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可能是非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骨质增生、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裂、足跟部肿瘤、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结核这些疾病因素所导致,可能伴有按压疼痛、发红、肿胀等症状,确诊以后要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一、非疾病因素: 脚后跟疼可能是走路过多导致局部过度劳累所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以通过热水泡脚、局部按摩进行处理。 二、疾病因素: 1、骨质增生: 脚后跟部位存在骨质增生时,如果形成骨刺,走路时间过久,增生的骨质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并且还伴有按压疼痛,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抗骨质增生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走路或者是足底长时间受凉,可能会引起足底筋膜炎。此时走路过久可能会导致无菌性炎症加重,从而使局部组织受损,引起足后跟疼痛。在受凉或者是按压时,疼痛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镇痛类药物治疗。 3、跟腱炎: 可能与长时间剧烈运动以及重体力劳动有关,跟腱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走路过多以后会对受损部位造成过度挤压,从而引起疼痛的症状。由于存在无菌性炎症,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改善,如美洛昔康片。 4、跟骨骨裂: 如果走路时间过久,踩到了特别坚硬的物体,有可能会引起跟骨骨裂,造成跟骨疼痛的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日常行走。此时患者应当合理休息,必要时进行制动,并且配合医生口服舒筋活血片等药物治疗,可以促进恢复。 5、足跟部肿瘤: 如果足跟部存在肿瘤,如软组织肿瘤,走路时间过久可能会对肿瘤造成刺激与损伤,引起疼痛的症状,此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以后应当考虑手术切除肿瘤。 6、跟骨骨膜炎: 可能与长时间重体力劳动以及急性损伤有关,可导致跟骨部位的骨膜受损,走路多了会出现脚后跟疼。此时患者应当合理休息,并且遵医嘱口服布洛芬胶囊、舒筋活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7、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走路过久可能会导致跟骨下脂肪垫损伤,从而引起疼痛的症状。此时患者应当合理休息,并且进行物理治疗,如烤电等,严重时还应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如布洛芬胶囊等,可以起到抗炎镇痛的效果。 8、跟骨皮下滑囊炎: 可能与长时间受凉或者是长时间重体力劳动有关,可导致滑囊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走路疼痛的症状,严重时还会无法正常行走。确诊以后应当遵医嘱使用抗炎镇痛类药物治疗,如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片等。 9、跟骨结核: 通常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在走路过久以后,会导致骨质或软组织受损,引起疼痛的症状。患者确诊以后,可遵医嘱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利福平片、异烟肼片。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的人群,如果通过休息无法缓解,建议去医院的骨科进行详细检查,比如X线、CT、磁共振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过度活动,不要长时间站立。
3868
46
2024-06-19
膝盖感觉有心跳
王雷
副主任医师
手外科中心
膝盖感觉有心跳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引起,比如过度疲劳、局部受凉,但也有可能是由于疾病因素造成,比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关节化脓性感染、滑膜炎等。 一、非疾病因素: 1、过度疲劳: 如果人们长期从事重体力的劳动,或者是过度运动等,导致膝关节过度疲劳,会引起膝关节周围出现自主收缩运动,此时局部乳酸会刺激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从而出现膝盖感觉有心跳的情况,一般在适当休息后症状便会缓解。 2、局部受凉: 如果生活中不注意膝盖的保暖,导致膝盖受凉,会出现膝盖部位肌肉痉挛的情况,从而出现膝盖感觉有心跳,此时注意膝盖保暖后症状便会缓解。 二、疾病因素: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可能与关节退行性变以及慢性劳动有关,关节内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就会感觉关节内经常跳动,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配合进行理疗,例如红外线照射、烤电等。 2、骨质疏松症: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低或长时间饮食不良等因素有关,体内过度缺乏钙质时,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肌肉痉挛,感觉到膝盖内部跳动,严重时还会出现压缩性骨折。患者应遵医嘱多补充钙质,口服醋酸钙颗粒、三合钙咀嚼片等。 3、关节化脓性感染: 当膝关节内部存在细菌感染,并且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化脓性感染,生成很多的脓性物质,引发感觉膝盖有跳动的现象,可能还伴有局部发红、发热、肿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地尼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还应进行手术治疗,清除感染病灶。 4、滑膜炎: 可能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有关,当滑膜炎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膝盖积液,就会导致膝盖经常有跳动感,可能还伴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确诊后应当合理休息,并且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抗炎镇痛的药物治疗,严重时还应进行手术治疗,例如滑膜切除术。 5、其他原因: 比如存在神经病变、滑囊炎等,也会导致患者感觉膝盖有心跳,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神经病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对于膝盖感觉有心跳的人群,如果还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比如疼痛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骨科就诊,完善血常规、X线片等检查,在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治疗。
