候遇到太多问相关问题的患者。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帕金森病的表现之一为震颤,即大家所说的手抖脚抖,但并不是所有的震颤都是帕金森病。“临床上最易被误认为帕金森病的一种病症是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的抖动是姿势性、意向性的,比如,患者日常生活中写字手会不由自主抖动,抖到字都写不好;而帕金森病的震颤往往是静止时出现不自主地有节律的颤抖,通常会出现单侧手搓丸样运动,其后会发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但疗效均未达标,不够理想,人们也一直在探索,以求发现,找到一种新的物美价廉,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药物。饮食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喝牛奶或酸奶也可以治疗帕金森。药物治疗当然是重中之重。比如说金刚烷胺,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效果尚可,但其便秘副作用多数老年人难以忍受。在者多巴丝肼片为进口药物,疗效显著,但是对患者来说价格较贵,且应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失效了,需要重新选择新的治疗药物。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物东莨菪碱,是平日里解经止痛药物,但它也可以治疗帕金森病,这是它鲜为人知的一面,但长期应用口干,面红,多数人都放弃了该药。至于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我相信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它确实存在。颅内定位高频电刺激可治疗该病,但该方法多数容易复发,病情复发,故未被推广应用。我们需要大力宣扬帕金森病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帕金森病,加大帕金森病的宣传力度,具体到社区,乡下,让人们都能早期诊断帕金森病,这样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情况,可以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心情,让患者更加相信医护人员,互相理解,促进病情早日康复,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希望通过我们大家一起的不断努力,使得帕金森病患者终有一日能拨云见日,以崭新的状态迎接新的健康生活。
4224 72
2021-12-29

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该日子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确定,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正式将世界骨质疏松日确定为每年的10月20日。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位居中老年人5大疾病之首,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约占总人口的7%。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多见腰背痛,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立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早期检测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来说,都可采用骨密度测量的方法来确定病人是否需要采取骨折的预防措施。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很多,其中某些药物已经经过随机对照研究证明能有效的增加抗骨折能力,也有些药物还在进一步开发当中。一些非药物疗法如体育锻炼,营养饮食计划等,对于预防绝经后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帮助。骨密度检测决定你是否要治疗,骨密度仪常用的有单光子、超声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田xA)3种,以DXA为最佳测试手段,能快速、无创伤、精确地定量。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约有三至五成的患者无明显骨痛,骨密度测量能及时诊断骨质疏松,提示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测试最好定期进行。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建议的钙摄取量是080毫克。可以在三餐中多加牛奶及乳制品。还可多吃海产类、绿叶蔬菜、果仁及干果类等,也可从猪肉、鸡蛋、豆类、鱼等摄取养分,要避免太多肉类和盐,因为过多蛋白质和盐会加速钙的流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钙剂及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在补钙产品中,使用最多的是碳酸钙,但碳酸钙不适宜胃酸缺乏的病人服用。而构椽酸钙等有机酸钙,尽管钙含量较低,但比碳酸钙易溶解,适于胃酸缺乏的病人。磷酸钙不易溶解,不适于慢性肾衰的病人。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需要限制某种营养素摄人的人选择时更要谨慎。运动能帮助防治“骨松”吗?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
9527 81
2021-12-29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源于东非或近东,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人口迁徙、贸易活动、军事扩张和殖民运动已经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病因不明,在西方麻风曾经视为上天对患者的惩罚,为社会所恐惧与不容,麻风隔离的做法自12世纪末开始,收容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人,麻风村从萌芽状态逐步扩大,客观上也限制了其传播。挪威学者Hansen在1873年发现麻风杆菌,确定其是传染病,因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隔离成了防治的唯一手段,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残酷的强迫隔离;麻风病人所受的歧视、迫害等非人待遇并未改变.20世纪40年代氨苯砜被研制出,开始了麻风病实验化疗阶段;60年代初利福平和氯法齐明被发明并加到了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治疗方案之中。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建议使用2种或3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通过联合化疗杀灭麻风杆菌可达到临床治愈。从1995年开始,WHO向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病人提供免费的联合化疗,麻风病消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1981年第二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决定放弃新建麻风村、院收容隔离麻风病人的办法,强调“联合化疗”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觉的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麻风病预防为主,切断传染源,提高免疫力。现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联合化疗治疗。“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目前正在我国广泛宣传推广,良好的膳食模式是保障营养充足的基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应创造条件改善麻风病患者愈后生活和营养状况.增加如鱼虾、肉、蛋、奶类等购买,推荐摄入量如维生素类,钙、锌、碘等微量元素等。各级政府、皮肤(麻风)病防治部门及社会团体,除提供基本的饮食营养、居住等生活保障外,还需对这一特殊人群持续给予帮助,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其经济生活状况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4719 64
2021-12-29

