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理疗科科室相关科普
止疼药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疼药的副作用通常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建议发生疼痛的患者,在医生正确指导下使用止疼药,避免私自服用药物而影响自身健康。 1、消化系统: 止疼药通常是指能缓解疼痛的药物,长期使用止疼药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危险情况。 2、神经系统: 可能会对神经中枢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出现头晕、麻木、嗜睡、失眠、头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上瘾情况,出现震颤、多动、兴奋、幻觉等症状。 3、心血管系统: 止疼药可能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或降低,进而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心悸等副作用。 4、呼吸系统: 止疼药物可能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服用后出现呼吸频率减慢、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 5、泌尿系统: 止疼药可能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副作用,多数可表现为尿蛋白、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 6、其他: 若对于止疼药的药物成分过敏,就可能会使患者的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如果一次性使用剂量较大的 止疼药,可能 出现急性中毒,表现为 体温下降、 呼吸 抑制、瞳孔 缩小、血压下降等,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在使用止疼药前,询问医生该药物是否适合自己使用。若因错误使用止疼药导致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发生,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急诊或疼痛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听诊、血常规等检查后,尽快采取吸氧、洗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不适症状的同时,将药物成分尽快排出体外。
3710
245
2024-06-17
止痛药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的副作用可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方面,建议在医生正确指导下使用止痛药,避免私自服用。 1、消化系统: 长期使用止痛药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属于常见副作用,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情况,但通常不常见。 2、神经系统: 患者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对神经中枢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头晕、嗜睡、失眠、头痛等症状,属于常见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震颤、多动、兴奋、感觉异常、幻觉等不常见副作用。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还可能会让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 3、心血管系统: 止痛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或降低,进而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以及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但通常不常见。 4、呼吸系统: 止痛药可能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抑制,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胸闷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不常见症状。 5、泌尿系统: 止痛药可能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损伤肾脏,患者可出现尿蛋白增多、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但通常不常见。 6、皮肤: 若对于止痛药的药物成分过敏,可能会使患者的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属于过敏常见症状,但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不常见症状。 在使用止痛药前应询问医生,若因错误使用止痛药而导致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发生,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后,尽快采取吸氧、洗胃等方式进行治疗,促进药物成分排出体外。
3582
375
2024-06-17
止痛药有哪些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药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止痛药、麻醉性止痛药、解痉止痛药等种类。这些药物建议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使用,避免因私自服用出现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1、非甾体抗炎药: 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布洛芬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该类药物多用于缓解牙痛、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疼痛情况。 2、中枢性止痛药: 常见的中枢止痛药主要有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卡马西平缓释片(II)等,多用于缓解中等程度的急性疼痛如神经痛,也可用于缓解手术后的局部疼痛。 3、麻醉性止痛药: 常见的麻醉性止痛药主要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等,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一般应用于麻醉手术前。 4、解痉止痛药: 常见的解痉止痛药主要有溴丙胺太林片、颠茄片等,多用于缓解胃肠、泌尿道、胆道等部位的疼痛,使用后可以缓解这些部位的平滑肌痉挛,进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5、 其他止痛药: 另外,还有抗抑郁类止痛药,代表药物有盐酸阿米替林片等,适合精神类疾病患者止痛时应用,以及抗焦虑类止痛药,常见的如地西泮片,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紧张情况,可用于治疗头痛伴有焦虑、紧张等症状的患者。 若日常生活中,错误使用了止痛药,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若身体某些部位,如腿部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应前往医院疼痛科等科室就诊,配合医生进行X射线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并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
3202
122
2024-06-17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哪个止痛效果好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适用范围略有不同外,止痛效果、作用机制相似,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但不可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布洛芬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以及混悬液等剂型,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应用后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偏头痛、牙痛、神经痛、痛经等,还可治疗感冒所致的发热。双氯芬酸钠常见为胶囊剂,同样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转化、合成,进而止痛、退热等,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 两种药物均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但由于两者作用机制、治疗目的等都基本相同,一起服用可能会加大药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只选择一种即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服用后都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出现恶心、腹痛、反酸等不适,故可遵医嘱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应用后如果止痛效果不佳,也不可以擅自增加药量或联用药物,需到医院疼痛科就诊,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尽可能减轻机体不适。
3814
107
2024-06-14
止痛针的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针的副作用,有可能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症状,并且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打止痛针之后的副作用也存在差异。 1、胃肠功能紊乱: 通过注射止痛针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但注射完之后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若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止痛针,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穿孔等损伤。 2、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人在注射止痛针之后,止痛药物可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可能会对神经造成刺激作用,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并且还伴有精神兴奋等症状。 3、过敏反应: 如果自身是属于过敏体质,在使用药物之后还有可能会发生过敏情况,可能会导致皮肤上起红疹,出现瘙痒、红肿、烧灼感等现象。 4、肝肾功能损害: 止痛针注射后,一般需要通过肝、肾代谢,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现象,可表现为转氨酶增高,以及肌酐、尿素氮增高。 5、其他副作用: 长期注射止痛针可能会出现成瘾性,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即镇痛效果会随着肌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需要到医院疼痛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视诊、血常规检查,并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能够转移疼痛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使用止痛针。