4938
464
2024-06-19
伤病员右手离断伤断端是用哪种包扎法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伤病员发生了右手离断伤,断端一般用螺旋形包扎法、回返式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等方式进行包扎。如果出血较多,应先在患侧肢体的近心端进行止血带捆扎,再进行包扎固定,同时要注意离断肢体的保存。 1、螺旋形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是指从患者远端开始先环形缠绕右手2-3圈,再向近端呈30°螺旋形缠绕肢体,每卷都应与前一卷重叠压盖,末端用胶布固定包扎。 2、回返式包扎法: 首先绕右手环形包扎,用拇指压住绷带,然后将绷带向上通过离断肢上方绕到对面,再用食指压住绷带,再让绷带回返到拇指处按压,回返2-3次后,依次向两边扇形打开回返2-3次,再从上向下环形包扎,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3、三角巾包扎法: 用三角巾八字形的方式包扎患侧肢体的断端,包扎断端以后再用弹力绷带通过螺旋交替反复压折的方法将断端包扎牢固,同时压迫止血。 4、其他方法: 临床上还经常采用绷带蛇形法、手臂悬吊等方法包扎离断伤患者,以绷带蛇形法为例,多用于离断伤患者夹板的固定,需要先把绷带用环形法缠绕几圈,再将绷带斜着穿绕即可。 离断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离断肢体吻合手术,术后建议每个月前往手足外科就诊,进行X线、CT等检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日常要注意患侧局部卫生,避免感染,不要吃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等,还要戒烟、戒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642
95
2024-06-19
手指发烫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指发烫多数提示患处局部存在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考虑为受到过敏原刺激、外伤原因引起的,也可能由于冻疮、狭窄性腱鞘炎、甲沟炎、末梢神经炎等疾病引起。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遵医嘱做局部CT、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针对性治疗。 1、过敏原刺激: 手指接触过敏原可能会导致局部过敏,从而出现手指发热、红肿、瘙痒等症状,比如山药、桃子等,建议去医院皮肤科做过敏原检测并在平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2、外伤: 患者由于手指被挤压或者受到外伤,患处化脓出现炎症反应,会导致手指发热或者发烫,还会伴有明显肿胀或者疼痛等不良症状。保持创面清洁和卫生,使用碘伏消毒,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症状。若创面过深或在伤口内存在异物,还需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3、冻疮: 常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如手指、脚趾、面部等。皮肤长期处于寒冷环境,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当回到温暖环境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过快,出现红肿、发痒甚至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溃疡。症状较轻微者,回到温暖环境后一段时间便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需要遵医嘱外用冻疮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氯雷他定片等。 4、狭窄性腱鞘炎: 患者由于对腱鞘的机械性摩擦,导致患处手指部位出现炎症或者脓性病变,导致手指疼痛、肿胀或者发热,还会伴有屈伸受限等不良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起手指腱鞘囊肿,可以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片等止痛药物,必要时需要遵医嘱通过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5、甲沟炎: 由于过度修剪指甲破坏了正常的皮肤屏障,引起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表现为指甲和皮肤连接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若没有及时处理,会引起脓性指头炎。应在患处出现红肿、疼痛时及时前往皮肤科门诊进行治疗,化脓严重者还需进行切开引流。 6、末梢神经炎: 遗传或饮食习惯导致发生糖尿病、长期酗酒、药物中毒的原因有可能会损害神经末梢,出现末梢神经炎,所以会出现手指发热、发烫、麻木、针刺感等感觉的异常。根据不同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比如遵医嘱口服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Ⅱ)等降糖药进行治疗、戒酒等。由于药物中毒的患者需立即停药并采用多运动、多喝水等方法增加药物代谢。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出现手指、关节处红肿疼痛的情况,伴随关节畸形改变,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来遵医嘱对症处理。建议避免压迫局部发烫的手指,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适量增强体育锻炼,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
1720
446
2024-06-19
手指感觉像辣椒辣的感觉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指感觉像辣椒辣的感觉,可能由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与受到外伤、过敏,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指头炎等疾病有关。 一、 生理因素: 手指感觉像辣椒辣的感觉,可能是碰到了含有辣椒素的食物,如切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皮肤,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导致皮肤出现发红、发热、灼痛感等症状。可立即使用流动清水冲洗,并避免再次接触辣椒,一般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二、 病理因素: 1、外伤: 若手指局部受到划伤、磕伤等外伤,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也可手指刺痛,感觉像辣椒辣一样,并伴有局部淤青、出血、红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并使用创可贴、医用纱布进行包扎,以促进创口愈合。 2、过敏: 若手指接触过敏源如动物皮毛、柳絮等,可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灼烧感、瘙痒、皮疹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治疗。 