哮喘的防治

2021年5月1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疾病。近20年来,哮喘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达到3亿以上,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也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慢性疾病,常常反复多次发作,在儿童时期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耽误学习;在成年人哮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哮喘给患者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世界性医疗问题。哮喘病因一是有家族史,如患者近亲有过敏性疾病,更容易得哮喘;如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皮肤病,那么患哮喘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二是不小心接触了过敏性诱发因素,例如尘螨、霉菌、花粉、动物毛皮等;非过敏性诱发因素包括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空气污染、吸“二手”烟。三是工作时接触某些特殊化学品。当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过敏原被吞噬细胞吞噬产生抗体,当同一种过敏原第二次进入人体,就会与抗体相结合,释放组胺物质引起过敏性哮喘。哮喘有时候表现为呼吸困难,有时候表现为反复咳嗽。专家提醒,儿童哮喘不能过分轻视,家长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孩子长时间咳嗽不断,或者夜间咳嗽严重的,或者靠在孩子身边能听到肺部有拉风箱声音,都要考虑可能是过敏性哮喘,需要去医院正规治疗。哮喘属于良性疾病,我们应该尽早去医院确诊,及早予以治疗,症状便可以有效的及时的消除,哮喘患者跟我们一样可以摘下口罩,在明媚的阳光里自由的呼吸。哮喘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否则会使机体免疫力低下,诱发甚至加重哮喘。在哮喘的各种症状没有有效的控制好之前,尽量不要过度的去运动;哮喘患者适合温和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等等慢节奏的运动,并且要坚持下去。很多人认为支气管哮喘加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造成的,随意滥用抗菌药;打算用抗菌药来预防哮喘发作。这是严重错误的。抗菌药只能起到杀灭或者抑制细菌的作用,不能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而且支气管哮喘不同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在刺激因素消退后气道官腔大小可以恢复到正常大小,而长时间支气管哮喘则会造成官腔狭窄不可逆,因此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患者的依从性是决定哮喘病疗效好坏的关键因素。改善依从性对哮喘预后的影响远大于改变某种特定治疗。
4777 22
2021-12-29

世界慢阻肺日

2021年11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老百姓俗称的“老慢气”,冬季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史。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这也正是慢阻肺中男性患者居多的原因。如果常年吸烟或吸二手烟,或者冬季在空气质量不佳的时候出现慢性咳嗽、咳白痰、胸闷气短的症状,就应该有所警惕。另外,该病的发病还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病史、遗传、年龄等相关。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来就诊时,大多已经病情很重,为时已晚。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老烟民,符合活动后气急,或者咳嗽、咯痰三个月以上的任何一条,都应到医院查个肺功能,以尽早排除或发现自己是否患上了慢阻肺。一旦明确是慢阻肺,应立即戒烟以防病情加重。另外,如果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咳嗽两年以上、每年咳嗽累计超过3个月,排除其他疾病导致咳嗽后,也应考虑是否患上了慢阻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在我国慢阻肺已成为慢病防控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召开的“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成立大会上说,慢阻肺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者抑制细菌的作用,不能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而且支气管哮喘不同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在刺激因素消退后气道官腔大小可以恢复到正常大小,而长时间支气管哮喘则会造成官腔狭窄不可逆,因此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患者的依从性是决定哮喘病疗效好坏的关键因素。改善依从性对哮喘预后的影响远大于改变某种特定治疗。戒烟:吸烟为疾病的起因及病情加重的主因,因此务必戒烟。保持空气清新:要保证患者居住的环境有清新的空气,避免接触厨房的油烟。预防感冒:慢阻肺患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室内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过冷及过热对患者都不利。避免受凉,不要因受凉而引起感冒。经常锻炼: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预防慢阻肺有很好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呼吸功能。适当的散步、打太极拳对身体有好处,当呼吸困难和疲劳时应休息。急性加重期患者暂不宜进行体育锻炼;另外,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气候寒冷时应避免室外活动。
4063 54
2021-12-29

喝酒与服药

血脂高指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或者是甘油三酯增高,或者两者都高。大家都知道高血脂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应该积极防治高血脂。经常在外喝酒,你总会吃很多菜吧?饭店的菜常常是高油、高盐、高糖。烹饪的油就是甘油三酯,吃到肚子里会立即导致甘油三酯增高。糖到了身体内如果不能及时消耗掉,也会转变为甘油三酯(就是脂肪)储存在体内。若是你喜欢吃肥肉与动物内脏,你就更容易甘油三酯或者胆固醇增高了!他汀是降胆固醇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由于肝脏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的作用最强,所以医生常建议患者在晚上服用他汀。但是如果一个人应酬很多,晚上经常喝酒,最好不要晚上吃他汀了,改在早晨吃更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损害的可能。喝酒后最好不要吃他汀。因为他汀和酒精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喝酒后吃他汀会增加肝损害的风险。吃他汀是因为血脂高,经常大量喝酒对血脂具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既然存在高血脂,最好还是不喝酒或者少喝酒。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有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损伤胃黏膜,而酒精同样可以伤胃,喝完酒后再吃阿司匹林会显著增加胃黏膜损害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可以减慢酒精代谢,使得身体内酒精蓄积,因而同时喝酒并吃阿司匹林会加重醉酒症状,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大量喝酒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经常在外喝酒,为了肚子不那么难受,人们往往会吃很多菜以及主食。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热量摄入,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特别是饭店做的饭菜,油多糖多,对于血糖控制更为不利。另外,糖尿病人常常服用降糖药,很多人还会同时服用他汀或者阿司匹林。无论降糖药还是他汀或阿司匹林,其作用都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或者加强其作用、或者减弱其作用,不利于病情的稳定控制,还会增加严重副作用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对胰腺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特别是同时存在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即便胰腺炎治好后,也常常会遗留胰腺功能异常,使得血糖升高。其实,酒精还会对胰岛细胞直接产生不利影响,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而且,糖尿病人常常服用降糖药,很多人还会同时服用他汀或者阿司匹林。无论降糖药还是他汀或阿司匹林,其作用都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或者加强其作用、或者减弱其作用,不利于病情的稳定控制,还会增加严重副作用的风险。经常在外应酬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长期大量喝酒会使自己的血糖彻底乱套,有时候很高、有时候又很低,增加了血糖控制难度。所以说,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以免对病情产生坏的影响。
4223 7
2021-12-29
正在加载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