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孟勤的科普
多脏器衰竭如何麻醉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多脏器衰竭患者是重症、危重患者,使用药物时,其半衰期延长,耐药性差,只能选择对循环、代谢影响最小以及可控性好的短效药物,如瑞芬太尼短效麻醉药。同时,这种多器官衰竭患者对于麻醉药物的控制只是一方面要求,整个麻醉过程当中,患者的内环境、血压以及其它重要器官的保护,对于麻醉医生具有很大挑战,也是很大的难题。所以对于多器官衰竭的患者,尽量选择短效的、对内环境影响小的、对患者主要器官产生保护的麻醉药物或者麻醉方法才是最佳选择。
10.85万
71
2019-11-15
冠心病患者麻醉应注意什么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冠心病患者风险较大,主要体现是心血管风险,因为心脏类似于人体发动机,起到的是泵功能作用。冠心病患者的病往往是发生在心脏器官上,一旦发作,这类患者很危险。这种疾病会增加手术和麻醉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通常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普通患者的3-10倍。 冠心病患者在麻醉以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是否出现过相应症状,以及当时缓解情况,用的什么药,术前应充分了解。同时对于患者情况如昏厥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病史以及心肌梗塞程度,需要在麻醉前了解。在手术和麻醉中风险不尽相同,出现心绞痛以及血压升高的情况风险较高,有心肌梗塞在短时间内不宜进行手术,因为在心肌梗塞6个月以内再次出现梗塞的几率非常高。这类患者如果病情允许,建议在梗塞6个月以后再进行择期手术比较安全。
10.60万
236
2019-11-15
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麻醉方式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主要指心肌肥厚,这类患者往往会发生猝死和心衰,麻醉处理重点是最大程度减轻心脏左室流出道梗阻。术中减少梗阻的主要重点是减少心肌收缩力,如使用吸入麻醉剂、β受体阻滞剂,同时要增加前后负荷,通过适当扩容以及α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窦性心率十分重要。凡是能满足以上要求,对循环影响轻的麻醉药物都可以选用,麻醉方法通常采用全麻。麻醉中的情况多变,要酌情处理,原则需遵循。总而言之,这类患者应抱着慎重的态度选择处理。
10.18万
43
2019-11-15
冠心病患者麻醉用什么药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冠心病是心脏上的血管即冠脉血管发生病变,这类患者病情严重、心功能储备差,手术复杂,术中会引起显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变化,如果手术时间冗长,患者风险更高。主张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给氧和通气,理想的全麻诱导应该迅速、平稳,无兴奋。对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生过分的兴奋或抑制,应尽量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应该熟悉麻醉药物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原则是避免麻醉药引起心肌抑制。 吸入麻醉药随着吸入浓度逐渐增加,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性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静脉麻醉药如硫苯妥钠,使外周阻力降低,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减弱。异丙酚与硫苯妥钠相似,但是心率变化不明显。咪唑安定使血压和外周阻力降低,氯胺酮会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因而氧耗会增加。比较理想的麻醉诱导药是依托咪酯,只需要0.2-0.3㎎/kg的诱导剂量就可以达到相应效果,对于患者的心率、外周阻力和心排血量的变化都不明显。在肌松药当中,泮库溴铵可以使心率增快的肌松药,并不是很理想的选择。对于另一种肌松药阿曲库铵,也可以导致心率适当增快,而维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则心率无明显变化。以上这些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麻醉,比较安全、有效。
12.83万
349
2019-11-15
休克病人适用于哪种麻醉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休克患者通常适用于全身麻醉,休克分为很多种,根本原因是循环血量不足,这类患者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非常高,在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通过麻醉控制,来保障患者安全。 全身麻醉对于休克患者管理最好,也是最佳麻醉手段,对于这种患者会采取更积极监测手段及处理方法和药物治疗。总而言之,需要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增加,保证机体、器官、组织灌注,以挽救患者生命。所以全身麻醉可以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手段,保证休克患者安全。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对于休克患者还是比较适用的麻醉方法。
10.20万
381
2019-11-15