3、风湿性关节炎: 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患处出现红肿、灼烧感、疼痛、压痛等症状,表现像辣椒辣的感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等药物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 4、腱鞘炎: 一般由慢性劳损、外伤刺激等因素引起,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患处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灼烧感等症状,表现为手指感觉像辣椒辣的感觉。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片缓解症状,若效果不佳,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5、指头炎: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导致手指部位出现化脓、灼烧感、疼痛等症状,会有像辣椒辣的感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若已形成脓肿,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疾病外,神经根颈椎病、末梢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手指感觉像辣椒辣的感觉的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手足外科就诊,完善血常规、X线等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486
27
2024-06-18
手被夹淤血需要放血吗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被夹淤血如果淤血量比较大可能需要放血,同时需要观察有无其他损伤等。如果局部肿胀不明显一般不需要放血,通过积极进行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 1、常见需要放血的情况: 手被夹后出现淤血,常是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聚集在皮下所致。如果局部出现较强的波动感,提示皮下淤血面积较大,伴有剧烈肿胀、皮肤青紫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操作下进行穿刺放血,之后可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还可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同时还要进行X线、CT检查,明确有无骨折、肌肉、韧带等损伤及损伤程度。 2、常见不需要放血的情况: 如果局部肿胀不明显,没有局部波动感且面积较小,此时可不用放血,可在受伤的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以促进局部损伤血管痉挛收缩,可减少毛细血管充盈,避免组织出血和水肿加重,还可减轻疼痛反应。在受伤的48小时后进行局部温敷,可以促进组织水肿和血肿快速吸收,以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同时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如红花油、筋骨止痛凝胶、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如果被门夹了之后出现活动受限、疼痛剧烈等症状,需要可及时至手足外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骨折后可进行复位固定。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将手放置在门缝中,还应看管好小朋友,避免其受伤等。
4544
418
2024-06-18
指尖刺痛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指尖刺痛多是由于脓性指头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外伤、腕管综合征、颈椎病、甲沟炎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 1、脓性指头炎: 可能是异物刺伤皮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体内引起,由于炎症刺激手指头可引起手指头化脓,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如果脓肿一直不消退,需要进行切开减压、引流。 2、类风湿关节炎: 可能是感染、免疫、遗传等原因引起的滑膜炎性反应,可对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造成持续的破坏,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地塞米松片、来氟米特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如人工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等。 3、痛风性关节炎: 由于患者长期、过量喝酒,导致尿酸在手指关节腔内蓄积形成结晶,从而刺激手指关节神经等组织,导致手指和指尖刺痛、肿胀等。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塞来昔布胶囊、非布司他片、秋水仙碱片、丙磺舒片等药物治疗,还要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如果影响关节功能,可考虑通过手术剔除痛风石。 4、骨关节炎: 主要是由于外伤、年龄等因素引起,属于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可导致关节骨赘增生,骨刺对手指的神经刺激引起炎性反应,可引起手指尖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等。患者应注意休息,可遵医嘱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痹祺胶囊、布洛芬缓释片等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促进手指关节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 5、外伤: 如果患者手指头受到外伤撞击,挤压手指局部肌肉或神经,可导致手指肿胀、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如果出现软组织损伤应注意休息,如果局部骨折需要应用石膏外固定进行对症处理。 6、腕管综合征: 多是由于劳损、骨折等因素引起,由于手腕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局部神经受压,手腕痛会放射至手指尖,引起刺痛、麻木等。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泼尼松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避免腕关节劳累。 7、颈椎病: 多由于长期低头、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颈椎挤压神经根可导致颈部疼痛放射至手指处,使手指尖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如后路手术等。 8、甲沟炎: 可能是修剪指甲时没有剪好,指甲形成倒刺刺入软组织内形成感染,由于炎症刺激引起局部红肿,伴有指尖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鱼石脂软膏、如意金黄散、青霉素V钾颗粒等药物治疗,如果局部脓肿严重,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指甲。 9、其他原因: 糖尿病也会引起指尖刺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治疗。血管硬化、雷诺氏综合征、手指肿瘤等也可引起指尖疼痛,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指尖刺痛时应及时到手足外科就诊,完善血常规、X线检查等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剧烈运动,还要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
