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华的科普
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区别有哪些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以及药物性高血糖等所有血糖的偏高、异常状态。糖尿病特指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作用障碍,可单独或同时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与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所以高血糖与糖尿病仍有区别。 患者如发现自身出现高血糖,则必须进一步地确定为临时的高血糖状态,应激的高血糖状态,还是明确的糖尿病。患者可能要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的检测,如葡萄糖耐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帮助进一步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13.00万
428
2019-07-0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怎么发生的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为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长期高血糖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中心环节。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如下: 1、高血糖与糖化终产物可以引起低度的炎症及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会引起血管的慢性损伤; 2、多元醇代谢旁路与己糖胺途径可以导致微血管的病变,即高糖状态下,多元醇代谢旁路和己糖胺途径被激活后,对人体的影响会增加,会增加微血管的病变; 3、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导致缺血、缺氧与微血管病变。处于高血糖状态的患者,其血液动力学会出现改变,会出现血流不足、缺氧以及高黏状态,均会影响患者微血管病变; 4、高糖、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肌醇途径开放、蛋白糖基化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与低血糖发作等因素,都参与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损伤的发生。
10.23万
438
2019-07-04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什么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会对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患者可出现心衰、冠心病、心梗、脑梗塞等较为严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血管病变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基础不仅包括传统的危险因素,比如高龄、女性、遗传、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吸烟、肥胖,还包括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系统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增高、蛋白尿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传统与非传统的危险因素相互联系,其共同作用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许多因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最初为单一的危险因素,随患者病情发展,多种因素均可逐渐参与其中,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脂质氧化以及巨噬细胞与血管平滑肌增生进行治疗。这些共同途径均通过损伤内皮细胞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即形成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基础。
12.67万
104
2019-07-04
糖尿病足起水疱如何处理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起水疱为一种比较简单、常见亦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视的疾病。虽然糖尿病足起水疱比较常见,但是如果处理不佳,则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感染发生,甚至会导致截肢的出现,所以临床上对它的处理必须要规范而且要重视。 因为水疱下面的创面较大,水疱膜本身对创面有保护作用,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坚持无菌观念,用无菌的针头于水泡下端轻轻地挑开一个小口,使水疱内的水顺着针口向下引流,当水疱内的水全部引流干净以后,水疱的膜仍保留下来,覆盖于创面之上,可继续保护创面。 如果经过处理观察以后,水疱逐渐干燥,则可以无需进一步处理。如果处理过的创面又逐渐出现红肿,甚至出现异味,则患者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以避免感染导致的截肢。
12.05万
246
2019-07-04
糖尿病患者寿命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新闻报道中提到,有一对兄弟均患有1型糖尿病,哥哥的年龄为90岁,而弟弟的年龄为86岁。据统计,美国的130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30%活到80岁,但是临床上亦存在30-40岁的糖尿病患者,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治疗无效而失去生命。糖尿病为一种长期慢性进展的疾病,其并发症、不良预后,以及医疗花费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并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但是通过科学治疗,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拥有与正常人相同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10.78万
124
2019-07-04
糖尿病足三期能治好吗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临床上经常可以听到糖尿病足分级,糖尿病足3级是否严重,以及伤口是否可以愈合为较多糖尿病患者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患者应了解糖尿病足的分级,Wagner分级为糖尿病足创面比较常用的分级方法,可以将糖尿病足划分为0-5级。糖尿病足Wagner3级的创面以脓肿或者深部软组织、骨感染为主。患者的血供尚可,大部分创面通过及时地控制感染与彻底清创可以愈合。糖尿病足3级可以治愈,但是不可否认,糖尿病足3级为感染相对较为严重的状态,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尽可能积极地控制病情,以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截肢等患者不愿意面对的结局。
13.74万
237
2019-07-04
糖尿病前期逆转标准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前期指人体的葡萄糖调节受损后,出现个体的血糖增高,但未达到或超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正常血糖代谢至糖尿病发生过程的中间状态。2008年中华医师协会会议上提出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为15.5%,而全世界每年有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进展为2型糖尿病。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前期逆转标准评估的部分文献,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即经过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如果较以往有所下降,甚至逆转为正常血糖,且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则提示糖尿病前期治疗会有好的逆转。
12.71万
316
2019-07-04
如何检查是否得了糖尿病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静脉血的血糖检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空腹血糖<6.1mmol/L,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7.8mmol/L。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指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如下: 1、典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与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而且此类患者的随机血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即患者至少保持空腹状态8小时的血糖≥7.0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的患者需要择期复检,以明确诊断,而且有前提条件,即此类患者的空腹血糖应高于正常值,但是低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前期。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患者的静脉血糖≥7.8mmol/L且<11.1mmol/L,和或者患者的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 3、妊娠状态下的糖尿病,临床上称之为妊娠糖尿病,此类患者的空腹血糖≥5.1mmol/L,或者经75g的葡萄糖耐量试验,1小时后患者的血糖≥10mmol/L,2小时后患者的血糖≥8.5mmol/L,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可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比一般糖尿病的诊断更为严格。
10.07万
280
2019-07-04
糖尿病如何治愈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目前为止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部分妊娠糖尿病以及1型、2型早期糖尿病之外,糖尿病一般为终身疾病,即一类病情可逐渐进展的疾病。糖尿病的治疗目的为长期、全面控制高血糖,以及其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与高龄状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防止并发症、控制血糖,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将血糖控制达标,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及控制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的治疗。因为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可以将之划分为严格控制、一般控制与宽松控制。严格控制针对一般的患者,其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达到4.4-6.1mmol/L,以及患者用餐后2小时的血糖达到6.1-7.8mmol/L。一般控制主要适用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有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就放松,患者的空腹血糖达到7.8-10mmol/L即可。患者的年龄特别大,比如>75岁的老年患者,或者预期寿命≤5年的肿瘤患者,其血糖控制要求就会更为宽松,患者的空腹血糖约为10mmol/L,且随机血糖仅需<13.9mmol/L,就可以达标。
12.27万
87
2019-07-04
糖尿病患者能吃粗粮吗
周丽华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粗粮一般指未经过精细加工的天然食品,如糙米、全麦面、豆类与蔗糖等食物。因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粗粮饮食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较为合适,可以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促进其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但是粗粮难以消化,且所含的嘌呤物质较多,所以对于合并有胃轻瘫、肠道蠕动减慢、肾病、贫血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用粗粮并不适合。
11.47万
230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