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方式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心脏移植患者手术麻醉方式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分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全凭吸入麻醉。器官移植的患者身体状况受影响比较大,麻醉风险比较高,再根据手术时长和手术风险,推荐采用全身麻醉。采用全身麻醉同时,会附和如有创动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置管,有利于术中液体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其它器官监护。器官移植麻醉手术目前手段较成熟,安全性越来越高。
11.22万
273
2019-11-15
麻醉前能进食东西吗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麻醉前有时间限制,可进食一定食物。禁食、禁饮是为了在术前排空胃肠道,防止麻醉诱导时出现反流和误吸。麻醉后患者保护性反射,如呛咳反射消失,全麻后面罩通气、腹腔压力高及贲门松弛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咽腔,如果没有保护性反射,胃内容物会直接进入气道,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直接造成窒息。 所以全麻术前要严格禁食、禁饮,必要时需要上胃肠减压管。术前禁食、禁饮有时间限制,如术前2小时可以饮用糖水或者功能饮料,4小时可以饮用母乳。婴幼儿不能耐受长期禁食,6小时只能进食易消化米或粥这类食物,如果进食脂肪类或者油脂含量较大的食物,禁食时间要达8小时以上。
12.77万
240
2019-11-15
麻醉后呼吸抑制怎么办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麻醉后发生呼吸抑制,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均应立即进行有效人工通气,将氧饱和度和呼气末的二氧化碳维持于正常范围。通气方式根据呼吸抑制程度选择,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但呼吸频率偏慢,或者潮气量不足可以进行辅助呼吸,可给予适当补偿。 实施辅助呼吸需与患者呼吸同步,否则会造成患者自主呼吸消失。辅助呼吸用力通常不超过1.5千帕,即15厘米水柱。如患者没有呼吸,需要进行控制呼吸。成人呼吸频率大概控制在10-15次/分钟,小儿是20-30次/分,婴儿更高,可达到30-40次/分。潮气量成人按照12个ml/kg给予,压力大概7-15厘米水柱。呼气时需要完全放松,吸呼比一般保持在1:1.5或1:2。
10.63万
143
2019-11-15
呼吸抑制是怎么回事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呼吸功能主要体现在通气与换气两个方面,发生呼吸抑制是指通气不足,表现为呼吸频率过慢或者潮气量降低以及氧分压低下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轻度通气不足的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氧分压可以不降低,但是二氧化碳分压会升高。由于呼吸动作是在呼吸中枢调节下,由呼吸肌活动去实现,因此可将呼吸抑制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抑制两种。 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都可以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过度通气因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及过度膨肺也使呼吸中枢抑制。对过度通气及过度膨肺导致的呼吸抑制,应适当减少通气量,并以自主呼吸的节律行同步辅助呼吸,使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到正常范围,自主呼吸可以逐渐恢复。 外周性呼吸抑制,使用激素药是外周性呼吸抑制最常见原因。大量排尿由于血钾降低,会导致呼吸肌麻痹,如全麻符合高位硬膜外组织,也会因为麻醉平面过高,造成呼吸肌麻痹而无法呼吸。对于肌松药造成呼吸抑制,常用新斯的明给予拮抗。对低血钾性造成的呼吸肌麻痹,应及时补充钾离子。对于由脊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须等阻滞作用消失后,呼吸会逐渐恢复。
9.37万
392
2019-11-15
老年人麻醉的注意事项
苏孟勤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
老年人麻醉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好的术前评估对老年人全身重要脏器、器官功能状态有大致了解和中性评判; 2、根据术前了解,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要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最大限度改善由疾病造成的生理改变; 3、在保证患者安全和满足手术需要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对其生理功能干扰最小,同时又能保证手术需求的麻醉方法; 4、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应该相应酌减,同时给药时间间隔相应延长; 5、在诱导期要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波动,避免发生缺氧时间延长; 6、要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量; 7、苏醒期要注意防止呼吸功能恢复不全,引起并发症或造成严重后果。
10.18万
249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