3108
453
2024-06-18
手指短是什么原因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指短可能为遗传因素导致,营养不良、急性损伤、关节炎等因素可能出现手指短的表现。伴有疼痛、畸形、肿胀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改善手部功能。 1、遗传: 部分人群可能先天手指较短,家长手指较短,子女的手指可能相对较短,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没有其他异常,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2、发育异常: 小儿身体发育过程中,营养摄入不足,体内营养元素缺乏,如钙质吸收不足,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出现手指短的表现,或可能影响身高发育,身高偏矮。建议加强营养补充,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颗粒、碳酸钙片等药物进行补充,改善症状。 3、急性损伤: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手指部位遭受损伤,没有恢复完全,可能影响手指发育,出现单一手指过短,其他手指长度正常。可通过手术进行手指再造等帮助改善。 4、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关节变形或出现畸形,导致手指较原来短缩,或伴有疼痛、晨僵、麻木等症状。建议去医院骨科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通常无法改变,可遵医嘱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疾病疼痛,或可适当进行手部运动,改善手指萎缩变短。 如果是孩童,出现发育落后情况,建议积极就医进行骨龄、X线等检查。成年人手指短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不进行特殊处理,不必过于紧张;如伴随活动障碍、疼痛,或影响正常生活,也建议及时就医。
3472
330
2024-06-18
手腕痛可以冰敷吗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手腕痛是否可以冰敷,需要根据引起该现象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判断。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免自行使用,导致不适症状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机体的健康。 一般来讲,冰敷能够起到收缩血管,缓解软组织肿胀的作用。若手腕疼痛是由于手腕关节扭伤急性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所导致,由于局部毛细血管正在充血、水肿的状态,此时可以使用冰敷,能够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从而起到抑制局部出血,同时还能起到镇痛、消肿的作用,也能对扭伤的恢复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手腕疼痛是由于肌肉劳损、腱鞘囊肿、腱鞘炎等因素所导致,此时不可以冰敷,需要采取热敷。热敷能够改善手腕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得局部的小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有利于组织的愈合,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出现手腕疼痛后,建议及时去医院外科进行视诊、X线等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手腕部位需要避免劳累以及负荷过重,可适当锻炼,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可增强机体协调性,促进腕关节的恢复。
3702
487
2024-06-18
左手小拇指没有知觉持续两天
贺斌
副主任医师
骨Ⅳ科(手足踝-显微骨科)
左手小拇指没有知觉,并且持续两天,可能是长期缺乏有效活动所引起,也可能与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腱鞘炎、脑梗死等原因有关。 1、长期缺乏有效活动: 如果左手小拇指长时间制动固定,如小拇指骨折打了石膏,缺乏有效的手指屈伸活动,可导致左手小拇指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持续两天小拇指无知觉的症状。此时可适当进行手指按摩,遵医嘱服用活血止痛胶囊、大活络丸等药物,帮助改善相关症状。 2、颈椎病: 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变发作时对局部神经造成压迫,导致左手小拇指感觉神经受损,也会出现持续两天没有知觉的表现。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治疗,平时需注意颈部休息。 3、腕管综合征: 若存在此种病变,左侧腕关节内压力增高,压迫左侧尺神经,可能会造成持续两天左手小拇指没有知觉、麻木等症状。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分散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进行腕管减压术治疗,促进相关症状缓解。 4、腱鞘炎: 若左手小拇指活动频繁,活动时挤压左手腱鞘,腱鞘被挤压变形后,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可造成左手小拇指感觉减退、没有知觉的情况。若存在此类病变,急性期需注意制动休息,减少手部活动,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帮助改善相关症状。 5、脑梗死: 左手小拇指感觉神经受到脑神经支配,若存在脑血管梗塞的情况,局部神经血管受损,可能会造成连续两天左手小拇指没有知觉、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若存在该病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蚓激酶肠溶胶囊等药物治疗。 6、其他原因: 腕部外伤、副肿瘤综合征、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情况,也可能会影响局部神经,造成左手小拇指连续两天没有知觉的情况,此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比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配合化疗进行改善。 若存在左手小拇指没有知觉,并且持续两天,建议及时到医院手足外科就诊,进行核磁共振、肌电图检查等,明确引起相关症状的具体原因。此外,平时需注意手部休息,避免长时间用手,减少出现相关症状的可能。
4552
427
2024-06-18