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源于东非或近东,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人口迁徙、贸易活动、军事扩张和殖民运动已经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病因不明,在西方麻风曾经视为上天对患者的惩罚,为社会所恐惧与不容,麻风隔离的做法自12世纪末开始,收容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人,麻风村从萌芽状态逐步扩大,客观上也限制了其传播。挪威学者Hansen在1873年发现麻风杆菌,确定其是传染病,因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隔离成了防治的唯一手段,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残酷的强迫隔离;麻风病人所受的歧视、迫害等非人待遇并未改变.
20世纪40年代氨苯砜被研制出,开始了麻风病实验化疗阶段;60年代初利福
平和氯法齐明被发明并加到了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治疗方案之中。1981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建议使用2种或3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通过联合化疗杀灭麻风杆菌可达到临床治愈。从1995年开始,WHO向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病人提供免费的联合化疗,麻风病消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1981年第二次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决定放弃新建麻风村、院收容隔离麻风病人的办法,强调“联合化疗”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觉的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麻风病预防为主,切断传染源,提高免疫力。现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联合化疗治疗。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目前正在我国广泛宣传推广,良好的膳食模式是保障营养充足的基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应创造条件改善麻风病患者愈后生活和营养状况.增加如鱼虾、肉、蛋、奶类等购买,推荐摄入量如维生素类,钙、锌、碘等微量元素等。
各级政府、皮肤(麻风)病防治部门及社会团体,除提供基本的饮食营养、居住等生活保障外,还需对这一特殊人群持续给予帮助,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其经济生活状况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