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强医生
王贵强主任医师感染肝病部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各种疑难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等。发热待查及疑难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贵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各种肝病的诊疗和研究工作,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病等。以及疑难感染病的诊治,包括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等。 致力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治疗等工作,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模式的研究”,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抗原致敏的D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前研究”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委员,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委员,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环境与健康中心客座教授,亚太肝病研究会会员,欧洲肝病研究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技术协会芯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疫苗接种群体不良事件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审评专家,GCP检查专家等。担任美国《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亚太地区《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编委,《Cytokines》、《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和《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等杂志审稿人,《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感染病杂志》》、中国病毒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等十余种核心期刊编委,《临床肝病》杂志执行主编等。 教学成就 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12名。 对外交流 1998年至2001年5月在美国留学,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进行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研究,研究病毒及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同时,参加应用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过继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每年参加国际和亚太地区肝病学术会议等,及时获得有关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王贵强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王贵强的预约挂号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第一执业
王贵强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王贵强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预约;
2.
电话:可拨打010-69006666进行咨询;
3.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王贵强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王贵强同科室医生

感染肝病部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肝衰竭治愈的概率
2024.05.21
根据临床经验,肝衰竭治愈的概率在40%-70%。但由于肝衰竭的治愈概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疾病类型、患者基础状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等,差异可能较大,因此以上概率仅供参考。 1、疾病类型 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治愈率也不同。一般来说,亚急性肝衰竭的治愈概率相对较高,而暴发性肝衰竭和急性肝衰竭的治愈概率则较低; 2、患者基础状况、并发症情况 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并发症的多少及程度,以及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高低等因素也会影响治愈概率。例如,若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治愈率会降低; 3、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是基础,同时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考虑肝移植等手术治疗。例如早期肝衰竭,如果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治愈率可达60%以上,因此早期治疗也是提高治愈概率的关键。 肝衰竭的治愈概率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此,患者应积极就诊,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期获得较高的治愈可能,以及较好的预后。
王鹤副主任医师
4708
感染呼肠孤病毒的原因
2024.05.21
感染呼肠孤病毒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传播、空气传播、免疫力下降等。建议患者可就诊于感染内科等科室,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1、遗传因素 某些特定的基因型或遗传背景可能增加个体对呼肠孤病毒的易感性,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在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中确实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2、环境因素 环境条件和卫生状况对呼肠孤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缺乏清洁水源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呼肠孤病毒的传播风险; 3、饮食传播 呼肠孤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接触感染者的粪便、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等,可能会导致感染; 4、空气传播 呼肠孤病毒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不小心吸入了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可能会诱发感染; 5、免疫力下降 个体的免疫力状态也是影响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免疫力下降时,其抵抗病毒的能力也会减弱,从而更容易感染呼肠孤病毒。 人感染呼肠孤病毒,大多数症状轻微。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或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或婴儿等,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呼肠孤病毒的感染,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4256
阳了吃什么好得快
2024.05.20
阳了通常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表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以适当摄入富含能量、富含维生素、富含蛋白质、富含必需脂肪酸等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根据症状口服药物,对症治疗。 1、富含能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要保证机体能量充足,防止感染加重,因此要适当摄入补充能量的食物,如大米、杂粮、面粉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2、富含维生素 维生素可以有效地辅助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病原体的能力,因此在病毒感染后需要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橘子、猕猴桃、苹果等。 3、富含蛋白质 病毒感染后要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可多吃优质蛋白类食物,比如瘦肉、蛋、大豆以及奶制品等,能辅助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代谢能力,促进体内病毒毒素的排出。 4、富含必需脂肪酸 病毒感染后为了维持机体的功能,需要补充足够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如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 5、口服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各种症状,需要对症治疗。身体部位疼痛、发热的患者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鼻塞、流涕的患者可服用感冒灵颗粒,咳嗽、咽痛的患者可服用川贝枇杷糖浆。以上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除了注意饮食健康外,还需要适当地进行于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
陈立艳主任医师
3559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感染内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感染内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