3678
348
2024-06-14
止痛药可以持续多久
何亮亮
副主任医师
疼痛科
由于止痛药的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以及个人体质不同,止痛药的持续时间会存在一定差距,止痛药往往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中成类止痛药等,其具体药物也会有一定时间差别。 1、非甾体抗炎药: 临床上止痛药有口服剂,比如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此类止痛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用药后可以治疗患者各部位疼痛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发烧症状,一般非缓释剂类药物,可以持续4-6个小时,缓释剂类药物会作用时间长一些,有时可持续12小时。 2、注射型麻醉类止痛药: 比如盐酸曲马多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等,此类药物起效时间短,通常5-15分钟起效,吸收完全。止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大约在12个小时以上,用药之后能够起到强效的镇痛作用。 3、阿片类止痛药: 比如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可以通过阿片受体激动作用,使得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止痛72小时左右,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大多可以持续6-8个小时,而且也与用药剂量有关,如果剂量较小,间隔用药时间会缩短。 4、中成类止痛药: 如复方三七胶囊、元胡止痛胶囊等,此类药物活血止痛,起效较慢,通常作用时间约4-6小时,适宜存在血瘀患者使用。 对于部分患者在使用止痛药治疗疾病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身体乏力等症状。如果患者在使用止痛药出现了严重不适,还需及时停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2201
145
2024-06-14
止痛片能维持几个小时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痛片药物种类、剂型较多,不同的止痛片所维持的时间会有一定差异,多数情况下可维持在4-8小时,部分药物最长可维持12小时。 1、维持4-8小时: 常见药物包括活血止痛片、元胡止痛片等,通过服用止痛片类药物,能够减轻机体疼痛不适症状。需要注意中成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相对缩短,有可能不足4小时;而西药如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通常作用时间会有所延长,尤其是吸收较为耗时,甚至可能维持8小时左右。 2、持续12小时: 对于缓释片类西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释效果较强,此药效作用时间较长,一般会持续12小时左右。 对于止痛药物的应用,建议需要听从医生指导,不要自己盲目用药,也不要随意地增减药物剂量,以免会产生药物副作用,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除止痛片剂型外,也有胶囊剂、注射剂、贴敷剂等,维持止痛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需结合自身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药效。如果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停止用药,严重时还需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对机体产生的损害。
3544
273
2024-06-14
止疼药有依赖性吗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大部分止疼药短期使用没有依赖性,但长期服用止疼药可能会产生生理与心理依赖,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如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刺激等;而部分止痛药本身使用后即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临床上常见的止痛药有非甾体类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胶囊,同时还有中枢类镇痛药,比如复方曲马多片,解痉止痛药物比如颠茄片,以及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等,服用止痛药以后能够起到镇痛的作用。通常非阿片类止痛药长期、大剂量服用、具有一定的生理依赖性,而且因为服用止痛药并不能够将疾病彻底治愈,只是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当再次出现疼痛后会首先想到服用止疼药,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依赖。而阿片类药物使用后即可引发明显的药物依赖性,而且可呈剂量依赖,甚至可引发药物成瘾。 止疼药通常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或抑制神经末梢的传感系统,从而起到止疼的作用。如果停用药物之后还会引起身体继续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感。同时长期服用止痛药,还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比如会刺激胃部黏膜,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反酸、嗳气等症状。而且长期服用止痛药还会损伤患者的肝肾,加重肝肾负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止痛药有一定的依赖性。 如果患者在服用止痛药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治疗,患者在服用止痛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饮酒,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3306
321
2024-06-14
止疼片有什么副作用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止疼片一般是指止痛片,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依赖性、胃肠道损伤、肝脏受损、肾功能受损、中枢神经刺激等。止痛片常见包括盐酸吗啡片、去痛片、元胡止痛片、活血止痛片、胃舒止痛片等,在身体出现疼痛症状后,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 1、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止痛片中的药物成分过敏,服药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出现。 2、依赖性: 部分止痛片在使用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快感,如盐酸吗啡片,可能会造成精神依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3、胃肠道损伤: 止痛片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直接对胃部黏膜造成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胃出血情况。 4、肝脏受损: 止痛片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超过药物说明书剂量使用止痛药会加重肝脏负担,还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 5、肾功能受损: 部分止痛片可能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肾乳头坏死以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6、中枢神经刺激: 部分止痛片主要是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而发挥镇痛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晕、眩晕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7、其他方面: 止痛片中的去痛片,其中含有氨基比林,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致中性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止痛片还可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发生率增高,身体表面出现伤口后,出血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止痛药副作用较多,建议患者前往疼痛科就诊,由医生通过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明确具体病情后,合理使用止痛药。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止痛类药物,因为使用后体内疼痛症状会减弱,如果在不明确具体病情时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会隐藏病情,容易出现延误治疗、误诊等情况。
4080
337
2024-06-14
止疼药哪个效果好
樊肖冲
主任医师
疼痛科
临床常用的止痛药分为非阿片类止痛药、弱阿片类止痛药、强阿片类止痛药三类,止痛效果逐渐增强。但在使用此类药物前需要遵循医生指导,不要随意使用药物。 1、非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此类药物适合缓解日常头疼或痛经等轻、中度疼痛,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2、弱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药物有磷酸可待因片、盐酸曲马多片等,此类药物适合缓解手术后疼痛、带状疱疹导致的疼痛等中度疼痛,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头疼等。 3、强阿片类止痛药: 常见的有盐酸吗啡片、盐酸羟考酮片等,此类药物适合在弱阿片类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时使用,可缓解癌症导致的疼痛。虽然这种药物止痛效果最好,但因其使用后易上瘾,通常在有其他选择时不会使用这种药物,其他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疼痛的症状,需要及时前往疼痛科就诊,以免隐藏病情,延误治疗。治疗期间尽量做到饮食清淡,避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138
418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